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高校教师的责任与使命

2019-12-13 07:22王志伟刘跃昆
卷宗 2019年32期
关键词:党的十九大高等教育高校教师

王志伟 刘跃昆

摘 要: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同时也为高校的发展指明了道路:高校应以“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目标,全面推进教育综合改革。要合理定位,优化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高校教师也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深化专业教学体系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关键词:党的十九大;高等教育;高校教师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这为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明了前进方向。高校要聚焦“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认真扛起新时代立德树人的使命与责任,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高等教育发展全过程,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 新时代下高校教师应如何培养大学生

一、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核心,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努力培养志向远大的新一代。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头脑,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题宣讲、团学活动等,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开展学习,促进大学生学懂弄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增强对党和国家发展未来的信心,从内心深处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牢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斗的信念。要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持从小、从细、从实抓好德育工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各门课程,体现在治校政策、校纪校规、文化建设等工作上,落实到学生管理、讲坛论坛、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转化为大学生的行为自觉。要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充分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把握时代要求,坚持亲近大学生、走进大学生,抓好网络思政工作,加强辅导员及政工干部队伍建设,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验日活动,促进全体思想政治工作者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实现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工作格局,打牢大学生全面成才的思想基础。

二、以培养扎实学识为基础,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渊博的专业知识、过硬的实践本领是大学生承载梦想的根基。要抓好大学生专业教育,突出学习主业,巩固专业教育的基础地位,构建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模式,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强化人才培养特色,加强学风建设,营造学习氛围。要锻炼大学生基本技能,坚持知识与技能并重的理念,通过教学实践、第二课堂、社会服务、模拟职场等方式和载体,加强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身心素质的锻炼,使之具备初步的社会适应能力,为其走向社会、参与竞争夯实基础。要拓展大学生视野,坚持开放办学、联合培养的思路,主动对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各级政府、企业行业的联系与合作,构建新型人才培养共同体,推进人才协同培养,让大学生接受不同层面的知识和技能,丰富经历,增长阅历,开阔视野,挖掘潜能,使大学生成为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素养全面的合格人才。

三、以培植创新精神为根本,提升大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努力培养敢闯善干的新一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青年大学生富有激情、敢为人先,正确引导他们迈上创新创业道路,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创新精神,既是时代的召唤,也是教育的一大使命。要强化创新课程教学,构建多元化的课程体系,依托灵活多样的学习载体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充分满足大学生的学习需要,培养和激发其创新意识。要强化创新实践指导,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扩大有行业从业背景的创业型教师队伍,引进或聘请企业家、创业校友、政府人员及其他热心创新创业教育的人士担任创新创业教师,切实加强实践指导,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要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在组织领导、政策引导、经费支持、人才保障、智力投入等方面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便利条件,开辟虚拟模拟平台,建设孵化基地,加强校企、校地合作,促进实践与理论相统一,切实调动大学生内在的创新激情和潜力,努力使新一代青年始终走在创新创造的前列,成为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时代先锋。

四、以勇担社会责任为引领,提升大学生为民服务、奉献祖国的情怀,努力培养担当实干的新一代。青年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担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必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要以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深入开展“我爱我的祖国”“永远跟党走”等社会实践活动,传承爱国主义精神,使大学生处处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感染,在大学生心中厚植红色基因。要用集体观念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通过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支持大学生兴趣社团等工作,让大学生参与更多团体和集体活动,在集体学习和生活中养成凡事讲认真的态度、遇事有义务的担当、做事精益求精的品质。要用依法办事推动大学生践行社会责任,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强化大学生法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增强法律意识,按规矩行事,遵制度办事,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中塑造自律品格,培养大学生为党和国家事业而奋斗、为人民幸福而服务的责任感、使命感!

2 新时代下高校教师如何做到“以身作则”

一是有为师之尊。“师道尊严”,本指为师之道,在于尊重人性、严谨为学,即所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后改变其意思,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今天重提师道尊严,从社会角度来说,大众要养成尊师重教的风尚,师道神圣不可违反,让师道尊严获得社会共识,得以传承。从教师个人角度来说,教师要有为师之尊,为师之范,这是教师本来的样子,也是提倡树立师道尊严风尚所必要的。

二是以德高示人。德高望重、建德立名,道德文章等词语,无不强调“德”之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凡谈教师队伍建设时,皆强调大学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大学教师的师德问题是社会热议的焦点问题之一。

三是以身正人。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意即身正才能师为人范。身正是优秀品格的表现形式。以身正人,就是要求大学教师要把自己当成一面镜子,要干净,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除了品德优秀,学识渊博,当有正直、善良、公平的品质,更应有责任感和牺牲精神,并能发自内心地尊重学生,爱戴学生,帮助学生获得主动思维的乐趣和积极的情绪体验。

參考文献

[1]新时代高校教师面临的新挑战和新使命.青岛科技大学新闻网.2017.11.08

[2]新时代大学教师的“言传”与“身教”.法制日报.2018.07.18

[3]李桂荣.好教师的意蕴与培养.2018.8.28

猜你喜欢
党的十九大高等教育高校教师
党的十九大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注入“美丽”力量
党的十九大的重大理论创新
一个“新”字贯始终
准确把握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