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品牌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9-12-13 07:13本刊编辑部
商业文化 2019年14期
关键词:发展

本刊编辑部

编者按:5月6日,由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经济日报社、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指导,中国品牌杂志社、中国经济网、中国贸易报社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品牌发展论坛在北京昆泰酒店举行。

本届论坛的主题为“中国品牌 在你身边”, 来自相关政府部门的领导、科研机构的专家、企业集团高管、品牌服务机构代表、知名新闻媒体记者等600余人出席了本次论坛,就“中国品牌·在你身边”为主题,共同探讨新时代中国品牌发展未来之路。

本刊现甄选论坛部分嘉宾精彩演讲内容,以飨读者。

品牌建设应着力以

深化改革促要素优化配置

十二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副主任石军在致辞中对品牌建设的战略进行了思考。他指出,我国在品牌建设上存在着诸多问题,未来需要牢固确立融合思想引领理念,把着力点放在以深化改革促要素优化配置上。

石军指出,我国知名品牌凤毛麟角,和美国差距较大;国内高度重视品牌建设,产学研各界手中的创建要素非常丰富,但尚未形成推动合力;在用融合思想引领品牌建设方面,仍然面临着单兵独进、孤军奋战等情况;品牌建设的协同推进合力不足等。

石军表示,伴随着中国双重经济转型的深入推进,量的扩大为主将转为质的提高为主,品牌创建将会持续推高,中国品牌将会更快更好涌现出来。

“未来在创建品牌中,应该牢固确立融合思想引领理念,切实把着眼点放在品牌建设上,把着力点放在以深化改革促要素优化配置上。”石军表示,协同推进品牌建设,关键在于建立政产学研金协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4+1落地机制。此外,还要学习借鉴日本和韩国的产商融结合抱团体制,积极弘扬中国商业文明,努力创造更加先进的政产学研金合作模式,更好更快推进品牌建设。

培育壮大中国品牌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原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名誉副理事长葛志荣在会上致辞表示,品牌是企业的灵魂,是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也是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资源。培育壮大中国品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巩固品牌基石、增强“品牌兴企”的行动自觉、提高品牌战略的认识站位。

国务院批准每年的5月10日为“中国品牌日”,形成品牌建设的重要阵地。葛志荣表示,当前我国品牌发展的环境日益优化,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正在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但从总体来看,我国自主品牌特别是高端品牌还比较少,品牌竞争力还比较弱。

为积极推动我国品牌建设,在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经济日报社、中国贸促会的指导下,《中国品牌》杂志社、中国经济网、中国贸易报等单位自2017年以来连续3年在中国品牌日期间举办中国品牌发展论坛,发挥自身优势,搭建交流平台,凝聚社会共识,助力品牌发展,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和企业界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

走过改革开放40年,中国品牌见证了我国40年砥砺奋进的光辉历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许多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简单的原料加工、贴牌生产到打造真正的中国自主品牌,中国品牌正奋力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通过自身努力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成为一张张闪亮的“中国名片”。相关报告显示,中国在世界500强排行榜上榜公司数量,从1978年的0家,增长到2018年的120家。

葛志荣指出,今年将迎来建国70周年华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品牌正阔步迈向发展的新时代。就如何培育壮大中国品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葛志荣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巩固品牌基石,矢志提质增效。品质是品牌的基石,中国品牌要练好品质内功,深入践行工匠精神,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将打造“百年品牌”作为引领发展的长远战略,助力中国经济整体提质增效。

二是增强“品牌兴企”的行动自觉。企业是品牌建设的主体。品牌代表着企业的市场认知度和美誉度,品牌塑造体现的是企业服务社会的贡献。我们要大力倡导品质立牌、科技创牌、匠心护牌的企业精神,让品牌意识扎根企业每一个员工心中,贯穿每一道生产工序,渗透每一个价值创造链条,擦亮更多的“金字招牌”,打造更多的“百年老店”。

