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研究*

2019-12-14 06:00:45杜家素范超超
法制博览 2019年36期
关键词:犯罪分子受害人诈骗

杜家素 董 云 范超超 张 齐

安徽蚌埠龙子湖区检察院,安徽 蚌埠 233000

2018年8月24日通过的《检察机关办理电信诈骗案件指引》规定:“电信网络犯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话、短信、互联网等技术手段,虚构事实,设置骗局,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2019年8月6日公安部和最高检联合发布2019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抓获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5.1万名。破获案件5.8万起,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35亿元。2019年上半年电信诈骗案件七成以上多为交易诈骗、兼职诈骗、交友诈骗、返利诈骗等。上网较少的老年人、年轻人成为被电信诈骗的主要群体。为何电信诈骗犯罪层出不穷,如何打击网路诈骗,识破诈骗迷局,找到防范诈骗的途径,减少经济损失是此文的重点。

一、常见电信诈骗犯罪的种类

2019年公安部“中国警方在线”发布最全60种典型网络诈骗手段,主要有:

(一)仿冒身份类欺诈。如冒充领导、亲友、公司老总、公检法等,犯罪分子先通过有关手段获取被害人个人信息,再利用“透传”技术使被害人的来电显示是开头的常见业务电话,让被害人相信对方确是公检法或是领导、亲友等。有的犯罪分子冒充受害人身份登记的银行卡涉嫌犯罪已被冻结,需配合调查,诱骗受害人的银行账号、存款数额、账号密码等。

(二)虚构遇到险情类诈骗。犯罪分子以受害人亲属或朋友遭遇车祸险情,需要资金住院治疗,以紧急处理交通事故为由,要求受害人打钱转账,受害人在不知所措的情况下受骗。或者犯罪分子发布病重、伤残、病危、生活困难等虚假情况,博取众多网民的同情,以此接受捐款、捐物,骗取钱款财。

(三)购物优惠类诈骗。犯罪分子以打折、降价、优惠、海外代购等为诱饵,待受害人付款后,又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等为由要求加付款项,为避免损失,再次付款被骗。还有犯罪分子以汽车退税、直接汇款、电话欠费、冒充银行转账、网购飞机票签证、利用网络购物虚假陷阱、大学生学费转账等针对性的实施诈骗得逞。

(四)利诱金钱类诈骗。如有的犯罪分子以中奖、兑换积分、重金求子、高薪招聘、扫描二维码成为会员、销售虚假网络彩票、推荐股票等。如荐股类、购买服装类诈骗,他们根据被骗者的收入、好友圈、亲朋好友等情况,将人拉到群里,他们会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情况,设计投资股票能获益的假象,或是衣服的价格特别便宜但质量好的骗局,诱使用户受骗上当。

(五)以交友方式诈骗。犯罪分子利用虚假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招揽业务员以“白富美”身份,通过即时通讯工具,在社交平台上寻找目标,先培养感情,后引诱客户进入虚假平台“投资”,以反向操作、止赢不止损等方式骗取客户钱财。或通过婚恋网站假扮红娘,骗取注册男会员缴纳会费升级或者向男会员销售虚拟商品等方式诈骗①。

二、电信诈骗的主要特点

(一)发现困难、时效短暂。犯罪分子事前进行有预谋的计划,受害人在上网游戏或网络操作平台中,短时间内意识不到自己受骗上当,等到意识到受骗时,犯罪分子早已改头换面,不知所踪。如蚌埠龙子湖区检察院办理的多名犯罪嫌疑人共同或单独在网络游戏对话区发布虚假游戏币充值信息,通过添加游戏玩家QQ、微信好友的方式,冒充客服与需要充值的玩家进行联系,获取游戏玩家的信任,诱骗游戏玩家在嫌疑人提供的虚假充值平台充值。后嫌疑人以交易失败、开通自动发货功能、账户冻结等理由,骗取游戏玩家向嫌疑人提供的平台、微信账户、银行卡进行转账。受害人被骗数次之后才意识到受骗上当。

