劉 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敦煌文獻自發現後不久便經歷了四處流散的命運,目前,除英、法、俄、中四國的國家級圖書館收藏外,敦煌文獻還散藏於世界各公私收藏機構和個人手中,其中中國散藏品的數量當居首位。中國散藏品的來源主要可分爲三個部分: 一是1907年斯坦因來華前,流散於當地官紳和文人者,主要藏家有廷棟、葉昌熾、汪宗翰等;二是1910年清學部押運回京途中散落和被何震彝、李盛鐸、劉廷琛等盜取者;三是新中國成立以後,從他國陸續回購和受贈的文獻。這些文獻或經多次轉手,或多年隱而不宣,收藏情況一直不甚清晰,隨著當前相關整理公佈成果漸增,才使我們對國内散藏敦煌文獻的全貌得以深入瞭解。
20世紀20年代開始,學界已對國内散藏敦煌文獻進行著録,如有《旅順關東廳博物館藏敦煌出土之佛教經典》(1)葉恭綽《旅順關東廳博物館所存敦煌出土之佛教經典》,《圖書館學季刊》第1卷4號,1926年。《德化李氏出售敦煌寫本目録》(2)《德化李氏出售敦煌寫本目録》,《中央時事周報》1935年12月15、21日,著録敦煌文獻432號。此目録底本藏於北京大學圖書館善本部,王重民《敦煌遺書總目索引》(北京: 商務印書館,1962年,第318—323頁)、黄永武《敦煌遺書最新目録》(臺北: 新文豐出版公司,1986年,第884—897頁)皆作《李木齋氏鑒藏寫本目録》收録。後榮新江整理成《李木齋氏鑒藏敦煌寫本目録》(《李盛鐸藏敦煌寫卷的真與僞》附録,《敦煌學輯刊》1997年2期,第1—18頁,收入《鳴沙集》,臺北: 新文豐出版公司,1999年,第115—143頁)。另一《德化李氏出售敦煌寫本目録》刊登於《學觚》第1卷7期,1936年,著録敦煌文獻37號。《劉幼雲藏敦煌卷子目録》(3)《劉幼雲藏敦煌卷子目録》,《書舶庸譚》,1936年,收入《董康東遊日記》,石家莊: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383—385頁。《敦煌餘録》(4)此爲向達20世紀40年代兩次到敦煌考察的成果,由榮新江整理收入《向達先生敦煌遺墨》,北京: 中華書局,2010年,第41—264頁。等。至60年代王重民《敦煌遺書總目索引》首次對中國散藏品綜合整理,匯總了臺北“中央圖書館”、旅順博物館、李盛鐸、劉廷琛、羅振玉、傅增湘藏品的信息。(5)王重民《敦煌遺書總目索引》,第314—328頁。1986年黄永武《敦煌遺書最新目録》在王目基礎上再次刊佈。(6)黄永武《敦煌遺書最新目録》,第875—903頁。之後榮新江《〈中國所藏敦煌寫本聯合目録〉編寫芻議》分地域對中國散藏品作了説明。(7)榮新江《〈中國所藏敦煌寫本聯合目録〉編寫芻議》,《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研究通訊》1988年2期,第55—58頁。《敦煌學大辭典》中由方廣錩、郭子建、榮新江、楊銘、趙和平、鄭阿財主筆介紹了“公私收藏”敦煌文獻。(8)季羨林主編《敦煌學大辭典》,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年,第785—787頁。申國美《中國散藏敦煌文獻分類目録》對已出版圖録和編目的散藏品分類整理編目。(9)申國美《中國散藏敦煌文獻分類目録》,北京: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7年。此外,一些學者的專論中也有整理和介紹。(10)榮新江《敦煌學十八講》,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103—106頁;王素《敦煌吐魯番文獻》,北京: 文物出版社,2002年,第79—93頁;王卡《敦煌道教文獻研究——綜述·目録·索引》,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第279—280頁;郝春文《敦煌學概論》,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216—217頁;張涌泉、竇懷永《敦煌小説合集·前言》,杭州: 浙江文藝出版社,2010年,第1—23頁。劉進寶《敦煌遺書之收藏及數量》,《蘭州學刊》1987年1期,第83—88頁;郭鋒《敦煌西域出土文獻的一個綜合統計》,《敦煌學輯刊》1991年1期,第63—68頁,收入《唐史與敦煌文獻論稿》,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第387—387頁;王素、李方《略談敦煌文獻的收藏》,《中國史研究動態》2005年9期,第10—18頁;陳樂道《敦煌卷子流散見聞録》,《檔案》2007年1期,第29—35頁;薩仁高娃《國内藏敦煌漢文文獻中的非漢文文獻》,《文津學志》第2輯,2007年,第107—126頁;夏生平《近二十年來敦煌文獻的收藏、整理與刊佈》,《敦煌研究》2008年5期,第51—58頁;黄維忠《國内藏敦煌藏文文獻的整理與研究回顧》,《敦煌學輯刊》2010年3期,第93—102頁;馬德《敦煌藏文文獻的研究的幾個問題》,《百年敦煌文獻整理研究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下)》,2010年,第151—56頁;《國内散藏敦煌遺書的調查隨筆》,《敦煌研究》2012年5期,第46—49頁;宋雪春《國内外藏敦煌文獻的數量、内容及來源的介紹與考察》,《上海高校圖書情報工作研究》2018年4期,第83—88頁。中國散藏品的圖録,新中國成立前有羅振玉編《敦煌零拾》《沙州文録補》《敦煌石室碎金》《貞松堂藏西陲秘笈叢殘》四種(11)《敦煌零拾》,東方學會排印本,1924年;《沙州文録補》,上虞羅氏編印,1924年;《敦煌石室碎金》,東方學會排印,1925年;《貞松堂藏西陲秘籍叢殘》,上虞羅氏景印本,1939年,收入馮志文編《中國西北文獻叢書續編·敦煌學文獻卷1》,蘭州: 甘肅文化出版社,1999年。,收録了羅氏自藏的部分敦煌文獻。至2018年底,已出版中國散藏品的圖録有《“國立中央圖書館”藏敦煌卷子》(12)潘重規主編《“國立中央圖書館”藏敦煌卷子》,臺北: 石門圖書公司,1976年。《敦煌吐魯番文物》(13)高美慶主編《敦煌吐魯番文物》,上海: 上海博物館;香港: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1987年。《晋魏隋唐殘墨》(14)石谷風《晋魏隋唐殘墨》,合肥: 安徽美術出版社,1992年。《上海博物館藏敦煌吐魯番文獻》(15)上海博物館、上海古籍出版社編《上海博物館藏敦煌吐魯番文獻》,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北京大學藏敦煌文獻》(16)北京大學圖書館、上海古籍出版社編《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敦煌文獻》,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天津藝術博物館藏敦煌文獻》(17)天津藝術博物館、上海古籍出版社編《天津藝術博物館藏敦煌文獻》,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天津文物公司藏敦煌寫經》(18)天津文物公司編《天津文物公司藏敦煌寫經》,北京: 文物出版社,1998年。《上海圖書館藏敦煌文獻》(19)上海圖書館、上海古籍出版社編《上海圖書館藏敦煌吐魯番文獻》,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浙藏敦煌文獻》(20)毛昭晰主編《浙藏敦煌文獻》,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甘肅藏敦煌文獻》(21)甘肅敦煌文獻編委會《甘肅藏敦煌文獻》,蘭州: 甘肅人民出版社,2000年。《中國歷史博物館藏法書大觀》(22)史樹青主編《中國歷史博物館藏法書大觀》11、12卷,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敦煌寫經殘片》(23)啓功《敦煌寫經殘片》,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中國書店藏敦煌文獻》(24)中國書店藏敦煌文獻編委會《中國書店藏敦煌文獻》,北京: 中國書店,2007年。《中國書店藏敦煌寫經叢帖》(25)中國書店編《中國書店藏敦煌寫經叢帖》全12册,北京: 中國書店,2009年。《務本堂藏敦煌遺書》(26)方廣錩主編《務本堂藏敦煌遺書》,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年。《成賢齋藏敦煌遺書》(27)方廣錩主編《成賢齋藏敦煌遺書》,北京: 中國書店,2014年。《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藏西域文獻遺珍》(28)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編《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藏西域文獻遺珍》,北京: 中華書局,2010年。《旅順博物館藏敦煌本六祖壇經》(29)郭富純、王振芬《旅順博物館藏敦煌本六祖壇經》,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藏敦煌遺書》(30)方廣錩主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藏敦煌遺書》,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13年。《濱田德海蒐藏敦煌遺書》(31)方廣錩主編《濱田德海蒐藏敦煌遺書》,北京: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6年。《世界民間藏中國敦煌文獻》(一、二)(32)翁連溪主編《世界民間藏中國敦煌文獻》第1輯,北京: 中國書店,2014年;于華剛主編《世界民間藏中國敦煌文獻》第2輯,北京: 中國書店,2017年。、《甘肅藏敦煌藏文文獻》(33)馬德主編《甘肅藏敦煌藏文文獻》1—6册,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2018年,剩餘部分仍在陸續出版中。23部(套)。此外,一些古籍書畫的整理圖録和拍賣網站中也有相關信息公佈,具體將在文中介紹。
綜上,學界對中國散藏敦煌文獻的搜集和編目工作開始較早,尤其21世紀以來刊佈的文獻也大爲增多,但目前尚無一個完整的叙録進行介紹。本文旨在前人基礎上,以收藏單位名稱拼音爲序,對2018年底前公佈的中國散藏品收藏和研究情況略作匯整。另因許多機構將敦煌吐魯番文獻混同公佈,限於文題,本文僅擇要介紹敦煌文獻。據筆者不完全統計,國内散藏敦煌文獻的機構(或個人)達到了85家,現將可查證的收藏信息整理如下:
安 徽
1. 安徽博物院
公佈漢文文獻7(佛教5、非佛教2)件,無編號。收入《書法叢刊》(34)《書法叢刊》2002年2期,第18—22頁;《書法叢刊》2003年3期,第8—14頁。。《二娘子家書》(35)盧茂村《關於“唐二娘子家書”的我見》,《隴右文博》2000年2期,第65—67頁;李正宇《安徽省博物館藏敦煌遺書〈二娘子家書〉》,《敦煌研究》2001年3期,第90—96頁;張金梁《〈唐二娘子家書〉言辭没受倭語影響》,《書法》2002年3期,第41頁;山本孝子《書儀の普及と利用——内外族書儀と家書の關係を中心に》,《敦煌寫本研究年報》第6號,2012年,第169—191頁。《太玄真一本際經道姓品第四》(36)劉屹《敦煌道經與中古道教》,蘭州: 甘肅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344頁。已有研究。
2. 石谷風藏
漢文文獻83(佛教75、非佛教8)件,流水號編目。80件收入《晋魏隋唐殘墨》,3件收入《〈晋魏隋唐殘墨〉綴目》(37)方廣錩《〈晋魏隋唐殘墨〉綴目》,《敦煌吐魯番研究》第6卷,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297—334頁。。李刈、方廣錩先後定名和編目。(38)李刈《石谷風藏敦煌遺書殘卷内容小考》,《敦煌研究》2001年4期,第134—137頁;《石谷風藏敦煌寫經殘卷之定名》,《敦煌研究》2002年2期,第51—55頁;方廣錩《〈晋魏隋唐殘墨〉綴目》,第297—334頁。017《大方等大集經》(39)張炎《敦煌本〈大集經〉殘卷綴合研究》,http: //www.gwz.fudan.edu.cn/Web/Show/2904,2016年。、036《夾注金剛經》(40)董大學《〈晋魏隋唐殘墨〉第36號〈夾注金剛經〉研究》,《敦煌學輯刊》2012年2期,第128—134頁。、048《靈寶度人經》(41)方廣錩《〈晋魏隋唐殘墨〉綴目》,第297—334頁。、060《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檢五老寶經》(42)王卡《敦煌本〈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檢五老寶經〉校讀記》,《敦煌吐魯番研究》第15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427—446頁。,063、064、065《大目乾連冥間救母變文》(43)王繼如《别本〈大目乾連冥間救母變文〉研究》,《敦煌研究》1998年3期,第142—145頁;《敦煌變文研究尚有可爲》,《漢語史學報》總第3輯,2003年,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第358—367頁;沙知《石谷風藏〈大目乾連冥間救母變文〉殘卷讀後記》,《英國收藏敦煌漢藏文獻研究: 紀念敦煌文獻發現一百周年》,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第123—126頁;方廣錩《〈晋魏隋唐殘墨〉綴目》,第297—334頁;張涌泉《新見敦煌變文寫本叙録》,《文學遺産》2015年5期,第130—152頁;陳麗萍《國家圖書館藏四件敦煌變文抄本研讀記》,《出土文獻研究》第15輯,上海: 中西書局,2016年,第450—472頁;荒見泰史《『大目乾冥間救母變文』から見た變文の書き換えと經典化》,《敦煌寫本研究年報》第11號,2017年,第23—38頁。,070《下女夫詞》(44)李刈《石谷風藏敦煌遺書殘卷内容小考》,第134—137頁;方廣錩《〈晋魏隋唐殘墨〉綴目》,第297—334頁;宋雪春《敦煌本〈下女夫詞〉的寫本考察及相關問題研究》,《敦煌學輯刊》2012年4期,第74—83頁。已有研究。
北 京
1. 北京大學圖書館
295(漢文284、藏文6、回鶻文3、于闐文1、梵文1;佛教240、非佛教55)件,以“北大D”爲首編目,編爲246號。張玉範整理編目。(45)張玉範《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敦煌遺書目録》,《敦煌吐魯番文獻研究論集》第5輯,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第503—562頁。圖版收入《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敦煌文獻》。北大D20《金剛般若波羅蜜經》(46)武内康則《ブラーフミー文字で音注を附した漢文経典について: 北大D020『金剛般若波羅蜜経』》,《京大學言語學研究》27號,2008年,第169—188頁。、054《觀世音經》(47)張炎《敦煌本〈觀世音經〉殘卷綴合與定名研究》,http: //www.gwz.fudan.edu.cn/Web/Show/2953,2016年。、074/2《十齋日》(48)荒見泰史《敦煌本十齋日資料與齋會、儀禮》,《敦煌吐魯番研究》第14卷,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379—402頁。、079《賢劫千佛名卷》(49)山口正晃《敦煌本〈賢劫千佛名經〉について》,《敦煌寫本研究年報》第3號,2009年,第79—102頁;朱瑶《敦煌漢文文獻題記整理與研究》,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年,第72頁。、083《優婆塞戒經》(50)黄征、吴偉《敦煌願文集》,長沙: 岳麓書社,1995年,第869—870頁;林世田、汪桂海《敦煌寫本〈優婆塞戒經〉版本研究》,《文獻》2008年2期,第33—41頁。、085《佛説五無返復經》(51)郭俊葉、張小剛《敦煌文獻〈佛説五無返復經〉研究》,《敦煌吐魯番研究》第13卷,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483—497頁。、099《首羅比丘見五百仙人並見月光童子經》(52)白化文《〈首羅比丘見五百仙人並見月光童子經〉校録》,《敦煌學》第16輯,1990年,第47—59頁;温玉成《〈首羅比丘經〉若干問題探索》,《佛學研究》1999年,第205—209頁;楊梅《〈首羅比丘經〉文本内容及創作時代考》,《敦煌吐魯番研究》第11卷,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183—198頁。