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普通高校舞蹈学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中声势应用的教学反思

2019-12-13 07:15郝倍
北方音乐 2019年21期
关键词:声势乐理音色

【摘要】乐理与视唱练耳作为提升自身音乐素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普通高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中课程设置的目的皆在培养和塑造全面性及创新性的舞蹈人才。如何全面、不孤立地开展其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教学反思的核心内容。本文是对近年来声势教学法在舞蹈学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中的教学实践反思,力争从声势教学法的内涵及特征、内容及应用原则以及教育价值及意义入手,阐述声势教学法实践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关键字】舞蹈学;乐理与视唱练耳;声势

【中图分类号】J712                             【文献标识码】A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大序》),舞蹈作为人类情感本能表达的途径之一,历经着从生活行为到审美艺术的发展演绎。当今社会人们对艺术审美品质的精神追求对舞蹈专业人才提出了更为艰深的挑战,高校作为专业人才的培养阵地,担负着培养更具全面性及创新性舞蹈人才的重任。乐理与视唱练耳,作为普通高校舞蹈专业课程设置中补充、深化学习者自身音乐素养的一门必修课程,其教学活动是否真正地解决了学习者的学习盲点、是否真正地服务于该专业人才培养宗旨应是教学中必要的教学反思环节。因此如何基于授课对象自身的音乐素养及认知水平、有效地结合舞蹈专业特征进行教学活动以达到“学以致用”“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需要突破传统模式的教学改革实践。而声势教学的引入很好地平衡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但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地应用实践同样值得反思与总结。

一、声势的内涵及特征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回声。对于舞者而言,对音乐的个性理解和准确把握直接影响着舞蹈作品诠释的深度。当下普通高校舞蹈专业学生的学习还是局限于机械模仿,对于音乐与舞蹈不可分割的亲密关系并没有深入的认知。对于音乐的骨骼——节奏的学习更是机械化记忆,几乎维持在生硬数拍子的初级学习水平上。因此,扭转教学中“工业文明”式的机械流水生产,追求还原舞蹈本质,开发“生态文明”式的个性化塑造,需要新的教学手段支持。

声势,作为在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节奏训练观念下演变发展的一种教学形式,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幼儿的音乐课堂当中。其作为奥尔夫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其宗旨是通过身体开发,运动感知节奏的律动特征,是“手、脚通过身体语言将节奏、音色融合在一起,通过对空间的合理分配找到最佳的途径来塑造身体形态”。(注释1)。但追溯奥尔夫教学法的发展,初衷及原始实践场所——慕尼黑军特学校(一所音乐动作和舞蹈培训机构)亦是追求“原本的舞蹈”培养,因此,将声势引入舞蹈专业中音乐素养基础课程——乐理与视唱练耳的学习是十分必要且可行的尝试。

声势教学包括身体打击乐和嗓音打击乐两部分内容,其中身体打击乐作为声势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音色探索、“风格性”节奏训练及身体协调三要素组成。音色探索是学习者将自身身体作为乐器进行开发,通过不同形式的拍手、跺腳方式,在空间和时间上寻找音色与形象的对应性描述;“风格性”节奏训练是在音色探索的基础上,对生活中象征性节奏组合的模仿,如架子鼓音色等,是音色与节奏的结合,也是声势节奏训练中最为音乐性的训练环节,是感知节奏律动特征及生命力的关键环节;身体协调在教学中要求学习者在完成上述两要素内容的同时注意肢体表达的姿态美,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与舞蹈专业特征契合最为紧密的专业要求,是对学习者空间与时间、认知与表达的最佳衡量标准。

二、教学内容及应用原则

(一)教学环节设置应有序

节奏学习是贯穿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学习的重要环节,声势教学作为颠覆性地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仅集中于节奏本体的学习和训练,如时值长短、节拍及重拍等,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如何引入声势、如何为后续学习做有效铺垫,需要实践者权衡课堂的时间分配,合理安排教学环节。

声势作为奥尔夫教学法常规教学的七个要素之一(聆听、律动、声势、小型打击乐器、音高打击乐器、语言、歌唱),在教学环节中应处于热身的环节,音色探索的开发是对学习者专注力及内心听觉提升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教师有教学目的的声势创编,如掌握某一特定节奏型的教学目标,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开展节奏训练。在圆圈式的教学形式中,教师通过“多做少说”或“只做不说”,全方位地、及时地考察学生对于节奏的灵敏性,既立竿见影地提升了学生的参与性,又消除了学生对于概念学习的畏惧心态,提升课堂趣味性,增强师生互动。对于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一般维持在三分之一左右。

(二)素材内容运用应合理

素材内容的设置是教学环节的灵魂所在,如何在教学目标明确的前提下开展有效教学则需要教师根据授课对象的认知水平、审美情趣进行教学素材的选择。

声势教学同样秉承奥尔夫教学法“原本、即兴、综合”的精髓内涵,因此在素材的选择上应注重本土音乐文化的发掘。对于本科教学,教师更应该以启发为主,扮演“导师”角色,针对不同地域的学生,将开展本地民间音乐文化的搜集整理工作不遗余力地渗透于教学当中,在发扬、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挖掘学生关于音乐与文化的认知潜力。如鼓乐、秧歌舞等艺术形态。当下的流行元素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在多元化时代背景下不同文明形态交融的学习和表达。

在确定教学素材合理的前提下,通过何种形式进行教学应用同样尤为重要。一般而言,回声、卡农、即兴创编、小组协作是声势教学的主要教学形式。节奏内容的教学一般以回声形式从4/4拍展开,通过由简到繁的声势堆叠(齐奏形式模仿),在收获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基本与保持准确一致),开始固定节奏(为之后配合演唱或乐器演奏的顽固伴奏音型而准备)的卡农形式,其教学目标是稳定个体节奏感的同时强调分声部聆听。在回声及卡农形式训练中,即兴创编环节的设置原则是根据当下学生掌握的准确及熟练程度而进行的,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提升途径。语言化节奏训练是帮助学生感知节奏律动的亲密方式,“音韵”与“律动”的有机结合,更好的帮助学生运用身体感知节奏的生命力。对于3、5、7、9拍子的学习是在4/4拍稳固的前提下开展的重拍学习,可以运用极简音乐的特征进行教学,从而弱化知识的理论性,强化听觉性,感知音乐层次性。

(三)专业特征结合紧密

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确定自己的教学愿景和教学挑战。面对舞蹈专业学生,如何在学习者专业知识薄弱、学习周期较短的困境下开展教学,有效地服务于该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教师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今后的社会应用能力及长远发展需求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实践。

(四)教育价值及意义

声势教学在舞蹈专业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中的探索实践,目的是尝试改善学生机械化记忆节奏的弊端,帮助学生回归本能的感知,为学生自然顺畅地内化节奏生命力、创新自由地表达情感体验提供相应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声势教学,更多地给予学生全面人格、社会能力(社会技能、社交能力、道德规范)的发展及提升空间。

参考文献

[1]陈蓉.声势——音色、节奏与身体[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12).

作者简介:郝倍,女,讲师,运城学院音乐系。

猜你喜欢
声势乐理音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乐理教材编写出版研究
计算机音乐编曲中音色的复合应用
计算机音乐编曲中音色的复合应用
艺术考生如何将视唱练耳与乐理知识相结合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奥尔夫教学法奏响小学音乐课堂的新篇章
运用“稳定拍声势”突破歌曲难点实验研究
画说乐理(七)
话说乐理(四)
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