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多民族国家中民族问题对于国家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民族团结则是处理好民族问题的关键。不管是担任总书记之前还是担任总书记之后,习近平都非常重视民族工作,多次赴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考察,并发表了一系列讲话,每到一地都会重点阐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正是在数次考察的基础上才形成了新时代习近平在民族问题上的新认识、新思想、新理念。面对当前民族工作出现的一些问题,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对于新时期正确处理这些民族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通过对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的内容、特点、价值的梳理总结,重点从坚持党的领导、弘扬民族团结、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以及加强民族地区发展这四个方面入手提出将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落实的具体路径。
对于民族团结的概念,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观点,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中的和睦、友好和协调、联合。[1]这一内涵提出了民族团结的主体是不同民族之间、民族团结形成的条件是要在具体的生活和交流过程中以及在这样的条件下民族团结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友好、协调、和睦。而在《辞海》中将民族团结解释为:各民族之间和各民族内部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结成的友好互助的关系。[2]这一定义在前者的基础上丰富了民族团结的主体,不仅包括不同民族之间,还包括同一民族内部之间,具有完整性。同时指出民族团结的基础前提就是各主体之间存在的共同利益,只有各主体之间具有相同利益,才能够促使各主体团结起来,具有利益性。民族团结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互助友好,具有形象性。该定义将主体间的团结关系动态化,词句的使用虽简单干练,但十分生动形象。综上所述,对于民族团结的概念,笔者比较赞同的是《辞海》 中的定义。
习近平非常重视民族团结工作,不管是在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还是在担任总书记之后,一直都将民族团结作为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工作,不断的深入少数民族地区考察调研不断丰富其思想,形成了新时代的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
任何思想的提出都有一定的目标引领,有了目标,思想的落实才有了方向。实现中国梦就是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的引领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国梦与民族团结紧密联系起来,认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首先,民族团结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和基础。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3]以及“实现这个心愿和目标,离不开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4]这两句话表明中国梦不是仅仅靠某个人或者某个民族就能实现的,要靠各民族共同努力,只有民族团结起来,才能实现中国梦。其次,中国梦反过来促使民族团结的形成。奋斗目标催生前行动力,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中国梦为民族团结指明了前进的道路,让各族人民看到了未来的希望,明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就能够实现中国梦,为了中国梦的实现自觉团结起来,朝着中国梦前行。
民族团结要求各民族人民能够紧紧团结起来,而各民族之间存在着文字、习惯等方面的差距,要想各民族能够心连心团结起来,最基本的就是“认同”。首先,认同是团结的前提,各民族只有心理的认同,才会有行动上的团结。习近平总书记对于认同的内容做出了归纳,即“五个认同”。2015年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原有的“四个认同”基础上增加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形成了“五个认同”理论,进一步丰富了民族团结的理论基础。而习近平所提出的“五个认同”,能够让各民族人民从心底认为自己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把国家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去认真对待。其次,认同是团结的依据。国家要加强民族团结,需要在实际中去付出行为,但是任何实践都是有一定的理论作为指导的,脱离理论的实践是不会取得成功的,而民族团结在理论上的依据就是“五个认同”,这样民族团结才能在实践过程中站得住脚,不被争议,才能真正将各族人民团结起来。所以,“五个认同”是每一个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信仰,是民族团结的理论基础。要想各民族团结起来,重要的就是要增加各民族的认同感,让各民族人民能够团结起来,更好的维护社会的稳定,推动社会的发展。
众所周知,在党的领导下民族工作取得突出成就,各民族之间也越来越团结。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指出:“只要我们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的民族团结统一在政治上就有充分保障。”[5]这句话强调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民族团结的政治保障的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作为民族团结的政治保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从政策保障角度来看,党中央制定的各项民族政策为民族团结提供了政治保障。比如说现在国家为了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提出“三区三州”扶贫脱贫政策,致力于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让少数民族人民可以过上好生活,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也在各项政策上享受了国家政策的优惠。其次,从管理保障角度来看,党中央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为民族团结提供了政治保障。比如说提出了“5+3”标准来判断少数民族干部和少数民族地区干部,为他们处理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培养了大量的少数民族干部,让他们管理本民族事务,能够更好的处理民族团结问题。最后,从服务保障角度来看,党中央始终把人民作为服务对象为民族团结提供了政治保障。作为人民之一的少数民族,也必然是中国共产党服务的对象,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发展状况必然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关注与保障。所以,中国共产党能够为民族团结提供政治保障。