三是提高品牌战略的认识站位。品牌建设事关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事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事关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竞争力,是一项战略性、全局性、系统性工程。抓好品牌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品牌兴国,品牌强国。”葛志荣表示,品牌建设需要携手共进、通力协作,发挥政府部门的扶持作用,发挥科研智库的理论作用,发挥服务机构的策略咨询,发挥新闻媒体的传播推介,扶持中国品牌,培育中国品牌,服务中国品牌,宣传中国品牌,助力打造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和知名度的中国品牌。

创新发展中药事业

打造民族医药品牌

扬子江药业集团董事长徐镜人在演讲中表示,扬子江药业坚守主业,专注质量,创建品牌,始终秉承“求索进取、护佑众生”使命,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为品牌注入文化活力的同时,也为发展中药事业不懈追求。

据介绍,创建于1971年的扬子江药业,从一家乡镇小厂,发展到引领中国医药工业发展、多年雄踞行业首位的龙头企业。近五十年来,扬子江药业以中药创新为方向,谨守质量安全底线,走出了一条中药现代化的发展之路,堪称中药传承的“扬子江样本”。

制药企业要切实增强百姓的健康获得感,“守底线”是第一原则。扬子江药业做大做优做强的关键之一就在于坚持“为父母制药、为亲人制药”的质量文化,高标准做好每一粒药,让患者有实实在在的健康获得感。

徐镜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长期以来,扬子江药业通过发掘中医药宝庫、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调动员工积极性等方式铸造品牌。未来,扬子江药业将实行质量、品牌、安全、环保一体化战略,让中医药品牌走向世界。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经验传承下来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徐镜人一直强调,传承的同时应做好创新工作,做大做强中医药事业。

事实上,以中医药起家的扬子江药业多年来始终不断开拓创新,一方面通过改革传统中药生产工艺,解决了生产能耗大、标准不可控等难题;另一方面,则通过改进智能化处理和提取技术,一举使智能化水平达到世界级,从而引领着行业前沿。

据徐镜人介绍,2014年,扬子江打造“龙凤堂”民族中药品牌,建设起全国首屈一指的现代化中药智能工厂,其中药质量安全检测及全过程溯源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了中药产业链的标准化和现代化建设,带动行业整体发展水平。此外,徐镜人表示,扬子江还构建了中药整体质量标准体系,建立了系列被中国药典和国际主流药典采纳的中药质量标准及相关指导原则,并承担了15个中药材《欧洲药典》植物专论研究工作。面向未来,扬子江药业集团正在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

“高质量发展,正是一场品牌革命、企业转型、员工升级的总体战。”徐镜人表示,扬子江2019年开始实行质量、品牌、安全、环保一体化战略,以科技创新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着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以“为父母制药、为亲人制药”的情怀,高标准做好每一粒药,让龙凤堂中药走出国门,让中医药品牌伴随“扬子江制造”走向世界。

品牌引领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原国务院参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张纲在今日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品牌发展论坛上表示,品牌是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的表现,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表现,中国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呼唤品牌的崛起,品牌将引领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创造了年均增长9.5%的高速,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0年成为世界第一大装备制造业国家,但是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张纲说。

据张纲介绍,2013年国家重大咨询项目《制造强国战略研究》的评价结果显示,美国综合指数160.35,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强国,独居第一阵营;日本、德国分别以123.29、114.32名列在第二阵营;中国虽然是第四位,但是处于第三阵营的前列。具体而言,对中国制造业制造强国综合指数贡献最大的是规模发展指数,其次是机构优化和持续发展指数,最大的短板和瓶颈是质量效益。

此外,2014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成立了一个宏观质量效益研究的公益专项,以质量为切入点对出口商品进行了跟踪分析。结果显示,1988年以后,中国的制造业产品主要是低价竞争,出口商品的质量溢价水平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另一方面,Interbrand发布的2018年最佳品牌100强中,有用69家制造业企业,前10家中有6家制造业企业,而100强中只有一个中国制造业,就是华为,排在第68位。