(二)内部分工明确,团伙性强。2019年上半年的《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运作模式日趋智能化、公司化、犯罪活手段日趋智能化。诈骗从过去的单一化向公司化发展。电信诈骗通常大多是几个人团伙作案,他们作案前进行明确的分工协作,配合默契,且组织严密,使用假名、假身份证。集团化、职业化特点明显。如有的诈骗团伙具有较为明确的话务音讯组、办卡办证组、转账取款组等,且各组之间互相隐蔽不交流。

(三)犯罪手段隐蔽,欺骗性大。犯罪分子利用互联网构建虚拟的平台,采用广告、短信息、电话等方式发布虚假信息,实施诈骗时通过电话、手机和网络聊天软件与受害人交谈,有的通过语音伪装软件改音,或者利用任意显号软件与网络IP代理软件变化等,即时获得赃款后,也往往指示手下或以酬金雇请不明真相的群众去利用银行帐户(卡)获取赃款。使得受害人对诈骗犯的相貌、口音、犯罪地点一无所知,即时报案也无法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四)人群不确定,侵害群体广。犯罪分子采用广撒网、随意性的方式,在某一时间段内按号段集中向某一区域发送短信或拨打电话,受害者程度不一,波及面大。犯罪分子采取多区域活动,大跨度流窜,往往涉及多个省、市。如蚌埠龙子湖区检察院2018年办理的10多名犯罪嫌疑人就是利用伪基站设备发布各大银行的虚假短信进行诈骗(短信内容一般为:尊敬的建行用户:您的积分已满14000分将于今晚12点清零,请尽快登录建行手机官网iccbank.cc兑换领取700元现金【建设银行】。尊敬的建行用户:根据您当前流水帐单可申请我行一张额度五万元信用卡,请致电021-31665213咨询办理;我行将在一个工作日完成【建设银行】等信息)流窜锦州市、葫芦岛市、承德市、天津市、沧州市、淄博市、济宁市、枣庄市、徐州市、蚌埠市、淮南市、巢湖市等地利用伪基站设备向过往的群众发布数十万条的虚假短信,因为真假难辨其真实性,很多人上当受骗。

(五)技术含量高,智能化犯罪增多。犯罪分子先通过技术手段取得被害人家庭的家人电话以及用户资料,多采用经常变化的网络电话或非实名办理的手机卡,后利用科技手段来电显示110、120或10086、银行客服等常见的业务电话,使被害人信以为真,从而放松警惕,拱手交钱。有的作案手段涉及计算机黑客、网络电话等技术,即使查到电话号码、通话记录或IP地址等也难以确认作案人身份。诈骗分子转账用的银行账户往往也是伪造的证件办理的,因此很难查到真正的犯罪分子。

三、电信诈骗犯罪案件频发、高发的原因

(一)作案成本较低,非法收益巨大。在电信诈骗中,犯罪分子进行诈骗时只需要购买电脑、手机、短信群发器,利用黑客技术,号码能任意显示的软件等作案工具,而这些作案工具价格不高,相对其获利情况而言成本极低,也使得犯罪分子铤而走险。如某诈骗案中,受害人在银行给其丈夫汇款时,收到犯罪分子发来的账号,误以为是其丈夫发来的,直接将钱汇至犯罪分子的账号上。

(二)电信、银行管理滞后。电信部门使用的一号通、VOIP网络电话在便利群众和推广使用的时候,同时也成为犯罪分子发布虚假信息的主要渠道和途径,客观上也为犯罪活动提供了便利快捷条件。另银行部门发卡审查不严、滥发卡和无限制自动转帐现象存在,使犯罪分子利用虚假信息实施诈骗犯罪变成现实危害而无法查到真实的具体人。

(三)个人信息无端被泄露。互联网时代公民个人信息无意或无端的泄露对电信网络诈骗起到了推动作用,个人信息的泄露为诈骗分子实施精准诈骗,受害人心理防线的被攻破提供了有利条件。仍存在和隐藏着非法买卖个人信息、冒用他人身份证办理银行卡、非法倒卖银行卡等违法犯罪活动为私利出卖他人信息的现象一定程度仍然存在,使得犯罪分子能够轻易通过非法途径获取公民个人信息,为精准诈骗提供了土壤。

