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滨
天津广播影视职业学院,天津 300000
职业院校教育主要培养的就是一些技能型人才,专门为社会培养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人才,根据这个特点,过去的职业院校发展主要强调技能人才的培养。而对于互联网时代的新的教育发展模式,只是单纯的掌握技能已经不符合学生的发展的需要,新的职业教育加入了更多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方法和模式。这样更有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帮助学生实现发展目标。
任何一所院校,除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专业技能知识传输外,还强调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这也是目前职业院校教育发展的一个特点之一。职业教育是一个多层次、多类型构成的完整体系,根据教育部新的教育目标指示,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为树立一个以培养全面素质为基础的新观念。这种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推动了职业院校教育模式的改变,建立了一个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的教育体系,重新定义了当前职业院校发展的特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包括职业院校在内的各大教育院校都开始应用更多的信息技术手段,使教育过程越来越信息化,同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教育过程也越来越国际化,开始与世界接轨。在职业院校的教育过程中,互联网正逐渐成为师生教与学的重要工具,构成了教学过程的重要一部分。教学课堂上也愈发的添加了全球化的特征,世界各地全新的教学理念开始融入课堂,职业院校教育开始走向信息化和国际化发展道路。
互联网+时代,纵观世界教育发展事业,人才的培养最重要的三个因素分别为:灵活的教育体系、技能的更新、就业能力的提升。由此可以看出,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算得上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点。因此,职业院校中的教师团队必须掌握足够强大的能力,能够实现对学生知识的传输和素质的提升双重培养。
在新的课程教育改革中,职业院校教育中对教师的教学任务也有了新的要求。职业院校教师是学历职业教育和非学历职业教育培训的关键人物,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过去的教育模式中,教师占据着很大的主导地位,学生多数情况下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这是新的教学模式需要更新的一点。另外,教师既是知识的传输者,也应该是知识的学习者,在教中学、学中教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价值。可见,加快职业院校教师角色的转变,是职业院校教育发展的必然。
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使得各地高校开始推出了新式的教育模式,云课堂、学习通、互联网+课堂等形式层出不穷。互联网对职业教育的影响主要如下。其一,影响了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模式。以往的教学靠着一张教案、一个黑板、一份板书来进行,但是在互联网发展的前提下,此类学校创建了很多新式的网络学习平台,除去了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学生可以自由掌控课外学习的时间和地点,同时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度学习,因此促进了职业院校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更新。其二,提高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这一点是基于第一点而言,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便利,因此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发挥自己的专长,提升自己的个性化发展。其三,对教师教学习惯的影响。传统的教师多半靠的是口头讲授,而在信息时代,各大院校都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设备,老教师开始打破之前旧的教学观念,开始学习信息技术的使用,而新的教师更要在结合传统的优秀讲课方式的基础上,实现对互联网技术的充分利用。
教师要成为学生认知和自信建立的帮助者、促进者。评价一个教学的好坏也是衡量教师好坏的标准。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分数是评价学生最直接的依据和标准,而面对职业院校的学生时,这个标准是不太公平的。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都是成绩一般的学生,单从分数这个角度来看,他们在很多人眼里是失败的,因为他们不能到更高级的学府学习知识,不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特长,这就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这时候,教师就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人,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认知和自信。教师要通过一些教学任务的设计,来增强职业院校学生失去的自信,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期望和欲望。例如通过互联网渠道,建立一个网络评分渠道,设置不同的分数奖励,通过打卡、作业、测试等几项内容来增加分数,分数越高,最后给的奖励也越高。这项内容可以作为期末总评的一项参考,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自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教师的角色自然就实现了转变。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在的职业院校教育行业都强调这句话,这也是职业院校教师角色转变的方向之一。新的教育形势下,职业教育愈发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创新。传统型的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比较重视教材内容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自主能力的提高。新型的教师角色要由主变为辅,要教给学生更多实际的学习方法,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尝试在课堂上改变之前的讲课模式,与学生互换身份,整节课由学生主讲、教师辅助,形成一种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关注学生学习进度,帮助更改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组织学生进行网络课堂讨论,允许匿名,使学生在不了解对方真实情况的基础上进行话题争辩,增强趣味性。总之,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通过采取一定的手段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实现角色转变。
传统的教师在学习中扮演的角色是一个掌权者,掌握是否教给学生知识或者教给学生多少知识的权力。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结构比较复杂,职业领域也比较广泛,因此教师仅仅掌握单一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职业院校教学内容要逐渐地扩展领域,拓宽教学面,也就要求教师转变角色为学习的参与者和挖掘者。在教学的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发现课本之外的知识,由一个单纯的传教者变为一个研究者,深入挖掘课本隐藏的深层含义,找出更多适合不同学生特点的学习任务。“活到老,学到老”是一句至理名言,这也是对新的教师角色转变提出的具体要求之一,教师是良师,更是益友,教师要逐渐实现和学生一起学习,成为学习的参与者,更好地实现角色转变。
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想法,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职业院校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尝试课程教学内容的开放实践,实现学习内容与实际的结合。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因此不能过于苛刻古板,就像在如今的信息时代,教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展示。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网络学习地址,供给学生学习一些课程内容之外的开放内容,或者建立一个网络课堂小组,让学生自由讨论有关学习的内容,来激发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要尝试课程教学的实践,通过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个人发展,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变得具体化,促进学习内容的吸收。目前职业院校现阶段关于学生实践性的培养还没有足够的重视,因此,如果教师加强了该方面的尝试,教师角色转变就朝着好的方向有了发展。
教师可以说是教育领域终身的学习者,也是引导学生发展的领航者。职业院校专业多,学科内容复杂,学生想要获取的知识多数情况下需要多个学科知识的融合,这一点就要求职业院校教师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而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教书育人,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人生道路方向发展。互联网+时代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角色的转变,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教师既要主动尝试课程教学内容的开放与实践,又要保证对于学习内容的深度开发与挖掘,既要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还要保障学生主体地位的存在。同时,也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技术,实现教师教学角色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