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一定的制度来进行规范,有了制度做事就有了支撑。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民族团结的制度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就曾说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6]首先,各少数民族人民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享有自治的权利。少数民族人民能够享有最大的民主去处理民族内部事情,在这一过程中少数民族人民能够切实感受到主人翁地位,也自愿为了民族的发展团结起来。其次,各少数民族人民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的生活越来越好。各民族能够根据当地现实情况发展经济,改善生活条件,人民的生活因为制度的实施变好了,就会拉拢人心,促进民族团结。最后,各少数民族人民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的矛盾越来越少。地处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比较落后,保存有自己的文字、语言、风俗习惯等,和其他地区可能会存在差异。所以,在少数民族地区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让他们享有自治权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化解由于了解不够产生的矛盾,有利于民族团结。所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民族团结上提供了制度支撑。
事物具有特殊性,每一代领导人关于民族团结的思想有着不同的特点,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同样有着自身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不是僵硬不变的,是不断发展的。首先,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在基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以及中国几代领导人民族团结思想之上提出的,习近平在谈民族团结的时候,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贯穿其中,体现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精神。比如说习近平曾谈到要用发展来解决民族团结的问题。这就是在讲加强民族团结的方法,与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特点是一脉相承的。其次,习近平不是照搬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而是立足于多民族统一的国情将其与新时代的民族关系现状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其中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精髓,又并不断将其发展。比如说从“四个认同”到“五个认同”,把民族团结的目标与实现中国梦联系在一起,提出民族团结要立足于统一的多民族的国情,这些都是习近平关于民族团结思想的创新,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的。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指导实践。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来源于习近平多次深入新疆、西藏等民族地区的考察实践,不是脱离中国实际来谈民族团结的,其思想具有强烈的实践性。首先,习近平总书记的民族团结思想不是纸上空谈,而是从实践中汲取的,比如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新疆时,了解新疆各方面的情况,指出了在解决新疆问题中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其次,任何理论最终都是为实践服务的,只有运用于实践中去,切实解决实际的问题,理论才具有价值。对于处理民族工作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民族团结思想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比如说习近平曾谈到:“我们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坚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做。”[7]指明了民族工作的方向,不能懈怠,必须要长期坚持。最后,习近平总书记民族团结思想的实践性不仅是只针对解决民族问题,还对于国家的其他战略目标具有指导作用。比如说将民族团结思想与“四个全面”思想结合一起,使民族团结工作紧紧围绕“四个全面”落实各项工作,让民族团结有动力、有目标。
生动性主要是指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表述的生动性,这也是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的一大特点。思想理论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广大的人民群众接受认同,而认同的前提就是要知晓、要理解,如果思想表述过于死板、书面化,就很难让他人接受,并且我国是人口大国,大多数的人民群众是处于基层,他们对于复杂的政治专业术语很难理解,这个时候就需要有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述,习近平的语言正是如此。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善于运用生动朴实的话语来发表讲话,形成了独特的讲话风格,体现着习近平语言的力量。就民族团结思想方面的表述来看,首先,习近平善于将其思想与个人联系起来,比如说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就将民族团结比作人的眼睛,眼睛对于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是需要爱护的,那么对于民族团结来说同样是重要且要爱护的,这样的表述能够极大的引起听者的共鸣,形象贴切,让人们感同身受。其次,习近平还注重于将其思想与当地特色相结合。比如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曾将各民族比喻为“石榴籽”,寓意各民族要团结起来。生动的表达出56个民族一家亲的局面,并且能够运用当地的特产来进行比喻,也能够让当地民众体会到党中央对其的重视和期望。
