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项目经济活动分析初探

2019-12-12 10:05张强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9年21期
关键词:信息化平台项目建设

张强

[摘    要] 文章以企业成本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为背景,讨论新时期经济活动分析基础工作中仍普遍存在的问题,研究信息技术应用于经济活动分析的新尝试,提出新形势下做好经济活动分析的措施建议,希望为企业完成信息技术应用于经济活动分析的过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 项目;经济活动分析;信息化平台;建设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21. 032

[中图分类号] F2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9)21- 0084- 03

0      引    言

在公司成本管理体系逐步健全、成本管理制度日趋完善的大背景下,成本管理部与企业策划部联合搭建成本管理信息化平台,以解决新阶段成本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深层次问题、深层次矛盾,为成本管理基础工作提供可靠数据来源与重要技术保障,加快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1      经济活动分析基础工作存在问题探讨

1.1   经济活动分析片面化

目前经济活动分析仍停留在盈亏分析的初级层面,分析内容与深度无法满足施工管理与过程控制的具体要求,容易出现为了分析而分析、分析活动流于形式的不良循环。

经济活动分析的落脚点在于切实解決施工生产组织中的问题,协调成本与其他管理目标间的矛盾关系,透过现象看本质,施工生产分析与生产要素分析[1]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通过科学的成本还原、有效的业务追溯才能分析出问题的关键,为纠偏等核心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依据与方向。

除此之外制约经济活动分析发挥现实作用的另一个方面是人的因素,管理中常见只查找客观原因,不追究内部管理责任的现象,分析活动是项系统工程,管理人员素质能力参差不齐,业务部门认识程度千差万别,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容易造成数据失真。有效的考核至关重要,若分析活动质量的优劣与业务人员利益无关,从“趋利避害”的观点分析,业务人员自然选择对自己“无害”方式,不利于经济活动分析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2    计划性文件未发挥指导性作用、过程控制流于形式

管理过程中仍普遍存在不依据或采用定量成本控制数据指导施工决策、管理的现象,动态控制原理并未真正得到普及和应用,过程控制仍处于在相对粗放的层面。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计划性无法起到指导作用,目标控制停留在意识形态中,也是企业精细化管理的瓶颈所在。

1.3   收入与成本数据不匹配

经济活动分析数据的准确性一直备受关注,数据准确性直接影响分析活动的质量,进而影响决策管理与经营效果。但实践中容易陷入“可能、也许、大概”的困境[2],在经济活动分析中关键要做到收入与成本数据的匹配,需严格收方管理、物资核销,对预估的收入成本、材料实地盘存需引起重视并在分析报告中详细列明,严禁随意填报,确保每项基础数据科学有据。

1.4   主体与其他部位用料未分开核销

材料核销与量差控制是物资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经济活动分析中往往出现主体与其他部位用料未分开核销的情形,管理人员只从总体把握材料节超情况,未区分工程类别、部位,及时发现超耗严重的部位与环节,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无法满足成本控制与管理具体要求。在经济活动分析报告中应区分单位工程用料、临时设施用料、非生产性其他用料[3]分别核销。

1.5   分包成本存在诸多不可控因素

在现有分包模式下,施工企业更愿意将人员、辅材、机械费用包含在分包单价中,只有涉及主体安全的主要材料与少量大型机械掌握在自己手中,管理人员更多地关注分包成本[1],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分包风险。但分包单位多为小微企业,对亏损与风险的抵御、承受能力较差,为了企业的生存与延续不得不在偷工减料上下功夫,给质量安全带来极大隐患,材料与机械控制权的下放更是给了其可乘之机,无形中增加成本风险因素。

在供大于求的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下,分包单位通过不平衡报价取得施工任务,而后在施工过程中寻求索赔的机会,如果索赔无果就借口套现离场,拿到一笔可观的退场费用。在管理实践中不难发现,分包单位的管理失误往往转嫁到承包人头上,由此增加的成本也多数由承包人买单,因此将分包人生产要素的成本管控纳入承包人的管理范畴仍必不可少。现阶段企业制定了完备的分包管理办法,但对作业层的制度建设却是一块短板,承包人对分包人的管理考核缺少重要抓手,出现了常见的作业人员不听指挥、不服从管理的现象。因此对分包人的管理应该从作业层制度建设、合同管理、过程控制等角度入手,逐步提升对分包成本的管控能力。

1.6   容易忽视的成本

在经济活动分析中往往把重点放在直接构成工程实体的分包、材料与机械费上,对施工措施费在内的其他直接费的关注不够,此项费用的管理以最大限度满足现场需要为原则,对其节约超支缺乏规范的管理考核办法,是成本有关制度建设中的一块短板,也是容易造成“跑冒滴漏”,施工效益无形流失的因素之一。在管理实践中,应以承包合同、预算文件为基础,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其他直接费的支出标准,在施工方案中予以细化,加强计划管理、过程控制与成本核算,提高对其他直接费的管控力度。