、100《佛説父母恩重經》、101《父母恩重經一卷》(53)張涌泉《敦煌本〈佛説父母恩重經〉研究》,《文史》1999年第4輯,收入《張涌泉敦煌文獻論叢》,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260—297頁;鄭阿財《〈父母恩重經〉傳佈的歷史考察——以敦煌本爲中心》,《新世紀敦煌學論集》,成都: 巴蜀書社,2003年,第27—48頁。、102《佛説八陽神咒經一卷》(54)王惠民《曹議金執政前期若干史事考辨》,《段文傑敦煌研究五十年紀念文集》,北京: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6年,第425—430頁;李正宇《唐宋時期敦煌佛經性質功能的變化》,《戒幢佛學》第2卷,長沙: 岳麓書社,2002年,第1—29頁。、104/1《益算經》(55)張小艷《敦煌疑僞經四種殘卷綴合研究》,《宗教學研究》2015年4期,第87—94頁。、109《勸善經》(56)圓空《〈新菩薩經〉〈勸善經〉〈救諸衆生苦難經〉校録及其流傳背景之探討》,《敦煌研究》1992年1期,第51—62頁。、120《大方廣佛華嚴經》(57)張小艷、傅及斯《敦煌本“晋譯五十華嚴”殘卷綴合研究》,《浙江師範大學學報》2014年6期,第13—26頁;傅及斯《敦煌本〈華嚴經〉整理與研究》,復旦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134《華嚴經》(58)傅及斯《敦煌本〈華嚴經〉整理與研究》。、168《戒本含注一卷》(59)張涌泉《古書雙行注文抄刻齊整化研究》,《敦煌吐魯番研究》第12卷,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279—302頁。、171《靈寶自然齋儀》(60)周西波《敦煌寫本〈靈寶自然齋儀〉考論》,《敦煌學》第24輯,2003年,第29—46頁。、174《道經》(61)葉貴良《敦煌本〈太上洞淵神咒經〉輯校》,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第76—87頁。、180V《盂蘭盆經押座文》(62)李小榮《敦煌變文作品校録二種》,《敦煌學輯刊》2002年2期,第30—33頁;張涌泉《新見敦煌變文寫本叙録》,第130—152頁。、185《靈圖寺寄住僧道猷狀》(63)榮新江《敦煌文獻所見晚唐五代宋初的中印文化交往》,《季羨林教授八十華誕紀念論文集》,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955—968頁;郝春文《歸義軍政權與敦煌佛教之關係新探》,《周紹良先生欣開九秩慶壽文集》,北京: 中華書局,1997年,第164—175頁;孫寧《中古時期敦煌僧官升遷示例》,《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11年1期,第143—145頁;陳大爲、陳卿《唐宋時期敦煌金光明寺考》,《敦煌學輯刊》2016年2期,第48—61頁。、192《諸文要集》(64)白化文、李鼎霞《〈諸文要集〉殘卷校録》,《中國文化》1990年1期,第20—26頁;張廣達《“歎佛”與“歎齋”——關於敦煌文書中的〈齋琬文〉的幾個問題》,《慶祝鄧廣銘教授九十華誕論文集》,石家莊: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60—73頁;趙和平《敦煌表狀箋啓書儀輯校》,南京: 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424—451頁;《〈諸文要集〉性質初探》,《周紹良先生欣開九秩慶壽文集》,第275—281頁。王三慶《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本〈諸文要集〉一卷研究》,《慶祝吴其昱先生八秩華誕敦煌學特刊》,臺北: 文津出版社,2000年,157—178頁;《敦煌文獻中齋願文的内容分析研究》,《新世紀敦煌學論集》,第598—620頁;趙鑫曄《敦煌寫本〈諸文要集〉新校》,《敦煌學研究》2009年2期,首爾: 首爾出版社,第95—131頁。、193《羯羊帳》(65)馬德《敦煌古代工匠研究》,第140頁。、194《酒賬》(66)馬德《敦煌古代工匠研究》,第340、342頁。、195《重修佛堂記》、202《社長陰公光進神道碑》(67)郝春文《〈敦煌社邑文書輯校〉補遺(三)》,《首都師範大學學報》2001年4期,第32—33頁。、195V《具注曆》(68)鄧文寬《北大圖書館藏兩件敦煌文獻補説》,《北京圖書館館刊》1996年4期,第90—91頁,收入《敦煌吐魯番天文曆法研究》,蘭州: 甘肅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01—204頁;劉屹《〈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敦煌文獻〉書評》,《敦煌吐魯番研究》第3卷,北京: 中華書局,1998年,第376—378頁;趙貞《黄正建〈敦煌占卜文書與唐五代占卜研究〉書評》,《唐研究》第8卷,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517—523頁;《敦煌占卜文書殘卷零拾》,《敦煌吐魯番研究》第8卷,北京: 中華書局,2005年,第207—218頁;王晶波《敦煌占卜文獻與社會生活》,蘭州: 甘肅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402—405頁;黄正建《敦煌占卜文書與唐五代占卜研究》(增訂版),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年,第88—89頁。、197《十二月消息卦》(69)王愛和《敦煌占卜文書研究》,蘭州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3年;王晶波《敦煌占卜文獻與社會生活》,第25頁;黄正建《敦煌占卜文書與唐五代占卜研究》(增訂版),第10—11頁。、198《具注曆》(70)董作賓《敦煌寫本唐大順元年殘曆考》,《圖書月刊》1943年1期,收入《中國敦煌學百年文庫·科技卷》,蘭州: 甘肅文化出版社,1999年,第35—39頁;藤枝晃《敦煌曆日譜》,《東方學報》(京都版)第45期,1973年,第377—441頁;施萍婷《敦煌曆日研究》,《1983年全國敦煌學術討論會文集·文史·遺書編上》,蘭州: 甘肅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305—366頁,收入《敦煌習學集》,第66—125頁;鄧文寬《敦煌古曆叢識》,《敦煌學輯刊》1989年1期,第109—111頁;《北大圖書館藏兩件敦煌文獻補説》,第90—91頁。、199《道要靈祇神鬼品經》(71)王卡《南北朝隋唐時期的道教類書——以敦煌寫本爲中心的考察》,《唐研究》第19卷,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第499—527頁。、225《變文》(72)張涌泉《新見敦煌變文寫本叙録》,第130—152頁。、202V《姪女什一娘祭叔文》(73)余欣《浙敦065文書僞卷考——兼論敦煌文獻的辨僞問題》,《敦煌研究》2002年3期,第41—47頁。、203《管内都僧録謨廣道場告帖》(74)郝春文《唐後期五代宋初敦煌的春秋官齋、十二月轉經、水則道場與佛教節日》,《慶祝吴其昱先生八秩華誕敦煌學特刊》,臺北: 文津出版社,2000年,第243—268頁。、241《卜卦書》(75)王愛和《敦煌占卜文書研究》;王晶波《敦煌占卜文獻與社會生活》,第39—40頁;王祥偉《敦煌五兆卜法文獻校録研究》,北京: 民族出版社,2011年,第152—159頁;黄正建《敦煌占卜文書與唐五代占卜研究》(增訂版),第14頁。、245《注維摩詰經序疏釋》(76)佐藤禮子《道液維摩疏の受容を示す一寫本——羽094Rと北大藏D245について》,《敦煌寫本研究年報》第9號,2015年,第111—130頁。、246/1《下女夫詞》(77)楊寶玉《〈敦煌變文集〉未入校的兩個〈下女夫詞〉殘卷校録》,《敦煌語言文學研究》,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年,第273—294頁;宋雪春《敦煌本〈下女夫詞〉的寫本考察及相關問題研究》,第74—83頁。、246/2《社司轉帖》(78)寧可、郝春文《敦煌社邑文書輯校》,南京: 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189—190頁;張小艷《“坐社”與“作社”》,《敦煌研究》2012年4期,第67—76頁。和所涉俗字(79)陶美玲《〈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敦煌文獻〉繁化俗字例析》,《文教資料》2013年32期,第121—123頁;《〈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敦煌文獻〉俗字研究》,南京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已有研究。
2. 北京伍倫國際拍賣有限公司(80)岩本篤志《濱田德海舊藏敦煌文獻再考——國立國會圖書館藏本と北京伍倫國際拍賣公司本をめぐつて》,《敦煌寫本研究年報》第12號,2018年,第131—146頁。
公佈漢文文獻36(佛教33、非佛教3)件,以“伍倫”爲首編目。圖版收入《濱田德海蒐藏敦煌遺書》。伍倫01《妙法蓮華經》、36《瑜伽師地論》(81)張涌泉、徐鍵《濱田德海舊藏敦煌殘卷兩種研究》,《浙江社會科學》2017年3期,第99—102頁。、03《敦煌洪潤鄉洪池鄉百姓借貸契約》、36V《殘地契》(82)陳麗萍《四件散見敦煌契約文書》,《敦煌研究》2018年3期,第101—106頁。、27/1《黄仕强傳》(83)竇懷永《敦煌小説〈黄仕强傳〉新見寫本研究》,《敦煌學輯刊》2018年1期,第14—22頁。已有研究。
3. 成賢齋
28(漢文25、藏文3;佛教文獻)件,以“CXZ”爲首編目。圖版收入《成賢齋藏敦煌遺書》和《世界民間藏中國敦煌文獻》(第一輯)。CXZ020-022《無量壽宗要經》(84)東主才讓《成賢齋藏文〈無量壽宗要經〉略述》,《成賢齋藏敦煌遺書》,北京: 中國書店,2014年,第1—2頁。已有研究。
4. 故宫博物院
敦煌吐魯番文獻92(漢文86、藏文4、梵文2;佛教85、非佛教7)件,依館藏號編目。王素、任昉、孟嗣徽整理。(85)王素、任昉、孟嗣徽《故宫博物院藏敦煌吐魯番文獻目録》,《敦煌研究》2006年6期,第173—182頁;《故宫博物館藏敦煌吐魯番文獻提要(寫經、文書類)》,《故宫學刊》第3輯,北京: 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第561—581頁。新57489《佚名道教類書》(86)王卡《南北朝隋唐時期的道教類書——以敦煌寫本爲中心的考察》,第499—527頁。、152093V《黄巢起義記事》(87)楊新《唐人書黄巢起義記事墨迹》,《文物》1978年5期,第33—35頁,收入《楊新美術論文集》,北京: 紫禁城出版社,1994年,第86—93頁;諸葛計《對黄巢起義記事墨迹内容的質疑》,《文史》第12輯,北京: 中華書局,1980年,第77—84頁。、152095《酒賬》(88)施安昌《故宫藏敦煌己巳年樊定延酒破曆初探》,《故宫博物院院刊》2000年3期,第71—74頁,收入《善本碑帖論集》,北京: 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第338—342頁;楊森《五代宋時期于闐皇太子在敦煌的太子莊》,《敦煌研究》2003年4期,第40—44頁;沙武田、趙曉星《歸義軍時期敦煌文獻中的太子》,《敦煌研究》2003年4期,第45—51頁;馬德《敦煌古代工匠研究》,北京: 文物出版社,2018年,第134頁。、152372《丙戌年五月十日敦煌百姓李福延借貸契》(89)陳麗萍《四件散見敦煌契約文書》,第101—106頁。、153378《慈善孝子報恩成道經》(90)鄭阿財《北京故宫藏敦煌本〈慈善孝子報恩成道經〉考》,《敦煌學》第25輯,第543—558頁;《敦煌本慈善孝子報恩成道經考論》,《敦煌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北京: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年,第131—140頁。許蔚《〈慈善孝子報恩成道經〉的成立年代及相關問題》,《敦煌研究》2014年4期,第79—84頁;楊秀清《唐宋時期敦煌大衆的道教知識與思想——以敦煌文獻爲中心的研究》,《敦煌研究》2015年3期,第74—87頁;朱瑶《敦煌漢文文獻題記整理與研究》,第194頁。、153380《賢劫千佛名經》(91)山口正晃《敦煌本〈賢劫千佛名經〉について》,第79—102頁。、184190《大方廣佛華嚴經》(92)朱鳳玉《陳誾舊藏敦煌文獻題跋輯録與研究》,《敦煌研究》2017年1期,第74—86頁。已有研究。
5. 啓功藏
漢文文獻165件,無編號。圖版收入《敦煌寫經殘片》。所藏《道經》殘片(93)啓功《敦煌寫經殘片》,第28頁;王卡《兩件敦煌道經殘片的定名》,《文獻》2009年3期,第36—41頁。已有研究。
6. 首都博物館
敦煌吐魯番文獻89件,已公佈漢文文獻61(佛教59、非佛教2)件,依館藏編號編目。榮新江、王素、余欣鑒定和編目。(94)榮新江、王素、余欣《首都博物館藏敦煌吐魯番文獻經眼録》,《首都博物館叢刊》第18期,北京: 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年,第166—174頁;《首都博物館藏敦煌吐魯番文獻經眼録續》,《首都博物館叢刊》第21期,北京: 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年,第126—137頁。後邢鵬提及館藏爲89件,但無補充目録。(95)邢鵬《〈首都博物館藏敦煌吐魯番文獻經眼録〉補遺與考證》,《首都博物館論叢》第28輯,北京: 北京燕山出版社,2014年,第257—269頁。32.532《妙法蓮華經卷第八》(96)葉渡《館藏敦煌寫卷三事》,《首都博物館論叢》第29輯,北京: 北京燕山出版社,2015年,第192—200頁。、32.536V《佛説八相如來成道經講經文》(97)葉渡《館藏敦煌寫卷三事》,第192—200頁;張涌泉《新見敦煌變文寫本叙録》,第130—152頁;段真子《首都博物館藏〈佛説如來八相成道經講經文〉考》,《唐研究》第22卷,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第109—130頁;張家豪《首都博物館藏〈佛説如來八相成道講經文〉(擬)探析》,《敦煌學》第33輯,2017年,第133—152頁;《敦煌變文全集》課題組、張小艷《〈佛説如來八相成道經變文〉校注》,《中國俗文化研究》2017年2期,第3—30頁。、32.540《金剛般若波羅蜜經》、32.1324《佛説藥師經》(98)葉渡《館藏敦煌寫卷三事》,第192—200頁。、1328《孝經》(99)葉渡《西晋寫本〈孝經〉殘卷初探》,《首都博物館文集》第7輯,北京: 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年,第1—8頁;《館藏敦煌寫卷三事》,第192—200頁;饒宗頤《索紞寫本〈道德經〉殘卷再論》,《首都博物館叢刊》第17期,北京: 北京燕山出版社,2003年,第1—3頁;王素《西晋索紞寫〈道德經〉——兼談西晋張儁寫〈孝經〉殘卷》,《首都博物館叢刊》第17期,第3—11頁。已有研究。
7. 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博物館
漢文佛教文獻1件。(100)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博物館,http: //history.cnu.edu.cn/xygk/lsbwg/index.htm。
8. 務本堂
漢文佛教文獻32件,以“務本”爲首編目。圖版收入《務本堂藏敦煌遺書》。
9. 中國佛教圖書文物館
數目不詳。(101)郝春文《敦煌學概論》曾提及,第217頁;宋雪春《國内外藏敦煌文獻的數量、内容及來源的介紹與考察》也有提及,第83—88頁。
10. 中國國家博物館
