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家寿
(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广西行政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1],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指出,广西有条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深入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重要讲话精神,广西应充分发挥特有优势,积极参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据有关资料记载,早在秦汉时期,广西合浦港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灵渠开通以后,通过灵渠使长江与北部湾连接了起来,形成了由长江经湘江、漓江、桂江、北流江、南流江到合浦港的运输通道,使北部湾与长江流域和中原地区形成了有机衔接,并与东南亚、南亚和非洲国家连接了起来,这就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航线。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与贯通广西的古代南方陆上丝绸之路,共同构成了我国古代对外开放的陆海大通道,也使广西成为古代中国对外贸易往来与人文交流的重要门户和枢纽。进入新世纪以来,广西抓住有利机遇,不断深化与东盟的开放合作,人文交流基础进一步夯实,为参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积淀了文化底蕴。
广西作为西部唯一沿海地区,地处西南、中南、华南和东盟结合部,背靠大西南、毗邻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港),是我国与东盟海陆相连的唯一省区。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联通中国及东盟7个重要节点城市,西江黄金水道与珠江连为一体,贯穿我国东西部,使广西成为通江达海、海陆联动,服务中国与东盟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枢纽。
东盟是“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节点。近年来,广西围绕深耕东盟大做文章,构筑了许多开放合作平台。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拓展了我国与海上东盟国家在港口物流、临港产业、海上旅游等领域的合作空间。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以及中国—东盟质检部长会议、交通部长会议、自贸区论坛、金融论坛、海关论坛、矿业论坛、技术转移论坛、法官论坛、环保论坛以及妇女论坛等专业会议和专业论坛的成功举办,使中国—东盟的合作空间不断深化和拓展,“南宁渠道”作用更加彰显。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马中关丹产业园区、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中泰崇左产业园区、泰中罗勇工业园区、中柬现代农业示范中心、中老合作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广西—文莱经济走廊等系列产业合作和投资贸易实体平台建设,为中国—东盟合作试验示范发挥了典范作用。开辟了北部湾港至越南、泰国和新加坡等东盟国家的多条直达航线,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建设扎实推进,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钦州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南宁综合保税区、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和北海出口加工区等组合形成的北部湾保税物流体系日益完善,使广西与东盟的经贸合作更加紧密,与东盟的利益纽带更加稳固。凭祥、东兴国家开发开放试验区、广西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等沿边开放平台建设,有力地促进了跨境经济合作。
近年来,广西围绕战略支点建设,强化了交通、产业、金融、开放、城镇、生态等支撑功能,使广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北部湾经济区创造了广西奇迹,正在成为沿海发展新一极。西江经济带加快崛起,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加快实施,脱贫攻坚成效显著。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积极推进两广一体化,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试验示范效应凸显。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其中高速铁路里程占到全国的十分之一,出省出边出海的快速通道基本建成,集疏运能力和快速通达能力显著提高。围绕打造千亿元产业的发展目标,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快了高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产业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城镇化步伐加快,城镇支撑能力显著提高。金融创新能力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进一步提高。开放功能日益完善,开放平台作用日益提升。生态得到保护,打造了绿色金字招牌,宜居宜业宜商环境日益改善。
1.突出建强“两会”等服务平台,有力促进了政策沟通
