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轶凡(四川电影电视学院 播音主持系,四川 成都 610036)
随着科技的发展,5G技术开始面向市场普及,传统媒体受到新媒体的冲击势必将越来越大。人们对于碎片化信息的接收形式也将有所改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播音主持专业的建设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所以,在融媒体发展盛行的当下,播音员主持人必须要认清时代特征,了解自己行业、专业的劣势和缺陷,结合信息传播、工作实践中的问题,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更好地适应现代传媒行业的发展需要。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国传媒事业的发展也进入到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中。
“融媒体”是指利用不同媒介载体,将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介的共同点,同时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结合互联网的新型传播方式,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整合的新型媒体。它的出现,不仅改变了受众接收信息的方式、习惯,同时对播音主持专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也是并存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播音员主持人才是其重要的发展路径。
在以前传统媒体的工作中,受众对播音员主持人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吐字圆润清晰、形象气质、专业素养高等方面,但是随着新型媒体的出现,将碎片化信息快速、及时、有效地传播成为了播音员主持人遇到的首要难题。与此同时,新媒体平台如同雨后春笋一般迅猛发展,传播方式也是一日千里。一是大量新媒体平台会邀请极具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对信息进行传播。这大大加强了受众浏览信息的兴趣和欲望,同时受众也对这样的信息传递者的要求较传统媒体的播音员主持人的要求降低。非专业出身的播音员主持人的产生,对传统的人才培养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二是不同媒介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加大。以往播音主持专业培养的人才在传统媒体中的地位较现在来讲已然不具有竞争的优势。将“融合型、应用型、复合型” 三型人才的培养是播音主持专业核心的定位。以广电行业人才需求为基准,为社会培养具备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意识,具备采、编、播等一体化高技能的应用能力,这样的播音主持人才,才能够适应现代传媒行业的快速发展。
当下,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还存在着些许问题。比如基本功训练不扎实,教学中缺失媒体融合观念的培养,忽略融媒体发展的需要;还有过于追求融媒体发展脚步,忽视了专业基本能力的训练等。培养符合融媒体发展需要的播音员主持人,要从主持人的语音基础、形体训练、播音主持基本技巧、不同类型节目主持的呈现,最后还需整合成完整节目进行播出,参照播音主持行业的能力要求,台前幕后课程设置基本齐全,形成对播音主持能力的全方位训练,这才是一套高效、有用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人才培养中,需根据媒体发展需要,结合学科专业的特点,通过构建实践教学平台,探索和完善“专业基础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生产实践训练—创作创新”训练四层次、一体化、开放式的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基础训练,以专业基础技能为主,培训学生掌握专业基础技能及专业基本实践技能;专业技能以专业实验为主,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并对学生进行研究方法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初步培养;研究创新以创新实验(实训)及论文研究为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从事创作的能力;生产实践训练,以三项实习为主,可通过校内外实习基地的生产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与素质。
融媒体的发展,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在信息传递中的要求日逐增长。我们在建设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中,也应顺利历史潮流,适应媒体融合发展,更要以内容为核心,这样才能让广大受众接受并喜爱。
信息碎片化时代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在信息整合与传播过程中的要求越来越高。提升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播音主持专业高校为了培养高素养专业的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加强培养力度,以免在今后播音员主持人的工作中缺失了其需有的属性。
第一,结合市场需求建设全课程体系,增加与新媒体相关的课程。在融媒体发展盛行的当下,培养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其不仅要熟知传统媒体的发展要求,更要了解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同时结合媒体融合的发展理念,掌握不同种类的传播技能,这样才能提高适应工作需要的能力。
第二,结合各大高校自身的优势及定位,设置实践性教学课程,培养专业型人才。例如,在播音主持专业主修课程以外,加入文学、法学、经济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作为学生的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进行选修,这不仅扩大了播音主持人才的视野领域,也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多学科背景的基础。
规范的《普通话语音学》《播音发声学》《文艺作品演播》《播音创作基础》《电视节目主持》《广播节目主持》《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等专业理论课程覆盖所有需要掌握且必须掌握的核心,不仅能使播音员主持人在就职前掌握基本的技巧与方法,也能让其所做的节目具有创新性。同时,以上课程全部为实践应用型课程,培养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实践场地、实习基地进行与一线接轨的训练与实践,保证所学即所用,为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服务。
播音员主持人作为该节目与受众之间的桥梁,其工作就是整合信息、传播信息;所以在信息传播的方式方法上可进行创新。任何一档优质的节目都离不开一位优秀的主持人。作为一档收视率高的节目,了解受众的需求就成了播音员主持人的首要任务。现在的受众更多的是追求新颖、潮流的内容。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加入潮流的元素,可增加节目的竞争力。传统节目中,主持人的信息传播方式过于刻板、严肃,缺少看点,以至于无法满足受众的需要,这种需要是个性化的。将广大受众喜闻乐见的元素加入到节目中,可大大提升受众的积极性。在满足受众需求之后,还要加强与受众的互动,让其有参与感。这样的播音员主持人才能在融媒体发展的当下立足。
目前,播音员主持人可通过新媒体平台传递更多、更实际、更有效、更快速的信息给受众,比如微博、微信、抖音等。播音员主持人属于公众人物,有着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在新媒体平台将碎片化信息及时、有效地进行传播,更有利于引起广大受众的关注,其发表的言论有可能给社会带来影响,从而使受众对于某件事件进行讨论与关注。这种利用新媒体传播的手段和渠道带来的效果是与传统媒体截然不同的。例如,央视《新闻联播》的各位节目主持人在2019年7月29日通过短视频平台推出了一档《主播说联播》的节目,节目时间虽然不长,但其内容密切关注热点,结合当天重大事件和热点新闻,传统的新闻主播用通俗的语言传递主流的声音。所以,播音员主持人在掌握专业基本技能的同时,也应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结合自身特点,有效地将老百姓关注的话题发布,做到推陈出新。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在当下更具有竞争力。想要在具有竞争力的行业中生存,就必须具有自身个体的竞争优势。播音员主持人在媒体融合过程中要敢于发现和展示自身的专业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仅是“播”和“说”,更多的是对信息的采集以及对节目的编辑,当播音员主持人真正地融入到台前幕后的各个环节中去,全方位参与到节目制作,同时加入自身对节目形式前期的构思和想法以及受众关注的热点话题,才能使节目效果真正地达到鱼水交融。对于播音员主持人,创造力是不可缺少的,以多维度、大格局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才能使自己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让受众接受并喜爱。
教学质量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为加强教学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形成努力进取、精益求精、相互合作、有序竞争的教学风气,应从不同角度制定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督促教师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增强教学工作的责任心和质量意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提高教学质量要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其内容应该包括教师在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课堂管理、辅导答疑、作业布置与批改、课程考核等多方面的考核要求。结合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实际以及今后整体的发展需要,各大高校应制定相应的评价方案对学校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审、打分及备案。这样才能使播音主持专业在融媒体这样的大环境下有序、健康地发展。
综上所述,在融媒体发展日益盛行的当下,播音主持专业人才还面临这着诸多挑战,面对困难,播音员主持人要加强自身专业技能的训练,更要紧跟时代潮流,结合新兴媒介发展,提高信息传播效率,这样也能把握时代赋予的机遇。为更好地推动我国传媒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