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璇
(鲁迅美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51)
墨尔本,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面积8831平方公里,人口500万(2018年),是整个澳洲的科技和工业中心,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生物科技中心之一,也是澳洲的文化艺术之都,这得益于墨尔本在历史上曾扮演澳大利亚首都的角色很长一段时间。历史上,由于墨尔本最早的大量移民以来自英国为主,在传统城市样貌中,墨尔本拥有数量仅次于伦敦的维多利亚式建筑,包括大量维多利亚时期的教堂。同时,由于近代意大利和德国等移民文化的涌入,也产生很多意大利风格和哥特等德式风格的建筑。从某种程度上说,墨尔本的国际融合程度可能堪比纽约。总体来说,墨尔本的设计产业欣欣向荣、多姿多彩,相较而言,澳洲的建筑设计和空间规划方面的内容更被广知一些,平面设计、视觉传达的内容上可能比较少被关注,包括我自己来澳洲之前对澳大利亚的设计认知也是微乎其微。本文结合笔者留学墨尔本的亲身经历总结澳大利亚平面设计的基本特点。
相信很多人比较认真地关注起澳洲的平面设计可能都是从2010年的墨尔本新城市识别系统开始(图1)。这套识别系统由当时的澳大利亚Landor所设计,用以取代20世纪90年代启用的旧标志(图2),旧形象是由R-Co.的Richard Henderson 2000年悉尼的设计师设计的。相较之下,旧标识显得老气,不像新标识那么充满生气与活力。但另一方面,你也可以说旧标识典雅而拥有一定的历史气息。
新的视觉系统的设计师团队由Jason Little领导,Jason现在合伙成立新的设计机构For The People,曾设计过很棒的悉尼双年展的识别系统和视觉推广。墨尔本的城市识别的确在实际的应用中表现出色,不单单只是一个在网络或者官方文件上才能看到的logo,而是极其紧密地出现在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步道、电线和下水道的标记、游客中心、停车付费的机器上,甚至垃圾车和公寓里的垃圾管道说明上……随处都可以见到相应形式的城市logo,而且依靠墨尔本城市中一年到头持续的各种文化艺术活动也不断进行着的呼应,M形识别符号在不同的样貌、不同的氛围中反复刷着它的存在感。以上这两点就足以让我觉得这套花费了24万的新形象在实际应用中实在很值得!而且每个人在墨尔本的生活过程中也会觉得:政府和社会的各个方面也的确对这个Logo有很大的支持,使得墨尔本城市识别设计和城市生活及活动不断地相互促进,得到城市居民的认可,成为一种引以为豪的身份识别。那对于日常生活中,老百姓都会经常看到这样的设计么?答案是肯定的。值得一提的是:墨尔本城市道路两边的道旗是不允许有商业广告出现的,只能供文化体育和艺术类的节日及活动推广使用,不过不用担心道旗会没有内容,因为墨尔本承办了很多著名的活动:一年一度的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F1赛车澳大利亚分站、墨尔本杯赛马,基本上每个月都会有一个节日,比如:音乐节、艺术节、读书节等等。这一点也同样体现在墨尔本的交通车票设计上。墨尔本的地铁、公共汽车以及电车是共用一张车票的,这张车票既是车票也是墨尔本城市活动小小的海报宣传栏,因为车票的材质不是重复使用的硬塑料而是一张一次性使用的环保卡纸。背面用于记录票面信息,正面不固定内容。在每一个特殊的节日或文化艺术活动中,车票的正面都会有该活动的平面图形信息,比如喜剧节、长跑活动、假日、纪念日等等,这里举的例子(图3)分别是地铁100周年和墨尔本艺术节,这样的车票也有了一定的收藏价值。可见,不论墨尔本城市标识还是这枚小小的车票,都是澳大利亚在将设计融入生活的生动体现。
>图1 墨尔本城市新标识
>图2 墨尔本城市旧标识
>图3 正面有地铁100周年和墨尔本艺术节信息的车票
>图4 澳大利亚网球协会的标识
>图5 澳大利亚设计的标识
>图6 墨尔本当地体育场的标识
