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玲
摘 要:介绍了土地资源流转的概念和意义,分析了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现状,探究了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存在问题,提出了针對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现状;改革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18-0028-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1.1 文献标志码:A
1 农村土地流转相关理论
1.1 土地资源流转概念
农村土地使用权转让意味着农民将土地经营权转让给承包商。家庭联产合同责任制的实施,促进了农民在一定程度上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形成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经营权和土地使用权等概念。因此,相当多的学者认为,农村土地资源流转是农村集体土地承包商或其他农民个人和组织,将土地使用权以搬迁、租赁、交换、证券交易等形式进行转移的再分配过程。这种转移只转让农村土地分包权,即只转移狭义的土地使用权[1-3]。
1.2 土地资源流转意义
目前,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大多是自发的。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的农业生产可以显著提高土地产出效率,和分散管理、土地碎片化的现实存在一定冲突[4]。
土地流转后,在农业用地经营规模上,从农民一家一户的零碎土地变成了几十亩、几百亩的规模。农业企业依托大块成片土地,建立大型生产基地,可以提高生产规模和集约化生产的水平。地方政府应根据当地条件,通过土地流转提高农业生产规模,调整产业布局,充分发挥地方优势,通过土地规模管理实现农业大发展。
2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现状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但目前农村土地流转水平依然较低。实施家庭联产责任制后,由于各家庭的生产能力不同,一些家庭无法承担大规模生产的责任。因此,相对于规模化、产业化生产而言,家庭联产责任制对应的生产模式是小规模、散乱化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土地资源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必须通过市场进行分配。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5-6]。
3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存在问题
3.1 土地流转差异
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和各地政府各自偏好,不同地区的土地流转具有不同的特点,其流转表达方式也不同。早期农村土地流转主要发生在沿海发达地区。沿海地区产业快速发展,尤其是乡镇企业快速发展,为农业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这些地区的农民不再依赖土地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为农村土地分配带来机遇。当前,我国经济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发展不同步,经济产业结构有待调整,这也给农村土地流转带来机遇[7]。
3.2 土地流转的法律和政策不完善
土地流转的法律和政策不完善,导致实际土地流转中出现很多问题,例如农村土地所有者缺乏明确的标志概念、相关主体在流转过程中分工不明确、没有明确规定当事人和中介人的权利和义务、操作程序不能有效保护处于农民合法权益等。农村基层信息不对称,法律和仲裁机制运行效果不佳。一旦在流转过程中发生纠纷,土地流转面临的难题就是谈判调解成本高。由于缺乏稳定预期,受让人不敢在土地上长期投资,削弱了土地流转的作用。
3.3 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
集体土地所有权流通不畅,难以形成市场。目前,农村土地流转主要是以农民之间转包形式为主,仅仅适用于小面积调整土地。即使是在一些发达地区进行非农业生产,可用的土地资源也是有限的,土地商业化很难实现。这种结构的土地流转,显然不适合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和生产要素商业化。流通机制不完善、市场不公开、土地交易秩序混乱,难以形成良性交易的局面。
4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对策
4.1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相关立法较为滞后,相关制度很不完善,这极大影响了农村土地流转规模。缺乏政策文件指导和专业监管体系,加上土地承包经营权不明确,使土地出让收益难以惠及农民,农民权益很容易受到侵害。同时,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管理方面缺乏严格的规范,交易者的交易行为和合同内容与现行法律存在一定的冲突。
4.2 完善土地流转配套制度
农村土地流转数量提高的背景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速度相对较慢。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来源,土地流转后农民养老问题急需得到解决。必须迅速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削弱农村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促进土地分配和供给的有效增长。此外,农村经济组织的融资能力极弱,土地受让者难以从金融机构取得贷款,不利于农村土地流转之后规模化生产的开展。
4.3 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
从各地区实际经验来看,应该鼓励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各相关权利方共同发展,协调分包商和农民的权益,实现土地租赁自由和互惠互利。增加农民土地流转收入,可以通过更多形式来实现,例如农民以土地入股参与农业规模化生产等,激励和增强了农民土地流转的意愿。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合同期限相对较短,影响投资者保护土地的意愿,很可能导致土地过度利用,不利于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因此,要建立专业的农业技术扶持机制,为农民开展新技术和科学生产观念的教育和培训,改善农民观念,使其接受并主动运用现代农业技术。
5 结束语
在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速度不断加快,农村土地转移规模巨大,出现了多种形式的流转方式。但是农村土地流转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相对总量而言流转数量相对较小、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对于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目前仍缺乏统一规范,很难建立具体标准。我国应加快相关立法,从政策和法律层面保障农民、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在农村土地流转中的权益。
参考文献:
[1]孟祥远.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的成效及问题——以嘉兴模式和无锡模式为例[J].城市问题,2018(12):68-72.
[2]郎佩娟.农村土地流转中的深层问题与政府行为[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1):28-32.
[3]李先玲.基于农民收入结构的农村土地流转分析[J].特区经济,2018(10):164-166.
[4]岳意定,刘莉君.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的农村土地流转经济绩效评价[J].中国农村经济,2018(8):36-47.
[5]贺振华.农户兼业及其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一个分析框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8(2):72-78.
[6]蒋满元.农村土地流转的障碍因素及其解决途径探析[J].农村经济,2017(3):23-25.
[7]黄贤金,方鹏.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形成机理、运行方式及制度规范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17(2):4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