着力办好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等服务平台,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增添新动力。2017年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有9位中外国家领导人、前政要出席,230位部长级贵宾与会,举办高层论坛36场,经贸活动80多场,签约国际合作项目52个,国内合作项目112个,与东盟国家合作项目数比2016年增长8%。举办了中国—哈萨克斯坦地方合作论坛,首次设立“一带一路”展区。筹办了中国与柬埔寨的产能与投资合作高峰论坛、中国与菲律宾的产能与投资合作论坛、中国与越南的产能与投资合作项目推介会、澜沧江—湄公河国家的产能合作联合工作组会议和国际产能合作双边会谈,连续3年举办的国际产能合作论坛系列活动,丰富了中国与东盟产能合作机制平台,有效促进了产业链、价值链的有机对接,增强了聚合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至今已经举办了十届,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增进了共识,推动了泛北部湾国家走向了务实性合作。广西积极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并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广西区域合作发展促进投资(第一批次)、中泰工业园区合作投资等5个项目被初步列入《GMS区域投资框架2018—2022》的“多领域/边境经济区合作项目”清单。推进“两廊一圈”国际合作,为深化中越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突出推进“一道两港”等项目建设,有力促进了设施联通
启动了“南向通道”多式联运项目,海铁联运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行。推动钦州港东站扩建,打通通道“最后一公里”。扎实推进开通运行“渝桂新”集装箱班列,海铁联运北部湾港至重庆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行。积极对接中欧班列西、中通道。推进北海铁山港9号和10号泊位配套铁路专用线、铁山港至石头埠铁路支线、铁山港至啄罗铁路支线、铁山港站第二货场等项目建设,打通进港铁路“最后一公里”。推进马中关丹港建设,开发建设马中关丹产业园。拓宽广西—文莱经济走廊的合作领域,推进文莱摩拉港建设,建立自由贸易区,实现港园互动发展。中国—东盟信息港加快建设。已建成中国—东盟信息交流中心一期、亚欧5号、亚太直达及亚非欧1号海缆、中国电信广西公司东盟云计算数据中心、广西电子口岸公共信息平台等一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
3.突出建强“两国双园”等国际合作园区和推动商贸物流合作,有力促进了贸易畅通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共引进产业项目90多个,总投资额400亿元,一批项目已实现竣工投产。马中关丹产业园一期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二期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年产300万吨联合钢铁厂试产。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累计38家中外企业签约入园,上汽通用五菱在印尼建设的12万辆整车制造项目是中国在印尼投资额最大的制造业项目。广西—文莱经济走廊加快建设,由广西海世通渗水设施化养殖项目在文莱完成12个深海网箱固锚、育苗孵化测试工作,企业投资的文莱水产发展研究中心正式运营,文莱香料贸易和加工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与文莱成立合资公司完成摩拉港集装箱码头管理和运营的交接。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实现重大突破,跨境经济合作区、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对外投资贸易合作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2012—2017年广西备案或核准境外投资企业298家,协议投资总额87.45亿美元。广西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新签合同额36.4亿美元,完成营业额44.6亿美元。广西与东盟贸易额连年稳居西部第1位,与东盟的贸易额年均增长速度多年保持在30%以上,东盟已连续多年成为广西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是广西利用外资的主要来源地,也是广西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区域和最大的入境客源市场。
4.突出沿边金融改革创新,有力促进了资金融通
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取得了实质性成效,加快构建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量连续8年保持中国西部和边境省区第一,人民币对越南盾银行间市场区域交易稳步推进,完成广西首笔35亿越南盾(折合100万元人民币)现钞跨境调运业务,有效解决了中越本币头寸调拨平补难题。人民币对柬埔寨瑞尔在广西银行间区域市场挂牌交易取得成功。通过一系列跨境金融改革创新,为“一带一路”建设融资积累了经验。2017年,广西举办了金融业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为金融机构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营造有利条件。
5.突出推进全方位人文交流,有力促进了民心相通
成功举办了五届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与东盟9个国家建立政府间双边技术转移工作机制,中国—东盟技术转移协作网络成员达到2326家。在全国率先启动“百名东盟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入桂工作计划”。在东盟国家建立15个实验室或联合研究中心、12个农业科技园区等平台。与5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研究机构、大学建立良好的国际科技合作关系。中国—东盟标准计量质量特检认证认可信息服务平台加快建设,中国—东盟检验检测认证高技术服务集聚区的6个东盟中心项目已批量入园。成功举办中国—东盟节能环保产业合作对话会暨中国—马来西亚环境友好研讨班、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暨中国—东盟国际环保展,中国—东盟环保技术与产业合作交流示范基地获国家环保部批准挂牌成立,合作示范平台建设加快推进。