“现在中国的制造业大而不强,而且不强的最大的短板是质量。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但不是品牌强国。”张纲指出,品牌是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的表现,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表现,中国制造业的整体升级呼唤中国品牌的崛起,品牌将引领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张纲表示,2013年成立的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在品牌建设方面贡献了很多力量,具有突破性。一是始终是以标准为载体,把品牌价值评价思想应用到了品牌价值全过程当中,对制造业企业品牌价值评价开展相应的活动。二是不仅在国内进行有效地创新,而且把这种创新的思想和实践推向了国际。据悉,2014年中国联合美国提出成立品牌价值标准化委员会,中国担任秘书国。中国主导制定《国际标准品牌评价:基础和原则》,包含品牌价值评价国际标准的五要素,把中国方案推向国际,成为世界共识。

“品牌价值评价创新活动加快了中国品牌价值评价国际化进程,有力地增强了中国在世界品牌价值评价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今后在公布世界100强、500强的时候,应该有点中国的声音。”张纲表示,对国内而言,品牌价值评价不仅直接反映了品牌的货币价值,也揭示了各要素对品牌价值的影响关系,从而为企业通过持续改进、加强管理、提升品牌价值,增强企业竞争力提供了明确方向和有效路径。中国制造业及社会各方应充分认识品牌价值创新的意义,主动更多积极地参与品牌价值评价活动,并且积极应用评价成果,为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可持续发展动力。

营造品牌传播的优良环境

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张曙红在论坛上致辞时指出,在互联网和新媒体时代,如何维护品牌形象、营造品牌传播的优良环境,是一个日益重要的话题,是业界和媒体的共同期待。

张曙红说,2014年5月9日至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三个转变”的重要论述,强调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指明了中国品牌的发展方向,开辟了以质量和品牌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的新时代。推动“三个转变”,擦亮中国品牌,既是产业人的使命,也是媒体人的追求。经济日报和中国经济网一向重视品牌报道,特别是关注自主品牌的成长,推出了一个个品牌故事,树立了一个个品牌形象。推出的“中国名片”系列融媒体作品感染了数以亿计的网络受众;持续发布的《中经创业榜》,系统展示了在创新创业中涌现的新兴品牌群像;始终关注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为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大声疾呼,赢得了各类企业家的信任与厚爱;正在筹划的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报道,将以更多的篇幅、更大的力度集中展现中国制造的发展历程,展示中国品牌的辉煌成就。

“2019年,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我国经济出现新的下行压力,面临新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升级的任务。品牌是连接供给与需求的纽带,代表着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升级方向。本届论坛的主题‘中国品牌在你身边,就是要体现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升级并重的思路,以品牌建设为引领,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张曙红表示。

此外,在張曙红看来,自媒体时代,企业品牌建设更加面临新的挑战。任何一个消费者都可以在新媒体语境中对一个品牌发起质疑,并通过舆论发酵,让一个品牌多年来积累的声誉瞬间毁掉。在互联网和新媒体时代,如何维护品牌形象、如何营造品牌传播的优良环境,是一个日益重要的话题。进一步营造品牌传播的优良环境,是业界和媒体的共同期待。

张树庭

品牌强国建设要有“五度”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张树庭在论坛上表示,品牌已经成为构建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品牌强国要有高度、广度、效度、温度、信度。

“目前,中国品牌呈现出国家高度重视、传播复杂、消费变革大、竞争异常激烈、市场机会千载难逢等特点。”张树庭表示,由此带来了中国品牌发展的新动向。

一是新物种频频出现,小众崛起,从大工业的生产到个性化的定制,小众化需求正在成为时代趋势,全球市场崛起的那些明星创新品牌,超过80%是来自新兴的小企业,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产品创新,动能前进。

二是品牌塑成,互联网环境催生了品牌,几乎在一夜之间,有些品牌就能通过社交媒体的传播,成为网红级的消费品。比如喜茶,它是在2005年刚刚注册,在今年它门店已经达到180家。在广东一带非常有名。

