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图的融入可以为学生学习新的语言知识提供一个很好的思维向导,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能力给予一些相应的引导和启发。教师要善于利用情境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落实基础知识教学,激发学生思维活力;提供实践机会,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本文对小学语文教材中情境图的有效策略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有所助益。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情境图;有效;利用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31-0086-02
引 言
小学语文教材中通常会配有情境图,情境图的融入可以为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提供良好的思维向导,并可以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能力给予一些相应的引导启发。这不仅可以帮助教师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也可以消除学生在知识学习上的很多疑问和障碍,从而提升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中的这一教学素材和资源,通过情境图的引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一、利用情境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师在组织构建课堂时首先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要让学生对新课内容产生相应的好奇和探究欲望,这样的教学开端更有利于开展知识教学。教师应该合理利用情境图,透过生动有趣的图画导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尤其在拼音知识的教学中,合理使用情境图可以强化学生的形象思维,学生可以快速在头脑中建立起对各种拼音字母的感性认识,可以对拼音的形态、书写方式、发音等有良好的理解记忆。这比教师单一地讲解知识点更容易让学生理解与掌握,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起到的作用十分明显。教师可以以此为出发点,合理进行知识教学的组织与构建,多以情境图为向导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并吸收语言点,使学生原有的学习障碍得以有效消除,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加深学生语言的理解和吸收上起到的作用也十分明显。
例如,在b、p、m、f的拼音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图编创各种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出示情境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然后给学生讲一个轻松有趣的小故事:“新的一天开始了,太阳公公起床了,伯伯拄着拐杖带着波波去爬山。在山脚下,伯伯和波波看到两个小朋友在洞口玩捉迷藏,小朋友不停地找呀找、摸呀摸,找到另一个小朋友时开心极了。”教师把对图片的观察讲成故事,将b、p、m、f与故事进行融合之后,学生就可以很快对这几个声母建立感性认识,也能够较好地辨识这几个拼音的读音。随后,教师进一步示范读法,学生就能在听故事、看图片的同时学习到知识。这样的教学过程轻松而有趣,情境图的融入让学生很快对这几个字母有了认识,比传统的教学方法产生的效果更加直接。能让学生结合画面和故事情境来记忆这几个拼音,是强化学生学习印象,夯实学生知识基础的有效方法。
二、利用情境图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使用情境图,可以很好地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语文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有趣。低年级阶段的语文课堂上主要以拼音和简单汉字的学习为教学内容,这个时期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的语言基础有更丰富的积累,也要慢慢将拼音和汉字的理解记忆方法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才能逐渐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对后续知识内容的学习才会更轻松[1]。基于这样的教学需求,教师要开始逐渐关注学生思维的激发与锻炼。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图给学生创设画面,然后结合图画内容编创一些有趣的故事;也可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理解与想象,让学生结合自己对情境图的理解来进行故事编写等。这些都是合理地将情境图引入课堂起到的教学辅助作用,在这样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中,基础知识的教学可以更好地落实,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也会逐渐得到培养与锻炼。
在进行拼音字母d的学习过程中,书本中的情境图是通过鼓和鼓槌组成的d,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就会记住字母d的写法。而在学习拼音字母k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让学生分析图片上有什么内容,经过思考与想象,学生就会有答案,一个学生说:“在池塘中有绿色的草,在这些草里有两只小蝌蚪。”教师根据这个学生的想象引出k的读音。而在书写k的时候,教師可以先引导学生对字母部分进行观察,再引导学生观察笔顺,这样学生就能了解k的读音与写法。在整个教学组织与推进过程中,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得以体现。学生不仅在教师的引导与启发下活跃了思维和想象,也找到了一些拼音记忆和书写的方法与规律。
三、利用情境图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合理利用情境图不仅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这是语文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具备的非常重要的学科能力。由于语言积累的缺乏,以及自身表达能力和技巧的不足,低年级学生普遍没有较强的表达欲望和热情,不仅如此,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回答的积极性也不高。因此教师既要了解学生的基本心理,也要想办法调整与转变这种教学状态。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图实现对学生的引导、启发,通过图画的引入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与热情。同时,教师也可以创设更多学生参与交流的互动活动,从而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训练自身表达能力的机会。这样才能够推动学生语言能力的逐渐提升,使学生逐渐克服心理障碍,进而提升整体的语言素养和学科能力[2]。
教师可以灵活利用情境图达到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的目标。例如,在进行g、k、h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图导入教学,让学生观察情境图,然后表述内容。教师首先向大家提问:“同学们请仔细观察图片,看一看图片上都有什么内容啊?”学生在仔细观察后慢慢开始组织语言:“有绿绿的草坪、白白的鸽子,还有河水、水草、蝌蚪,有一个小姐姐、椅子、水杯。”教师首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其次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的发音进行相应的体验与感受,最后引出上面的拼音,再指导朗读这几个声母。通过这样的教学组织与创设过程,学生可以很快在头脑中建立学习认知结构,教师也良好地达成知识教学的目标。
结 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认真挖掘教材资源,利用相应的情境图来激发、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充分利用教材中形象直观的情境图,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蒋吉芬. 小插图,让学生充满阅读的乐趣——浅谈低年级语文课文插图资源的开发与应用[J].小学教学研究,2017(05):33-35.
李丽芬.小学语文课文的文化价值追求及其教学处理[J]. 新课程学习·上旬,2015(02):290.
作者简介:袁媛(1985.12—),女,江苏盐城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