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工程,自然气候环境各异、内外部关系复杂、施工作业立体交叉,均给施工管理工作带来不确定性。企业对项目管理费的控制通常从两个角度开展,总体角度实行限额指标法,过程中通过在建项目对标检查发现偏离较大项目重点监控,然而在管理实践中并未收到理想的效果,且常常陷入被动,项目施工前期对管理费不加控制,等真正发现为时已晚,个别项目甚至超既定指标数倍有余,直接吞噬掉既得利益导致亏损。建议管理费的控制从组织、管理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根据实际需要精简管理机构、减少管理层次、提高工作效率[4];另一方面较少管理决策失误造成的管理费额外支出。

1.7   经济活动分析数据忽高忽低

分析数据的平稳性与准确性是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要求,否则容易造成虚盈实亏或相反的情况,二者均给施工决策与管理带来不利影响。分析数据收集工作涉及部门较多、周期较长,各个环节均容易出现数据错误,导致整体分析失真的现象,在实际工作中可通过不同方法、不同角度、不同业务部门间相互校核、签认等方式降低数据错误的发生概率,最大限度确保基础数据准确。对经济活动分析缺乏预判性与前瞻性是导致分析数据起伏不定的另一诱因,在管理实践中可通过事前制定统一的估算标准、事中由经营副经理审核的方式予以规范。

1.8   成本分析措施无法得到有效落实

目前身居施工一线的技术人员大多是刚刚走上管理岗位的毕业生,富有工作热情、积极上进,最大的不足是缺乏管理经验与方法。经济活动分析中普遍存在的一大痛症是具体管理措施无法得到有效落实并刚性执行,事实上并不是一线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很大程度上由于指令传达沟通障碍引起的。为从根本上扭转这一被动局面,项目部通过进一步完善会议制度,在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的基础上,要求各分部召开成本管理布置会,将经济活动分析会中明确的重点监控对象、目标计划、管理措施、时间安排等实质性内容予以细化,分解并布置到相关管理人员,通过每日例会制度跟踪检查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促使成本管理延伸到施工管理的每个角落,融入日常管理的具体行为当中。

2      信息技术应用于分析活动的尝试

2.1   突出定额在信息化建设中重要地位

分包成本管控现阶段仍处于相对粗放的阶段,普遍存在分包单价内容约定不明,边界划分不清,无具体的生产要素组成分析等问题,为了规避分包风险往往在合同中约定综合单价一次包死不予调整,然而实际管理中为了确保工期、质量目标实现,不得不对分包人提出的不合理单价进行补偿。此时存在两个棘手问题:其一分包单位前期进行不平衡报价,故意压低部分项目单价,过分抬高其他项目单价,以期后期索赔;其二分包人提出的工料机索赔请求是否合理的问题。前期存在的模糊问题逐一暴露,管理人员面临是否调、如何调的两难境地,成本管理工作陷入被动局面。

过程控制的第一步是进行目标分解,在成本目标管理中分解深度通常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使得计划性文件不能满足管理需要,过程控制缺乏依据,开展定量的经济活动分析也是捉襟见肘。

依托信息化平台建设,当下正是收集区域性成本管理基础数据,编制企业定额的关键时期,企业定额的建立将从根本上扭转传统成本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突破管理瓶颈,刷新成本认识,开启全新的精细化成本管理局面。

2.2   促使分析活动趋于标准化、规范化

成本核算的对象是单位工程,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没有统一的标准,按照所有路基土石方、全部桩基工程等作为核算对象,缺乏针对性且较难定位偏差产生的部位以及具体原因,难以制定针对性的纠偏措施,可操作性大打折扣。而经济活动分析应以单位工程甚至更为明细的分部分项工程为分析对象,更为深入细致地定位分析。规范业务操作、整理工作流程,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对实现成本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将发挥关键作用。

2.3   逐步实现横向业务部门资源互通共享

经济活动分析工作是项系统工程,涉及众多业务人员与部门,相比纵向的层级管理,横向的业务联系更为复杂,很容易出现责任不清,互相推诿的现象。目前主要业务部门均已实现或正在完善信息化平台建设,如何实现不同部门的資源整合,建立有效业务逻辑的协同办公平台将成为下一步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通过集成平台的建设,实现资源的互通共享,数据间相互交叉验证,职能部门相互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追溯到相关业务部门与责任人员,实现精准、高效、便捷。

2.4   建立历史成本大数据、激活沉没成本

历史大数据属于沉没成本[5],甚至是耗费沉痛代价换来的宝贵经验,也是项目完工后留存下来对企业最重要的东西,过去很多单位都认识到了这方面的重要性,强调总结经验、固化成果,但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或个别人的行为当中,只有通过继续试错与时间的积累才得到广泛关注,信息化技术平台的实现加速了成果固化与推广应用的进程,在建项目可以随时从历史数据库中抓取成本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提升成本管控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5   实现信息预警、提高风险应急响应能力

