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古代化妆用品之粉盒的造型发展流变

2019-12-15 09:59扬州大学广陵学院225002
大众文艺 2019年23期
关键词:青白三联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225002)

一、概述

中国自古代伊始,化妆修颜之事便已是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且不同历史时期亦会表现出不同的审美取向,这种审美取向不仅表现在妆容上也会反映在化妆品的包装器具上。这类器具不仅是化妆品的承载,亦成为赏玩的艺术珍品。粉盒就是其中一种,为方便存放或携带胭脂、香或黛粉之类易飞洒的粉状化妆物,历代对粉盒的研究乐此不疲且日趋完善。

二、粉盒的起源

粉盒主要指存放胭脂、白粉之类的盒子,体积多较为小巧;因有时也可盛头油亦称油盒,相互间区别不大,下文统一称为“粉盒”。

盒类器具早在战国时期即已出现,初时用以盛放食具,后渐盛放它物。奁是盒的另一种表述,“奁”初指盛放镜子的盒子,谓之镜奁,《后汉书•皇后纪•光烈阴皇后》:“视太后镜奁中物,感动悲涕。”,后泛指随出嫁女的嫁妆,谓之“妆奁”。妆奁的最高代表是马王堆汉一号墓出土的西汉彩绘双层九子漆奁。漆奁分为上下两层,下层的槽内设有两件椭圆形、四件圆形、一件马蹄形和两件长方形共九个小奁,用以存放化妆品、胭脂、丝绵粉扑和梳篦等物品1。这些小奁亦可视为早期的“粉盒”。

三、粉盒结构造型的发展流变

战国秦汉时期的粉盒盛放在妆奁内部,多以圆形出现。汉之后进入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对美的容貌风度之看重,史无前例,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文化——魏晋风度,男子傅粉施朱也不足为奇。身为大才子的曹植,就十分注重打扮。《魏略》中记载:“时天暑热,植因呼常从取水自澡讫,傅粉2”。魏晋玄学创始者之一的何晏也是一位爱美的美男子,“傅粉何郎”一词即是由他而来。男子尚且爱美,何况是女子。然而由于国家长期的动荡,导致这一时期墓葬出土很少,可做考据的各类粉盒几不可见。但在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中,从女子梳妆时放在地上的妆盒中可以看到有圆形粉盒,造型与前期无异。

至隋,瓷粉盒才开始出现3。但彼时,瓷粉盒的器形仍承袭漆粉盒之类圆造型,加设子母口以便于携带香料、香粉等,如湖南省博物馆藏褐釉青瓷印花盒(图1)。隋唐作为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时期,手工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粉盒的演变,并在唐宋时期盛行;而对外贸易的发达以及用香和化妆的兴起与普及,也让粉盒的造型和材质更加的多元化。如,陕西省西安市出土的邢窑白釉印花如意形粉盒,盒体仿传统吉祥图案“如意纹”,突破了以往的单一形制。盖上刻有繁复花结,花结两侧各立振翅飞鸟一只。山西省忻州市也出土过一件,只尺寸不同,可见此类盒应有模具统一制成,以应对市场需求。造型上的变化还体现在盒体上置双钮以便于定位的形式,如唐代邢窑白釉点褐彩沥粉花卉粉盒,与当今粉盒上的按钮有相似之处;还有高足粉盒的形制,如唐耀州窑黑釉高足粉盒,高足外撇,足部露胎。除了造型,材质上也有了突破——金属材质的出现,如陕西省西安市何家村窖藏出土的素面金盒、鎏金银盒等,其中最为特殊的乃是金质花鸟纹蚌形粉盒(图2),盒呈贝形,具有活页相连,盒两面饰有繁杂的缠枝花纹,形制奇趣特殊,展现了大唐瑰丽之美。另有,江苏省扬州市唐城遗址出土的长沙窑油盒,上有书写“油盒”二字,与粉盒类同只尺寸偏大,可见在唐代油盒与粉盒无大区别4。