上述墨尔本的例子给我们带来了反思。中国最早开始有自己的城市品牌形象的城市是香港,开始于21世纪初,陈幼坚改良了Landor设计的新飞龙形象,这也使香港成为亚洲第一个品牌运作的城市。受其影响,中国内地的其他各个城市此后也纷纷效仿,虽然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甚至差强人意,但代表了设计思维观念的一种进步。不论规模大小的城市,开始意识到城市品牌形象的重要性,争先恐后设计自己的城市标识,有的是请的国际知名设计师设计,比如靳埭强先生设计的重庆;有的是花了大价钱做了投标竞赛活动,比如杭州的篆书设计,可是实际运用起来的结果怎样呢?除了个别几个城市,我们可以在城市的各个地方发现城市标识的存在,其他城市,好像很难寻觅到它们的踪迹。如果城市标识只是设计出来了,放在那里不用,那它只是摆设,而只有在实际的活动环境中、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它的影子,它才变活了,才有其真正的价值。而如何应用、怎么同城市其他节日或活动呼应才是品牌形象设计系统要解决的问题和难点。中国目前在标志设计上能够紧跟世界的步伐,但在标识的应用上还停滞不前,这不单单是技术的问题,更多的是意识的问题。
有设计师曾问过我澳洲平面设计的风格,说实话你很难用一种风格去概括任何一个地域,我只能尝试用几个关键词去概括我眼中的澳洲,确切地说是墨尔本的品牌设计特点。
首先,色彩艳丽。比如这个澳大利亚网球协会的标识(图4),用到的主要颜色有玫红、湖蓝、翠绿和明黄这四种,动感的曲线相互交织,形成一个跳来弹去的网球轨迹的同时,也打出了漂亮的A字型。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的明快颜色,因为澳洲的阳光明媚、气候宜人,所以这里色彩缤纷,平面设计上多数可见饱和度很高的纯色,这些颜色大胆而充满活力,热情的感觉就像友好度排世界第一的澳洲人,艳黄、玫红、明蓝、翠绿这样的色彩你不会觉得很乡村和俗气,相反,它艳丽得不带一点杂质,让你感受到纯粹极致的色彩美。中国的标识设计,色彩上很少使用纯色,也就是饱和度极高的色彩,这大概和中国文化中提倡的中庸思想有关。在中国有一种灰色被取了一个文雅的名字——高级灰。它深受过去文人、现在的小资和知识分子的喜爱。那是一种暧昧不清与不确定的感觉,甚至让人联想到雾霾下的灰色。但在澳大利亚的平面设计中,你极少能见到这样的颜色。澳洲的明艳颜色我认为和地理因素有直接关系。
其二,造型简单。在澳大利亚的品牌标识中几乎没有特别复杂的图形,简单的线条和几何型是最常见的表达,这种单纯的直述方式就好像澳大利亚——这个年轻、新兴的移民国家,没有沉重的历史包袱,只有民主开放的心态,拥有着宽宏的包容力,而这一点体现在造型上就是简单的图形:越是简单的图形越能给人更多的想象的空间。这个标识是澳大利亚设计的标识(图5),它的主体元素很简单:来自原始捕猎的工具——飞回来器,就是几条简单的曲线,体现了澳大利亚最早的设计思维。反观中国,我们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可用的典故、纹饰、图案、图腾数不胜数。一个简单的纹样在不同朝代不同地域就有多种不同的形式。我们可以运用的元素太多了,却往往不知从何下手。而澳大利亚没什么元素可用,只有原始土著人部落的图腾和器具,却阴差阳错地赶上了现在最流行的极简风潮流。
其三,表意直接。这和澳洲人的思考模式有关:处理问题简单不拐弯抹角、思维方式直接。比如墨尔本本土设计公司R-Co.做了当地体育场的标识(图6),就是那么直接地画一个椭圆型,外面几圈曲线代表一层层的观众。在中国,你是很难想象这样的标识会入选,因为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是含蓄而委婉的,好多东西都要是隐晦的“不能说”的,需要靠猜测完成想象:一个简单标识最夸张的时候能有四五个以上的代表含义,让你在怀疑自己智商的同时,深深佩服设计师的创意说明写作能力。当表意太多的时候,你很难记住哪一个是重点,也很难搞清楚对方到底要说什么。澳大利亚的这种简单直接让信息传递得精准而快速,在当下的快节奏、速食经济模式下,这种简明扼要、单枪直入的方式反倒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的国情,本文浅显分析了澳大利亚平面设计的特点,希望能给我们国家更多的启发,尤其是城市形象标识方面。只有将设计真正运用到人们的生活中,设计才真正发挥了它解决问题的实质特征,才真正实现了设计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