公佈漢文文獻32(佛教15、非佛教17)件,無統一編號。29件收入《中國歷史博物館藏法書大觀》,2件收入《敦煌社會經濟文獻真迹釋録》,1件由楊揚公佈(102)國博藏敦煌文書多源自羅振玉舊藏,部分未公開圖版也多見於《貞松堂藏西陲秘籍叢殘》。唐耕耦、陸宏基編《敦煌社會經濟文獻真迹釋録》第1輯,北京: 書目文獻出版社,1986年,第479—485頁;《敦煌社會經濟文獻真迹釋録》第2輯,北京: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1990年,第104頁;楊揚《從國博藏〈太玄真一本際經〉談寫經書法》,《中國書畫》2015年4期,第44—48頁。。《唐河西支度營田使户口給糧計簿殘卷》(103)韓國磐《根據敦煌和吐魯番發現的文件略談有關唐代田制的幾個問題》,《歷史研究》1962年4期,第149—160頁;姜伯勤《上海藏本敦煌所出河西支度營田使文書研究》,《敦煌吐魯番文獻研究論集》第2輯,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1983年,第329—360頁;唐耕耦《敦煌所出唐河西支度營田使户口給糧計簿殘卷》,《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1987年10期,第60—66頁;楊際平《上海藏本敦煌所出河西支度營田使文書研究——兼論唐代屯營田的幾種經營方式》,《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88年2期,第84—91頁;馮培紅《唐五代敦煌的營田與營田使考》,《蘭州大學學報》2001年4期,第33—42頁;吴超《吐魯番出土唐前期給糧帳及其相關問題研究》,西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年;翟麥玲、謝麗《辨析唐代的屯田與營田》,《中國農史》2008年1期,第41—50頁;陸離《論吐蕃統治敦煌時期的官田與營田》,《南京師大學報》2009年3期,第77—82頁。、《丑年十二月百姓曹先玉便小麥契(稿)》(104)沙知《敦煌契約文書輯校》,南京: 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101—102頁;楊際平《也談敦煌出土契約中的違約責任條款——兼與余欣同志商榷》,《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9年4期,第17—27頁;敏春芳《敦煌契約文書中的“證人”“保人”流變考釋》,《敦煌學輯刊》2004年2期,第99—112頁;李倩《漢語“清償債務”概念的表達與“填”的償還義的來源演變》,《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1期,第61—68頁;王喬敏《唐代借貸契約國家干預制度研究》,南京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太玄真一本際經》(105)楊揚《從國博藏〈太玄真一本際經〉談寫經書法》,第44—48頁。,歷博46《老子道德經上卷》(106)朱大星《敦煌本〈老子〉研究》,北京: 中華書局,2007年,第48—49頁。、51《書儀》、52《尺牘》、53《新定書儀鏡》(107)趙和平《敦煌寫本書儀研究》,臺北: 新文豐出版公司,1993年,第126、369頁;王三慶、黄亮文《〈朋友書儀〉一卷研究》,《敦煌學》第25輯,2004年,第21—72頁;黄亮文《〈新定書儀鏡〉相關問題的探討——附論其他書儀的綴補》,《敦煌學》第27輯,2008年,第435—457頁;《論中國散藏書儀寫卷版本及P.3442〈書儀〉的定名與年代問題》,《敦煌學》第28輯,2010年,第73—89頁;山本孝子《書儀の普及と利用——内外族書儀と家書の關係を中心に》,第169—191頁;山口正晃《羅振玉舊藏『新定書儀鏡』斷片の綴合》,《敦煌寫本研究年報》第10號1分册,2016年,第69—87頁;丸山裕美子《磯部武男所藏“朋友書儀”斷簡について(再論)——〈敦煌秘笈〉及び中村不折舊藏吐魯番寫本“朋友書儀”との關係をめぐつて》,《敦煌·吐魯番文書の世界とその時代》,東京: 汲古書院,2017年,第399—411頁。、55《天成元年殘日曆卷》、56《觀世音菩薩毗沙門天王像》(108)朱瑶《敦煌漢文文獻題記整理與研究》,第51、71頁。已有研究。
11. 中國書店
公佈88(漢文82、藏文4、回鶻文1、梵文1;佛教81、非佛教7)件,以“ZSD”爲首編目。圖版收入《中國書店藏敦煌文獻》和《中國書店藏敦煌寫經叢帖》。ZSD014《大般涅槃經》(109)景盛軒《敦煌大紙寫〈大般涅槃經〉叙録》,《敦煌學輯刊》2016年4期,第5—12頁。、043《道教文獻》、054《靈寶自然齋行道儀》(110)王卡《兩件敦煌道經殘片的定名》,《文獻》2009年3期,第36—41頁。、052《觀世音經》(111)張炎《敦煌本〈觀世音經〉殘卷綴合與定名研究》,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2016年。、068《下女夫詞》(112)宋雪春《敦煌本〈下女夫詞〉的寫本考察及相關問題研究》,第74—83頁。、074《八相變》(113)張涌泉《新見敦煌變文寫本叙録》,第130—152頁。、076《書儀》(114)黄亮文《論中國散藏書儀寫卷版本及P.3442〈書儀〉的定名與年代問題》,第73—89頁;山本孝子《書儀の普及と利用——内外族書儀と家書の關係を中心に》,第169—191頁;山口正晃《羅振玉舊藏『新定書儀鏡』斷片の綴合》,第69—87頁。和所涉俗字(115)戴明珠《〈中國書店藏敦煌文獻〉俗字研究》,南京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已有研究。
12. 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
公佈西域文獻235(漢文223、回鶻文8、西夏文4;佛教208、非佛教20、待考7)件,流水號編目。圖版收入《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藏西域文獻遺珍》。054《大般涅槃經疏》、072《道行般若經》、073《道要靈祇鬼品經》(116)王卡《南北朝隋唐時期的道教類書——以敦煌寫本爲中心的考察》,第499—527頁。和116、117、175《妙法蓮華經》(117)趙和平《〈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藏西域文獻遺珍〉書評》,《敦煌吐魯番研究》第16卷,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第425—432頁。、113《佛教音義》(118)張磊《新出敦煌吐魯番寫本韻書、音義書考》,《浙江社會科學》2014年3期,第137—141頁。、171《維摩經義疏》(119)王曉燕《敦煌寫本〈維摩詰經〉注疏殘卷的綴合》,《敦煌吐魯番研究》第16卷,第353—365頁。、175《妙法蓮華經》(120)啓功《啓功叢稿·題跋卷》,北京: 中華書局,1999年,第133—134頁;趙和平《武則天爲已逝父母寫經發願文及相關敦煌寫卷綜合研究》,《敦煌學輯刊》2006年3期,第1—22頁。已有研究。
重 慶
1. 重慶寶林博物館
佛教文獻13(漢文3、藏文10)件,以“BL”爲首編目。陳寶林整理編目。(121)陳寶林《重慶寶林博物館藏敦煌寫經》,《敦煌研究》2012年5期,第50—58頁。BL.t.002-011《大乘無量壽宗要經》(122)馬德《國内散藏敦煌遺書的調查隨筆》,《敦煌研究》2012年5期,第46—49頁。已有研究。
2. 重慶圖書館
漢文佛教文獻1件,爲《大通方廣經》,已有研究。(123)華海燕、袁佳紅《重慶市圖書館館藏敦煌寫本殘卷〈大通方廣經〉考辨》,《重慶師範大學學報》2015年1期,第42—47頁;《敦煌寫本殘卷〈大通方廣經〉考辨》,《圖書館學刊》2015年4期,第117—120頁。
3.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敦煌吐魯番文獻23(漢文22、藏文1;佛教文獻)件,22件流水號編目,1件未入編,館藏號爲74433。楊銘整理目録。(124)楊銘《重慶市博物館藏敦煌吐魯番寫經目録》,《敦煌研究》1996年1期,第121—124頁;《重慶市博物館藏敦煌吐魯番文獻寫經題録》,《敦煌吐魯番研究》第6卷,第352—358頁。08《大智度論》(125)楊銘《楊增新等所藏兩件吐魯番敦煌寫經》,《西域研究》1995年2期,第42—45頁。、74433《大般若波羅密多經》(126)劉興亮《新見敦煌寫經殘片小考》,《敦煌研究》2018年5期,第67—70頁。已有研究。
4. 西南大學圖書館
漢文佛教文獻1件。(127)華龍網,http: //say.cqnews.net/html/2017—01/12/content_40261819.htm。
甘 肅(128)黄文焕《河西吐蕃文書簡述》,《文物》1978年12期,第59—63頁;《河西吐蕃經卷目録跋》,《世界宗教研究》1980年2期,第56—62頁;《河西吐蕃卷式寫經目録並後記》,《世界宗教研究》1982年1期,第84—102頁;韓惠言《甘藏敦煌漢文文獻概況》,《敦煌學輯刊》2000年2期,第66—70頁;榮新江《甘藏敦煌文獻知多少?》,《檔案》2000年3期,第16—19頁;張涌泉《敦煌故里對敦煌學的新奉獻——〈甘肅藏敦煌文獻〉讀後》,《敦煌研究》2001年1期,第181—184頁;鄧明《關於〈甘藏敦煌文獻知多少?〉的一點補充》,《檔案》2002年2期,第23—24頁;葉貴良《〈甘肅藏敦煌文獻〉殘卷未識原因初探》,《敦煌研究》2003年4期,第90—91頁;馬德《甘肅藏敦煌藏文文獻概述》,《敦煌研究》2006年3期,第37—41頁;陳瑞峰《〈甘肅藏敦煌文獻〉俗字研究》,浙江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年;王翠《〈甘肅藏敦煌文獻〉俗字研究》,南京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
1. 敦煌市博物館
326(漢文81、藏文245;佛教324、非佛教2)件,以“敦博”爲首編號。漢、藏文文獻均已整理編目(129)榮恩奇《敦煌縣博物館藏敦煌遺書目録》,《敦煌吐魯番文獻研究論集》第3輯,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第581—583頁;殷光明《敦煌市博物館藏敦煌遺書目録補録》,《敦煌研究》1994年3期,第112—113頁;傅立誠、楊俊《敦煌市博物館藏古藏文〈大乘無量壽經〉目録(一)》,《敦煌學輯刊》2004年2期,第41—58頁。,圖版分别收入《甘肅藏敦煌文獻》(下簡稱《甘藏》)和《甘肅藏敦煌藏文文獻》(下簡稱《甘藏文》)。敦博014《大般涅槃經》、072《妙法蓮華經卷四》(130)黄征《敦煌俗字例釋》,《敦煌吐魯番研究》第8卷,第249—257頁。、041《大般涅槃經卷五》(131)邰惠莉《甘肅藏非敦煌文獻的真僞、來源及相關問題》,《敦煌學輯刊》2000年2期,第71—78頁;景盛軒《試論敦煌佛經異文研究的價值和意義——以〈大般涅槃經〉爲例》,《敦煌研究》2004年5期,第85—89頁;《敦煌大紙寫〈大般涅槃經〉叙録》,第5—12頁。、050《大般涅槃經卷三十三、三十四》(132)景盛軒《敦煌寫本〈大般涅槃經〉著録商補》,《浙江與敦煌學——常書鴻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文集》,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343—355頁。、053《金剛般若波羅蜜經》(133)馬德《敦煌寫經題記的社會意義》,《法源》2001年19期,第74—89頁;杜正幹《唐代的〈金剛經〉信仰》,《敦煌研究》2004年5期,第52—57頁;趙青山《俗衆佛教信仰的法則——以敦煌寫經爲考察中心》,《唐史論叢》第12輯,西安: 三秦出版社,2010年,第281—294頁。、055《妙法蓮華經六》,(134)楊森《唐虞世南子虞昶傳略補》,《陝西師大學報》1992年2期,第72—75頁;李尚全《敦煌唐代皇家寫本〈妙法蓮華經〉殘卷考述》,《蘭州大學學報》2017年5期,第65—73頁。059-062、069《大乘無量壽經》(135)左麗萍《敦煌〈大乘無量壽經〉寫本考暨俗字匯輯》,浙江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076《地志》(136)向達《西征小記》,《國學季刊》第7卷1期,1950年,第1—24頁,收入《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石家莊: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328—364頁;吴震《敦煌石室所出唐天寶初年“郡縣公廨本錢簿”》,《中國文物》1979年1期,第30—31頁;《敦煌石室寫本唐天寶初年〈郡縣公廨本錢簿〉校注並跋》,《文史》第13、14輯,1982年,第89—145、67—104頁,收入《吴震敦煌吐魯番文書研究論集》,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1—106頁;薛英群《略談敦煌地志文書中的公廨本錢》,《蘭州大學學報》1980年2期,第98—100頁;薛英群、徐樂堯《唐寫本地志殘卷淺考》,《敦煌學輯刊》1981年總第2輯,第23—47頁;馬世長《敦煌縣博物館藏地志殘卷》,《敦煌吐魯番文獻研究論集》第1輯,北京: 中華書局,1982年,第265—428頁;《地志中的“本”和唐代公廨本錢》,《敦煌吐魯番文獻研究論集》第1輯,第429—476頁;愛宕元《〈大會抄録〉唐代京兆府の戸口動態: 敦博地誌殘卷を手掛かりとして》,《東洋史研究》第43卷2號,第569頁;王永興《隋唐五代經濟史料彙編校注》第1編,北京: 中華書局,1987年,第663—689頁;鄭炳林《敦煌地理文書匯輯校注》,蘭州: 甘肅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151—172頁;《晚唐五代敦煌商業貿易市場研究》,《敦煌學輯刊》2004年1期,第103—118頁;李并成《敦煌遺書中地理書卷的學術價值》,《地理研究》1992年3期,第41—49頁;《一批珍貴的古代地理文書——敦煌遺書中的地理書卷》,《中國科技史料》1992年4期,第88—95頁;王仲犖《唐天寶初年地志殘卷考釋》,《敦煌石室地志殘卷考釋》,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1—75頁;華林甫《〈姓氏録〉寫作年代考》,《敦煌研究》1995年4期,第99—103頁;榮新江《敦煌本〈天寶十道録〉及其價值》,《九州》第2輯,1999年,第119—126頁;《敦煌地理文獻的價值與研究》,《書品》2000年3期,第33—40頁;陳國燦《敦煌學史事新證》,蘭州: 甘肅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38、387頁;施謝捷《〈敦煌石室地志殘卷考釋〉匡補(一)》,《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03年2期,第160—165頁;張弓主編《敦煌典籍與唐五代歷史文化(上卷)》,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第485—525頁;葉愛國《敦煌市博物館藏敦煌文書第58號殘卷定名》,《敦煌研究》2008年1期,第114頁;屈直敏《近百年來敦煌地志文書研究回顧》,《敦煌學輯刊》2009年2期,第65—80頁;朱祖德《唐代淮南地區的經濟發展探析——以敦博第58號敦煌石室寫本爲核心》,《淡江史學》2011年23期,第1—14頁;李宗俊《敦博58號文書與兩唐書〈地理志〉等相關問題考》,《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14年2期,第46—60頁。、076V《紫微垣星圖》《占雲氣書》(137)布目潮渢、大野仁《唐開元末府州縣圖作成の試み——敦煌所出天寶初年書寫地志殘卷を中心に》,《唐宋時代の行政、經濟地圖の作制研究成果報告》,大阪大學教養部,1981年,第39—64頁;馬世長《敦煌縣博物館藏星圖·占雲氣書殘卷——敦博第五八號卷子研究之三》,《敦煌吐魯番研究論集》第1輯,第477—508頁;《敦煌寫本紫微恒星圖》,《中國古代天文文物論集》,第199—210頁;何丙郁、何冠彪《敦煌殘卷占雲氣書研究》,臺北: 藝文印書館,1985年;潘鼐《中國古代恒星觀測史》,上海: 學林出版社,1989年,第159頁;夏鼐《另一件敦煌星圖寫本——〈敦煌星圖乙本〉》,《中國古代天文文物論集》,北京: 文物出版社,1989年,第121頁;何丙郁著、台建群譯《一份遺失的占星術著作——敦煌殘卷占雲氣書》,《敦煌研究》1992年2期,第85—88頁;鄧文寬《敦煌天文曆法文獻輯校》,南京: 江蘇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93—98頁;鄧文寬、劉樂賢《敦煌天文氣象占寫本概述》,《敦煌吐魯番研究》第9卷,北京: 中華書局,2006年,第409—424頁;王晶波《敦煌占卜文獻與社會生活》,第159—161頁;黄正建《敦煌占卜文書與唐五代占卜研究》(增訂版),第44頁;陳于柱、張福慧《日本杏雨書屋藏敦煌文獻羽42背〈雲氣占法抄〉整理研究》,《天水師範學院學報》2014年4期,第51—54頁。