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商业的八大“热词”(下)

2019-12-13 07:13林晓佳韩江廖冉
商业文化 2019年14期
关键词:热词便利店零售

林晓佳 韩江 廖冉

在上篇文字中,我们简要地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给我国商业新经济带来的新变化,以及中国商务在服务消费、商业创新和进口扩大这三个方面的新趋势,接下来我们继续观察:

五、减税赋能

2019年全国两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国家将继续减轻税费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商业经营成本,赋予国民经济增长更强动能。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也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随着我国外部环境的变化,实体经济面临一系列压力。2018年,国家加强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在落实原有各项减税降费措施基础上,进一步出台了多环节、多领域、重点突出、受益面广的税费优惠政策,以此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了包括降低一般工商电价在内的总规模达1.1万亿元的减税降费目标,随即各政府部门出台了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使全年减税降费总规模达到1.3万亿元以上,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也对商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且意义深远的影响。

(一) 主要通过调整增值税率降低企业税负水平

2018年政府预计减税超过8000亿元。对商品购销企业(指批发和零售企业)而言,主要来自于增值税的降低。自2018年5月1日起,纳税人发生增值税应税销售行为或者进口货物,原适用17%和11%税率的,税率分别调减为16%、10%;纳税人购进农产品,原适用11%扣除率的,扣除率调减为10%;纳税人购进用于生产销售或委托加工16%税率货物的农产品,按照12%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商品购销企业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年销售额标准由50万元和80万元大幅上调至500万元。增值税率的降低将有效降低商品流通企业的税负。

同时,从2018年10月1日起,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3500元/月统一提高至5000元/月,并设立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六项专项附加扣除项目,确保扣除后的应纳税收入起点明显高于5000元。个人所得税的降低,为每一个纳税人带来真金白银的实惠,必将对扩大消费起到明显作用。

(二) 降低多项涉企收费,减轻企业非税负担

为进一步降低企业的非税负担水平,还将阶段性降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并将失业保险及工伤保险费率政策期限延长至2019年4月30日;符合条件的地区可从2018年5月1日起再下调工伤保险费率20%或50%;将阶段性降低企业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政策期限延长至2020年4月30日;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停征排污费和海洋工程污水排污费;将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征收标准,再统一降低25%;将企业缴纳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标准上限,从不超过当地社会平均工资3倍降至不超过2倍;同时,积极采取多种方式清理规范涉企收费。这些非税收费的降低,也将实质性的降低商业服务企业的负担,促进全行业轻装前进、健康发展。

(三) 重点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

2018年,政府将小微企业的发展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税费减免政策,这对于小微企业占绝大多数的商业服务行业是明显利好。这些政策包括禁止向小微企业贷款收取承诺费、资金管理费;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将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上限,从50万元提高到100万元;自2018年9月1日至2020年底,将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单户授信额度上限,由10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等等。

(四)多项措施确保降低商业电价

我国商业用电价格远高于大工业用电和居民用电价格,电费开支在商业服务企业运营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是一个反映多年始终未能彻底解决的问题。商业电价过高,造成商业服务业电费成本负担过重,不仅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而且制约着企业技术创新和发展后劲。

按照2018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一般工商业电价平均下降10%的目标要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陆续印发了《关于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电力行业增值税税率调整相应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的通知》等文件,通过推进区域电网和跨省跨区专项工程输电价格改革,将电力行业增值税税率由17%调整到16%后,又出台降低省级电网企业含税输配电价水平和政府性基金及附加标准,取消电网企业部分垄断性服务收费项目、全面清理规范转供电环节不合理加价行为等10项措施,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地方政府也积极行动,分别出台了落实降低电价的地方文件,部署安排降价事宜。电网企业则严格执行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各项一般工商业电价减负政策,基本完成了商业电价降价工作,并力求做到工商企业用电成本降到明处、落到实处。

为保障政策落实到位,《国务院关于开展2018年国务院大督查的通知》明确将“降低电网环节收费和输配电价格,一般工商业平均降低10%情况”列入督查重点,工信部则开展了对全国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政策落实情况的第三方评估工作。