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的时代性主要体现在其思想是在中国社会发展进入新的时代这一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首先,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是结合目前出现的民族问题提出来的,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受民族主义浪潮的影响,中国被各种不利局势围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民族问题,让民族团结遭受了冲击,习近平基于此站在新的时代角度提出了民族团结思想,为处理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其次,在新的时代,习近平对于民族关系提出了新的论断,比如说将民族团结比作生命线、提出发展是民族团结的核心要义等。这些论断都是出于新时代民族关系越来越重要提出的。
任何正确的思想理论对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新时代,习近平的民族团结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新思想的提出总会不断的使以前的思想更加完备丰富。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对于丰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具有重要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就,新创造。首先,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马克思、恩格斯最早提出全世界的民族要团结起来。毛泽东在此基础上民族团结事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败,以及后来的邓小平提出的中华民族大团结理论,到胡锦涛将民族团结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些都强调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继承了马克思主义者的民族理论。其次,习近平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团结思想。比如说针对目前各族人民的认同感不强这一问题,习近平创造性的提出“五个认同”,增强人们的认同感。所以,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中提出的新论断新思想进一步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丰富化。
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根本在于民族团结。习近平的民族团结思想站在全局战略角度对民族团结进行了全方面的解读,对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的理论性和表述的生动性都便于各族人民理解学习,从通俗易懂的话语中能够加深各族人民对民族团结的认识,从而深化人民内心关于民族团结的情感,增强民族认同感,主动团结起来,阻止其他势力破坏国家统一。其次,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可以使人民能够正确区分团结与不团结对于自身的影响,明白只有团结稳定对民族地区才是好的,主动团结起来。最后,习近平就曾指出要立足于统一的多民族历史来加强民族团结,让广大的各族人民能够知道我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必须要坚持维护国家统一。因此,习近平的民族团结思想能够感染各民族人民,号召各族人民共同维护国家完整和社会安稳。
只有各民族团结起来,中华民族才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各民族才会越来越好。首先,发展是建立在和谐稳定的环境基础之上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哪一个民族在动乱的环境中能够发展的很好,只有各民族团结起来,才能促进各民族的发展。其次,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深刻的揭示了发展的基石是民族团结,一个民族想要发展,必须要保证内部环境的稳定,而要创造一个稳定的环境,就需要各民族紧紧团结起来,共同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最后,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的提出,其中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各民族的发展,也会为了发展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民族政策,以促进各民族的发展。所以的说,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的发展。
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必然会在各民族之间进行广泛的宣传,在这一过程中有利于弘扬民族团结精神。首先,有利于在各民族地区掀起民族团结思想大学习风潮。习近平多次视察少数民族地区,每到一处便会发表重要讲话,在当地会产生学习系列讲话的风潮,能够大范围的弘扬民族团结精神。其次,有利于各族人民构建共同的精神家园,从而弘扬民族团结精神。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中提出各族人民要认同中华民族文化,当人们在精神层面认同中华文化,也就会在行动上自觉加入弘扬民族团结精神的队伍中,在不断的文化交流过程中,能够增强对各民族的认识,尊重各民族,自觉宣传弘扬民族团结精神。最后,为了将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落实,相应的就会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去推动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的实践,在这一过程中就可以弘扬民族精神。所以,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不管是从内容要求上来说,还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都是有利于弘扬民族团结精神。
在当代习近平的民族团结思想对于处理民族工作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那么,要将其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就需要深入探究在民族地区落实好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路径。