三是科技赋能。AI技术已经深入渗透到任务洞察、广告投放、广告监测等全营销链条上,推动营销向任务画像化、品牌营销化、目标精准化、效果可量化的目标前进。

“除此之外,中国品牌发展还有一个新动向就是新模式层出不穷。”张树庭指出,“首先是颠覆属性,互联网与各行业的结合正在催生出各种新业态,行业的属性被重新定义;其次是零售革命,零售形式在不断创新,零售理念、模式、技术也在不断创新;最后是打造平台,打造具有开放性、以人为本、聚焦价值创造的品牌型企业和生态环境,为人创造价值,为客户创造价值,让企业变成一个平台型的生态圈。”

值得一提的是,张树庭认为品牌是战略不是战术,产品是根本不是直接营销,因此品牌发展要有新思维。主要体现在,回归产品本源的品质思维;重新审视品牌价值观的价值思维;从單纯的价格渠道、技术、资本的竞争发展成为系统竞争的系统思维;从二次创新到全面创新的创新思维;深挖品牌内涵的文化思维;一切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目标的任务思维。

“品牌已经成为构建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牌建设要有高度。要有广度、跨文化传播的扩散和渗透。要有效度,大数据驱动使品牌管理工作更加精准。要有温度,在人工智能时代,不要让品牌变得冷冰冰。最后要有信度,互联网赋能使消费者的监督能力更加强,品牌更加爱惜自己的羽翼,这是我对未来中国品牌强国的五点期许。”张树庭表示。

从制造到智造

全力发展自主品牌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吴周涛在论坛上表示,将举全集团之力发展自主品牌,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变,让北京汽车成为中国品牌的一支主力军。

吴周涛说,受益于中国经济过去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中国汽车市场保持着高速发展状态。近年来,中国汽车品牌不仅在全球各地汽车展览会上崭露头角,自主高端品牌也逐步成长起来。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汽车品牌占据了全国市场份额的70%以上。作为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一个主力军,2018年北汽自主品牌销量超过100万辆。

吴周涛表示,北汽未来自主品牌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字“高新特”。高,指未来要发展中高端品牌和高品质的产品。新,指未来要发展新能源产品、新技术产品。特,指未来要打造有特色的品牌、差异化的品牌,这是以北汽越野车为特征的一个品牌。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吴周涛说,北汽制定了三大战略:首先是2.0战略,举全集团之力发展自主品牌。其次是做好企业的两个转型,从制造型企业向智造型和服务型企业转变,同时向创新型企业转变。第三,坚持双轮驱动战略,即全面新能源化、全面智联化。北汽发展自主品牌,一方面不断利用行业优势资源,借助一些头部企业助其发展自主品牌。同时,不断走出去寻找市场机会,布局全球市场,南非基地预计今年下半年投产。

“北京汽车进入自主发展品牌,是从收购瑞典萨博开始,1.0时代解决了北京汽车自主品牌无的问题。”吴周涛表示,“2.0时代从2017年开始,在充分吸收消化萨博技术的基础上,打造出自己的特色产品。包括AI智能化,智能领先战略;有自己的产品设计理念,设计越来越国际化、越来越全球化;产品品质向合作伙伴奔驰公司看齐,通过不断学习奔驰供应标准、制造流程,来打造北汽的自主品牌;传承萨博在操控方面的贴地驾驶优势。”

吴周涛透露,北汽正在布局3.0时代,即全面新能源化和智联化,提供超越客户需求的产品。

吴周涛还表示,随着90后成为消费的主力,汽车行业也将迎来大的变革。中国品牌始终以产品为核心,不断提升产品的品质、质量,去创新产品的技术,中国品牌一定能够在世界汽车市场拼出天地,北京汽车也将成为中国品牌的一支主力军。

自主品牌发展是

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副秘书长、中国品牌杂志社社长卢丽丽在致辞中表示,品牌建设尤为重要,自主品牌的发展不止是企业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

