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为例

2019-12-15 07:46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年12期
关键词:黔西南州民族民间文化遗产

张 燕

(贵州省兴义市文体广电旅游局,贵州 兴义 56240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相对于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而言的,各民族在劳作、饮食以及娱乐等过程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下文简称“黔西南州”)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重要区域,其对外开发程度比较低。受传统思维的影响,该区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处于静止状态,其经济价值不能被有效挖掘,也无法将民族文化资源、传统工艺等转化为该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使得该区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被浪费。因此,对其保护与开发进行探究具有必要性。

1 黔西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分析

由于贵州黔西南州属于我国的西南偏远地区,而且该地区长期处于封闭状态,故对该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与开发需要用辩证思维对待。一方面应使该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持一定的神秘性、原始性,这对于开发者而言,无疑增加了对其保护与开发的难度;另一方面为与当下的文化产业消费相适应,开发所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与市场潜力又势在必行[1]。现分析该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发展现状如下。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

黔西南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当地人民长期的生活、劳作等过程中形成的,并在传承的过程中保留了当地不同民族特色,同时展示出民族文化的不同元素。其中涉及口头传说、社会风俗以及手工工艺等多方面内容,在对该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开发时,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完善。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受到重视

只有对不同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合理保护,才能为人们呈现出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黔西南州是我国民族文化保护的重要区域,当地政府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以该地区文化为基础开展了如下工作。

(1)开展不同形式的文化艺术节,为当地文化宣传、经济贸易等创造有利条件,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加入该地区文化产业的开发工作中去。

(2)以布依族的习俗、舞蹈及民间艺术为主体,开展相关的采风、调研活动,对布依族的民族音乐、舞蹈进行收集整理,为该地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工作提供参考。

(3)对民族产品进行开发,发挥该地区文化产品向商品转化的优势,如将苗族的刺绣与领带结合,开创文创产品,打造特色产品,以带动苗族地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1.3 贵州黔西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市场潜力

当下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人们的精神文化消费观念发生转变,开始追求具有原始特点的民俗文化。黔西南州的民俗文化可以满足当下人们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人们可以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体验当地布依族服饰、音乐、舞蹈以及民间艺术等,让自己内心得以放松。这不仅为文化资源消费者提供了该区域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市场潜力,而且给开发者提供了商机。在该区域开发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成本投入比较少,且在短期内会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2 黔西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存在的局限性分析

2.1 经济建设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冲击

在经济建设不断推进的过程中,由于该地区没有处理好经济产业与文化产业建设的关系,在文化产业方面的投入较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经费不够,使得该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未真正落实。同时,由于该地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和保护认识不到位,使得在开发的过程中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被破坏。

2.2 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消亡

由于该地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在基础建设发展过程中使民族民间文化出现损毁,多个民族文化面临消亡的局面,诸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村落和建筑群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此外,传统民间技艺多以口头形式传承,随着掌握相关技艺的老艺人离世,该地区民间技艺也开始失传。

2.3 缺乏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法律法规、管理手段

黔西南地区不同民族居住比较分散,民族文化资源散落于民间,保存状况分散,这在一定程度增加了该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困难。在商业化的大环境冲击下,加之当地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法规还不健全,该地区出现一些民族民间文物被收购、盗卖的现象,不利于该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传承和保护。

2.4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机制不完善

由于该地区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种类较多,而且比较分散,使得在进行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保护的过程中面临一定的困难,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涉及的内容多、任务重,需要该地区发挥各级部门、社会等方面的力量[2]。但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由于该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力度不够,而且工作面比较窄,使得这项工作实施效果比较差。同时该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只有文化部门参与其中,无法形成保护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共同管理的机制。

2.5 非物质文化遗产受经济全球化冲击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过程中,出现了民族民间文化同质化的现象,使得不同民族的文化失去它本身具有的特点,同时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外来日用品、服饰等逐渐地代替了当地具有民族文化特点的物品,使一些祖传的民族图案、手工艺品逐渐流失。

2.6 缺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相关人才

由于贵州黔西南州地区各方面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无法吸引相关非物质文化保护与开发的专业人才,而且缺乏先进工艺的支持,以及文化遗产保护所需的经费,使得部分保护工作无法较好开展[3]。同时由于掌握民间艺术的老艺人年事已高,面临后继无人的现状,不能将该区域民间艺术有效地传承。

3 贵州黔西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对策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如果对其进行合理保护和开发,可以造福与人民;反之,则会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被淡化,甚至走向消亡之路。黔西南非遗文化十分丰富,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利用的过程中,要借助现代化技术、方法等进行合理、科学开发和保护,从而使该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世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的瑰丽的珍宝。

3.1 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应有机结合

(1)坚持保护与抢救相结合的原则,在开展具体保护工作过程中,融入有效传承的理念,并且采取先进的数字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以数字形态进行保护、传播。

(2)由于该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工作涉及面广、程序复杂,在进行保护和开发的过程中,要坚持整体规划、系统保护与开发原则,合理利用该地区有限的经费、人才等资源,同时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持久性、多样性发展。

(3)对该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类管理,对于历史悠久具有唯一性的文化艺术,建立相关博物馆及生态保护区,也可通过合理的方式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中去,使其被继承并发扬[4]。

3.2 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

要针对该地区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法规不足进行补充和完善。在对其开展保护和开发管理工作时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标准规范进行操作,尽量避免人为因素所引起的破坏现象,对不合法的商业操作进行相应处罚。同时应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宣传工作,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通过开展培训班、发送宣传单等形式,让更多人自觉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之中。

3.3 政府引导、民众参与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动态的具有传承价值的文化遗产,在其传承的过程中需要依赖作为主体的人。针对黔西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发挥政府引导与经费支持、人民参与的作用。

同时,相关部门应对该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加大普查力度,以全面了解黔西南州不同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以及保护现状等问题,借助现代化技术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便于后期开展深入研究、考察等工作[5]。对该地区面临消亡的珍贵民间文化进行申报,将其纳入保护名录,以达到有效保护的目的。

3.4 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专业人才

针对该地区由于人才缺乏所导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工作无法落实的情况,需要培养专业人才,增强相关人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专业素养,以科学的理论知识来指导具体工作。为了解决该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问题,当地职业学院通过引进当地老传承人授课,开设传统民间艺术课程等手段,为当地传统文化培养下一代传承人。

4 结束语

黔西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不同民族的文化资源各具特色,在对其进行保护与开发的过程中,需要针对相关文化资源的特点采取不同方式开展保护和开发工作,以实现保护与开发的可持续性。

猜你喜欢
黔西南州民族民间文化遗产
论民族民间音乐在高校音乐欣赏课中的渗透与开展
“校团”协同背景下推进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发展研究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田野里,丰收忙
与文化遗产相遇
黔西南州 黔西南州委老干部局召开中心组理论学习暨第四季度集中学习研讨会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冬奥背景下我国民族民间冰雪运动传承研究
黔西南州旅游示意图
Tough Nut to C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