专家指出,综合分析已出台的全部措施,按年度测算,合计可减轻一般工商企业电费支出1000亿元以上,超过10%降幅目標。其中商业服务业的电费支出减少应在数百亿元。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11月1日亲自主持召开了民营企业座谈会,再次肯定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明确表示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要加大减税力度,推进增值税等实质性减税,而且要简明易行好操作,增强企业获得感;要根据实际情况,降低社保缴费名义费率,稳定缴费方式,确保企业社保缴费实际负担有实质性下降。据了解,相关部门正在紧锣密鼓研讨制定下一步减税降费的方案,新政有望年内落地。可以预期的是,2019年随着进一步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将为商业服务行业进一步减轻负担、固本强身,更好地服务生产和消费注入新的动力。

六、数字化零售

2018年,随着“新零售”的尝试与探索趋于理性化,线上和线下的零售创新更加聚焦于大数据技术的运用,数字化转型则显现出提升流通效率的巨大潜力,成为零售业寻求转型突破的不二法门。可以预见,2019年,数字化将加速赋能零售效率提升,并要求和带动渠道上游的供应商与生产商做出适应性调整。总之,数字化零售或将全面重构供应链体系并引领经济增长新动能。

在数字化零售加速推进的过程中,大数据积累及其智能化运用,成为企业深挖消费需求进而推动供需精准匹配的技术途径,同时,也显现出由线上赋能线下、通过数据联动全面提升流通效率的光明图景。一方面,互联网聚集了海量的消费者信息,通过对大数据算法的开发运用,可以高效识别市场的真实需求和潜在动态,实现精准营销、智能推荐以及自有品牌产品的开发等等。无论是阿里、京东等大型电商平台,还是韩都衣舍、酒仙网等不同领域的线上零售商,上述做法均可以明显地观察到。另一方面,随着线上流量红利逐步消失,单纯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化零售商已经面临增长瓶颈,相比而言,线下零售商深耕多年并且可以面对面接触消费者的天然优势再次凸显,只是缺乏数据整合与应用能力的重大缺陷依然存在。在此背景下,线上零售开始利用大数据资源和新一代互联网技术赋能线下零售商实现数字化转型,并由此为自身寻找“双赢”空间。如,阿里巴巴依托自身积累的大量消费数据及其数字化能力赋能线下智慧门店,通过全面勾画用户“画像”进行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人、货、场重构,并以此为依据优化商品组合。京东则通过开放大數据能力,帮助合作品牌的线下门店进行数字化改造,将大数据用于智能选址、选品、补货、定价等,精准洞察和应对消费需求。总起来看,互联网企业利用数字化技术赋能线下零售,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一是速度加快,合作范围扩大;二是正在打破以往只将线下作为补充渠道的做法,实现各展其长、平等合作、深度融合、共享双赢;三是数据联动不仅将重构线上与线下零售之间的互动关系,而且将通过消费数据的整合与共享从整体上提升流通效率。

为了抢占数字化零售的高地,2019年将会有更多的技术被运用到零售领域。然而,专家们提醒,技术应用需要谨慎考虑其适用领域和落地空间,以及相关的成本和风险等。目前来看,人工智能、物联网、AR和VR技术、5G通信技术、地图技术、室内外定位技术、区块链等新技术在零售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日渐增强,但是零售技术投入不能仅仅停留在消费场景的翻新和购物体验的丰富,获取并积累数据资源,在数据分析基础上使数字化零售服务于供需之间的高效率匹配,才是更为重要的目的。当前,以各种前沿技术投入为基础的“无人零售”尝试,已经出现不少失败的案例。例如, 2017年9月,主打智能货柜的办公室无人货架番茄便利被果小美合并,2018年2月,无人货架的先行者领蛙被迫出售给便利蜂;2018年初,无人货架项目“GOGO小超”停止运营;邻家便利店也因资金断裂以及内部管理问题关闭了北京的160余家门店。在众多数字化零售的布局与实践中,无论是阿里的“新零售”、苏宁的“智慧零售”、京东的“无界零售”还是其它,新技术都主要是作为分析与决策工具起作用的,本质意义在于以数据为生产资料、以算法为技术工具,通过数字化驱动赋能零售效率的提升,即通过准确辨识消费者的核心痛点以及快速变化的异质性需求,提升零售企业商品配置的精准度和消费者的满意度,进而提高流通效率和企业效益。