、077 D《六祖壇經》(138)楊曾文《敦煌新本六祖壇經》,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1—76、183—325頁;《關於敦煌本〈六祖壇經〉中“無相戒”的考察》,《法源》2001年19期,第16—25頁;《敦煌本〈壇經〉的佛經引述及其在慧能禪法中的意義》,《戒幢佛學》第2卷,第30—43頁;榮新江、鄧文寬《有關敦煌本禪籍的幾個問題》,《敦煌學輯刊》1994年2期,第5—16頁;《敦博本禪籍録校》,南京: 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鄧文寬《〈敦煌新本六祖壇經〉書評》,《敦煌吐魯番研究》第1卷,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第395—409頁;《大梵寺佛音——敦煌莫高窟〈壇經〉讀本》,臺北: 如聞出版社,1997年;敦煌本〈六祖壇經〉書寫形式和符號發微》,《出土文獻研究》第3輯,北京: 中華書局,1998年,第228—233頁;《三篇邈真贊研究——兼論吐蕃統治末期的敦煌僧官》,《出土文獻研究》第4輯,北京: 中華書局,1998年,第81—87頁;《敦煌本〈六祖壇經〉的整理與研究》,《敦煌與絲路文化學術講座》第1輯,北京: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年,第438—466頁;方廣錩《〈大梵寺佛音——敦煌莫高窟壇經讀本〉評介》,《敦煌研究》1998年1期,第19—22頁;《談敦煌本〈壇經〉標題的格式》,《敦煌壇經合校簡注》,太原: 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141—144頁;《敦煌本〈壇經〉首章校譯疏釋》,《中國禪學》第1卷,北京: 中華書局,2002年,第98—114頁;周紹良《敦煌本〈六祖壇經〉是慧能的原本——〈敦博本禪籍校録〉序》,《敦煌吐魯番研究》第1卷,第301—311頁;李申《三部敦煌〈壇經〉校本讀後》,《敦煌壇經合校簡注》,第68—69頁;洪修平《關於〈壇經〉的若干問題研究》,《世界宗教研究》1999年2期,第75—88頁;陳年高《敦博本〈壇經〉的人稱代詞》,《淮陰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2期,第269—274頁;張子開《敦煌寫本〈六祖壇經〉的題名》,《宗教學研究》2002年3期,第43—53頁;蔣宗福《敦煌禪宗文獻校讀劄記》,《中國俗文化研究》第1輯,成都: 巴蜀書社,2003年,第150—156頁;《敦博本〈壇經〉相關問題考辨》,《宗教學研究》2007年4期,第83—91頁;陳明聖《敦博本〈六祖壇經〉的禪學思想研究》,南華大學中文所碩士學位論文,2004年;馬德《敦煌册子本〈壇經〉之性質及抄寫年代試探》,《敦煌吐魯番研究》第9卷,第57—62頁;余玥《關於敦博本〈六祖壇經〉慧能生平部分經文的傳奇性研究》,四川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黄連忠《敦博本六祖壇經文字校正與白話譯釋的方法論》,《敦煌學輯刊》2007年4期,第97—113頁;張文江《敦煌本〈壇經〉析義之立宗破疑》,《同濟大學學報》2014年4期,第75—83頁;羅二紅《旅順博物館藏敦煌寫本〈壇經〉研究》,雲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年;吴士田《敦煌寫本〈壇經〉的繁化俗字》,《長春大學學報》2017年5期,第39—43頁。和部分藏文文獻(139)陳慶英、端智嘉《一份敦煌吐蕃驛遞文書》,《社會科學》1981年3期,第78—81頁;張廣達《吐蕃飛鳥使與吐蕃驛傳制度——兼論敦煌行人部落》,《敦煌吐魯番文獻研究論集》第1輯,第167—178頁,收入《文書、典籍與西域史地》,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215—225頁;張延清《簡析敦煌古藏文經卷的抄寫年代》,《敦煌研究》2007年2期,第89—92頁;《翻譯家校閲大師法成及其校經目録》,第75—93頁;《敦煌古藏文佛經中的報廢經頁》,《西藏研究》2009年1期,第42—51頁;《吐蕃王妃貝吉昂楚及其敦煌校經題記》,《西藏民族學院學報》2009年5期,第29—36頁;《甘藏吐蕃鉢闡布敦煌校經題記》,《敦煌學輯刊》2010年1期,第29—43頁;《吐蕃敦煌抄經坊》,《慶祝饒宗頤先生九十五華誕敦煌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 中華書局,2012年,第557—565頁。已有研究。
2. 敦煌市檔案館
藏文佛教文獻12件,以“敦煌檔案局全宗號61·唐·1”爲首編目。李淑萍、黄維忠整理。(140)李淑萍、黄維忠《敦煌市檔案局所藏藏文寫經定名》,《敦煌學輯刊》2002年2期,第11—22頁。
3. 敦煌研究院
近800件,已公佈477(漢文383、藏文94;佛教454、非佛教23)件,以“敦研”爲首編號。漢、藏文文獻均已整理編目(141)敦煌文物研究所資料室編《敦煌文物研究所藏敦煌遺書目録》,《文物資料叢刊》第1輯,北京: 文物出版社,1977年,第54—67頁;施萍婷、邰惠莉《敦煌研究院藏敦煌文獻叙録》,《敦煌研究文集·敦煌研究院藏敦煌文獻研究篇》,蘭州: 甘肅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3—21頁;張延清等《敦煌研究院藏敦煌古藏文寫經叙録》,《敦煌研究》2006年3期,第42—63頁。,圖版分别收入《甘藏》與《甘藏文》。青山慶示捐贈和土地廟所出文獻已有專門研究整理(142)譚蟬雪《青山慶示所捐敦煌文獻及三件校釋》,《敦煌研究》1999年2期,第47—54頁;李正宇《土地廟遺書的發現、特點和入藏年代》,《敦煌研究》1985年3期,第92—97頁;《評莫高窟土地廟藏經來源問題的探討》,《敦煌吐魯番研究》第7卷,北京: 中華書局,2004年,第128—137頁;池田温《1944年莫高窟土地廟塑像中發現文獻管見》,《敦煌文藪》,臺北: 新文豐出版公司,1999年,第1—38頁;施萍婷《敦煌研究院藏土地廟寫本源自藏經洞》,《敦煌研究》1999年2期,第39—46頁,收入《敦煌習學集》,第275—283頁。。敦研001、369《歸義軍衙府酒破曆》(143)施萍婷《本所藏〈酒帳〉研究》,《敦煌研究》創刊號,1983年,第142—155頁,收入《敦煌習學集》,第9—30頁;馮培紅《唐五代歸義軍政權中隊職問題辨析》,《敦煌學輯刊》1996年2期,第26—31頁。高啓安《唐五代敦煌人的飲酒習俗述論》,《敦煌研究》2000年3期,第82—89頁;《信仰與生活——唐宋間敦煌社會諸相探賾》,蘭州: 甘肅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217、257頁;高啓安、趙紅《敦煌“玉女”考屑》,《敦煌研究》2005年2期,第68—73頁;鄭炳林《晚唐五代敦煌園囿經濟研究》,《敦煌學輯刊》1997年1期,第24—37頁;《晚唐五代敦煌地區的胡姓居民與聚落》,《敦煌歸義軍史專題研究三編》,蘭州: 甘肅文化出版社,2005年,第610—630頁;徐曉麗、鄭炳林《晚唐五代敦煌吐谷渾與吐蕃移民婦女研究》,《敦煌學輯刊》2002年2期,第1—10頁;陳國燦《略論吐魯番出土的敦煌文書》,《西域研究》2002年3期,第1—9頁;沙武田、趙曉星《歸義軍時期敦煌文獻中的太子》,第45—51頁;暨遠志《唐代馬球運動的興起與發展》,《唐墓壁畫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西安: 三秦出版社,2006年,第69—80頁;譚蟬雪《敦煌民俗——絲路明珠傳風情》,蘭州: 甘肅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3、87頁;劉進寶《從敦煌文書看歸義軍政權的賦役征免——以Дх.2149號文書爲主的探討》,《中國經濟史研究》2007年2期,第71—76頁;趙學東、楊富學《佛教與甘州回鶻之外交》,《敦煌研究》2007年3期,第38—43頁;陳菊霞《歸義軍中後期敦煌縣非十鄉制》,《敦煌研究》2008年3期,第93—97頁;趙玉平、邰朋飛《唐五代敦煌“雩禮”考》,《齊魯藝苑》2009年2期,第92—96頁;馬德《敦煌古代工匠研究》,第57—62、134、331—345、367頁。,007《大慈如來十月廿四日告疏》(144)王惠民《北魏佛教傳帖原件〈大慈如來告疏〉研究》,《敦煌研究》1998年1期,第144—151頁;温玉成《〈大慈如來告疏〉研究》,《佛學研究》2003年12期,第211—213頁;李正宇《晚唐至宋敦煌僧人聽食“浄肉”》,《敦煌學》第25輯,第182—183頁;古正美《從〈大慈如來告疏〉説起——北魏孝文帝的雲岡彌勒佛王造像》,《2005年雲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 文物出版社,2005年,第7—40頁。、010《佛説祝毒經》(145)蘇晋仁《敦煌逸經〈祝毒經〉考》,《中國史研究》1986年1期,第69—72頁;楊森《敦研0010號〈佛説祝毒經〉書法風格——從北朝經生體書法談起》,《敦煌研究》1995年1期,第168—171頁。,024、051《大方等大集經》(146)張炎《敦煌本〈大集經〉殘卷綴合研究》。,066-067、247-252、375《維摩詰經注》(147)袁德領《敦煌研究院藏佚本〈維摩詰經注〉的幾個問題》,《敦煌研究》2008年3期,第75—79頁;陶家駿、苗昱《敦煌研究院藏佚本〈維摩詰經注〉寫卷再探》,《敦煌研究》2012年3期,第91—96頁;陶家駿《敦煌研究院藏佚本〈維摩詰經注〉寫卷研究》,蘇州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2年。,068《北魏禁軍軍官籍簿》(148)向達《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發現六朝寫經》,《向達先生紀念論文集》,烏魯木齊: 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3—11頁;楊森《敦煌研究院藏卷〈北魏禁軍軍官籍簿〉考述》,《敦煌研究》1987年2期,第20—24頁;嚴耀中《北魏前期政治制度》,長春: 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160—161頁;湯長平《敦煌研究院藏〈北魏軍官籍簿〉辨析》,《敦煌學輯刊》1998年2期,第61—64頁;張金龍《北魏前期禁衛武官制度考論——以史籍記載爲中心》,《歷史研究》2003年3期,第112—113頁;山口正晃《敦煌研究院藏〈北魏敦煌鎮軍官籍簿〉(敦研068號)について》,《敦煌寫本研究年報》創刊號,2007年,第53—80頁。、095《李翰自注〈蒙求〉》(149)邰惠莉《敦煌本〈李翰自注蒙求〉初探》,《敦煌研究文集·敦煌研究院藏敦煌文獻研究篇》,第437—451頁;汪泛舟《敦煌古代兒童課本》,蘭州: 甘肅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4—5頁;《〈蒙求〉(補足本)》,《敦煌研究文集·敦煌研究院藏敦煌文獻研究篇》,第366—436頁;張娜麗《敦煌研究院藏李翰〈蒙求〉試解——與日藏古抄本之比較》,《敦煌研究》2002年5期,第81—94頁;《敦煌発見の自注童蒙書について——『蒙求』『兎園策府』の諸問題を中心に》,《お茶の水女子大學中国文學会報》22號,2003年,第174—195頁;鄭阿財、朱鳳玉《敦煌蒙書研究》,蘭州: 甘肅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30—233頁;鄭阿財《敦煌本〈蒙求〉及注文之考訂與研究》,《敦煌學》第24輯,2003年,第177—197頁;傅璿琮《尋根索源: 〈蒙求〉流傳與作者新考》,《尋根》2004年6期,第58—64頁;常捷《李翰〈蒙求〉研究》,南昌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唐雯《〈蒙求〉作者新考》,《中國典籍與文化》2008年3期,第18—22頁;章劍《『蒙求和歌』と敦煌文書——敦煌研究院臧九五号本『李翰自注蒙求』を中心に》,《中國學研究論集》第20號,広島中国文學会,2008年,第22—33頁;章劍《唐古注〈蒙求〉考略——兼論〈蒙求〉在日本的流傳與接受》,《天中學刊》2012年1期,第75—78頁;郭麗《〈蒙求〉作者及作年新考》,《中國典籍與文化》2011年3期,第49—58頁;姚榮環《〈蒙求〉及其續書研究》,東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李軍《〈蒙求〉作者李瀚生平事迹考實》,《敦煌學輯刊》2018年3期,第176—186頁。、178V《佛説八師經》(150)定源《敦研178V〈佛説八師經〉譯者小考》,《敦煌研究》2012年6期,第73—79頁。、255《增壹阿含經摘要》(151)施萍婷《新發現〈增壹阿含經〉摘要》,《敦煌研究文集·敦煌研究院藏敦煌文獻研究篇》,第160—166頁,收入《敦煌習學集》,第268—274頁。、256《佛經》(152)陳明《佛教譬喻故事“略要本”在西域和敦煌流傳——以敦研256號寫卷爲例》,《文史》2016年4期,第201—228頁。、287《三國志·步騭傳》(153)劉忠貴《敦煌寫本〈三國志·步騭傳〉殘卷考釋》,《敦煌學輯刊》1984年1期,第45頁;尾崎雄二郎《敦煌文物研究所藏〈三國志·步騭傳〉殘卷》,《季刊邪馬台國》第18號,1983年,第191—202頁;片山章雄《吐魯番·敦煌発見の『三国志』写本残巻》,《東海史學》26號,1991年,第33—43頁;片山章雄撰、李忠平譯《吐魯番、敦煌發現的〈三國志〉寫本殘卷》,《文教資料》2000年3期,第137—149頁;劉濤《〈三國志·吴書·步騭傳〉寫本殘卷辨僞》,《收藏家》2002年2期,第50—52頁;張涌泉、江學旺《〈三國志·步騭傳〉非僞卷辨》,《敦煌研究》2006年1期,第82—84頁。,298、299《唐代奴婢買賣市券副本》(154)施萍婷《從一件奴婢買賣文書看唐代的階級壓迫》,《文物》1972年12期,第68—71頁,收入《敦煌吐魯番文書與中古史研究: 朱雷先生八秩榮誕祝壽集》(改題爲《本所藏敦煌唐代奴婢買賣文書介紹》),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第8—13頁;池田温《中國古代籍帳研究》,東京: 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1979年,第490頁;凍國棟《唐代的“市券”與“私契”——敦煌、吐魯番文書劄記之一》,《喀什師範學院學報》1988年4期,第36—40頁;楊際平《元代買賣奴婢手續——從敦煌研究院藏元延祐三年永昌税使司文書談起》,《敦煌研究》1990年4期,第64—70頁;李天石《敦煌所出賣身、典身契約年代考》,《敦煌學輯刊》1998年1期,第25—30頁;沙知《敦煌契約文書輯校》,第72—75頁;楊惠玲《敦煌契約文書中的保人、見人、口承人、同便人、同取人》,《敦煌研究》2002年6期,第39—46頁;敏春芳《敦煌契約文書中的“證人”“保人”流變考釋》,第99—112頁。,322《臘八燃燈分配窟龕名數》(155)吴曼公《敦煌石窟臘八燃燈分配窟龕名數》,《文物》1959年5期,第49頁;金維諾《敦煌窟龕名數考》,《文物》1959年5期,第50—54頁;姜伯勤《敦煌寺院文書中“梁户”的性質》,《中國史研究》1980年3期,第12—24頁;賀世哲《敦煌莫高窟供養人題記校勘》,《中國史研究》1980年3期,第36頁;《从供養人題記看莫高窟部分洞窟的營建年代》,《敦煌莫高窟供養人題記》,北京: 文物出版社,1986年,第194—236頁;賀世哲、孫修身《瓜沙曹氏與敦煌莫高窟》,《敦煌研究文集》,蘭州: 甘肅民族出版社,1982年,第220—272頁;孫修身《敦煌石窟〈臘八燃燈分配窟龕名數〉寫作時代考》,《絲路訪古》,蘭州: 甘肅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09—215頁;川口久雄《敦煌窟龕造成資料ノート續昭》,《東洋研究所二十周年紀念論文集》,1982年,第39—83頁;段文傑《唐代後期的莫高窟藝術》《晚期的莫高窟藝術》,《段文傑敦煌藝術論文集》,蘭州: 甘肅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96—223、224—249頁;馬德《吴和尚·吴和尚窟·吴家窟——臘八燃燈分配窟龕名數叢識之一》,《敦煌研究》1987年3期,第62—64頁;《靈圖寺·靈圖寺窟及其他——臘八燃燈分配窟龕名數叢識之二》,《敦煌研究》1989年2期,第1—4頁;《都僧統之“家窟”及其營建——臘八燃燈分配窟龕名數叢識之三》,《敦煌研究》1989年4期,第54—58頁;《曹氏三大窟營建的社會背景》,《敦煌研究》1991年1期,第19—24頁;《〈乘恩帖〉述略》,《敦煌研究》1992年1期,第21—25頁;《敦煌遺書莫高窟營建史料淺論》,《1990年敦煌學國際研討會文集·石窟考古編》,瀋陽: 遼寧美術出版社,1995年,第136—152頁;《莫高窟張都衙窟及有關問題》,《敦煌研究》1996年2期,第30—36頁;《敦煌工匠與敦煌石窟》,《段文傑敦煌研究五十年紀念文集》,第119—129頁;《九、十世紀敦煌工匠史料述論》,《慶祝潘石禪先生九秩華誕敦煌學特刊》,臺北: 文津出版社,1996年,第303—324頁;《敦煌古代工匠研究》,第369頁;郝春文《隋唐五代宋初佛社與寺院的關係》,《敦煌學輯刊》1990年1期,第16—23頁;《中古時期社邑研究》,臺北: 新文豐出版公司,2006年,第165頁;榮新江《沙州歸義軍歷任節度使稱號研究》,《敦煌學》第19輯,1992年,第15—67頁;湛如《論敦煌佛寺禪窟蘭若的組織及其他》,《段文傑敦煌研究五十年紀念文集》,第87—108頁;寧可、郝春文《敦煌社邑文書輯校》,第281—283頁;楊森《跋〈子年三月五日計料海濟受戒衣缽具色一一如後〉賬及卷背〈釋門教授帖〉文書》,《敦煌研究》1998年4期,第101—106頁;袁德領《歸義軍時期莫高窟與敦煌寺院的關係》,《敦煌研究》2000年3期,第169—176頁;譚蟬雪《唐宋敦煌歲時佛俗——八月至十二月》,《敦煌研究》2001年2期,第73—81頁;《敦煌民俗——絲路明珠傳風情》,第126—128頁;沙武田《莫高窟“天王堂”質疑》,《敦煌研究》2004年2期,第23—27頁;孟憲實《敦煌民間結社研究》,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17—125頁。