通过与欧美、以色列等世界一流科技创新强国开展科技合作、培育新兴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发展关键领域技术的重大突破。成功举办了中国—东盟国际口腔医学交流与合作论坛、传统医药高峰论坛、传统医药健康旅游国际论坛、人口与家庭健康发展论坛和卫生合作论坛等系列活动。积极开展大湄公河次区域跨境传染病联防联控工作。积极开展医学信息化援建工作,向马尔代夫马累市赠送新生儿出生医学登记信息管理系统及先进设备,填补了马尔代夫新生儿出生登记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空白。积极筹备实施医疗援助柬埔寨项目,援非医疗工作持续推进。成功举办了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论坛,牵头成立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盟。大力支持孔子学院建设,7所孔子学院注册人数达5万多人。推动双向留学发展,广西对东盟国家留学生奖学金规模扩大至2017年的2500多人,来广西留学生约15000多人,其中东盟国家留学生9000多人。2017年广西赴东盟国家学习进修人数达到2000多人。在泰国、柬埔寨、老挝等东盟国家设立汉语文化中心、建设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开办各类培训学校,开设中国传统医药教学点等。成功举办了中国—东盟文化论坛、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展、中国—东盟博览会动漫游戏展。海上丝绸之路·北海史迹、中越边境非物质文化遗产惠民富民示范带有序推进。成功举办了中国—东盟国际马拉松赛、中国—东盟国际汽车拉力赛、武术节、青年足球邀请赛、丝路杯乒乓球赛、山地户外体育大会、国际羽毛球赛等国际赛事。
广西参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存在的问题不少。总的来说,存在如下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1.自身经济规模小,综合实力不强
经过连续多年的快速发展,广西的经济规模迅速增大,经济总量迅速提高,突破了2万亿元大关。但是,总体上看,经济总量仍然偏弱,仅居全国中等水平。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广西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增多,经济增速从高速转入了中高速,经济动能转换缓慢,经济结构调整进入阵痛期,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条不完整、工业化整体水平不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较少、产业集群发展能力弱、龙头带动作用不强等问题较为突出,在同质化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综合实力支撑广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能力明显不强。
2.基础设施不完善,互联互通能力不强
通过实施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广西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但是,基础设施不完善,互联互通能力不强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目前,广西对接东盟的陆路运输大通道尚未完全打通,南宁与钦州尚未形成联动,运输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广西水运发展缓慢,内河港口小,就南宁港来说,南宁港虽然已建设成为现代物流、旅游服务等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现代化港口,但只整合了一批小而散的码头,吞吐量不够,影响到多式联运的快速推进。南宁机场尚未实现军民航分离,南宁国际空港综合交通枢纽尚未建成,且航线培育专项资金规模小,尚未形成对周边地区的竞争优势。因此,基础设施支撑广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能力明显不强。
3.外向型经济发展不足,开放的广度深度不够
虽然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外向型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总体上看,外向型经济发展仍然不够充分,开放的广度深度仍然不够。到目前为止,广西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的企业仍然不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布局的产业园区、境外经贸合作区凤毛麟角,企业不敢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受体制机制的约束,市场主体缺乏活力。通关便利化程度不高,开放型经济发展缺乏动力。对外开放政策创新受到较多限制,开放平台支撑功能明显不强,开放空间有待拓展。沿江、沿海、沿边的资源缺乏有效整合,铁空、铁海、陆海等多式联运贸易有待完善。因此,开放带动广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能力明显不强。
4.高层次产业人才短缺,创新能力不强
近年来,广西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根据发展需要实施一系列人才工程和创新工程,有力支撑了广西开放发展。但是,由于广西属于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各方面的条件尚待改善,吸引人才的政策支持力度受到财力限制,人才工作环境还不尽如人意,紧缺人才、高端人才引进难,创新能力不强,创新动力不足。因此,人才支撑广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能力明显不强。