当前,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的背景下,数字化零售对于需求的终极目的是,更好地适应未来消费升级的需要,借助大数据分析更有效地满足和服务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诉求。然而这一过程对于供给侧而言则意味着必须提升效率。着眼于社会再生产的循环理论,数字化零售除了提升流通效率,还应进一步带动上游供应链的适应性调整,引领经济增长新动能。

近年来,随着供应链层面的创新应用持续迎来了政策性利好,流通领域对于带动供应链整合的重要意义也引起了高度关注。201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供应链的创新与应用上升为国家战略。2018年5月,商务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2018年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的通知》,重点聚焦于流通领域开展城市试点,加快推进现代化供应链体系建设。

目前来看,流通领域对供应链优化的积极作用,突出表现为数字化零售对供应链体系的重构。在供应链的有效运行中,高效率的信息传递和实时反馈,对于上下游的产业链协同发挥着重要的联结作用。零售环节由于直接接触消费者,具有得天独厚的大数据采集优势,借助对于海量交易数据和消费信息的高质量分析与反馈,数字化零售可以直接带动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的供应链优化重构。例如,韩都衣舍在基于大数据算法构建C2B零售流程的基础上,通过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项目“智子”,对历年累计的海量商品数据进行几十个维度的探索,从中发现精准产销所必须的相关数据,再通过数字化零售的信息交互系统,驱动上游柔性化生产机制的形成。以小米有品、网易严选、淘宝心选、京东京造、苏宁极物等为代表的精品电商也纷纷改变传统的采购与分销模式,通过研究消费者大数据为顾客精选商品,采用ODM模式直接与上游生产厂商对接,显著提升了供给效率,并使商品库存极大降低。在对物流配送具有更高要求的生鲜食品领域,除了体现出大数据对于精选货品和精准采购的作用,更多则是表现出数字化零售对于构建智能补货、优质直采和冷链物流与食品安全可追溯等特殊功能。盒马鲜生依托阿里大数据工具划定门店范围,针对不同的消费偏好在全球百余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商品直采,并通过线上和线下业务的数据链接,构建出快速送达的冷链物流配送体系;每日优鲜则在消费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产地直采,并结合订单密度合理配置社区前置仓,依托数字化技术实现智能化补货,解决冷链物流难题。

从近年来的商业实践看,数字化零售有助于引导整个供应链体系数据的开放共享,通过供应链中各个节点企业信息的互联互通,使合作企业及时有效地实现产业协同,应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从而使供应链体系提质增效,促进产销良性循环。2018年11月,康师傅借助阿里零售通协助百万小店开展数字化升级,并拟带动包括经销商、代理商、批发企业和小店老板在内的全部供应链伙伴实现流通效率升级,就是这方面的积极尝试。中粮福临门与京东新通路的战略合作也与之类似,有助于通过零售数字化进一步优化产业链,造福节点企业、社会与民众。

专家分析,在政策利好、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以及商业科技和大数据逐步应用的趋势下,数字化加速赋能零售效率提升会得到良好的效果;同时,以零售数字化升级为驱动,2019年数字经济重构供应链的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为经济增长、动能转换提供空间和契机。与此同时,这一趋势也要求零售企业以更积极、更理性的态度拥抱数字经济带来的变革,并在组织、管理和业务流程上进行相应的调整。