、328《説苑卷第二十反質》(156)斐雲《唐寫本説苑反質篇讀後記》,《文物》1961年3期,第18—19頁;王利器《敦煌寫本〈説苑·反質篇〉殘卷校記跋尾》,《敦煌研究文集·敦煌研究院藏敦煌文獻研究篇》,第223—225頁;李永寧《敦煌文物研究所藏〈説苑·反質篇〉殘卷校勘》,《敦煌研究文集·敦煌研究院藏敦煌文獻研究篇》,第226—256頁;鄧明《敦煌卷子〈説苑卷二十反質〉的來龍去脉》,《檔案》2007年2期,第49—50頁;王繼如《伯2872號考證——敦煌文獻新發現〈説苑〉殘卷》,《敦煌研究》2007年3期,第61—66頁;徐建委《劉向〈説苑〉版本源流考》,《文獻》2008年2期,第58—69頁。、339《大乘無量壽經》(157)左麗萍《敦煌〈大乘無量壽經〉寫本考暨俗字匯輯》,浙江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341《唐景雲二年張君義勳告》(158)大庭脩《敦煌発見の張君義文書について》,《ビブリァ: 天理図書館報》第20號,1961年;朱雷《跋敦煌所處〈唐景雲二年張君義勳告〉——兼論“勳告”制度淵源》,《中國古代史論叢》1982年3輯,第331—349頁,收入《朱雷敦煌吐魯番文書論叢》,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225—243頁;《敦煌研究院藏〈唐景雲二年張君義勳告〉真僞辨》,《2000年敦煌國際學術討論會文集·歷史文化卷》上,蘭州: 甘肅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257—263頁;王三慶《敦煌研究院藏品張大千先生題署夫人〈景雲二年張君義告身〉》,《敦煌學》第18輯,1992年,第97—105頁;内藤みどり《『張君義文書』と唐·突騎施婆葛刃の関係》,《小田義久博士還暦記念東洋史論集》,京都: 龍谷大学東洋史学研究会,1995年,第181—209頁;榮新江《〈敦煌莫高窟北區石窟〉(第一卷)評介》,《敦煌研究》2000年4期,第178—180頁;劉安志《敦煌所出張君義文書與唐中宗景龍年間西域政局之變化》,《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21輯,2004年,第269—295頁。、345《三界寺藏内經論目録》(159)朱瑶《敦煌漢文文獻題記整理與研究》,第64—65頁;王翠《〈文選·運命論〉校録整理》,《文教資料》2012年34期,第23—25頁。、352V《道經》(160)周西波《敦研352V“道經”考論》,《敦煌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第141—149頁。、356《文選》(161)李永寧《本所藏〈文選·運命論〉殘卷介紹》,《敦煌研究》1983年3期,第164—172頁;伏俊璉《敦煌文學總論》,蘭州: 甘肅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104頁。、368《國語·周語下》(162)饒宗頤《敦煌所出北魏寫本〈國語·周語〉舊注殘葉跋》,《敦煌研究文集·敦煌研究院藏敦煌文獻研究篇》,第143—146頁;郭萬青《甘肅藏敦煌寫本殘卷〈國語·周語下〉校記》,《敦煌研究》2009年3期,第63—72頁。、368V《北魏太平真君十二年曆日》(163)鄧文寬《敦煌本北魏曆日與中國古代月食預報》,《敦煌吐魯番學研究論集》,北京: 書目文獻出版社,1996年,第360—372頁,收入《敦煌吐魯番天文曆法研究》,蘭州: 甘肅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89—200頁。和部分文獻中的俗字(164)黄征《敦煌俗字例釋》,《敦煌吐魯番研究》第8卷,第249—257頁。已有研究。
4. 定西市安定區博物館
漢文佛教文獻11件,以“定博”爲首編號。鄭亞萍整理編目(165)鄭亞萍《安定區博物館館藏唐代敦煌寫經簡述》,《絲綢之路》2011年12期,第23—24頁。,圖版收入《甘藏》。
5. 甘肅省博物館
174(漢文138、藏文36;佛教170、非佛教4)件,以“甘博”爲首編號。漢、藏文文獻均已整理編目(166)秦明智《關於甘肅省博物館藏敦煌遺書之淺考和目録》,《1983年全國敦煌學術討論會文集·文史遺書篇》,蘭州: 甘肅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459—499頁;黄維忠、王南南《甘肅省博物館所藏敦煌藏文文獻叙録(上)》,《中國藏學》2003年4期,第68—82頁;俄軍《甘肅省博物館藏敦煌藏文文獻補録》,《敦煌研究》2006年3期,第64—68頁。,漢文圖版收入《甘藏》。甘博001《法句經》(167)秦明智《前涼寫本〈法句經〉及其有關問題》,《敦煌學輯刊》1982年,第23—27頁;楊森《“婆姨”與“優婆姨”稱謂芻議》,《敦煌研究》1994年3期,第123—127頁;王素《敦煌出土前涼文獻所見“建元”年號的歸屬》,《敦煌吐魯番研究》第2卷,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第13—22頁;王菡薇《敦煌東晋紀年〈法句經〉寫本研究》,《學術研究》2012年12期,第111—117頁。、002《入楞伽經卷第九》(168)朱瑶《敦煌漢文文獻題記整理與研究》,第67—70頁。、005《優婆塞戒經》(169)黄征、吴偉《敦煌願文集》,第869—870頁;林世田、汪桂海《敦煌寫本〈優婆塞戒經〉版本研究》,第33—41頁。、017《十戒經》(170)周維平《從敦煌遺書看敦煌道教》,《西北民族研究》1999年2期,第126—137頁;徐祖蕃《甘博017〈十戒經〉道士索澄空提及盟文》,《甘肅藏敦煌文獻》第4卷,蘭州: 甘肅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75頁;楊富學、李永平《甘肅省博物館藏道教〈十戒經傳授盟文〉》,《宗教學研究》2001年1期,第97—111頁;楊森《武則天至玄宗時代敦煌的三洞法師中岳先生述略》,《敦煌研究》2003年3期,第43—49頁;朱大星《敦煌本〈十戒經〉的形成與流傳》,《浙江大學學報》2007年3期,第43—51頁。、021《佛説佛名經卷六、七》(171)張磊、劉溪《敦煌本〈佛説佛名經〉(十二卷本)綴合研究》,《敦煌吐魯番研究》第16卷,第337—351頁。、028《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第二、三》(172)黄征、吴偉《敦煌願文集》,第889頁。、029《妙法蓮華經卷一》(173)趙青山、姚磊《敦煌寫經題記的史料價值》,《圖書與情報》2013年6期,第138—140頁。、111-117《大乘無量壽經》(174)左麗萍《敦煌〈大乘無量壽經〉寫本考暨俗字匯輯》,浙江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和甘博10565(175)黄維忠《甘博10565文本和漢譯文》,《8—9世紀藏文發願文研究——以敦煌藏文發願文爲中心》,北京: 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61—66頁。已有研究。
6. 甘肅省檔案館
漢文佛教文獻2件,孫小雲整理。(176)此2卷文獻爲楊遇春捐贈,參見孫小雲《甘肅省檔案館舉行楊遇春先生珍藏史料捐贈儀式 兩件敦煌卷子入藏甘肅省檔案館》,《檔案》2007年3期,第4頁;陳樂道《敦煌卷子流散見聞録》也有説明。
7. 甘肅省圖書館
佛教文獻383(漢文32、藏文351)件,以“甘圖”爲首編號。漢、藏文文獻均已整理編目(177)邵國秀、曾雪梅《甘肅省圖書館藏敦煌寫經題録》,《圖書與情報》1999年3期,第69—75頁;邰惠莉、嫏閣《甘肅省圖書館收藏敦煌文獻簡介》,《敦煌學輯刊》1998年2期,第73—76頁;曾雪梅《甘肅省圖書館藏敦煌藏文文獻叙録》,《敦煌研究》2003年5期,第70—76頁;曾雪梅、張延清《甘肅省圖書館藏敦煌梵夾裝藏文寫經考録(上)》,《中國藏學》2008年3期,第194—206頁;《甘肅省圖書館藏敦煌梵夾裝藏文寫經考録(下)》,《中國藏學》2008年4期,第75—85頁。,漢文圖版收入《甘藏》。甘圖13《大乘無量壽經》(178)左麗萍《敦煌〈大乘無量壽經〉寫本考暨俗字匯輯》,浙江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017《金光明最勝王經卷九》(179)趙青山《甘圖藏017號敦煌文書〈金光明最勝王經〉題記解析》,《蘭州大學學報》2015年5期,第119—124頁;陳大爲、陳卿《唐宋時期敦煌金光明寺考》,第48—61頁。、026《大般涅槃經卷一》(180)景盛軒《敦煌寫本〈大般涅槃經〉著録商補》,《浙江與敦煌學——常書鴻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文集》,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343—355頁。和T.0205、T.0206、T.0266《十萬般若頌》(181)張延清《翻譯家校閲大師法成及其校經目録》,《敦煌學輯刊》2008年3期,第75—93頁。已有研究。
8. 甘肅中醫學院圖書館
漢文佛教文獻3件,以“中醫學院”爲首編號。圖版收入《甘藏》。
9. 高臺縣博物館
佛教文獻5(漢文3、藏文2)件,以“高博”爲首編號。藏文文獻由孫宏武、寇克紅整理公佈(182)孫宏武、寇克紅《張掖甘州區、高臺縣兩博物館藏敦煌藏文〈大乘無量壽宗要經〉簡介》,《敦煌研究》2006年3期,第71—73頁。,漢文圖版收入《甘藏》。高博001《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並序》(183)趙和平《唐代咸亨至儀鳳中的長安宫廷寫經》,《首届長安佛教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3卷,西安: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2010年,第319—337頁;《敦煌本武則天御制經序再研究》,《石河子大學學報》2016年6期,第25—32頁;朱瑶《敦煌漢文文獻題記整理與研究》,第136—138頁;董大學《論唐代〈金剛經〉信仰之儀式化傾向——以敦煌文獻爲中心的考察》,《華東師範大學學報》2017年1期,第125—132頁。已有研究。
10. 酒泉市博物館
47(漢文28、藏文19;佛教文獻)件,以“酒博”爲首編號。王保東整理編目(184)王保東《酒泉博物館藏敦煌寫經》,《敦煌研究》2012年5期,第75—79頁。,18件漢文圖版收入《甘藏》。酒博002《大乘無量壽經》(185)張耀中《酒泉博物館古藏文〈大乘無量壽經〉》,《敦煌研究》2006年3期,第74—78頁;左麗萍《敦煌〈大乘無量壽經〉寫本考暨俗字匯輯》,浙江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013《佛説無常三啓經》(186)張炎《敦煌本〈無常經〉殘卷綴合研究》,《圖書館雜志》2018年7期,第118—128頁。已有研究。
11. 蘭山范氏
佛教文獻28(漢文3、藏文24、回鶻文1)件,以“LF”爲首編目,編爲23號。邰惠莉、范軍澍整理。(187)邰惠莉、范軍澍《蘭山范氏藏敦煌寫經目録》,《敦煌研究》2006年3期,第79—85頁。
12. 蘭州某氏
漢文佛教文獻2件,馬德、段鵬整理。(188)馬德、段鵬《新見敦煌寫經二件題解》,《敦煌學輯刊》2017年1期,第93—100頁。
13. 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
藏文佛教文獻1件,編號“麥研.T.16”。張延清、李曉紅整理。(189)張延清、李曉紅《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藏古藏文經卷考録》,《敦煌研究》2009年5期,第94—95頁。
14. 武威市博物館
藏文佛教文獻2件,以“武博”爲首編號。堪措吉、黎大祥整理。(190)堪措吉、黎大祥《武威市博物館藏敦煌藏文寫本》,《敦煌研究》2006年3期,第69—70頁。
15. 西北民族大學圖書館
藏文佛教文獻3件,以“NUNL”爲首編目。張延清、李毛吉整理。(191)張延清、李毛吉《西北民族大學圖書館藏敦煌藏文文獻叙録》,《西藏民族學院學報》2012年2期,第121—123頁。
16. 西北師範大學博物館
佛教文獻24(漢文19、藏文5)件,以“西北師大”爲首編號。曹懷玉、李并成整理編目(192)曹懷玉《西北師院歷史系文物室藏敦煌經卷録》,《西北師大學報》1983年4期,第44—46頁;李并成《西北師範大學敦煌學研究所藏敦煌經卷録》,《敦煌研究》1993年1期,第83頁。,19件漢文圖版收入《甘藏》。
17. 永登縣博物館
漢文佛教文獻4件,以“永博”爲首編號。圖版收入《甘藏》。
18. 張掖市博物館
佛教文獻3(漢文1、藏文2)件,以“張博”爲首編號。藏文文獻由孫宏武、寇克紅整理公佈(193)孫宏武、寇克紅《張掖甘州區、高台縣兩博物館藏敦煌藏文〈大乘無量壽宗要經〉簡介》,第71—73頁。,漢文圖版收入《甘藏》,張博001《妙法蓮華經卷第三》(194)朱瑶《敦煌漢文文獻題記整理與研究》,第35—40頁。已有研究。
貴 州
貴州省博物館
漢文佛教文獻1件。(195)貴州省博物館http: //www.gzmuseum.com/zx/zxxx/201803/t20180307_3188030.html。
湖 北
湖北省博物館
漢文佛教文獻47件,以“鄂博”爲首編目。王倚平、唐剛卯整理編目。(196)王倚平、唐剛卯《湖北省博物館藏敦煌經卷概述》,《敦煌吐魯番研究》第5卷,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269—276頁;王倚平《湖北省博物館藏敦煌遺書目録》,《敦煌吐魯番研究》第11卷,第451—487頁。
湖 南
湖南省圖書館
9(漢文7、藏文2;佛教文獻)件,以“XT”爲首編目。劉雪平整理編目。(197)劉雪平《湖南省圖書館藏敦煌寫經叙録》,《敦煌研究》2012年3期,第70—72頁。
黑 龍 江
黑龍江圖書館
數目不詳。(198)榮新江《〈中國所藏敦煌寫本聯合目録〉編寫芻議》曾提及。
江 蘇
1. 南京博物院
31(漢文29、回鶻文2;佛教29、非佛教2)件,無編號。凌波整理公佈。(199)凌波《南博的三十一件敦煌寫經卷》,《文物天地》2005年6期,第34—37頁。《佛説八師經》學界已有研究。(200)定源《敦研178V〈佛説八師經〉譯者小考》,第73—79頁。
2. 南京金陵刻經處
漢文佛教文獻1件。方廣錩整理公佈。(201)方廣錩《中國散藏敦煌遺書目録(一)》,《敦煌學輯刊》1998年2期,第77—82頁。
3. 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
漢文佛教文獻3件,以“南師大文學院”爲首編號。黄征整理公佈並研究。(202)黄征《南師大文學院藏敦煌寫本〈如來莊嚴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經卷上〉的鑒定與斷代》,《敦煌研究》2006年6期,第155—161頁。南師大文學院01《如來莊嚴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經卷上》(203)趙紅《南師大文學院藏01號敦煌寫本〈如來莊嚴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經〉卷上的綴合與校勘》,《敦煌研究》2007年2期,第110—114頁。、02《法華經卷一》(204)趙紅《南師大文學院藏02號〈法華經〉殘卷研究》,《西域研究》2007年1期,第52—56頁。、03《妙法蓮華經卷三》(205)趙紅《南師大文學院藏03號〈妙法蓮華經〉卷第三研究與校勘》,《西域研究》2009年1期,第78—83頁。已有研究。
4. 南京圖書館
32(漢文31、藏文1;佛教文獻)件,以“南圖”爲首編目。徐憶農、方廣錩整理編目。(206)徐憶農《南京圖書館藏敦煌卷子考》,《敦煌學輯刊》1998年1期,第77—80頁;方廣錩、徐憶農《南京圖書館所藏敦煌遺書目録》,《敦煌研究》1998年4期,第134—143頁。
5. 蘇州西園戒幢律寺
漢文佛教文獻2件。方廣錩整理公佈。(207)方廣錩《中國散藏敦煌遺書目録(一)》,第77—82頁。
遼 寧
1. 遼寧省博物館
公佈漢文文獻5(佛教4件、非佛教1)件,無編號。王海萍公佈3件。(208)王海萍《遼寧省博物館藏敦煌殘經書法藝術管窺》,《第二届中國書法史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北京: 文物出版社,1996年,第155—158頁。《春秋後語·秦語》(209)陳國燦《新見的兩則敦煌文卷〈春秋後語·秦語〉》,《慶祝饒宗頤先生九十五華誕敦煌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424—429頁;郭丹《敦煌寫本〈春秋後語〉殘片再發現》,《文獻》2013年5期,第66—72頁。《恪法師第一抄》(210)王海萍《唐人寫經〈恪法師第一抄〉淺析》,《書法叢刊》1996年3期,第34—41頁;王繼安《〈恪法師第一抄〉草書辨析》,《藝術百家》2010年3期,第182—187頁;曾良、李洪財《〈恪法師第一抄〉性質考證》,《敦煌研究》2011年4期,第94—100頁;李洪財《敦煌草書經卷〈恪法師第一抄〉研究》,厦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恪法師第一抄〉的流傳與書寫》,《中國書法》2012年8期,第189—191頁;《〈恪法師第一抄〉釋讀與疑難草書字形和特殊寫法舉例》,《學行堂語言文字論叢》第2輯,成都: 四川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183—223頁;《〈恪法師第一抄〉源流與時間斷限考》,《書法賞評》2013年1期,第42—48頁;趙生泉《〈恪法師第一抄〉考評》,《文物春秋》2012年6期,第58—61頁;曾良《有關〈恪法師第一抄〉雜考》,《敦煌吐魯番研究》第13卷,第475—481頁。《阿毗曇毗婆沙論》(211)趙青山《隋唐宋初寫經社邑考略——以敦煌寫經題記爲中心》,《敦煌研究》2014年1期,第87—93頁。已有研究。
