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哀牢山花腰傣民间音乐具有鲜明的地域及民族特色,其表演形式丰富多彩,表现内容寓意深远,是傣族文化的代表性艺术形式。本文主要论述了哀牢山花腰傣民间音乐的特点,指出了本次研究的意义,并在文章的最后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哀牢山花腰傣民间音乐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以此引导社会各界对哀牢山花腰傣民间音乐的关注、欣赏和研究,不断促进其积极健康可持续地发展,为我国优秀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哀牢山花腰傣;民间音乐;民族特色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哀牢山花腰傣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源远流长,一些传统的艺术形式在新时期重新焕发光彩,其中就包括极具民族与地方特色的花腰傣民间音乐。在哀牢山,无论是田间劳作,还是婚丧嫁娶,当地人们都会用不同特点的民间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些民间音乐凝聚着花腰傣丰厚的民族文化,蕴藏着独具的民族性格特质,是哀牢山河谷里原生原长、根深叶茂的朵朵奇葩。
一、哀牢山花腰傣民歌的概念及特点
(一)哀牢山花腰傣民间音乐的概念
哀牢山花腰傣人民最大的特点是淳朴善良、团结友好、热情好客,特别是与周围的汉族及其他民族的同胞之间的感情都非常好,其中,花腰傣民间音乐就是这些友谊体现的载体,同时也是哀牢山花腰傣人民自娱自乐、抒情表达的有效媒介。哀牢山花腰傣民间歌曲的特点是旋律悠扬、内涵丰富、情感细腻,同时,花腰傣民间歌曲用同样的曲调可以演绎不同种类的歌词,主要由演唱的环境及演唱者的情感来决定的,这在新时期歌曲表演中是很难演绎的,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是哀牢山花腰傣甚至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二)哀牢山花腰傣民间歌曲的特点
一是内容丰富。花腰傣民间歌曲的内容极其丰富,体现的内涵也比较多,如对生活的感叹、对大自然的赞美、对人性的探究等,特别是在新时期创作的歌曲,内容既有对传统民间歌曲的依恋,也有对未来民间歌曲的开拓创新。二是歌曲的立意比较深刻。现存的哀牢山花腰傣民间歌曲既有对旧社会的痛恨,也有对新社会的向往与赞美,这种立意的深度是很多民间歌曲所难以媲美的。三是艺术形式特别完美,有自己独特完美的韵律和别具风味的民族音乐感,民歌音调柔和温顺、委婉动听、含义深邃、即兴发挥,歌词喻贴切、逻辑性强、内容丰富广泛。
二、对哀牢山花腰傣民间音乐研究的意义
(一)可以深入理解哀牢山花腰傣民间音乐的起源与历史
哀牢山花腰傣由于基本没有文字记载其历史,所以,其民族的起源与历史基本都体现在各种民间艺术形式中,如民间歌曲、民间传说、民间曲艺等,在这些民间文化中有花腰傣历史的记载,并且通过口耳相传的形式流传至今。其中,花腰傣民间音乐的歌词就是哀牢山花腰傣的起源与历史的记载,通过对其歌词的研究可以知道哀牢山花腰傣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是否与其他民族有交流、是否有外来文化融入、是否有过历史的变迁等。同时,通过歌词的研究还可以知道整个花腰傣人口、社会制度、生产等变化的规律。也正是通过对哀牢山花腰傣民间音乐的研究使我们了解到花腰傣这个民族的伟大和可爱之处,帮助我们找到花腰傣不同其他民族民间音乐的核心要素。
(三)有助于传承和发展哀牢山花腰傣民间音乐
花腰傣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史,其社会及文化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能很好地延续与发展,但是,近几十年来,哀牢山地区的社会和生活、生产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特别是建国时期,哀牢山地区由封建社会直接步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包括花腰傣在内的哀牢山地区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外来文化大量涌入,使传统的艺术形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包括花腰傣民间音乐在内的传统艺术正在被当地的年轻人所抛弃,拯救这种原生态、优秀的传统艺术已经迫在眉睫。要想传承和发扬花腰傣民间音乐,首先需要弄清楚其内在特征和发展规律,所以,就需要对其进行大量的科学研究,弄明白其与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流行音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然后通过变革创新,让年轻人喜欢上民间音乐,认识到其美好之处,喜爱上这种传统的音乐表现形式,从而使哀牢山花腰傣民间音乐得到有效传承与发展。
三、哀牢山花腰傣民间音乐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研究文献,了解特征
要想使哀牢山花腰傣民间音乐得以健康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通過当地田野调查,结合收集、整理花腰傣音乐研究等相关文献,梳理总结花腰傣音乐的具体现象和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归纳出花腰傣民间音乐的特征,具体涉及到乐器、舞蹈、歌词等,同时,要研究出哀牢山花腰傣民间音乐的内涵与意义,知道其主要想表达的东西,清楚这种演绎形式主要适合于哪些领域。
(二)加强对哀牢山花腰傣民间音乐的表演实践的研究
表演实践顾名思义指的是花腰傣人民是如何演绎这些传统歌曲的,这也是我们了解花腰傣民族特色的主要途径。对花腰傣民间音乐表演实践的研究是这种古老音乐形式传承、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对将哀牢山花腰傣民间音乐创新、繁荣具有重要的现实与理论意义,也是深入研究花腰傣民族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对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繁荣的迫切需要。民族民间音乐的科学研究是一门交叉学科,对花腰傣音乐进行表演实践的研究需要跨文化、跨学科,运用多学科的方法进行研究。
(三)加强对哀牢山花腰傣民间音乐的发展模式进行研究与总结
目前,在哀牢山花腰傣民间音乐的传承模式上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模式必须要与花腰傣的民族特点融合,要与花腰傣的民族文化相适应,要与花腰傣民族习惯相契合,这些判断标准同时也是目前国家对非物质文化传承模式的要求与标准,其目的是让花腰傣民间音乐尽量得以保质保量地传承与发展。同时,在研究传承与发展模式的时候还需要注意整个哀牢山地区的地域特点,考虑到到哀牢山整个地区其他民族音乐的发展模式,更要借鉴现代流行音乐元素中的有益成分,从而使哀牢山花腰傣民间音乐在包容中得以发展,在去其糟粕、汲取精华中得以与现代音乐形式交相辉映。花腰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发展的需求,所以,在保护民间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加强国际文化的交流,发扬中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哀牢山花腰傣是一个悠久历史的民族,其有很多丰富多彩的传统艺术形式,其中就包括民间音乐,这些传统音乐是整个傣族和哀牢山地区文化的瑰宝,值得所有文化学者去研究、挖掘它。也只有通过大量、科学的研究才能了解花腰傣民族的发展历史,才能理解花腰傣民间音乐对花腰傣发展的重要意义,也只有通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才能掌握花腰傣民间音乐的发展规律,才能为传承与发展花腰傣民间音乐通过最有效的模式与途径,最终为花腰傣民间音乐乃至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创新提供宝贵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对于哀牢山花腰傣民间音乐健康发展,本文建议通过研究文献、了解特征、加强对哀牢山花腰傣民间音乐的表演实践的研究、加强对哀牢山花腰傣民间音乐的发展模式进行研究与总结等几个步骤进行,共同推动对哀牢山花腰傣民间音乐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小勇.傣族民族民间音乐美学研究[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
[2]张亚林,李安明,黄富.云南花腰傣民间音乐[J].民族音乐,2007(2):18-19.
[3]樊祖荫.中国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教程[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杨松(1985—),男,白族,云南省玉龙县人,大学学历,讲师,研究方向:音乐表演(声乐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