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成
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镇江 212013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的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是指农村基层干部在落实中央各项方针、政策,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所具备的素养。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任务在农村基层干部具体要求方面的再现。
基层治理向来是我国政治的稳定器,而广袤的乡村更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变迁中的重要基石。农村基层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三农”意志的传递者和农民利益的诉求者,其自身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党和国家“三农”政策的实施效果。尤其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为适应农村社会的快速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也为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将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提出要全面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和总目标。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村基层干部具有把脉定向、劳动示范、坚强后盾等重要作用,其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对农村建设发展的方针政策能否及时有效落实,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乡村振兴战略能否顺利实施并取得一定成果。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村社会的经济文化得到了长足的进步,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已无法适应新时代乡村建设的需求。因此,乡村振兴战略对新时代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提出了崭新的要求。
1.政治素质。政治素质是农村基层干部素质体系的核心,农村基层干部的政治素质包括其政治立场、政治方向等方面。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农村基层干部的政治素质,就是农村基层干部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通过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稳定的品质和素养。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即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农村基层干部素质体系的基础,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的体现。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由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两方面构成。首先,道德素质是指农村基层干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家庭美德的总和。就农村基层干部而言,其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于在农村的社会生活中,主动遵守乡规民约,尊重风俗习惯;其职业道德体现在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以社会主义美德为内在要求,关心和把握政策的原则性。其次,思想素质即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基层干部所展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引导下,深刻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握其他素质的发展方向。
3.专业能力素质。能力素质是农村基层干部整个素质体系的纽带,是农村基层干部各种素质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基层干部的能力素质是指其充分调动自身能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各种行为表现。其专业能力素质理应包括为:治理能力与执行能力。首先,治理能力是当前农村基层干部不可或缺的能力。随着部分农村的空心化、老龄化而来的,就是乡村治理的难度加大,风险隐患多发。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之体系”。“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关乎党和国家在农村执政的基础,也关系着拥有6亿人口的乡村未来发展。其次,农村基层干部的执行能力是指农村基层干部对党和国家三农政策的执行能力。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关键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关键在农村基层干部执行力,农村基层干部执行力的高低,会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三农政策的落实,关系着农村群众的切身利益。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事求是。社会主义建设步入新时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社会的经济文化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而与之相对应的农村基层干部却没有适时改变自己,仍习惯于传统体制下的思维定式,因循守旧,无所创新。在广大农村,有相当多的村级干部本身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在任职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业培训,缺乏作为基础干部所必需的政治、经济和法律意识,也缺乏带领广大农村居民建设美丽乡村的能力。不及时更新知识和思想观念,对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精神理解不够,缺乏理想信念。
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农村居民的民主意识也日益增强,农村基层干部已成为农村居民的服务者和指导者。农村基层干部不仅要带领农村居民振兴乡村,还要注重依法行政,改变工作的方式方法。尤其是部分基层干部仍习惯于采取行政命令等传统方式来解决问题,在工作中不善于运用法律政策,不考虑民情民意。这些做法极易激化与群众的矛盾,使得治理工作更难开展。
科技文化素质是农村基层干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我国农村基层干部虽经过较多培训,其科技文化水平已有显著提高,但这种提高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中青年劳动力大量流失,村级组织在选人用人方面受限,以至于出现农村基层干部年纪偏大,科技文化素质较低等问题。这些农村干部队市场经济的驾驭能力不强,无法带动农村居民融入市场经济,更无法带动农民发家致富。
农村基层干部亟待解决的是理想信念问题,因此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武装农村基层干部头脑,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首先,要坚定政治立场。大部分农民与外界接触相对较少,在似是而非的思想面前真假难辨,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农村基层干部应认真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在行动、思想和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身体力行,从而取得群众的信任。其次,要加强思想政治培训。农村基层干部需通过各级党校的学习来加强思想政治培训,从而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思想意识。
农村基层干部直接面对群众,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实下大气力解决好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问题,使我们党永远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使我们的事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党的领导干部权力来源于人民,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首先,农村基层干部应加强自我修养,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来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和批评,做到一切为了人民。其次,农村基层干部应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牢固树立正确的宗旨观念,坚持不与民争利,不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农村基层干部服务于农村第一线,肩负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任务。农村基层干部素质的评价体系关系着农村基层干部素质的提高,因此建立和完善一套素质评价和监督体系势在必行。首先,完善素质评价方式。当前我国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评价标准过分强调其经济建设能力,不注重基层干部的德行和其他工作方式,从而加深人民与政府的矛盾。农村基层干部素质的评价方式应改是一个多元整体,包括其经济文化建设能力,其自身道德品行和为人民服务的能力等等,不应只将经济指标来进行个人业绩的评价。其次,加强管理监督工作。根据农村基层干部工作特点,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年度考评和推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并通过配套出台村务公开制度,选配强力的村务监督委员会等方式来进行专门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