2. 旅順博物館
漢文佛教文獻10件,無編號。尚林、方廣錩、榮新江和王珍仁、孫慧貞整理編目9件(212)葉恭綽《旅順關東廳博物館所存敦煌出土之佛教經典》,《圖書館學季刊》第1卷4號,1926年;尚林、方廣錩、榮新江《中國所藏“大谷收集品”概況——特别以敦煌寫經爲中心》,日本龍谷大學,1991年;王珍仁、孫慧貞《旅順博物館藏敦煌寫經目録及訂正》,《段文傑敦煌研究五十年紀念文集》,第323—327頁。,第三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録》公佈1件,編號06947。06947《壇經》(213)郭富純、王振芬《旅順博物館藏敦煌本六祖壇經》,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王振芬《旅博本〈壇經〉的再發現及其學術價值》,《敦煌吐魯番研究》第12卷,第367—380頁;吴世田《敦煌〈壇經〉寫本的代用字》,《高等函授學報》2012年2期,第49—52頁;張文江《敦煌本〈壇經〉析義之立宗破疑》,第75—83頁;羅二紅《旅順博物館藏敦煌寫本〈壇經〉研究》,雲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年。已有研究。
山 東
1. 青島市博物館
漢文佛教文獻8件,流水號編目。鄭阿財整理編目(214)鄭阿財《青島市博物館藏敦煌文獻經眼録》,《2013敦煌、吐魯番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南: 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2014年,第625—644頁。。7號《維摩經義記卷第一》(215)王曉燕《敦煌寫本〈維摩詰經〉注疏經卷的綴合》,第353—365頁。和5件許承堯舊藏(216)朱鳳玉《散藏敦煌遺書所見題跋輯録與研究——以許承堯舊藏題跋爲例》,《敦煌寫本研究年報》第10號1分册,2016年,第21—34頁。已有研究。
2. 山東博物館
65(漢文64、藏文1;佛教60、非佛教5)件,以“LB”爲首編目。于芹整理編目。(217)于芹《山東博物館藏敦煌遺書叙録》,《敦煌研究》2012年5期,第59—69頁。LB.003《大唐後三藏聖教序》、004《大唐中興三藏聖教序》、052V《天復五年新婦染患施捨文》《都僧統賢照都僧録談廣等上僕射狀稿》(218)馬德《國内散藏敦煌遺書的調查隨筆》,第46—49頁。已有研究。
3. 山東省圖書館
漢文佛教文獻2件,以“LT”爲首編目。杜雲虹整理編目。(219)杜雲虹《山東省圖書館藏敦煌寫經》,《敦煌研究》2012年5期,第73—74頁。
山 西
山西博物院
漢文佛教文獻3件,林世田、汪桂海公佈。(220)林世田、汪桂海《敦煌寫本〈優婆塞戒經〉版本研究》,第33—41頁。《優婆塞戒經》已有研究。(221)宋濤《山西博物院藏〈優婆塞戒經〉殘片考釋》,《文物世界》2007年2期,第19—22頁;林世田、汪桂海《敦煌寫本〈優婆塞戒經〉版本研究》,第33—41頁。
陝 西
1. 西安碑林博物館
漢文佛教文獻7件,王慶衛公佈。(222)王慶衛《陝西文物單位藏卷所見敦煌文書的早期流散》,第二届南開中古社會史工作坊: 中古中國的知識與社会會議論文,天津,2018年9月22日。
2. 西安博物院
漢文佛教文獻15件,王慶衛公佈。(223)王慶衛《陝西文物單位藏卷所見敦煌文書的早期流散》提及。
3. 西北大學圖書館
漢文佛教文獻5件,張芳梅、李文遴和王慶衛先後整理公佈。(224)張芳梅、李文遴《西北大學圖書館藏善本古籍概述》,《河南圖書館館刊》2011年4期,第134—135頁;王慶衛《陝西文物單位藏卷所見敦煌文書的早期流散》提及。
上 海
1. 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
漢文佛教文獻2件,韓進公佈。(225)韓進《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發現敦煌經卷》,《上海高校圖書情報工作研究》2012年2期,第20頁。
2. 上海博物館
80(漢文78、藏文2;佛教66、非佛教14)件,以“上博”爲首編目。圖版收入《上海博物館藏敦煌吐魯番文獻》。上博01《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疏》(226)梁微婉《上博01(2405)V〈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疏〉寫本殘卷書成年代考——以寫本異體字爲中心》,臺灣“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在職專班,2011年。、02《比丘尼戒經》(227)黄征、吴偉《敦煌願文集》,第837—838頁。,03、61、80《大般涅槃經》(228)景盛軒《敦煌寫本〈大般涅槃經〉著録商補》,第343—355頁;朱鳳玉《陳誾舊藏敦煌文獻題跋輯録與研究》,第74—86頁。,04《大般涅槃經卷第九》(229)景盛軒《敦煌大紙寫〈大般涅槃經〉叙録》,第5—12頁。、15《法華經文外義一卷》(230)李正宇《敦煌地區古代祠廟寺觀簡志》,《敦煌學輯刊》1988年Z1期,第70—85頁;方廣錩《敦煌遺書中的〈法華經〉注疏》,《世界宗教研究》1998年2期,第75—79頁。、20/3《究竟大悲經》(231)張小艷《敦煌疑僞經四種殘卷綴合研究》,第87—94頁。、21/A《索鐵子牒》(232)姜伯勤《唐五代敦煌寺户制度》,北京: 中華書局,1987年,第141—142頁;郝春文《敦煌寫本社邑文書年代匯考(三)》,《社科縱横》1993年5期,第8—13頁;朱雷《敦煌所出〈索鐵子牒〉中所見歸義軍曹氏時期的“觀子户”》,《武漢大學學報》1993年6期,第72—79頁,收入《朱雷敦煌吐魯番文書論叢》,第327—339頁;沙知《跋上博藏敦煌平康鄉百姓索鐵子牒》,《段文傑敦煌研究五十年紀念文集》,第234—238頁;敏春芳《敦煌社邑文書量詞“事”、“笙”辨考》,《敦煌學輯刊》2005年2期,第180—183頁。、21/B《渠人轉帖》(233)寧可、郝春文《敦煌社邑文書輯校》,第397—398頁;孟憲實《論敦煌渠人社》,《周秦漢唐文化研究》第3輯,西安: 三秦出版社,2004年,第121—148頁。、23《佛説佛名經》(234)朱鳳玉《陳誾舊藏敦煌文獻題跋輯録與研究》,第74—86頁。、24《論語鄭玄注》(235)榮新江《〈唐寫本論語鄭氏注及其研究〉拾遺》,《文物》1993年2期,第56—59頁,收入《辨僞與存真》,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311—317頁。,30、53《妙法蓮華經》(236)李尚全《敦煌唐代皇家寫本〈妙法蓮華經〉殘卷考述》,第65—73頁。,40《造莫高窟記》(237)馬德《三件莫高窟洞窟營造文書述略》,《敦煌研究》1994年4期,第152—159頁;《敦煌莫高窟史研究》,蘭州: 甘肅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80—85頁;王惠民《敦煌佛教與石窟營造》,蘭州: 甘肅教育出版社,2013年,第283—285頁;榮新江《石碑的力量——從敦煌寫本看碑志的流傳與抄寫》,《唐研究》第23卷,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第307—324頁。,44、65《大乘無量壽經》(238)左麗萍《敦煌〈大乘無量壽經〉寫本考暨俗字匯輯》,浙江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48經册(239)榮新江《敦煌文獻所見晚唐五代宋初的中印文化交往》,第955—968頁;郝春文《〈上海博物館藏敦煌吐魯番文獻〉讀後》,《敦煌學輯刊》1994年2期,第118—123頁;徐俊《敦煌寫本唐人詩歌佚存互見綜考》,《敦煌吐魯番研究》第1卷,第111—138頁;《唐詞、唐曲子及其相關問題》,《敦煌吐魯番研究》第7卷,第138—155頁;鄭阿財《敦煌本佛教詩歌〈九想觀〉詩歌探論》,《中正大學學報》第7卷第1期,1997年,第17—34頁;《敦煌寫本〈九想觀〉詩歌初探》,《普門學報》2002年12期,第1—21頁;《〈父母恩重經〉傳佈的歷史考察——以敦煌本爲中心》,第27—48頁;張涌泉《敦煌本〈佛説父母恩重經〉研究》,第260—297頁;張總《地藏菩薩十齋日》,《藏外佛教文獻》第7輯,北京: 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第348—371頁;陳自力《從陸機〈百年歌〉到敦煌〈九想觀〉詩》,《敦煌研究》2001年3期,第130—136頁;張總《〈閻羅王授記經〉綴補研考》,《敦煌吐魯番研究》第5卷,第81—116頁;林仁昱《論敦煌佛教歌曲特質與“弘法”的關係》,《敦煌學》第23輯,2002年,第55—85頁;余欣《唐宋敦煌墓葬神煞研究》,《敦煌學輯刊》2003年1期,第55—68頁;張子開《敦煌文獻中的白話禪詩》,《敦煌學輯刊》2003年1期,第81—91頁;《敦煌佛教文獻中的白話詩》,《宗教學研究》2003年4期,第44—53頁;劉屹《上博本〈曹元深祭神文〉的幾個問題》,《敦煌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第151—162頁;馬德《敦煌册子本〈壇經〉之性質及抄寫年代試探》,第57—62頁;伏俊璉《敦煌文學總論》,第218—221頁;錢光勝《晚唐五代的墓葬神煞與冥界神靈——以上博本〈清泰四年祭神文〉爲例》,《山西師大學報》2012年5期,第54—58頁;荒見泰史《敦煌本十齋日資料與齋會、儀禮》,第379—402頁。、56《佛説父母恩重經》(240)張涌泉《敦煌本〈佛説父母恩重經〉研究》,第260—297頁;鄭阿財《〈父母恩重經〉傳佈的歷史考察——以敦煌本爲中心》,第27—48頁。已有研究。
3. 上海圖書館
187(漢文172、藏文11、粟特文1、回鶻文3;佛教149、非佛教38)件,以“上圖”爲首編目。吴織、胡群耘整理公佈(241)吴織、胡群耘《上海圖書館藏敦煌遺書目録——附傳世本寫經及日本古寫經》,《敦煌研究》1986年2期,第93—107頁;《上海圖書館藏敦煌遺書目録(續)——附傳世本寫經及日本古寫經》,《敦煌研究》1986年3期,第89—101頁。,圖版收入《上海圖書館藏敦煌文獻》。001《黄仕强傳》(242)柴劍虹《讀敦煌寫卷〈黄仕强傳〉劄記》,《敦煌語言文學研究》,第248—266頁;白化文、楊寶玉《上海圖書館藏敦煌卷子812531號〈黄仕强傳〉録文校注》,《敦煌學》第20輯,1995年,第23—70頁;李素娟《〈黄仕强傳〉校釋商補》,《敦煌學輯刊》2008年2期,第155—160頁;《上圖藏敦煌寫卷〈黄仕强傳〉俗字考辨》,《敦煌學輯刊》2009年1期,第18—22頁。,016、028V《歡喜國王緣》(243)《敦煌零拾》,東方學會排印本,1924年;陳寅恪《有相夫人生天因緣曲跋》,《國學論叢》第1卷2號,1927年,收入《金明館叢稿二編》,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171頁;王重民《敦煌變文集》,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年,第772—786頁;王重民《敦煌古籍叙録》,北京: 中華書局,1979年,第375頁;陳允吉《從〈歡喜國王緣〉變文看〈長恨歌〉故事的構成——兼述〈長恨歌〉與佛經文學的關係》,《復旦學報》1985年3期,142—156頁;郭在貽、張涌泉、黄征《〈歡喜國王緣〉等三種補校》,《語文研究》1989年2期,第2—5頁;潘重規《敦煌變文集新書》,臺北: 文津出版社,1994年,第755—770頁;黄征、張涌泉《敦煌變文校注》,北京: 中華書局,1997年,第1089—1101頁;黄大宏《〈敦煌變文集〉補校散録》,《古籍整理研究叢刊》2005年5期,第66頁;袁書會、仲紅衛《佛教與中國早期白話小説關係研究——以〈歡喜國王緣〉爲中心》,《西藏民族學院學報》2008年5期,第109—113頁;侯丹《簡析〈長恨歌〉、〈歡喜國王緣〉、〈優陀羨王緣〉故事之異同》,《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13年4期,第74—76頁。,017/2《葬經》(244)趙貞《黄正建〈敦煌占卜文書與唐五代占卜研究〉書評》,第517—523頁;《敦煌占卜文書殘卷零拾》,第207—218頁;王晶波《敦煌占卜文獻與社會生活》,第386—387頁;黄正建《敦煌占卜文書與唐五代占卜研究》(增訂版),第75、136頁。、017/5《分書樣文》(245)沙知《敦煌契約文書輯校》,第466—467頁。、017/6《丁丑年赤心鄉百姓郭安定雇驢契》(246)沙知《敦煌契約文書輯校》,第304—306頁;楊惠玲《敦煌契約文書中的保人、見人、口承人、同便人、同取人》,第39—46頁;李占平、黑維强《敦煌、吐魯番文獻詞語考釋》,《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0年2期,第62—63頁;徐秀玲《晚唐五代宋初敦煌雇傭契約樣文研究》,《中國農史》2010年4期,第48—59頁;侯文昌《敦煌出土吐蕃古藏文借馬契探析》,《科技信息》2011年6期,第390—391頁。、017/7《開蒙要訓》(247)鄭阿財、朱鳳玉《敦煌蒙書研究》,第57頁。、018《書儀鏡凶下》(248)張小艷《敦煌書儀語言研究》,北京: 商務印書館,2007年,第20—21頁;黄亮文《論中國散藏書儀寫卷版本及P.3442〈書儀〉的定名與年代問題》,第73—89頁;山本孝子《書儀の普及と利用——内外族書儀と家書の關係を中心に》,第169—191頁;山口正晃《羅振玉舊藏『新定書儀鏡』斷片の綴合》,第69—87頁。、025《大般若波羅蜜多經》(249)劉興亮《新見敦煌寫經殘片小考》,第67—70頁。、030V《新集文詞九經抄一卷》(250)鄭阿財、朱鳳玉《敦煌蒙書研究》,第296頁。、032《妙法蓮華經》(251)李尚全《敦煌唐代皇家寫本〈妙法蓮華經〉殘卷考述》,第65—73頁。、035《維摩詰經》(252)楊義鳳《上圖035〈維摩詰經〉卷上俗字考辨》,《敦煌學研究》第11期,首爾: 首爾出版社,2013年,第137—146頁。、052《妙法蓮華經卷第四》(253)李正宇《晚唐至宋敦煌僧人聽食“浄肉”》,第177—194頁。、053《佛説解百生怨家陀羅尼經》(254)楊森《唐虞世南子虞昶傳略補》,第72—75頁。、054《四分律》(255)朱鳳玉《臺灣地區散藏敦煌文獻題跋輯録與研究》,《敦煌學輯刊》2018年2期,第62—81頁。、058《大乘無量壽經》(256)左麗萍《敦煌〈大乘無量壽經〉寫本考暨俗字匯輯》,浙江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068《盂蘭盆經贊述》(257)陳明《耆婆的形象演變及其在敦煌吐魯番地區的影響》,《文津學志》第1輯,北京: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年,第138—164頁;荒見泰史《從新資料來探討目連變文的演變及其用途——以上圖068、北京8719、北京7707文書爲中心探討》,《敦煌學》第27輯,2008年,第127—152頁;《敦煌講唱文學寫本研究》,北京: 中華書局,2010年,第43—48頁;季愛民《初唐長安宗教宣傳與國家寺觀命名的儒家化趨向》,《古代文明》2012年3期,第59—60頁;張小艷《敦煌本〈盂蘭盆經贊述〉兩種辨證》,《文獻》2014年6期,第27—35頁。、077《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079《大佛頂如來密因修正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第六》(258)朱鳳玉《陳誾舊藏敦煌文獻題跋輯録與研究》,第74—86頁。、078《太玄真一本際經卷第二》(259)李曉霞、張乃翥《敦煌道家遺卷所藴涵的中原文化因緣》,《慶祝饒宗頤先生九十五華誕敦煌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630—637頁;朱鳳玉《陳誾舊藏敦煌文獻題跋輯録與研究》,第74—86頁。、081《書儀》(260)黄亮文《論中國散藏書儀寫卷版本及P.3442〈書儀〉的定名與年代問題》,第73—89頁。、088V《太平興國三年僧守秀等一十四人寫大寶積經一部施永安寺題記》《抄經雜寫》(261)趙青山《隋唐宋初寫經社邑考略——以敦煌寫經題記爲中心》,第87—93頁。、091《優婆塞戒經》(262)林世田、汪桂海《敦煌寫本〈優婆塞戒經〉版本研究》,第33—41頁。、094《佛頂尊勝陀羅尼經》(263)陳麗萍《敦煌文書所見唐五代婚變現象初探——以女性爲中心的考察》,《敦煌學輯刊》2005年2期,第164—172頁。、105/14《觀音證驗賦》(264)張錫厚《敦煌賦彙》,南京: 江蘇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336—339頁;陳萬成《滬藏〈觀音證驗賦〉殘卷考辨》,《漢學研究》第20卷1期,2002年,第85—99頁;王翠玲《敦煌殘卷「觀音證驗賦」與永明延壽》,《成大中文學報》2002年10期,第167—182頁。,117、155、171《瑜伽師地論》(265)榮新江、余欣《敦煌寫本辨僞示例——以法成講〈瑜伽師地論〉學生筆記爲中心》,《敦煌學·日本學: 石塚晴通教授退職紀念文集》,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年,第65—74頁。,119《佛説父母恩重經》(266)張涌泉《〈父母恩重經〉傳佈的歷史考察——以敦煌本爲中心》,第27—48頁;《以父母十恩德爲主題的佛教文學藝術探源》,《張涌泉敦煌文獻論叢》,第237—259頁。、120《勸善文》(267)張秀清《〈新菩薩經〉〈勸善經〉〈救諸衆生苦難經〉的紀年分佈考察——以敦煌寫經爲例》,《黑龍江史志》2010年18期,第61—63頁。、137《維摩經疏卷一》(268)馬德《敦煌寫經題記的社會意義》,第74—89頁。、138V《佛教問答》(269)西口芳男《上圖一三八V仏教問答と『頓悟真宗論』》,《禅文化研究所紀要》第25號,2000年,第57—105頁。、154《大乘無量壽經》(270)左麗萍《敦煌〈大乘無量壽經〉寫本考暨俗字匯輯》,浙江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182《四分律四波羅夷法之一》(271)張涌泉、胡方方《敦煌本〈四分律〉殘卷綴合研究》,《浙江社會科學》2015年6期,第108—115頁。已有研究。
