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悦 曹逼力 陈子敬 徐 坤
(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果蔬优质高效生产协同创新中心,农业部黄淮地区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山东泰安 271018)
土壤盐碱化是世界性生态问题,据统计,全球有盐碱地9.543 8 亿hm2,约占陆地面积的7%(Metternicht &Zinck,2003),而我国土壤盐渍化面积约占耕地面积的1/10,广泛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北内陆地区以及长江以北的沿海地带(俞仁培和陈德明,1999)。土壤盐分主要诱导渗透胁迫和离子毒害(Munns,2002),高浓度Na+可置换细胞膜系统所结合的Ca2+,使Na+/Ca2+增加,膜的通透性增大(Yang et al.,2007);同时,植物体内活性氧代谢系统的平衡受到影响,活性氧水平升高,而活性氧清除剂活性或含量降低(Shi &Wang,2005),膜脂过氧化或膜脂脱脂作用被启动,导致膜的完整性被破坏,差别透性丧失,电解质及某些小分子有机物大量渗漏,细胞物质交换平衡被破坏(余叔文和汤章诚,1998)。较高pH 环境则会中和植物根系分泌的有机酸,导致土壤颗粒固结Ca、Mn、P、Fe 等元素,使植物难以吸收,严重时还会造成根系腐烂(Ibrahim,2016),这可能导致氧化应激反应,影响植物正常生理代谢(Shafi et al.,2009)。
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Rosc.)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起源于热带雨林地区,根系不发达,耐旱抗涝性能差,喜欢肥沃疏松的壤土或沙壤土。章淑兰等(1983)研究表明,生姜在土壤pH 为5~7范围内的长势无显著差异,但当pH≥8 时,则植株矮小,分枝少,叶片黄,根茎发育不良,产量显著降低,而目前可耕种的盐碱土壤pH 多在7~8 之间。为了进一步明确轻度盐碱土pH 变化及盐分对生姜的影响,本试验采用营养液砂培方法研究pH与盐交互胁迫对生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旨在为合理利用盐碱地,扩大生姜种植区域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试验在2017 年预试验的基础上,于2018 年在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实验站进行。供试生姜品种为山农1 号,催芽后(4 月26 日)播种于直径34 cm、高22 cm 的塑料盆内进行砂培,每盆2 株,播种后浇灌不同pH 及盐水平的Hoagland 营养液,直至收获。营养液pH 以NaOH 调节,盐水平以等量Na+的NaCl 和Na2SO4调节。试验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表1),每处理45 盆,均分为3 组作为3次重复。
表1 试验设计方案
生姜收获时(10 月23 日)测定单株产量,并测定不同处理生姜品质指标。可溶性蛋白含量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王月福 等,2002),可溶性糖、淀粉含量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赵世杰 等,1998),粗纤维含量采用酸-洗涤法测定(刘春生和杨守祥,1996),姜辣素含量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测定(赖海涛 等,2017),挥发油含量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测定(战琨友 等,2009)。生姜品质综合评分标准为:各品质指标均以最佳处理值为100 分,某处理该指标测定值占最佳处理值的百分数即为该处理的实际得分(纤维素以含量最少为最佳处理值,其占某处理该指标测定值的百分数即为该处理的实际得分),各处理所有品质指标得分权重值之和即为该处理的综合得分,其中挥发油含量权重为0.3,姜辣素含量权重均为0.3,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粗纤维和淀粉含量权重均为0.1。
试验数据采用AMS 和Excel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以表1 不同处理营养液pH 编码值(X1)及盐水平编码值(X2)为自变量,以表2 相应的生姜单株产量(Y1)为因变量,通过计算机模拟运算,得出产量与pH 及盐水平之间相关关系的数学模型。
Y1=270.32-89.46X1-166.86X2-73.22X12-53.36X22+28.80X1X2
对上述方程进行F检验,F=496.78>F0.01(5,12)=5.06,达极显著水平,故此回归方程成立。对各偏回归系数进行检验,F(X1)=168.65,F(X12)=26.64,F(X2)=586.70,F(X1,X2)=13.77,F(X22)=14.15,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F0.01(1,12)=9.33〕。说明两个因子均对产量有显著影响,且因子交互效应显著。
