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佳
摘 要:从经济发展、二元结构、制度、人力资本等因素出发,实证分析了九项指标对河北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均GDP增长率、就业结构、城镇化水平、二元经济结构系数、社会保障水平、金融发展规模、文化程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有正向影响,财政支农比率、金融发展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是负向的。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 影响因素 实证分析
1978年以来河北省经济发展迅速。然而除去1981-1988年,河北省其余30多年的城乡收入比都大于2,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严峻。本文的研究对解决这一问题有参考意义。
一、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一)因变量
以城乡居民收入比(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作为因变量。
(二)自变量
选用9个指标作自变量,见表1。
(三)数据来源
根据《河北省经济年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得到了20年的经济数据,见表2。
二、实证分析
先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再利用提取的主成分作自变量,进行回归。
(一)主成分分析
因为各数据的原始量纲不同,需用spss软件进行标准化处理。以特征值比1大的主成分为标准,见表3,本研究应选2个主成分。
表5说明两个主成分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满足回归前提。当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状态时,易出现“虚假回归”问题,对3个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来确定它们的平稳性。表6发现F1没有通过,进一步对F1的差分项进行ADF检验,发现F1为I(1)序列,除了F1外变量Y和F2通过了单位根检验,所以不能进行协整,不能将F1加入到模型中进行回归,可以只用Y和F2进行回归。
见表7,F2的系数为01484,对应的p值为00003,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为确定回归结果的稳健性,对上述回归进行异方差检验和模型设定偏误检验。White异方差检验的统计量为1347296,对应的P值为02863,没有通过显著性水平为10%的检验,无法拒绝不存在异方差的原假设,故上述方程的回归结果不受异方差的干扰。模型设定偏误检验得出F统计量为0158039,对应的P值为06959,通过检验,即模型设定不存在偏误。
(三)实证分析结果
根据实证分析,正向影响因素有:人均GDP增长率、就业结构、城镇化水平、二元经济结构系数、社会保障水平、金融发展规模、文化程度。负向影响因素有:财政支农比率、金融发展效率。
三、实证结果的经济学解释
从经济发展因素看,人均GDP增长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就扩大0041个百分点。因为河北省还处于倒U理论所论述的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变动方向一致的阶段;就业结构每增加一个单位,城乡收入差距就扩大0022个单位。为了推动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河北省采取了相应措施,同等情形下投入农业的资源相对减少。
从二元结构因素看,城镇化率每增加一个单位,城乡收入差距就增加0033个单位。理论上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产业结构优化。但是河北省的二元化制度并未彻底改变,多数农村居民并不能在城市化中获益;二元经济结构系数每增加一个单位,城乡收入差距值就扩大0008个单位。农业生产季节性的特点决定了农业劳动力较城市劳动力就业的不充分性将可能长期存在,产生了城乡收入差距。
从制度因素看,财政支农比率每提高一个单位,城乡收入差距就缩小0008个单位。因为增加农业扶持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缩小了城乡差距;社会保障水平每提高一个单位,城乡收入差距就扩大0041个單位。因为河北省的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缺陷,城镇居民从中受益大于农村居民;金融发展规模与金融发展效率对河北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为一正一负。河北省金融发展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金融抑制,使得金融业无法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从文化水平因素看,文化程度每提高一单位,城乡收入差距则扩大0006个单位。因为农村人口中一些受到了高等教育的人,选择在城市继续发展,使农村的人力资本状况变得更加薄弱,①加之市偏向的教育经费投入政策等原因,河北的教育发展没有起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士云,吴连翠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7(02).
[2]李静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实证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04).
[3]霍炳男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7(04).
[4]蔡昉,杨涛城乡收入差距的政治经济学[J].中国社会科学,2000(04).
[5]陈斌开,林毅夫发展战略、城市化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J].中国社会科学,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