七、百货商超转型创新

2018年对于百货商超而言,创新转型依然是不变的主题。在竞争压力不减反增的大环境下,业态调整和盈利模式的转变已成必然之举。与此同时,一些资本的入局也使得百货商超创新转型得以提速,但路径选择和转型前景究竟如何,尚有待更长时间与更多实践的检验。

2018年,传统百货业的日子依旧难过。从2018年上半年主要百货公司的经营情况来看,45家上市公司中营收出现下滑的有12家,占比26.67%;净利润出现下滑的有20家,占比44.44%;其中,有5家百货公司出现了亏损,占主要百货上市公司数量的11.11%。显然,整个百货行业继续面临十分严峻的生存挑战。

为了摆脱困境,传统百货业多年以来一直在寻找“破茧”重生的道路,孜孜以求于创新转型。在这方面,2018年中国百货业出现了一些新的探索。

首先,不少百货店开始重新定位自身业态。以开业11年的南京新世界百货为例,它将自身的定位从“特卖场”调整为“潮流迷你Mall”,力求做一个有时尚标签与消费综合辨识度的商业實体。基于自身“潮流迷你Mall”的定位,南京新世界百货对商场内的业态布局进行了彻底调整,摒弃了传统狭隘的百货思维,采取多种业态混合布局,强化消费者体验,引入餐饮、休闲娱乐、生活配套等多类服务业种,从而融合了购物中心和原有百货的各自优长,成为一个更贴近消费者综合需求、更好玩、更有趣的商业经营场所。为了强化其独特定位,南京新世界百货还引入了“新界8拾8”主题文创街区,作为对核心客群细分及需求所形成的具有鲜明主题的体验式商业空间,期待凭借该空间的社交属性与主题体验,在“潮流迷你Mall”中有效植入“客流发动机”。

其次,数字化也成为传统百货的经营利器。在众多零售业态中,百货实体店一直被视为是较难实现数字化改造的,但也有一些行业龙头企业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例如,背靠阿里巴巴的银泰百货,其新商场业务全部是在阿里云中运行的。在针对银泰百货数字化会员身份识别、行动轨迹分析时,阿里云的EDAS提供了很好的可伸缩架构能力,甚至在最核心的数据传输服务和线上线下数据同步方面,银泰百货也是将阿里云数据传输服务作为整体数据同步方案。

除了传统百货业通过创新转型,大型商超也在寻找新的发展路径。发展新业态,尤其是进军社区店、便利店等小型业态,成为不少大型超市在2018年展店的发力点。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2018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便利店行业市场规模超过1900亿元,门店数量从2016年的9.4万家增长至10.6万家,增速达13%,在各种实体零售业态中发展最快。一些传统商超在关店的同时,也在开店,不过新开的门店业态更趋于多元化、小型化,便利店成为争相布局的主要业态,这也使得商超与便利店之间从错位竞争变成同位竞争。很多传统品牌商超也都在布局自己的“小而美”业态,例如物美便利店、永辉的永辉生活店、世纪华联的city life店等。

除了房租、人工等成本上升促使大型商超开始走“小而美”路线,消费者的需求升级也是其转型的重要原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消费需求开始向便利化、个性化方向发展,比起“大而全”的大卖场,“小而美”的小型业态更能满足这样的需求。

自2017年无人零售风潮兴起以来,资本也将目光投向无人零售,而原本利润率低的这类零售业态是并不受资本青睐的。2018年初无人零售热潮褪去,已经开业的也正处在试验阶段,故一直表现稳中向好的便利店便在资本眼中显得更具投资价值。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下半年至2018年11月,至少有8家区域型便利店获得资本青睐,宣布获得融资的有好邻居、见福、芙蓉兴盛、邻几、云兜、每一天和中商便利,融资金额近20亿元。此外,无人便利店小麦铺在去年下半年连获两场融资,共计约3亿元。

在资本巨额投资驱动下,便利店行业开店速度明显加快,增速比2016年快了近10个百分点。一些新兴的二线城市以及便利店密度偏低、尚有较大发展空间的北京,业已成为便利店开发者们重点关注的目标城市。