同理,可得到生姜综合品质(Y2)与pH 及盐水平之间相关关系的数学模型:
Y2=87.58-5.56X1+1.33X2+3.84X12-17.12X22+2.17X1X2
对上述方程进行F检验,F=378.93>F0.01(5,12)=5.06,达极显著水平,故此回归方程成立。对各偏回归系数进行检验,F(X1)=195.47,F(X12)=23.56,F(X2)=11.21,F(X1,X2)=23.56,F(X22)=437.19,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F0.01(1,12)=9.33〕。说明两个因子均对品质有显著影响,且因子交互效应显著。
由于试验所建的回归方程已经过无量纲编码代换,故直接比较各偏回归系数绝对值的大小,可反映各因子的重要程度。从产量回归模型的一次项可以看出,X2的偏回归系数绝对值∣-166.86∣大于X1的偏回归系数绝对值∣-89.46∣,说明盐水平对生姜产量的影响大于pH,且二者对产量的贡献均为负效应;而品质回归模型X1的偏回归系数绝对值∣-5.56∣大于X2的偏回归系数绝对值∣1.33∣,说明pH 对生姜品质的影响大于盐水平,但其贡献为负效应,而盐水平则为正效应。
表2 盐碱交互胁迫对生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将回归模型中两个自变量编码值中的一个固定在0 水平,可以得到另一个自变量与目标函数的关系,即单因子效应方程。由产量效应方程可得以下两个方程:
Y11=270.32-89.46X1-73.23X12
Y12=270.32-166.86X2-53.36X22
由品质效应方程可得以下两个方程:
Y21=87.58-5.56X1+3.84X12
Y22=87.58+1.33X2-17.12X22
将单因子效应方程绘制成图1,可以看出,在本试验范围内,生姜单株产量随盐含量的增加呈持续降低趋势;当pH 为7.00~7.70 时,产量无显著变化,当pH>7.70 时,产量则随pH 升高快速降低。生姜品质的变化与产量不同,盐含量在0~77.91 mmol·L-1范围内,生姜品质随盐含量的增加而升高,达到77.91 mmol·L-1后,则随盐含量的增加而降低;而生姜品质则随pH 升高呈缓慢降低的趋势。
图1 模型单因子效应分析
对各单因子效应方程求自变量的导数,即得该变量因子的边际效应方程:
其中方程①和②分别为pH 和盐水平对产量的边际效应方程;方程③和④分别为pH 和盐水平对品质的边际效应方程。可以看出,方程①的斜率绝对值大于方程②,说明pH 变化对产量的影响大于盐水平;同理方程④的斜率绝对值大于方程③,说明盐水平变化对品质的影响大于pH。
本试验确定的回归模型存在互作项,且其偏回归系数显著,说明在pH 与盐交互作用条件下,生姜产量和品质的变化不单纯是各因子单独效应的线性累加,还存在着配合效应,即因子交互效应。
从表3、4 可以看出,在X1取编码值-1.000 0~-0.131 5,X2取-1.000 0 时,生姜单株产量较高,达398.10~428.87 g,超出此范围,则产量显著降低。生姜品质的最优交互区域为X1取-1.000 0,X2取-0.131 5~0.394 5,品质可达90分以上,超出这一范围,则品质均表现下降。
表3 X1和X2对产量Y1的交互效应值
表4 X1和X2对品质Y2的交互效应值
盐碱土通过离子胁迫、水分胁迫、高pH 胁迫抑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进而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位杰 等,2015)。研究表明,随着土壤NaCl浓度的增加,小麦籽粒产量下降,籽粒中Na+、氨基酸、麦谷蛋白亚基含量增加(Zhang et al.,2016);适度的盐碱胁迫可以促进番茄果实可溶性糖、有机酸的积累,增加固形物含量(Jan et al.,2014)。黄立华等(2007)研究也证实,一定浓度的盐处理可以调节番茄的风味、色泽和可溶性物质含量,有利于提高番茄果实糖酸比。陈映彤等(2017)研究表明,较低浓度的盐碱胁迫可以提高甜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总酸含量。本试验结果表明,盐碱胁迫对生姜产量和品质均有显著影响,且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但以盐水平对生姜产量的影响较大,表现为随盐含量的升高,生姜产量持续降低;而pH在7.00~7.70 之间时,生姜产量变化不显著,当pH>7.70 时,生姜产量随pH 升高呈快速下降趋势。对生姜品质而言,pH 的影响大于盐水平,表现为随pH 的升高,生姜品质呈缓慢降低的趋势,而盐含量在低于77.91 mmol·L-1时,生姜品质随盐含量的增加而升高,达到77.91 mmol·L-1后,生姜品质则随盐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可见,轻度盐胁迫即可降低生姜产量,但其对碱的适应能力可达pH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