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香飘过的村庄

2019-12-14 04:14周涛
鹿鸣 2019年10期
关键词:酿酒

周涛

1968年生人,土默特右旗文联主席,包头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鹿鸣》《内蒙古日报》《包头日报》《包头晚报》等报刊杂志,编辑出版文学作品集《阴山下》《敕勒新歌》等,散文作品被选入多个文学选本,为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五哥放羊》传说传承人。

酒为五谷杂粮所酿,五谷杂粮就生长在乡村的土地上,所以自有酒以来,乡村便与酒紧紧交织在一起。没有酒,乡村会荒芜,没有乡村,酒也会失去本真。在我的家乡土默川,会酿酒的人家不在少数。每年的秋收结束后,家家户户都要用新粮酿酒,即使不会酿酒的人家也会用粮食换酒喝。

家乡盛产玉米和红高粱,这也成为家乡人酿酒的主要原料。在我的记忆中,酿酒的过程并不复杂,但酒的品质却各不相同。选上好的粮食用优质水浸泡,根据水温和气温的高低,一般需要6至24个小时。然后在一口大锅里蒸到九成熟,晾凉后,倒入大缸内,放入适量的酒麯搅拌均匀。将拌好的原料放入发酵池,用塑料布封闭,上面再捂一条棉被,大约六至七天就可以达到蒸馏的要求。蒸馏过程所需的工具是两口铁锅,一个蒸桶。把发酵好的酒糟装入蒸桶,蒸桶安装在一口铁锅上,火炉位于锅下。蒸桶上部有个小孔,小孔上安装有“酒斗”,“酒斗”的管子通到蒸桶外面,蒸桶上再放置一个尖顶锅,尖顶锅与蒸桶之间用密封圈固定好。一切准备就绪,蒸桶下面点火加热。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酒糟开始气化,这时候需要往尖顶锅里加凉水,气体受冷后成为液体顺着尖顶锅的尖角流入到“酒斗”的凹槽中,最后流进盛酒的器皿中。我的表姐夫是村里的酿酒高手,他对酿酒的每个环节都烂熟于心,并且把火候和温度掌控的恰到好处。村里的几位“酒仙”品尝后都赞不绝口,而邻村来带料加工和换酒的人更是络绎不绝。好多人请教表姐夫,但他只讲一些皮毛,关键技术从来都是守口如瓶。一次,在我的软磨硬泡下,他告诉我几个酿酒的关键节点。比如原料必须是没有虫蛀和霉变的上好粮食,水必须是甘甜透明的优质深井水或山泉水;酒麯是酿酒的关键所在,也与酒的口感好坏有直接关系。发酵的温度必须严格控制在二十度;78.3度是酒精气化的临界点,这个温度蒸馏出来的酒液叫“酒头”,酒的度数接近80度,一般只能流3到5斤,然后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到100度时流出的酒叫“酒心”,俗称“腰窝酒”,产量最大,可直接饮用。温度在100度以上流出的酒叫“酒尾”,度数比较低。把酒头、酒心、酒尾按比例调制在一起,这就是北方人最爱喝的“二锅头”,而三者的比例则是酿酒师傅的秘密。表姐夫告诉我,师傅们一般会根据观察“酒花”来判断酒的质量。看来,酿酒的技艺还真是高深莫测。

离开乡村三十多年,经历过无以计数的酒场,也喝过成千上万种口味各异的酒,但在人生如酒的岁月中细细品味,还是乡村的酒最干净本色,最醇厚绵甜,而乡村也只有在酒的滋润下才鲜活可爱,才让游子流连。

在乡村喝酒,没有原因,想喝就喝,除婚丧嫁娶,起房盖屋等大事外,小到生时满月,宰猪杀羊,甚至忙里偷闲的小聚,或是阴雨天的独酌,一年四季,几乎每天都能找到喝酒的由头。喝酒对乡亲们来说,只是一种消遣,甚至是一种沉溺,他们通过酒把自己心中的喜怒哀乐宣泄出去,几杯酒后,所有的烦恼、疲累都烟消云散,人在瞬间变得轻松愉悦。乡村的酒纯粹,没有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狡诈,也没有“鸿门宴”的计谋,他们坦诚热烈,推心置腹。在他们眼里,酒是神圣的,酒就是用来醉人的,不容亵渎。因为有酒,才觉得没白来这世界一遭,因为有酒,生活才变得有滋有味。