专家认为,在风光的数字下,也隐藏着一些风险。实际上,传统零售行业一向微利,便利店更是一直被称为“弯腰捡钢镚儿”的生意,意思是辛苦受累也只能挣小钱。截至目前,实现盈利的品牌便利店也是寥寥无几。尽管在资本的助推下,不少品牌便利店开店速度是过去的几倍,但供应链建设、人才培养、选址等问题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此外,品牌便利店还要考虑资本可能退出的问题,一旦经营不能如期达标导致资本退出,很可能面临群体性关店。2018年8月1日,邻家便利店向供应商发布《告知函》称,从8月1日起停止公司总部各项业务,已经开业的168家门店也将陆续停业。突如其来的倒闭潮缘于资金链断裂,其母公司P2P金融平台资金出了问题。无独有偶,9月18日,131便利店称因资金周转问题已不能正常经营,将在9月20日-25日之间与合作商进行对账,对账后给各供应商出具回款承诺函。

从2018年全年的情况来看,虽然传统百货业日子不好过,但仍然积极创新转型,在新技术的助力下,慢慢探索出新的发展道路。有专家指出,多年来,百货店以出租柜台为主的经营模式已经走到尽头,回归自营已呼吁多年。但如何规避采购风险、怎样培养一流的“买手”团队,却始终是个无解的难题。然而,随着大数据的应用与积累,加上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和分析能力,实现买手制自营的难题或将最终得以破解。

展望2019年,业内普遍认为百货行业两极分化会愈发明显,好的越好,差的越差,业内洗牌与整个零售行业洗牌同时进行。对于大型商超而言,在成本、政策、消费需求等多方因素的影响下,转型“小而美”的趋势将得以持续,而大店也将在调整中寻找新的市场定位。专家提醒,尽管资本在2018年“押宝”便利店,但便利店也需要建立自己的“造血”机能,通过开拓经营、创新服务,极大增强自身“体制”,从而最终获得自我发展、财务自由的能力。

八、农村电商

我国农村宽带覆盖率已超过90%,宽带用户近1亿户,乡村公路建设快速推进,快递网点的乡镇覆盖率已超过90%。宏观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的不断完善,国家各项支农政策的有效实施,推动着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目前,农村电商已与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战略深度融合,成为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之一。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商务、农业、扶贫等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开展了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示范工作,相关企业踊跃参与,运营模式不断创新,农村电商交易量持续高速增长,在农村经济转方式、调结构、促商贸、增就业、创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从2014至今,由商务部等部门牵头实施的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工作,已经连续开展5年,累计扶持1016个县,中央财政投入资金约200亿元。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龙头企业和供销、邮政等行业纷纷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开拓步伐,电商业务不断向各地农村渗透延伸。截至2017年末,阿里巴巴已在全国24个省市建设242个“淘宝镇”、2118个“淘宝村”、49万个农村活跃“淘宝店”,其农村电商网络架构基本形成。政府引导,企业发力,推动着农村电商规模不断扩大,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日益展现。2017年全国农村地区实现网络零售额12448.8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大关,比上年增长39.1%,农村网店达985.6万家,比上年增长20.7%,带动就业超过2800万人。2018年上半年全国农村地区网络零售额达到6322.8亿元,同比增长34.4%,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906亿元,同比增长39.6%,统计显示,水果、茶叶和坚果销量较大。扩大农产品进城的愿景,终于借助农村电商“之手”取得显著成效。

