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城市发展模式,以北京为代表,通过不断拓宽主干道路和修建立交桥提高运输能力。日本的城市发展模式,以东京为代表,通过不断增建支路和扩大地铁运营网络提高运输能力。两种模式,迥然不同。无论是日本人还是欧洲人来北京,第一感觉都会不约而同:路面宽。东京的路面,一般单向只可以并行两辆车。北京的主要干道平均不到十年就要拓宽一次,长安街已经宽到可以单向并行一二十辆车。而一般来说,东京的支路几百年也不曾拓宽一次,即使是干道也很少拓宽。若单从城市交通道路这一条考察,北京的现代化程度远远高于西方城市。北京的四环路全线通车后,立交桥已逾百座,远远多于东京与巴黎。
表象背后,隐藏着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路面宽窄的差别主要是由交通方式的差异造成的。北京的交通以公路运输为主,地铁、高铁(地面铁路)、轻轨为辅;而东京是以地铁、高铁、轻轨为主,以公路运输为辅,正好相反。
单就路面运输来说,日本持有与我们不同的思路。假设,路政资源可以支撑修建一百平方公里的马路,那么,北京人会用这些资源修建5条路,每条20平方公里;东京人则会用这些资源修建20条路,每条5平方公里。利用同样的资源修路,条数少自然路面宽,条数多自然路面窄。去过东京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那里小路多,或者说分支多,星罗棋布,通向任何地方都有路。20条路的运营能力更强。这一点已经有人做过试验,证明增多路的条数、限制路的宽度不失为事半功倍的方案。
(摘自《和之风:不一样的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