4. 上海玉佛寺
漢文佛教文獻2件,以“玉佛”爲首編號。方廣錩整理公佈。(272)方廣錩《中國散藏敦煌遺書目録(一)》,第77—82頁。
四 川
1. 四川博物院
漢文佛教文獻40件,以“SCM.D”爲首編目。林玉、董華鋒整理編目。(273)林玉、董華鋒《四川博物院藏敦煌吐魯番寫經叙録》,《敦煌研究》2013年2期,第45—56頁。
2. 四川省圖書館
漢文文獻1件,爲《唐沙州某市時價簿口馬行時估》,已有研究。(274)張勳燎《敦煌石室奴婢馬匹價目殘紙的初步研究》,《四川大學學報》1978年3期,第85—91頁;朱雷《敦煌所出〈唐沙州某市時價簿口馬行時沽〉考》,《敦煌吐魯番文書初探》,武漢大學出版社,1983年,第500—518頁,收入《朱雷敦煌吐魯番文書論叢》,第211—224頁;池田温《口馬行考》,《佐久間重男教授退休紀念中國史·陶磁史論集》,東京: 燎原書店,1983年,第31—57頁;孟憲實《唐西州馬價考》,《新疆師範大學學報》2016年3期,第117—126頁。
3. 四川大學圖書館
漢文佛教文獻1件,丁偉公佈。(275)丁偉《百川匯海,聚書成山——四川大學圖書館古籍資源紀略》,《藏書家》第22輯,濟南: 齊魯書社,2018年,第180—186頁。
4. 宜賓市博物院
漢文佛教文獻1件,爲《妙法蓮華經》,圖版收入《酒都藏寶》(276)宜賓市博物院編《酒都藏寶》,北京: 文物出版社,2012年,第108—111頁。。已有研究。(277)四川省文物志編輯部編《四川省文物志(征求意見稿)》(第二集),成都: 銀河印刷廠,1987年,第206頁;羅歷辛《宜賓市博物院藏敦煌寫本〈妙法蓮華經〉殘卷考》,《新疆大學學報》2017年6期,第89—94頁。
天 津
1. 天津市博物館(278)錢玲《館藏敦煌文獻述略》,《文物天地》2015年6期,第11—14頁。
(1) 天津市歷史博物館
藏25件。(279)王素《敦煌吐魯番文獻》提及。
(2) 天津藝術博物館
336(漢文328、藏文6、回鶻文2;佛教313、非佛教23)號,以“津藝”爲首編目。馬大東、劉國展、李桂英編目。(280)馬大東《天津市藝術博物館所藏經卷及社會文書述略》,《敦煌研究》1987年2期,第38—39頁;劉國展、李桂英《天津藝術博物館藏敦煌遺書目録——附傳世本寫經》,《敦煌研究》1987年2期,第74—95頁;雲希正《周叔弢和他收藏的敦煌遺書》,《收藏家》1998年6期,第22—25頁。圖版收入《天津藝術博物館藏敦煌文獻》。津藝003、206《金剛般若波羅蜜經》(281)杜正幹《唐代的〈金剛經〉信仰》,第52—57頁。,012《大般涅槃經卷第十七》(282)馬德《敦煌寫經題記的社會意義》,第74—89頁。、024《成實論疏》(283)池田將則《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舊藏敦煌文獻『成實論疏』(擬題,津藝024)と杏雨書屋所藏敦煌文獻『誠實論義記』卷第四(羽182)》,《杏雨》第17號,2014年,第316—397頁。、038《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七》(284)黄征《敦煌俗字例釋》,第249—257頁。、039《妙法蓮華經卷第四》、306《金剛般若波羅蜜經》(285)朱瑶《敦煌漢文文獻題記整理與研究》,第180—182頁。,041、065《賢劫千佛名經》(286)山口正晃《敦煌本〈賢劫千佛名經〉について》,第79—102頁。,061D《大乘無量壽經》、061DV《社司轉帖》(287)郝春文《〈敦煌社邑文書輯校〉補遺(一)》,《首都師範大學學報》1999年4期,第28頁;大手前大學、山口正晃《杏雨書屋與天津市藝術博物館所藏〈大乘無量壽經〉寫本劄記—羽684·羽752·津藝61D—》,《2018中國唐史學會第十三届年會暨唐代的中國與世界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896—907頁。、061EV《信札》(288)鄭炳林《晚唐五代敦煌貿易市場的外來商品輯考》,《中華文史論叢》第63輯,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72—76頁。、061FV《壬午年蘇永進雇駱駝契》(289)沙知《敦煌契約文書輯校》,第307—308頁;徐秀玲《晚唐五代宋初敦煌雇傭契約樣文研究》,第48—59頁;榮新江《綿綾家家總滿——談十世紀敦煌于闐間的絲織品交流》,《絲綢之路·圖像與歷史論文集》,上海: 東華大學出版社,2011年,第35—46頁。、090《五代藏經目》(290)郭俊葉《敦煌研究院藏絲質經帙標籤及其相關問題》,《敦煌研究》2005年6期,第88—92頁。、107《文選注》(291)羅國威《敦煌本〈文選注〉箋證》,成都: 巴蜀書社,2000年,第1—74頁;劉明《天津藝術博物館藏107號敦煌本〈文選注〉校議(一)》,《敦煌學研究》2006年1期,首爾: 首爾出版社,第259—283頁;《天津藝術博物館藏107號敦煌本〈文選注〉校議(二)》,《敦煌學研究》2006年2期,首爾: 首爾出版社,第289—317頁;伏俊璉《敦煌文學總論》,第105頁;趙家棟《敦煌本〈文選注〉字詞考辨》,《寧夏大學學報》2010年3期,第13—17頁;龔澤軍《敦煌本〈文選注〉補校》,《敦煌學輯刊》2011年2期,第76—79頁。,126、216、238《大般涅槃經迦葉菩薩品之四》(292)景盛軒《敦煌寫本〈大般涅槃經〉著録商補》,第343—355頁。、169V《天福四年正月姚文清雇工契》(293)沙知《敦煌契約文書輯校》,第265—266頁;楊森《從敦煌文獻看中國古代從左向右的書寫格式》,《敦煌研究》2001年2期,第107—112頁;乜小紅《對敦煌農業雇工契中雇傭關係的研究》,《敦煌研究》2009年5期,第116—122頁;徐秀玲《晚唐五代宋初敦煌雇傭契約樣文研究》,第48—59頁;馮學偉《敦煌吐魯番文書中的地方慣例》,《當代法學》2011年2期,第10—21頁;徐秀玲《唐宋之際敦煌農業領域受雇人的生活》,《敦煌研究》2012年5期,第86—92頁;王斐弘《敦煌雇工契約研究》,《原生態民族文化學刊》2017年4期,第52—61頁。、175《金光明最勝王經》(294)朱若溪《金光明經敦煌寫本研究》,浙江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7年。、176《太上靈寶升玄内教經中和品第七》(295)萬毅《敦煌本〈升玄内教經〉試探》,《唐研究》第1卷,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第67—86頁;《敦煌本道教〈升玄内教經〉的文本順序》,《敦煌研究》2000年4期,第134—142頁;劉屹《論〈升玄經〉的文本差異問題》,《文津學志》第1輯,第191—206頁;王卡《敦煌本〈升玄内教經〉殘卷校讀記》,《敦煌吐魯番研究》第9卷,第63—84頁。、182《四分律》(296)張涌泉、胡方方《敦煌本〈四分律〉殘卷綴合研究》,第108—115頁;朱鳳玉《臺灣地區散藏敦煌文獻題跋輯録與研究》,第62—81頁。、193《佛説無常經》《佛説水月觀音菩薩經》《佛説咒魅經》《佛説天請問經》(297)施萍婷《一件完整的社會風俗史資料——敦煌隨筆之三》,《敦煌研究》1987年2期,第34—37頁,收入《敦煌習學集》,第51—56頁;王惠民《敦煌寫本〈水月觀音經〉研究》,《敦煌研究》1992年3期,第93—98頁;方廣錩《佛説水月光觀音菩薩經》,《藏外佛教文獻》第1輯,北京: 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年,第349—353頁;川崎ミチコ《敦煌文献に見る人々の「死後の世界」への思いについて: 『仏説地蔵菩薩経』·『仏説十王経』·『津藝一九三+岡四四+伯二〇五五』写本紹介を中心として》,《東洋大學中国哲學文學科紀要》第18期,2010年,第59—98頁;趙青山《佛教與敦煌信衆死亡觀的嬗變——以隋唐宋初敦煌寫經題記爲中心》,《新疆師範大學學報》2014年3期,第63—69頁;朱瑶《敦煌寫經題記中“家母”詞義考釋》,《山西檔案》2015年6期,第114—118頁。、258《禪數雜事下》(298)周一良《跋隋開皇寫本禪數雜事殘卷》,《魏晋南北朝史論集》,北京: 中華書局,1983年,358—359頁;高啓安《信仰與生活——唐宋間敦煌社會諸相探賾》,第67頁;朱瑶《敦煌漢文文獻題記整理與研究》,第131—132頁。、262《金剛般若波羅蜜經》(299)趙青山《隋唐宋初寫經社邑考略——以敦煌寫經題記爲中心》,第87—93頁。、289《太上妙法本相經東極真人問事品第九》(300)劉屹《敦煌道經與中古道教》,第316頁。和館藏《妙法蓮華經》(301)劉芬《津藝藏〈妙法蓮華經〉五代寫卷異文研究》,南京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年。學界已有研究。
2. 天津圖書館
漢文文獻222(佛教220、非佛教2)件,以“津圖”爲首編爲177號。天津圖書館歷史文獻部整理編目。(302)天津圖書館歷史文獻部編《天津圖書館藏敦煌遺書目録》,《敦煌吐魯番研究》第8卷,第311—358頁。部分圖版收入《天津圖書館古籍善本圖録》。(303)天津圖書館編《天津圖書館古籍善本圖録》,天津: 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年。津圖59、60《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304)方廣錩、李際寧《〈天津圖書館古籍善本圖録·鑒賞圖録〉叙録》,《天津圖書館古籍善本圖録》,天津: 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年;張涌泉、劉艷紅、張宇《敦煌本〈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殘卷綴合研究》,《浙江師範大學學報》2014年6期,第1—12頁;劉艷紅《敦煌本〈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寫本考》,浙江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年。,126《摩訶僧祇律卷五》(305)張涌泉、劉丹《敦煌本〈摩訶僧祇律〉殘卷綴合研究》,《敦煌學輯刊》2018年2期,第82—102頁。、137《勸善經》(306)張秀清《〈新菩薩經〉〈勸善經〉〈救諸衆生苦難經〉的紀年分佈考察——以敦煌寫經爲例》,第61—63頁。和館藏《照明菩薩方便譬喻治病經》(307)胡艷傑、王惠民《天津圖書館藏敦煌文獻〈照明菩薩方便譬喻治病經〉解説》,《姜伯勤教授八秩華誕頌壽史學論文集》,廣州: 廣東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357—361頁。學界已有研究。
3. 天津市文物公司
漢文佛教文獻30件,以“津文”爲首編目。圖版收入《天津文物公司藏敦煌寫經》。17、18《大乘無量壽經》(308)左麗萍《敦煌〈大乘無量壽經〉寫本考暨俗字匯輯》,浙江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朱瑶《敦煌漢文文獻題記整理與研究》,第35—40頁。已有研究。
臺 灣(309)鄭阿財《臺灣地區敦煌寫本的收藏與研究之考察》,《敦煌學》第21輯,1998年,第91—106頁;朱鳳玉《臺灣地區散藏敦煌文獻題跋輯録與研究》,第62—81頁。
1. 臺北“故宫博物院”
漢文佛教文獻6件,依館藏編號編目。朱鳳玉整理公佈。(310)朱鳳玉《臺灣地區散藏敦煌文獻題跋輯録與研究》,第62—81頁。國贈05866《大方廣佛華嚴經》(311)朱鳳玉《臺灣地區散藏敦煌文獻題跋輯録與研究》,第62—81頁。已有研究。
2. 臺北“國家圖書館”
160(漢文156、藏文4;佛教156、非佛教4)件,流水號編爲144號。漢、藏文均已整理公佈(312)潘重規《“國立中央圖書館”所藏敦煌卷子題記》,《新亞學報》第8卷2期,1968年,第321—373頁;吴其昱《臺北“中央圖書館”藏敦煌蕃文寫本佛經四卷考》,《敦煌學》第2輯,1975年,第56—73頁;石田幹之助撰,邱棨鐊譯《臺北圖書館所藏敦煌古鈔目録》,《敦煌學》第2輯,第70—73頁;牧田諦亮《臺北中央図書館の敦煌経》,《印度學佛教學研究》18卷2期,1970年,第638—643頁;牧田諦亮著,楊鍾基譯《臺北中央圖書館之敦煌經》,《敦煌學》第2輯,第74—79頁。,圖版收入《“國立中央圖書館”藏敦煌卷子》。臺圖1、2《大方廣佛華嚴經》(313)張小艷、傅及斯《敦煌本“晋譯五十華嚴”殘卷綴合研究》,第13—26頁;傅及斯《敦煌本〈華嚴經〉整理與研究》,復旦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25《金光明最勝王經第九》、139《道安法師念佛贊文》(314)朱瑶《敦煌漢文文獻題記整理與研究》,第50—51頁。、32《盂蘭盆經講經文》(315)潘重規《敦煌變文集新書》,第487—496頁。、51《報思金剛經文》(316)董大學、宋雪春《臺北“中央”圖書館藏敦煌寫本〈報思金剛經文〉考辨》,《圖書館雜志》2018年7期,第113—117頁。、65《妙法蓮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98《十地論》(317)朱鳳玉《臺灣地區散藏敦煌文獻題跋輯録與研究》,第62—81頁。、68/3《妙法蓮華經》(318)張炎《敦煌佛經殘卷的綴合與定名——以〈妙法蓮華經〉爲例》,http: //www.gwz.fudan.edu.cn/Web/Show/2910,2016年;《敦煌佛經殘卷的綴合與定名——以〈妙法蓮華經〉爲例》,《敦煌研究》2017年5期,第64—76頁。、119V《書儀》(319)張小艷《敦煌書儀語言研究》,第28頁;黄亮文《論中國散藏書儀寫卷版本及P.3442〈書儀〉的定名與年代問題》,第73—89頁。和藏文文獻(320)吴其昱《臺北“中央圖書館”藏敦煌蕃文寫本佛經四卷考》,第56—73頁。已有研究。
3. 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漢文佛教文獻2件,金榮華整理公佈。(321)金榮華《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藏敦煌卷子跋》,《華岡文科學報》1980年總第12期,第269—275頁。
4. 中華海峽兩岸文化資産交流促進會(海華堂)
43(漢文41、藏文2;佛教42、非佛教1)件,以“HHT”爲首編目。圖版收入《世界民間藏中國敦煌文獻》(第二輯)。HHT 012《大般涅槃經卷三十六》(322)景盛軒《敦煌大紙寫〈大般涅槃經〉叙録》,第5—12頁。、014《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卷》、015《金光明經卷第四》、033《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二百四十一》(323)朱鳳玉《臺灣地區散藏敦煌文獻題跋輯録與研究》,第62—81頁。已有研究。
5.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