在乡村喝酒,没有讲究,一盘烂腌菜,一个炒鸡蛋,一个土豆丝足矣,对酒的质量也从不挑剔,他们喜欢喝高度酒,喜欢酒液流经各个器官时的感觉。最好的酒当数自家酿的“腰窝酒”,即使是瓶装的廉价二锅头,只要是六十度以上都可以下肚。乡村喝酒没有多少繁文缛节,三五知己盘腿围坐在土炕上,刚开始低声慢语闲唠嗑,当“酒过三巡”后,有人便按捺不住,云山雾罩起来,接着就是众口嚣嚣,场面便热烈放荡,虽然大家都不知所云,但那种兴奋足以让人满足。淳朴的农家主妇收拾好下酒菜后便躲了出去,她知道男人们的浑说,也知道他们也有自己的秘密。女人刚走,万成叔就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大笔写大字,大男人说大话,人不喂猪,天昏地暗!”其实他想说的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只是一时想不起来。毛楞哥也已醉眼朦胧,张开豁牙跑风的嘴自顾自唱了起来:“二茬茬韭菜捆把把,好不容易坐在一搭搭。”再看交其哥眨眼间把一只烟屁股塞进嘴里,边嚼边说,这蒜苔炒得好。只到酒足饭没吃,众人吆五喝六,扶肩搭背地离开酒席,各自回家。这一天对于他们来讲是幸福的,因为他们快快乐乐地享用了酒,也享受了无所事事的静好时光。

在乡村喝酒,没有目的,不像城里的酒多是应酬,多会与金钱和利益挂钩。即便是普通的酒局,大家也都矜持地包裹好自己,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表演着迫不得已的无奈。而在乡村,他们只为那份亲情和友情而喝,谁家有喜事,大家一起高兴,遇有悲伤的事儿,大家一起唉声叹息,这种没有虚伪和功利目的的酒清澈透明。他们对酒的理解极为简单,酒是用来过日子的,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童钟爷爷一生嗜酒如命,每喝必醉,但没有一点酒疯,晚年百病缠身,但拒绝接受治疗,每当疼痛来袭,他就不停地喝酒,他说酒是最好的药,酒可以让人忘掉死亡。而百财叔更有一番精辟的论述,酒是粮食的魂,酒里有日月的精华,有土地的养分,有每个人的汗水,酒是人生最好的营养剂,而我想,酒應该也是乡村最好的营养剂。

在乡村喝酒,没有文雅,乡亲们不喜欢假惺惺文绉绉的客套,甚至不愿意和地位尊贵的人在一起,他们喜欢放荡不羁的自由,喜欢征服酒,虽然每次都是被酒征服,但酒醒后照喝不误。没有读过多少书的乡亲们,缺乏文人骚客对酒的情怀,也不会写出那种言不由衷的诗句,但他们又何尝不是生活在诗的意境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他们本身就生活在山水之间。“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村里的二蛋哥因为春梅姐家反对他们的恋爱,每次醉酒都要到他们约会的老磨盘下放声嚎啕,那种表达更为淋漓尽致。“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这是孤独者的酒,在乡村也有喝闷酒的时候,但他们在醉酒后会到村外的渠堰下,躺在向阳的沟坡上,任由暖和的阳光照着,一觉醒来,那些郁闷和不快早已溜出躯壳之外。“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大概才是乡村的酒,才是乡村洒脱豪爽的性格。

乡村的酒朴实,在整个村庄的历史中,酒一代又一代地浸润着与五谷杂粮为伴的父老乡亲,为这些平凡人的平凡努力注入不竭的动力,酒使他们快活,使他们的生命色彩更加斑斓。而村庄的故事也在酒的作用下发酵,让乡村的历史弥漫着醇香。月是故乡明,酒是故乡浓。在每个游子心中都留有一缕酒香,那才是故乡真正的味道。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如今,随着农村旅游市场的开发,沉寂多年的农村酒作坊又悄然兴起,甚至一些大酒厂也落户家乡,一个个飘着酒香的小村庄成为许多游客的旅游目的地。在星光点点的夜晚,听池塘边青蛙的鸣叫,月光下,摆一壶萨拉齐老白酒,和农民把酒话桑麻,海阔天空,宁静致远,那又是一种怎样的惬意呢!

猜你喜欢
酿酒
上半年酿酒产业产、销、利均增长
面向酿酒自动化的蒸汽智能探测上料设备设计
为什么酵母菌既能做面包也能酿酒?
更 正
AHSA1基因缺失酿酒酵母株的构建及其对生长的影响
酿酒科技杂志社邮购书刊
富含核糖核酸酿酒酵母的选育及其高密度发酵工艺
酿酒葡萄灌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焉耆盆地酿酒葡萄冻害的发生及防治
调亏灌溉在酿酒葡萄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