强化科学设计,不断提升办展办会的人文内涵,形成巨大的磁力效应。利用博览会平台服务好广西与越南北方四省联委会机制,推进中越合作不断深化。在中国—东盟博览会框架下举办中国至中南半岛经济走廊论坛相关活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合作论坛,为广西参与中国至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和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合作机制创造条件。利用好“一带一路”展区和国际展区,积极邀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更多的优质企业参展参会,探索筹办“南宁—胡志明市信息技术合作峰会”“柳州—雅加达汽车技术合作峰会”“北海—泗水工业技术合作峰会”“桂林—吉隆坡旅游发展峰会”等峰会,不断把合作引向深入。结合国家产业重点,筛选一部分优质承办单位承办相应的专题。例如,举办全球机器人展、新能源汽车展、数控机床展、石墨烯展、航空发动机展、柴油机展、电子产品展、声光电展等。新能源汽车展设在贵港,以扩大贵港的国际知名度。柴油机展设在玉林,以提升玉林的国际影响力。数控机床展设在桂林,进一步增强桂林的国际吸引力。电子产品展设在北海,以提高北海的美誉度。境外展要选定有影响力的国家作为重点,以拓展境外市场,在继续办好泰国展、越南展、印尼展、文莱展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举办菲律宾展、马来西亚展、柬埔寨展、老挝展、缅甸展、新加坡展,并根据这些国家的不同特点设立专业展。依托云平台和电商网络,加强市场策划、法律咨询、业务代办、风险评估、物流合作等全程服务,不断拓展营销渠道,使博览会成为“永不落幕的博览会”。突出高端合作方略,在凭祥、东兴、龙州、靖西、宁明、合浦等地,策划建设一批“沿线国家高端工业园”,吸引沿线国家企业前来投资办厂。筹建广西海外投资促进中心,为海外投资提供咨询服务。
加快完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与重庆、甘肃、贵州、四川、云南、陕西、内蒙古、新疆等西部省市共同打造经广西北部湾港的铁海联运线路,共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增加北部湾港至香港、新加坡港、林查班港(泰)、胡志明港、海防港、关丹港等航班,大力引进国际班轮公司挂靠北部湾港,加快形成区域性国际航运枢纽。南宁、柳州、来宾、贵港、梧州以及百色、崇左等沿西江城市和桂林、贺州、河池、玉林等节点城市要积极开行到北部湾港的固定集装箱公路货运班车,实现水路、公路货源与北部湾港集装箱班轮的有效衔接。扩大经广西边境口岸连通中南半岛国家的跨境公路运输规模化运行。推动海铁联运与国际国内物流干线的有机衔接,逐步实现与渝新欧、蓉欧、郑新欧、兰州号、长江水道等无缝对接,推动开通经钦州的中欧班列。加快完善中国—东盟冷链分拨中心、钦州保税港区国际冷链中心、南宁农产品交易中心、凭祥综合保税区国际智能冷链产业园和南宁国际综合物流园等冷链物流设施,加快发展铁海联运冷链标准箱业务,推进北部湾港与“百色一号”冷链专列衔接,开通钦州至重庆冷链班列。加快推进中新互联互通南宁国际物流园、南宁铁路货运中心(站)、南宁空港物流产业园等重大项目以及公路港项目建设,加快打造南宁多式联运的综合物流枢纽城市。加快完成友谊关至友谊口岸国际货运专用通道升级、凭祥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监管中心和浦寨、弄尧新通道等重大项目。在南宁、柳州、桂林等区内城市,重庆、贵阳、兰州、成都、昆明、西安、郑州、乌鲁木齐等中西部城市,以及东南亚、中亚国家主要城市的重点物流园区和重要产业集聚地建设内陆无水港。
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货物流转的便捷管理模式和国际中转货物的便捷通关通检机制。推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化建设,实现省际互联互通。组建广西电子口岸公司,统筹广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与运维。鼓励广西龙头企业建立跨区域、跨运输方式的运营平台,联合铁路部门打造多式联运龙头企业,推动铁路货运企业、港航企业、公路货运企业、冷链物流企业、综合物流服务企业、信息平台企业、多式联运装备制造企业和多式联运科技、金融服务企业联合建立多式联运企业联盟。建立一票制、一口价联运服务模式,实现全程一份合同、一个承运人、一种费率、一单结算、一次托运全程运输。充分利用口岸优势,承接国内产业转移和国外资源流入,设立若干口岸加工贸易园区。改革境外投资管理方式,为企业走出去搭建综合服务平台,支持企业在境外设立专业从事境外股权投资的项目公司或股权投资企业。鼓励边民互市交易形式从边民个人交易向边民互助组交易转型,提高边民互市贸易的效益和质量。促进边贸产品落地加工,实行互市贸易监管后置,对进口商品分门别类,明确特殊商品给予先通关后检验检疫,特别是对冰鲜、冰冻及落地加工商品,允许商品通关入库、入厂后再进行检验。通过企业自主声明、口岸集中查验、采信第三方检测机构结果等方式,提高检验精准性和监管有效性。探讨境外居民在工作签证、停留时间、停留范围以及管理方式等高效科学的管理模式。探索委托开展领事认证代办业务。通过简化程序,促进人员往来便利化。
积极引进境内外金融机构入驻广西。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营造金融发展氛围,吸引更多境内外金融机构入驻广西,为加快打造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提供支撑。建立跨境金融合作常态化机制。建立境外个人身份核查制度,推动金融机构凭出入境管理部门出具的合法出入境证明为境外个人开立人民币账户和外币账户,探索开展跨境银行间货币交易市场信息交互。完善边民互市金融服务,建立互市边民信用体系,成立边民资金互助合作社。成立沿边进出口加工产业发展基金,支持边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园区基础设施和加工产业发展。简化企业境外发债募集资金回流审批,鼓励金融机构和企业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所筹资金可以按需调回使用。探索开展个人外汇衍生品交易。拓宽跨境保险业务范围,为跨境人、财、物保险需求提供保障。
开展旅游网上预约办证服务,在游客出入境比较集中的口岸开展“一站式”通关便利化服务,简化程序,开设团队游客绿色通道,提高快速通关能力。鼓励广西高校走出去开展联合办学,为沿线国家培养急需人才。充分发挥广西职业技术院校作用,重点招收东盟国家青年来学习技能,提升东盟国家青年劳动技能,为广西企业走出去储备人力资源。在不违反国家法律的前提下,允许在广西特定范围内开展沿线国家风情表演,对沿线国家演艺界人士在广西从事与其专业相符的活动给予便利;鼓励沿线国家文化企业以中华文化或以壮族、京族等地方特色文化为核心,参与策划举办“三月三”壮族文化节、京族文化节、龙舟节等传统节庆活动,推进特色休闲体育活动开展。发挥沿线一些国家在医疗、保健、疗养、养老等领域的专业服务优势,在广西投资建设对华医疗服务基地、保健疗养、养生养老中心,为国民提供优质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