卢丽丽指出,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直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品牌工作,政府主管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品牌保护、品牌培育的制度和措施。面临当前日益严峻的国际贸易形势,推动品牌发展、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在国际上形成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

“当然,自主品牌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企业自己的事情,是我们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卢丽丽表示,在本届中国品牌发展论坛中,主办单位增加了中国贸促会、中国贸易报社,将打造一个有助于品牌发展的、有品质的交流平台,同时,也构建一个良好的品牌发展的环境。

卢丽丽表示,希望本届论坛通过思想的碰撞、观点的交流,为中国品牌出谋划策,共同推动中国品牌今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国建造品牌应走

更好更高质量的发展之路

中国中建设计集团原执行总经理周文连表示,未来的中国建造品牌,要跟各个行业结合起来,走更好更高质量的发展之路。

周文连说,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是中国的三个重要品牌。就中国建造来说,全国超过90%,全球超过50%的300米以上的超高建筑,四分之三的重要机场,四分之三的发射场,二分之一的核电站,还有三分之一的城市管廊,都是由中国建造做的。

周文连表示,未来的中国建造品牌,应该走更好更高质量的发展之路,这种发展要跟各个行业结合起来。要用生態之城、绿色之城、可持续之城、未来世界之城,建设更好的建筑、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环境,才能把中国建筑这个品牌培育得更好,为人民美好的生活创造更好的环境。

品牌生态环境需要全

社会共同打造和维护

好医生药业集团副总经理陈贤明表示,品牌生态环境是政府、社会、行业、企业需要共同打造和维护的生态环境。

陈贤明认为,中国的品牌生态环境从无序竞争、有序竞争到现在个别行业进入了精锐竞争时代,品牌和技术创新将起到非常决定性的作用。

他指出,在品牌生态环境的大环境下,国家多次提出要建设法治政府、规范市场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其目的就在于营造一个高效的经济发展环境。品牌包含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这需要从保护商标、产品、品质、服务、技术、投资等知识产权全生态链开始。

从企业的层面上来看,陈贤明认为,企业对自身品牌生态链的建设要有完整、优质、高效的运作,要静下心来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品质,以优质的服务让消费者感到获得感。“因此,品牌生态环境是政府、社会、行业、企业需要共同匠心打造以及精心维护的生态环境。”他表示。

国家企业共同

努力塑造品牌形象

华谊嘉信集团董事长黄小川在圆桌论坛环节表示,目前我国制造业在海外缺乏品牌形象,需要国家和所有企业的共同努力,加强品牌建设。

黄小川以汽车为例,指出目前我国制造业的品牌塑造能力仍然处于低端水平,缺乏品牌形象。“为什么产品品质跟海外一样,但消费者认知这么差?因为我们国家的制造水平和发展水平在国外消费者那里,达不到很高的信用程度。”

他指出,品牌的塑造和国家的信用体系和发展水平相关联,而信用需要长期的基础累积而成。他认为,在进行海外营销和品牌传播时,需要国家和所有企业共同努力,加强品牌建设。

把高端产品带给大众

小米集团党委常务副书记施艳在今日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品牌发展论坛上表示,我们是国民企业,我们只做80%的用户的80%的需求,不做奢侈品,我们要把高端的产品让大众用户用起来。小米希望带给大众高颜值、高品质、高性价比的产品,这是小米的追求。

施艳表示,小米的本质是互联网+实体经济,现在有很多老字号企业愿意接入到小米的平台上,这个生态链会很大。“希望用小米做手机的方式影响到不同行业,不同行业的领军企业也可以形成自己的生态,这样的赋能是融合的赋能,而不是单独的一方对另一方的赋能。”施艳说,“通过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对品牌的喜欢和传承,才可以逐渐把中国品牌在全世界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发展
印刷术的发展
习近平的可持续发展之“策”
京津冀协同发展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领导的嘱咐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