与此同时,农村电子商务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紧密结合,协同推进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加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解决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增收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享发展成果的关键步骤。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随后发布《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强调继续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建设具有广泛性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基础设施。2014年以来,扶贫、商务、农业等部门纷纷将电子商务作为农村扶贫的重要技术手段,推动实施“电子商务+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三合一模式,电子商务进农村逐步向贫困地区倾斜,步伐越来越快,力度越来越大,已成为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亮点。截至目前,在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中,国家级贫困县737个,占示范县总数的72.5%,占国家级贫困县总数的88.6%,其中支持深度贫困县137个,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村2.4万个,服务建档立卡贫困户800多万人;2014-2018年,示范县中的贫困县数量逐年递增,分别为15个、90个、157个、237个、238个,占示范县总数的比重分别为26.8%、45.0%、65.4%、91.2%、91.5%,数量及占比均快速扩大。农村电子商务与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深入融合,推动农村市场竞争日益规范,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等现象逐年减少,农产品、工艺品、旅游产品等农村产品外销渠道得以打通,有效带动了农民就业和收入增长。2017年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实现网络零售额1207.9亿元,高出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增速13个百分点。

专家预计,2019年及未来一段时期,继续打好脱贫攻坚战、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将成为城乡协调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农村地区的人口仍将维持在6亿到7亿规模,负责生产提供全国绝大部分的农产品,广大农村无论是工业品需求,还是农产品供给,工农业产品的城乡贸易都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而乡村振兴战略则进一步为电子商务进农村提供了难得契机和良好机遇。

专家认为,下一步,随着农村地区信息网络、道路交通、商業场所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势头必将更加强劲,并表现出一系列新特征、新趋势:

一是,“自上而下”模式逐步转向“自下而上”模式。农村电子商务前期是由政府主导、国家投入、官方推进的“自上而下”模式,目前正在逐步转向由市场主导、社会投入、企业拓展的“自下而上”模式。政府的作用更倾向于事先引导、规范,事中事后监管,专业化农村电子商务企业将快速成长壮大,致力于在品牌培育、物流服务、农产品上行等方面持续发力。

二是,“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协同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初期主要是工业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通过电商进入农村市场。近年来,以农产品专业户和专业生产合作社为主,形成了一大批运用电子商务销售自产农产品的经营主体;一些城市的电商企业或实体连锁零售企业,也开始使用电子商务购销农产品,从而最终实现了工业品和农产品双轮驱动、城市和农村双向贸易的大流通格局。有专家认为,下一步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工作,将扩大对农产品进城的支持力度,政策可能向品牌培育、供应链、冷链物流、标准规范、安全追溯等方面倾斜。

三是,农村电商平台将从单纯的商品交易向农村综合服务转型。以开展商品交易为主的农村电商平台,在大幅提高农民产品购销便利化水平的同时,将逐步对接民政、旅游、银行、通信等部门,增加金融信贷、代扣代缴、旅游咨询、移动支付、证件办理、治安管理等综合服务功能,同时探索网订店取、共同配送等新模式,向乡村生产生活综合服务平台转型。

四是,农村电商继续加速“由东向西”的渗透。东部地区工商业基础和网络覆盖等条件较好,居民收入及运用信息化设备的水平也较高,因而电商发展起步较早。然而近年来,中西部尤其不发达地区农村电子商务的增长速度已快于东部,由此带动电商服务企业也加速向西部和不发达地区农村转移,包括其分支机构、技术研发、专业人才等也纷纷走向西部,从而促进了农村发展后进地区工农业产品的双向贸易,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五是“小而散”的行业结构将逐步优化升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涉农电子商务企业超过3万家,绝大多数为中小微企业,“小而散”的特征明显。虽然有少数城市电商和实体零售商在开拓农村市场,但目前仍处于事业初创阶段,规模化与规范化程度都不够。有专家预测,未来农村电商领域必将经历一场整合和升级,大型农村电商地位将逐步凸显,龙头作用也更强,中小微企业加快分化淘汰和转型,最终会形成以少数规范化电商大企业为引领、专业合作社电商为骨干,农民专业户或电商经纪人为基础的金字塔式农村电商市场结构。

猜你喜欢
热词便利店零售
各地便利店有多绝?全国网友吵翻天了
便利店指数
热词
百度APP×呷哺呷哺:热词和火锅很般配
从“乌镇热词”看改变
【第九十七辑】97热词是由北京话衍化的
零售+深度进化
我看新零售的成败得失
步步高年内将开10000家便利店
零售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