图1

图2

到了制瓷业最繁荣的两宋时期,各种造型丰富的瓷粉盒成为当时爱美人士们的必备之物。除了传统的圆形制式,还出现几何形造型,如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印花秋葵纹八粉盒、湖田窑青白釉六角印花粉盒等;还有花瓣造型,如江西鄱阳县宋代龙图阁待制熊本妻施氏墓出土的五花瓣形粉盒,诸如此类的还有六瓣、十二瓣、十八瓣花形等5。较为多见的还有瓜形粉盒,如江苏南京江浦星甸北宋遗址出土的六瓣瓜棱盒,顶部饰有果蒂,挑高的内部空间也有利于提高粉盒的存储能力。宋时还出现了一种可同时盛放三种化妆原料的粉盒,即 “三联盒”——由三个小盒联结而成或由一个大圆盒内盛装三个“小碗”,这种设计不仅方便取用妆品也节省了存放空间。如,景德镇窑青白釉点褐彩凸雕牡丹纹盒,盒呈斗状,为北宋早期特征。盒面为凸雕牡丹花,花心点褐彩,内置三碟,以花枝相隔。这类三联盒虽内有“乾坤”,但外型与普通粉盒无异,而有些三联盒却造型别致。北宋景德镇青白釉柿形三联盒就直接做成三柿呈品字形摆放,中置柿蒂形主柄与另两个小柄相连,仿佛“把手”, 便于盒盖的取放。与之相呼应的还有鸟形三联盒,造型采用三鸟首尾呼应的方式相连,颇为生动有趣。三联盒外还有双联盒。如,青瓷釉点彩鸟形双联盒,两个球形的盒身连成一体,盒盖塑成两只“身形圆润” 深情对视的鸳鸯彩鸟,也象征着古时女子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除此之外,还有更为少见的四联盒——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四碟粉盒。

一个粉盒之中包含着多个小盒,并非多联盒的“专利”,青白釉菊瓣式三层盒亦可。但与多联盒是一个整体不同,此粉盒可拆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为盖,下两层可单可组合存放妆品,每层的菊瓣均可巧妙地吻合形成一个整体。

元朝最著名的青花瓷器与粉盒亦相辅相成。如青花留白瓷粉盒,粉体为正立方体,特殊的是没有盒盖,四边向中间收起,仅留一小口取放妆品;顶部四角分别设有一立式小圆孔,应是用于穿绳以便携带或悬挂。元代还出土有一件笆斗形银粉盒6,“笆斗”乃是装粮食的器具,此盒盖为荷叶形,盒身颈部饰编织纹,腹部饰柳条纹,反映了元代别样的审美情趣。自此,粉盒的造型开始向生活化方向发展。

明清之后,粉盒的造型更加丰富多彩。如德化窑明代窑址出土大量乳白釉粉盒7,造型多样,除传统造型外,还出现果实、花卉造型,如花生形、荔枝形、牡丹形等。而清朝作为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王朝,前有几千年的历史底蕴,后有外来文化的不断侵入,这个时期的粉盒更是融汇古今中外,不仅材质有黄铜、掐丝珐琅、花梨木、玉质等五花八门,造型也是愈加百变。但这样的水晶粉盒仍十分罕见,透明的材质使其能够透出装盛之物的颜色,而心形的造型也更加直接地诉说着古人的“爱意”,充分地反映出了清朝手工艺制作水平的精湛高超。

四、小结

粉盒的存在伴随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其材质的多样、造型的多变,小小的粉盒凝结着古人的审美情趣和制作工艺,许多设计即便现在看来都充满着奇趣。而这正是中国目前在化妆品包装设计方面所缺失的,期待有更多的包装设计师能够从中国古代粉盒的结构造型中寻找到灵感,为国货设计出更具有中国特色的化妆品包装。

注释:

1.湖南省博物馆、中国和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沙马王堆一号墓[M].文物出版社,1973(10)P147-148.

2.《魏志•王粲传》卷二十一裴注引《魏略》.

3.马未都,百盒 千合 万和(下),紫禁城出版社,P17.

4.马未都,百盒 千合 万和(下),紫禁城出版社,P27.

5.徐金翠,宋辽金瓷粉盒的初步探究,研究生论文.

6.刘春李娟娟,六安出土元代银器鉴赏,文物鉴定与鉴赏,2015(1)P39.

7.陈丽芳.十至十九世纪德化窑外销粉盒的时代特征,东方收藏,2010(11)P35.

猜你喜欢
青白三联
西沙华光礁1号沉船出水茶具
小陷胸汤加味与三联疗法联合在脾胃湿热证Hp相关性胃病中的应用
“一站式”三联CTA诊断急诊胸痛的临床意义
山西浮山县:“三联模式”打造生猪品牌
中西医结合治疗毛囊闭锁三联征2例
流年
还喧嚣都市一个“青白”
青白口 不能忘记的红色历程
花团锦簇连城乡
长安再无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