51件,以“傅圖”爲首編爲87(漢文59、藏文15、回鶻文7;佛教72、非佛教9;木捺佛像2、素紙1、經帙1、西夏文2)號。鄭阿財、齋藤智寬、方廣錩整理編目(324)鄭阿財《臺北“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藏敦煌卷子題記》,《慶祝吴其昱先生八秩華誕敦煌學特刊》,第355—402頁;齋藤智寬《“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傅斯年圖書館藏〈敦煌文獻〉漢文部分叙録補》,《敦煌寫本研究年報》創刊號,第27—52頁;方廣錩主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藏敦煌遺書》,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13年,第1—73頁。,圖版收入《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藏敦煌遺書》。傅圖05《優婆塞戒經》(325)林世田、汪桂海《敦煌寫本〈優婆塞戒經〉版本研究》,第33—41頁。、07《大般涅槃經第十八至廿》(326)朱瑶《敦煌漢文文獻題記整理與研究》,第51頁。、15/1《五言詩·郎君須立身》(327)田衛衛《〈秦婦吟〉敦煌寫本新探——文本概觀與分析》,《敦煌研究》2015年5期,第81—92頁。、15V/2《下女夫詞》(328)宋雪春《敦煌本〈下女夫詞〉的寫本考察及相關問題研究》,第74—83頁。、15V/4《辛酉年二月劉善通牒稿》(亦稱《辛酉年歸義軍都押衙曹光嗣牒》)(329)徐曉麗、鄭炳林《讀臺灣“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藏兩件敦煌文書劄記》,《蘭州大學學報》2003年2期,第37—42頁;楊秀清《光化三年張承奉領節事鉤沉》,《敦煌研究》2005年1期,第11—14頁;鄭炳林《讀傅斯年圖書館藏〈辛酉年歸義軍都押衙曹光嗣牒〉劄記》,《敦煌學輯刊》2015年4期,第1—5頁。、27《隨求即得大自在陀羅尼神咒經》(330)朱鳳玉《散藏敦煌遺書所見題跋輯録與研究——以許承堯舊藏題跋爲例》,第21—33頁。、28《法華義記卷一》、29/A《四分律卷一》(331)朱鳳玉《臺灣地區散藏敦煌文獻題跋輯録與研究》,第62—81頁。、35/2《河西節度使道場文》(332)徐曉麗、鄭炳林《讀臺灣“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藏兩件敦煌文書劄記》,第37—42頁。、36/1《圓明論》(333)黄青萍《敦煌寫本〈圓明論〉與〈阿摩羅識〉初探——以傅圖188106號爲中心》,《“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013年,第199—233頁。、37《降魔變文》(334)沙岡和子《臺灣傅斯年圖書館藏〈降魔變文〉補校》,《南京師範大學文學學報》2003年2期,第154—159頁。已有研究。
香 港
1. 北山堂
漢文佛教文獻2件,圖版收入《敦煌吐魯番文物》。
2. 近墨堂
漢文《增壹阿含經》1件,編爲“近墨堂1002.hs”,已有研究。(335)釋長叡《「杏雨書屋」所藏敦煌寫卷「羽619」與「阿含部類」的關係研究》,法鼓文理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5年。
3. 劉氏虚白齋
漢文佛教文獻2件,圖版收入《敦煌吐魯番文物》。
4. 脉望館
漢文佛教文獻40件,其中38件爲殘片,收入《沈曾植舊藏〈唐人寫經集錦〉》。(336)見於脉望林霄博客《方廣錩先生香港訪敦煌遺書記(其一、其二)》,http: //blog.sina.com.cn//s/blog_aff35b1b01019hzn.html;http: //blog.sina.com.cn/s/blog_aff35b1b01019i0k.html。
5.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漢文佛教文獻1件,圖版見於IDP網站。(337)http: //idp.nlc.cn/database/search_results.a4d?uid=7111663088;random=41。
6. 香港黄氏
漢文佛教文獻5件。(338)見於脉望林霄博客《方廣錩先生香港訪敦煌遺書記(其四)》,http: //blog.sina.com.cn/s/blog_aff35b1b01019i6t.html。
7. 香港李氏
漢文佛教文獻3件。(339)見於脉望林霄博客《方廣錩先生香港訪敦煌遺書記(其四)》,http: //blog.sina.com.cn/s/blog_aff35b1b01019i6t.html。
8. 香港藝術館
漢文佛教文獻1件,圖版收入《敦煌吐魯番文物》。
9. 香港中文大學馮平山博物館
漢文佛教文獻1件,圖版收入《敦煌吐魯番文物》。
10.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敦煌佛教文獻3件,1件圖版收入《敦煌吐魯番文物》,2件圖版公佈於官方網站。(340)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館,http: //www.artmuseum.cuhk.edu.hk/zh/collections/results/。《佛名經卷第五》已有研究。(341)趙青山《俗衆佛教信仰的法則——以敦煌寫經爲考察中心》,第281—294頁。
浙 江(342)宗舜《〈浙藏敦煌文獻〉佛教資料考辨》,《敦煌吐魯番研究》第6卷,第335—352頁;張崇依《部分浙藏敦煌文獻的定名》,《文教資料》2011年36期,第233—234頁;《〈浙藏敦煌文獻〉解題目録》,南京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年;黄征、張崇依《浙藏敦煌文獻校録整理》,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1. 杭州市靈隱寺
漢文《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二五》1件,編號浙敦025。圖版收入《浙藏敦煌文獻》。已有研究。(343)朱鳳玉《陳誾舊藏敦煌文獻題跋輯録與研究》,第74—86頁。
2. 杭州市文物保護管理所
漢文佛教文獻4件,圖版收入《浙藏敦煌文獻》。浙敦023《金光明經·四天王品》已有研究。(344)于淑健《〈浙藏敦煌文獻〉字詞一則》,《古漢語研究》2004年2期,第92頁。
3. 王伯敏藏
漢文《四分律小抄一卷》1件,已有研究。(345)黄征《王伯敏先生藏敦煌唐寫本(擬)殘卷研究》,《敦煌學與中國史研究論集——紀念孫修身先生逝世一周年》,蘭州: 甘肅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61—167頁;《敦煌語言文字學研究》,蘭州: 甘肅文化出版社,2002年,第323—335頁;宗舜《“王伯敏先生藏敦煌唐寫本〈四分律小抄一卷〉(擬)殘卷研究”商榷》,《戒幢佛學》第3卷,長沙: 岳麓書社,2005年,第371—385頁;釋定源《“王伯敏先生藏敦煌唐寫本〈四分律小抄一卷〉(擬)殘卷研究”再商榷》,《敦煌學輯刊》2011年3期,第63—69頁。
4. 浙江省博物館
176(漢文170、藏文6;佛教156、非佛教20)件,方廣錩、查永玲整理編目(346)方廣錩、查永玲《浙江博物館所藏敦煌遺書目録》,《敦煌學輯刊》1998年1期,第60—76頁。,圖版收入《浙藏敦煌文獻》。浙敦026《黄仕强傳》(347)于淑健《〈黄仕强傳〉校注商補》,《敦煌學輯刊》2001年2期,第14—16頁;李素娟《〈黄仕强傳〉校釋商補》,第155—160頁;竇懷永《敦煌小説〈黄仕强傳〉新見寫本研究》,第14—22頁。、027《大智度論卷九十》、029《太子慕魄經》(348)朱鳳玉《散藏敦煌遺書所見題跋輯録與研究——以許承堯舊藏題跋爲例》,第21—33頁。、193《妙法蓮華經卷四》(349)朱鳳玉《陳誾舊藏敦煌文獻題跋輯録與研究》,第74—86頁。、064《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六十七》(350)王宏理《關於〈浙藏敦煌文獻〉中的古筆題最澄書》,《敦煌研究》2013年5期,第73—76頁。、065《三娘子祭叔文》《尼靈皈遺囑》(351)余欣《浙敦065文書僞卷考——兼論敦煌文獻的辨僞問題》,第41—47頁。,069、103《佛教禪宗文稿》(352)張涌泉《敦煌卷子辨僞研究——基於字形分析角度考察》,《文史》2003年4期,第222—239頁。,072《抄十七地要》(353)于淑健《唐寫本〈抄十七地要〉考釋》,《敦煌研究》2001年3期,第122—125頁。、078《賢劫千佛名經》(354)山口正晃《敦煌本〈賢劫千佛名經〉について》,第79—102頁。、091/A《大智度論》(355)劉顯《敦煌寫本〈大智度論〉殘卷綴合研究》,《宗教學研究》2011年2期,第104—108頁。、116《子年金光明寺破曆》(356)馬德《浙藏敦煌文獻〈子年金光明寺破曆〉考略》,《敦煌研究》2001年3期,第97—99頁。、117V《書儀》(357)黄亮文《論中國散藏書儀寫卷版本及P.3442〈書儀〉的定名與年代問題》,第73—89頁。、131《卜筮書》(358)王晶波《敦煌占卜文獻與社會生活》,第28—29頁;黄征、張崇依《浙敦131(浙博106)〈卜筮書〉校釋文》,《浙藏敦煌文獻校録整理》,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517—518頁;黄正建《敦煌占卜文書與唐五代占卜研究》(增訂版),第12頁。,136、137《摩訶僧祇律》(359)張涌泉、劉丹《敦煌本〈摩訶僧祇律〉殘卷綴合研究》,第82—102頁。,139《洞淵神咒經》(360)葉貴良《敦煌本〈太上洞淵神咒經〉輯校》,第88—109頁。,170、171《瑜伽師地論》(361)張涌泉、徐鍵《〈瑜伽師地論〉系列敦煌殘卷綴合研究》,《安徽大學學報》2015年3期,第72—87頁。,195《根本説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362)韓春平《浙博藏〈根本説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獻疑》,《敦煌學輯刊》2013年1期,第63—66頁。已有研究。
5. 浙江省圖書館
漢文佛教文獻20件,方廣錩、徐永明整理編目。(363)方廣錩、徐永明《浙江圖書館所藏敦煌遺書目録》,《敦煌研究》1998年4期,第124—133頁。圖版收入《浙藏敦煌文獻》。浙敦03《摩訶般若波羅蜜經》(364)張崇依《浙敦03(浙圖03)〈摩訶般若波羅蜜經〉校釋》,《敦煌學研究》2009年2期,第262—269頁。、012《華嚴經》(365)傅及斯《敦煌本〈華嚴經〉整理與研究》,復旦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013《大般涅槃經》(366)景盛軒《敦煌大紙寫〈大般涅槃經〉叙録》,第5—12頁。已有研究。
敦煌文獻的流散過程漫長而複雜,經過100余年的數次轉手和彙整後,中國的散藏敦煌文獻目前呈現出如下特點:
一、 散藏數量較大,公佈不盡全面。由於各收藏單位公佈敦煌文獻時,存在件、號不統一的情況,筆者只能籠統計算總數在4 400件左右,其中以佛教文獻爲主,非漢文文獻以藏文文獻爲主。但不完全公佈和尚待公佈的藏品仍較多,如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館的藏品,僅有簡單目録和摘要;陝西省和青島市博物館的藏品,是通過文物普查,近年才爲大衆知曉;國家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的藏品,也僅通過書法作品的形式正式公佈了很少一部分。
二、 大宗私人藏品逐漸消失。隨著售賣、捐贈、調撥等方式散落,私人大宗收藏敦煌文獻的形式逐漸退出了歷史舞台,著名如李盛鐸舊藏品、張大千所藏品多遠售日本,羅振玉舊藏多歸入國家博物館,味青齋藏品調歸國家圖書館,周叔弢藏品贈予天津市藝術博物館等,皆是大宗私人藏品散出後的不同歸宿。這也説明敦煌文獻的散落過程趨於結束,再次匯集之路却仍然長遠。雖然近年來有一些私人藏家將藏品公佈,如重慶寶林博物館、蘭山范氏、香港脉望館等,但數量顯然無法和早期私人大宗藏家相比。
三、 館際調撥使各地藏品的格局不斷變化。新中國成立後,在文化或文物部門的調撥下,區域性散藏敦煌文獻的格局變化很大,如1954年旅順博物館藏品中的620件轉移到國家圖書館,僅餘9件展覽;1960年上海博物館向上海圖書館移交約100件藏品;原中南行政區文化部藏品劃撥到湖北省博物館。部分縣級、市級文博單位也陸續將藏品歸入更高一級的博物館内。不同形式的調撥,也使各地散藏品相對集中,方便學界對散藏敦煌文獻的了解和研究。
四、 海外贈送和購買的散藏品漸多。海外回流的散藏敦煌文獻,如青山慶示1997年向敦煌研究院贈予的8件家藏、伍倫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出售的36件濱田德海舊藏文獻。一直以來,日本是海外散藏敦煌文獻最多的國家,除大谷探險隊所得外,各公私機構或個人的藏品基本都是購自中國的私人藏家或古董商人處。因此,這些回流的傾向值得我們關注。
五、 各公私機構的藏品來源複雜。藏品大多由民間徵集和購買,很少單純源自某處、某家,往往還是敦煌、吐魯番甚至與其他文獻混藏,存在不少真僞辨析和争議。隨著敦煌文獻的身價增長,以及文物市場的繁榮,各公私機構紛紛出資購買敦煌文獻,這使得新的散藏機構如雨後春筍般增加起來。一些拍賣公司也極有限地公佈過敦煌文獻的拍賣情況,具體詳見下文附録。
附録:
(1) 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公佈漢文佛教文獻38件: 2009年5月、2010年12月、2011年6月、2013年12月“古籍文獻及名家墨迹”專場各1;2012年12月“‘廣韻樓’藏珍貴古籍善本”專場1;2015年6月、2015年12月、2016年6月、2017年6月、2018年6月和12月“古籍文獻 唐宋遺書 翰墨菁萃 西文經典”專場3、4、11、8、6;2017年12月“古事——生活藝術III”專場1。
(2) 北京包盈國際拍賣有限責任公司
公佈漢文佛教文獻1件,2017年11月“中國書畫”專場。
(3) 北京誠軒拍賣有限公司
公佈漢文佛教文獻2件,2009年11月、2011年11月“中國書畫(一)”專場各1。
(4) 北京古玩城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公佈漢文佛教文獻1件,2017年6月“中國書畫”專場。
(5) 北京瀚海拍賣有限公司
公佈漢文佛教文獻6件,2001年7月“中國古籍善本”專場1、2004年6月“十周年春季藝術拍賣會”4、2015年6月“古籍善本”專場1。
(6) 北京海王村拍賣公司
公佈漢文佛教文獻2件,2017年5月“古籍善本、碑帖、西文、影像”專場。
(7) 北京九歌國際拍賣股份有限公司
公佈漢文佛教文獻1件。2016年6月“世家傳承·聽雨軒珍藏書畫”專場。
(8) 北京景星麟鳳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公佈漢文佛教文獻1件,2017年1月“徽章古籍雜項”專場。
(9) 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公佈漢文文獻2件。2017年3月和12月“古代書畫”專場各1。
(10) 北京琴島榮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公佈漢文佛教文獻2件,2016年12月“古籍善本·鄭爰居舊藏”專場。
(11) 北京泰和嘉成拍賣有限公司
公佈漢文佛教文獻1件。2015年11月“古籍文獻”專場。
(12) 北京萬隆拍賣有限公司
公佈漢文佛教文獻1件,2001年11月“古籍文獻”專場。
(13) 北京西榮閣拍賣有限公司
公佈漢文佛教文獻1件,2016年11月“私人收藏”專場。
(14) 長風拍賣
公佈漢文佛教文獻2件,2009年6月“中國古代書畫”專場。
(15) 江蘇兩漢拍賣公司
公佈漢文佛教文獻1件,2018年5月“古籍善本”專場。
(16) 榮寶齋
公佈佛教文獻28(漢文1、藏文27)件。
(17) 上海博古齋拍賣有限公司
公佈漢文佛教文獻4件,2016年7月“古籍善本”專場。
(18) 上海國際商品拍賣有限公司
公佈漢文佛教文獻2件,2009年12月、2012年12月“古籍善本”專場各1。
(19) 上海崇源藝術品拍賣有限公司
公佈漢文佛教文獻1件,2012年12月“古籍善本·名家尺牘”專場。
(20) 太平洋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公佈漢文佛教文獻1件,2011年5月“歷代書畫”專場。
(21) 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
公佈漢文佛教文獻5件。
(22) 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公佈漢文佛教文獻14件。1995年5月、1997年4月、1998年10月、1999年4月、2009年11月、2011年3月“古籍善本”專場分别爲1、1、1、6、3、1;2011年9月“古籍善本碑帖法書”專場1。
(23) 中鴻信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公佈漢文佛教文獻3件。
(24) 中貿聖佳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公佈漢文佛教文獻3件。
注:本文在校改過程中得見方廣錩先生《談敦煌散藏遺書》(《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9年5期,第46—57頁)一文,與本文文題類似。《談敦煌散藏遺書》除對散藏敦煌文獻的定義和特點説明以外,更多地從文獻本身的長度計算散藏敦煌文獻的數量和分佈,與本文角度不同,可互相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