传统经济活动分析从准备工作到完成需至少经历10~15天的时间,且每季度只进行一次,分析活动的时效性无法得到保证,对指导施工的意义也大打折扣。预警指标体系将通过声音与图像直观地反映项目运行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环节与部位,管理人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缩短了应急响应的时间,提高了应急响应的效率,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风险事件造成的损失。

3       新形势下做好分析活动的措施建议

3.1   强调可追溯性、完善成本考核量化责任体系

通过信息化建设应实现从宏观盈亏到微观工序的纵向追溯[5],以及从成本数据到业务活动的横向还原。当出现预警信号与成本偏离,能够迅速并精准定位偏差点、业务部门与责任人员,解决了传统经济活动分析中成本管控与生产管理两层皮的现象,实现了二者之间的无缝对接。

结合以往的项目管理实践,不难发现大多数考核失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考核指标不统一、无法衡量,不同考核者给出的评价甚至截然相反,容易“感情用事”,通过技术手段解决管理问题,信息化平台建设是建立成本考核量化责任体系、层层落实责任制、完善企业成本考核办法的基础与技术保障。

3.2   充分认识施工生产均衡性对成本的重要影响

工期目标能否实现直接反映施工企业的履约能力,进度管理向来被视为日常管理的重点,进度失控带来的成本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生产人员所关注的进度目标通常为关键线路的总进度目标,未能充分认识施工生产均衡性对成本的重要影响,对科学进度管理也缺乏全面的理解。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前松后紧、停工、窝工、突击加班[4]等现象无形中造成要素投入增多、措施费增加、管理成本提高;从成本控制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进度管理也是很有必要的,当出现进度延迟时,应首先考虑压缩有充足备用资源且对成本影响最少的关键线路工作,如果存在困难也应该考虑调整工作间逻辑关系的可能性,而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3.3   实行大型临时设施标准化建设管理

在经济活动分析中大型临时设施的亏损也是不容小觑的,由于缺乏统一的要求,各项目建设规模、标准千差万别,给大型临时设施的成本管控带来不利影响,建议从企业层面完善大型临时设施标准化管理的制度建设,有条件的单位可成立标准化建设管理处,对企业降本增效、提升形象将起到积极作用。

3.4   发挥内部审计对经济活动分析的靶向作用

内部审计是企业经营状况的“体温计”,是管理层的“眼睛和耳朵”,审计通过系统、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与治理过程,帮助组织实现既定目标[6]。企业现有审计人员力量相对薄弱、资源较为匮乏,集成平台的建设让审计组直接参与到重点(大)项目的经济活动分析过程成为可能,主动参与到业务流程优化、实施程序检查、梳理并提出重构建议,实现了审计与业务的融合,降低经济活动风险。

3.5   深入研究合同条款、把握成本管理脉搏

材料管理分為量差管理与价差控制,供料方式不同,施工企业承担风险的范围与内容也不同,甲供、联采物资建设单位几乎承担全部的量差与价差风险,自购物资中的可调差物资一般由施工单位承担部分价差风险和全部量差风险,自购物资中的不调差物资的全部量差与价差风险由施工单位承担,基于合同条款使得物资管理重点突出、有章可循。

施工项目出于实际需要或二次经营角度会寻求设计变更,但往往存在“正变更代表盈利、负变更代表亏损”的误区,实际并非如此,负变更减少了亏损项目就降低了亏损,正变更增加了亏损项目却增加了亏损。因此需认真做好变更策划、效益测算,扎实推进二次经营工作。

3.6   加强复合型人才与专业化队伍的储备建设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为了取得施工项目,不得不压缩预期利润,项目的经营管理与成本控制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但管理人员的素质与能力仍存在与经营需要不匹配、不适应的地方,既懂施工又懂经营的管理人员十分缺乏,生产技术人员在编制施工组织、制定施工方案时不能综合考虑成本与效益;经营管理专业人员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升,经营副经理岗位人员需求量大。下一步公司应加强复合型人才与专业化队伍的储备建设,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与企业转型升级奠定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建俊.谈施工项目财务经济分析[J]. 北方交通,2014(z1):9-13.

[2]卢巍.论施工企业经济活动分析——项目部经济活动分析管理工作探讨[J].财会学习, 2017 (4):209-210.

[3]张月芳.浅析施工企业经济活动分析[J].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69-72.

[4]邱世和.施工企业如何进行经济活动分析[J]. 税收科技,2002(4):49-50.

[5]陈强.施工企业远程经济活动分析工作实践与思考——以中铁某施工企业为例[J].财会通讯,2010(29):158-159.

[6]周丽.内部审计对于企业经济活动防火墙作用的靶向性分析[J]. 国际商务财会,2018(2):87-88,91.

猜你喜欢
信息化平台项目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船舶行业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的研究与建设
体验设计导入校园网人事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之初探
信息化建设下多媒体教室管理的新模式初探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加强公路工程成本管理的措施分析
浅谈物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