民族团结就好比一个“圆圈”,这个“圆圈”要想扩大或者往哪扩大,必须要有一个“圆心”来衡量支撑,而中国共产党就是那个“圆心”。所以,坚持党的领导是促进民族团结的根本与核心。坚持党的领导,首先,坚持的前提必须要学会相信,相信党。各族人民对党要有信心,要相信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人民的角度去维护人民的利益,不是为自己谋私利的党,不能仅凭其他人的一己之词就怀疑党做某事的初心。所以,要从心里信任党一定能带领我们不断的创造美好生活。其次,内心认同相信了,就要从行动上去支持党的决策。党做的各项方针政策都是为了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要理解党的各项决策,支持党的方针政策,不能够因为个人利益损失就不顾整个集体利益去反对党的政策,只有支持党的政策,才能促进本民族的发展。最后,党要建立一支精干且愿意接受党领导的少数民族干部。各项工作需要人去做,在各民族地区民族工作同样需要干部去落实,尤其是少数民族干部,选用少数民族干部,他们对于当地的情况更加了解,与村民也更加熟悉,村民也更容易接受他们的领导管理,从而更有利于民族工作的顺利开展,而选用的少数民族干部必须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按照党的指示开展工作,这样才能将民族工作很好的完成,反之则会懈怠工作,严重的甚至会煽动民众聚众闹事。总之,进行民族团结工作的前提就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基,要将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真正落实,离不开对民族地区的发展,当人民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也就会想到这都是因为生活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也就愿意维护民族团结。首先,要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政策倾斜力度。党中央十分重视民族地区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脱贫攻坚时期也是多次深入偏远民族地区,考察民族地区的发展情况,同时也制定了专门针对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但是由于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属于极度偏远贫困的山区,发展受到各种因素限制,所以要针对这一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政策,多给予民族地区政策扶持。其次,加大财政投入。大城市需要发展,但是小地方同样也需要发展,特别是民族地区,所以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民族地区的财政投入,更好的完善民族地区的基础公共设施,优化人民的生活环境。最后,因地制宜发展生产。一个地方要发展,仅仅靠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是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要自身有产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所以,各民族地区要结合当地的特色和环境发展生产,比如光照充足的地区可以多种植水果、草地多的地区可以发展畜牧业、景色怡人的地区可以发展旅游业等来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
意识可以影响人的行为,要让各族人民团结起来,最重要的就是要从思想上进行教育,在全社会加强民族团结教育。首先,要加大民族团结思想的宣传力度。目前,虽然对于民族团结有在宣传,但是大多数都偏向于理论的简单解读和口号式的宣传,并且在宣传时间的持续性上做的还不是很好,往往在一些节假日或者有领导视察时才会宣传,忽视了平时日常生活中的宣传,这就导致在各民族地区的宣传力度还不够,所以要加大宣传的力度,让宣传具有更多的实质效果,具有持久性。其次,要反对“大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思想。目前,关于民族的各种思想蔓延,严重阻碍民族之间的团结友好关系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一些人数多的民族看不起人数少的民族、一些民族封闭自大,拒绝接受其他民族,认为自己这个民族就是最好的,这些思想都是不对的。所以,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各民族人民敢于要反对错误思想,把各民族团结起来,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最后,创新民族团结教育的形式与载体。目前,对于民族团结教育的形式和载体还是比较单一,使用比较多的可能就是标语、横幅等,这些宣传方式比较直观但也不能够让人们有更深刻的理解,缺乏一定的感染性。要增加感染性除了文字还需要声音、动画等。比如说,可以开展各种表彰活动,表彰对于民族团结做出贡献的先进个人,形成人人向榜样学习的氛围。处于网络时代,我们也要充分利用网络新平台,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介来宣传民族团结思想,增加人民群众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了解,以此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生活在法治社会,不管做什么都要符合法律的规定,要实现民族团结还需要提供法律制度保障。首先,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制度下一切工作都会变得有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能够在行使自治权处理民族问题时提供制度遵循,依法公平的处理所遇到的问题,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争端。其次,要建立健全有效的民族法治实施体系。法律规范可以为处理民族问题提高方向性的指导,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是需要一套体系去保证操作行为的合法性。比如说完善监督体系,确保执法人员做到严格执法,避免出现“人情执法”。同时完善惩罚系统,坚决打击领导干部的各种“不作为”行为,对于出现的不合法执法行为都要做出严格的处理。有惩罚就会有奖励,落实奖励机制,对于在少数民族地区做出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或者普通群众要进行必要的表彰奖励,以榜样的力量带动更多的去好好工作。最后,要加大民族地区人们法律知识的宣传学习,增强法律意识。比如说可以在民族地区开展法律知识专题讲座、干部进村宣传法律知识、还有就是可以开展与法律有关的活动,让村民能够参与到其中,在活动中学习法律知识。
民族团结与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的存亡息息相关。目前,我国民族关系总体上是往好的趋势发展,但是受各种因素影响,民族关系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仍然还有一些敌对势力企图破坏民族关系,而处理这些民族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各民族之间、民族内部之间团结起来,汇聚强大的力量,共同解决问题。所以,搞好民族团结对于解决民族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面对的新问题不断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团结思想,对于处理民族工作问题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本文通过深入研究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的内容和特点,挖掘其当代价值,为充分的发挥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的价值进一步探究落实好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的具体路径,以此来更好的解决目前面对的民族工作问题,将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实现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