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小燕 王玉蓉 刘立杰
摘 要:结合明代以来相关文献的记载,在系统梳理了廊坊地区中药材资源历史状况的基础上,根据廊坊实际情况及中药材利用现状,尝试给出廊坊地区中药材利用与道地药材开发策略,以期促进廊坊地区道地药材建设与确立品牌及产业。
关键词:道地药材;历史;现状;开发利用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18-0090-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67 文献标志码:A
1 研究背景
当今国家和河北省对于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极为重视,并提到了国家战略高度。中药材具有显著的卫生、经济、科技、文化、生态等资源优势,亟待进行广泛深入的开发应用。而道地药材因其上佳的質量和临床疗效,特别受到人们青睐。道地药材意味着质优效佳,突出指向中药材的产地。但道地药材的产地并非一成不变,古代就存在道地产区发生变迁的情况。当代由于需求激增、野生资源不足及现代科技的引入,中药业已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因地制宜,形成道地药材品牌即是创出有力的经济、文化、卫生、科技地理标志,促使形成了很多新的优良道地药材产地,并且迅速发展,获得国家持续的政策、资金支持。2018年12月19日,农业农村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了《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其中强调“推进野生品种驯化,推广药材抚育技术和仿生栽培,有利于提升道地药材供给能力,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永续发展”。
河北省道地药材生产有居全国前列者,但相关科学研究尤其历史研究并不突出。廊坊中药材整体的研究目前欠缺,开展并完善相关研究是建设廊坊道地药材品牌的基础。研究立足于廊坊水文地质及气候特点,在梳理发掘自明代以来廊坊地区所产中药材资源基础上,结合现代中药学发展前沿,深入计量分析,总结规律,寻求创新利用的可能性,以期为廊坊地区中药材仿野生抚育、现代化种植提供基础性技术资料,为当下廊坊地区中药材的种植与开发提供历史依据与科学根据,利于形成廊坊道地药材品牌,益于确定廊坊中药材产业方向,提高效益。
目前,国内整理总结廊坊地区中药材传统与现实工作处于开始阶段,促进了廊坊对野生中药资源的保护利用及中药材产业的开发。借鉴相关学术成果,主要进行历史梳理、现代栽培种植两方面的研究考察。
2 廊坊地区中药材资源历史状况
我国道地药材理论和实践体系的形成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就强调了道地的重要性,经历魏晋、唐宋本草学的发展,明代道地药材的理论和生产、流通、应用等实践日臻成熟[1]。清代到当代道地药材的理论实践研究继续完善,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道地药材的研究主要包括历史研究和现代利用两方面,成果丰硕。道地药材的历史研究主要包括名实考辨、本草考证、空间分布、产地迁移、发展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现代利用研究主要包括栽培技术、野生抚育、炮制标准、质量评价、化学分析、物理研究、药理实验、提取工艺、产业化发展、知识产权保护等诸多方面。这些研究涵盖范围广,涉及到各个方面。其中有些研究成果深入,富有创新性。比如詹志来等的《基于历代本草产地变迁的药材道地性探讨——以黄芪、丹参为例》、谢彩香等的《中药材道地性评价与区划研究》、汪燕平的《清以来宁夏枸杞作为地道药材的形成史》、张彩云等的《DNA条形码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进展》、李远辉等的《高品质中药配方颗粒与关键制造要素》等成果颇富理论实践意义,具有指导作用,为研究提供了基本的研究视野、思路和方法。
相较而言,道地药材的现代利用研究所占比例较大,历史研究相对薄弱,这对于中药材现代化开发利用中医文化传承和中医思维光大方面存有欠缺。由于历史上廊坊地区道地药材面貌模糊,以及对中药资源传统的梳理欠缺,故尝试在广泛充分的中药资源历史研究基础上,结合现实,提炼出廊坊道地药材种类。除本草学专著外,史志等多种文献中记录了许多道地药材[2],考察民国及之前的相关文献,有廊坊中药材品种、功效、质地等方面的详细记载,反映了中药材在廊坊地区的历史分布、生长情况。整理分析这些文献中的中药材资源,从中选取经济价值高或者用途广泛的品种进行规模化栽培,形成道地药材品牌,有其自然合理性及社会延续性。
经整理统计,明代以来廊坊各地区方志中可入药的物产安次350种,三河258种(沿袭历史,大厂并入三河统计),香河364种,霸州475种,固安380种,大城151种,文安392种,永清206种。廊坊8区县的中药材去重统计达146种,其中历代安次地区“药类”有36种,具体为夏枯草、地丁、香附、菟丝、枸杞、益母草、苍耳子、薄荷、金银花、大蓟、小蓟、蒺藜、茵陈、蒲公英、地肤子、凤眼、紫苏、苦丁香、天麻、莨菪、木贼、牵牛、蓖麻、麻黄、地黄、川芎、车前子、半夏、大麻、蚕沙、艾叶、莲壳、甘草、竹叶、桑白皮和瓦松。
可以说历史上廊坊地区中药材物种丰富,具备分区县建立中药材资源库的条件。这些可入药的物产紧贴民生,为当代发展药食、菜药、林药等同用品种提供了历史依据。以民国三年《安次县志》为例,物产入药比例达到93%,体现了中医学药食、药用同源的理论与应用。物产中专门的“药类”记载基本都为中医常用常见药,使当代规模化经济开发利用成为可能。另外,这些历代的丰富物产兼具实用性与观赏性,对生态环境有益,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与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建设相吻合。
3 廊坊地区中药资源利用现状
上文主要依据文献学、中药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理论方法,梳理发掘自明代以来廊坊地区中药材资源历史状况,进行计量分析。下面考察廊坊地区中药资源利用现状。
廊坊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554.9 mm,年平均无霜期183 d,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 660 h左右,全地区98%的土地为平原,土层深厚,土壤类型多样,有利于多种中药材的种植生长。水系发达,水资源可利用量7.74亿m3。廊坊全市植物资源有920种左右。这些优良的自然、生物条件为廊坊中药材种植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