(四)民众防范意识薄,弱辨别能力差。电信诈骗者大多掌握了受害人准确的基本信息,实施“点对点”诈骗,这样受害人更加容易上当;电信诈骗犯罪相比传统诈骗罪,其作案手段更为隐蔽,作案证据难以固定,犯罪人员具有流动性。一些受害人对电信诈骗的手法不熟悉,辨别能力差,在遇到电信诈骗时缺乏警惕性,容易上当受骗。

四、打击电信诈骗犯罪工作中存在的难点

(一)侦查打击破案难度高。犯罪嫌疑人诱骗被害人转账得手后,迅速使用跨省市异地银行卡层层分解,资金去向不明,且资金多流向境外侦查追赃难。公安机关有办理此类犯罪经验的警力不多,再加上跨地区协作不易,存在打击不力的情况出现。很多犯罪团伙主犯、诈骗话务窝点多在境外,抓捕难。特别是在境外抓获的犯罪嫌疑人,由于其所在国家或地区与我们目前执行的司法制度存在差异,很难将带回。“据统计,电信诈骗的破案率不足10%,立案后侦破的案件不足40%,破案后能追回的赃款更是寥寥无几”②。

(二)惩治标准不一力度不够。《刑法》修正案九新增条款,将电信诈骗罪的法律适用按照刑法第266条予以确定,在2016年12月19日以前,全国各省都根据自己的经济发展水平制定自己省的量刑标准,2016年12月19日开始,全国实行统一量刑数额标准,电信诈骗定罪的标准全国统一定为3000元。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标准不一的情况。

如合肥市近三年办理的平台类和交友类诈骗案件中,适用相对不起诉的条件是综合考量全案诈骗数额,对处于最底层、仅起辅助作用的业务员,以诈骗数额为依据,划定起诉的标准。但是存在级别管辖不同或是地区不同,掌握起诉的标准不统一,如有的检察院相对不起诉是以诈骗数额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而有的检察院是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还有的相对不起诉是以犯罪嫌疑人是否足额退赔违法所得为衡量标准③。

五、预防和打击电信诈骗犯罪的对策

(一)成立电信诈骗专案协调中心。电信犯罪分子多为团伙犯罪,且利用高科技手段,这需要在利用公安机关系统的全国性跨区域办案协作平台的同时,建立相关行业的合作机制,把电信、银行相关部门的优势集中起来,延伸公安工作业务范围,促成群防群治的局面,加强交流协作④。成立案件专门的协调中心,集中有经验的反诈骗人才,对电信诈骗实施精确指导,快速打击。结合电信诈骗“跨地作案,异地取款”特点,加强与外地专案协调中心的联系,快速对违法犯罪人员的调查、布控、抓捕。

(二)推广情报信息搜集系统的建立。电信、银行等通过多层面、多渠道采集信息,拓宽信息采集的广度与深度,加强公安、网监等联系。实现信息高度共享,通过公安综合细信息平台,明确各类信息的统一录入。同时加强综合研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科学合理的利用信息,实施针对防控⑤。如天津市公安局、中国联通天津分公司“固定电话防诈骗系统”的使用,就使得呼入天津市内疑似诈骗电话由原来的15万次降低到每日5万人次。还有各地区建立“防诈骗语音提示平台”,也成功帮助人们过滤短信信息,对涉及到电信诈骗的短信进行排除,取得良好的效果,可以借鉴此方法进一步推广。

(三)完善立法,明确不起诉适用条件。电信诈骗犯罪作为一种新型犯罪,立法机关应当推动关于电信诈骗罪的专门立法,如将其列为单独的罪名而不是囊括在传统诈骗罪之中,抬高其立案标准。⑥。因此对于电信诈骗犯罪立法机关可以设置统一的相对不起诉的标准,确保同类电信诈骗案件在同一地区能够执行同一标准,等同处理。

(四)规范银行、电信部门管理。公民在银行转账、大额取现时通过银行摄像、出示身份信息等层层监管,使犯罪分子实施诈骗行为不宜得逞,同时也为公安机关侦破案件取得有价值的线索。银行工作人员随时提高警惕,对于疑似诈骗的情况时及时提醒客户。银行部门设置语音系统警示循环播放给前来转账、取款的人员,帮助他们及早发现问题。电信部门严格落实手机、固定电话的实名制。从源头上切断犯罪分子购买假手机卡号、短信群发器等工具。对于“中奖”“洗钱”等敏感字进行封号或屏蔽处理。2019年9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已要求电信企业自2019年12月1日起电话入网环节需人证一致,在实体渠道全面实施人像比对技术措施,人像比对一致后方可办理入网手续。

(五)强化第三方机构管理。明确网络运营商、管理商和银行、电信等第三方机构的监管责任。网络运营与监管方面应加大信息审核力度,从源头上杜绝木马病毒、钓鱼网站、虚假网络购物及投资平台。银行应主动作为,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建立针对电信诈骗等一系列诸如快速冻结和查询防范的工作机制。对于不作为的行为立法应有惩戒的措施。

(六)注重对公民信息的保护。教育、银行、医院等涉及个人隐私信息较多的单位,要完善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机制,强化内部人员的行业自律和约束。加强对非法泄露、倒卖公民个人行为的打击,不断加强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保护。公民应自觉提高自身反诈骗意识和能力,不贪小便宜,做到不贪婪、不轻信、多防范。公民网上交易时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不随意注册账号和填写自己的身份证信息、手机号码、银行卡号等信息。对于陌生电话认真的核实其真伪。不要有“贪图便宜和天上掉馅饼”的心理。

(七)被电信诈骗后及时报案。如果怀疑自己被诈骗时,可以拨打110向公安机关报案,就近到附近的银行,将自己的银行卡冻结处理。并按照民警的要求进行报案,描述自己被骗的过程。还可以登录被诈骗的网上银行账号,重复随意输入密码,致账号被冻结24小时。延长公安机关破案的时间。如果老年人不会操作,可以联系公安机关,在公安机关的协助下联系银行相关人员⑦。

(八)加强反电信诈骗宣传。电信、银行、公安等部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络等媒体对新的典型案例应进行广泛的宣传报道,对各个阶层的群众实行全方位的覆盖宣传,揭露各种诈骗伎俩,提高公民识别诈骗和反诈骗的能力,懂得自我保护,自我防范。

[ 注 释 ]

①杨玮嶷.合肥在区“电诈”案适用相对不起诉调查报告[J].检察工作,2019(3)(总第27期).

②林国荣.论当前电信诈骗问题与防治对策[D].附件师范大学,2014.26.

③杨玮嶷.合肥在区“电诈”案适用相对不起诉调查报告[J].检察工作,2019(3)(总第27期).

④陈刚,秦帅.电信诈骗案件侦查中合成作战机制研究[J].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5(4)(总第150期).

⑤唐子君.电信诈骗犯罪打击难点及应对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3.

⑥王宜宁,田婉祯.经济技术协作信息[J].2019(8)(总第1351期).

⑦哈景楠.电信诈骗犯罪打击难点及应对策略的思考[J].互联网+应用,2019.

猜你喜欢
犯罪分子受害人诈骗
拜访朋友
与谁接头?
快乐语文(2018年35期)2018-11-29 21:04:26
受害人承诺与受害人自冒风险中的刑民关系研究——基于英美法系与德国的比较视角
刑法论丛(2018年1期)2018-02-16 08:07:42
关于流窜犯罪案件的分析及侦查措施的运用
现代交际(2017年18期)2017-09-11 09:58:13
论DNA技术在森林刑事案件中的应用
法制与社会(2017年4期)2017-03-01 08:57:09
家庭暴力案件中,刑事附带民事判决没有对受害人进行赔偿的部分,受害人能否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分忧(2017年2期)2017-01-07 14:21:46
合同诈骗
电信诈骗
意大利刑法中的受害人同意
刑法论丛(2016年3期)2016-06-01 12:14:53
擦亮双眼,谨防招生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