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研究

2019-12-12 06:06张兴台鸣阳
西部金融 2019年3期
关键词:消费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张兴 台鸣阳

摘   要:本文通过构建一般动态均衡模型,探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消费升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能够促进总体经济增长率提高,同时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向高级转化,助力消费升级。

关键词:消费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般均衡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017-2019(3)-0020-05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消费视角看,就是指现有供给不能满足居民消费需求结构升级转换的需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居民消费需求正在进入新一轮升级周期。

一、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现状与趋势特征

(一)居民消费现状

从我国现状来看,居民消费支出仍以食品烟酒、居住和衣着等传统消费为主,新兴消费如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以及服务性支出虽然绝对额较小,但增速较快。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322元,实际增长5.4%。消费结构中,食品烟酒绝对支出额较高,达到5374元,占比29%,但增长速度相对较慢,仅为4.30%;医疗保健和其他用品及服务绝对支出额相对较低,但增长速度较快,增速分别为11%和10%。

(二)居民消费发展趋势特征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无论是我国居民需求结构还是消费模式,均较90年代发生明显变化,且变化过程呈现出三大趋势性特征:

1.传统消费占比不断缩减,新兴消费比重持续扩大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中,传统消费仍占主导地位,比重接近80%,而欧美则在60%-70%,但从90年代开始,我国传统消费比重呈下行趋势,食品占比持续下滑,耐用消费品占比也呈现下滑趋势,新兴消费占比趋于上行。

2.居民消费模式转变,消费质量不断提高

我国消费升级正遵循着从数量到质量的路径来完成。以典型消费品为例,从快速消费品的代表食品消费来看,2013年到2016年中国居民食品消费中,累计涨幅位居前列的分别是禽类、蛋类、鲜果、坚果、薯类和豆类,这些食品消费的涨幅均超过10%;相比之下,谷物的消费出现了负增长。从耐用品来看,舒适度和智能化成为了主要追求方向,2014年以来,汽车的每百人均保有量已经上升至25台,更多人开始注重汽车的舒适性,近几年SUV的销量占比从18%快速上升到42%。

3.居民消费结构变化明显,服务消费占比不断升高

随着收入持续上升,我国早已告别商品紧缺年代,消费并不仅限于有形的商品领域,无形的服务消费重要性得到凸显,不仅医疗教育、信息服务、文化娱乐等领域的消费呈现爆发式增长,在服务业内部,收入改善和技术进步使得人们愿意为、也能够为“省时、省事、省力”买单,节约时间和提升体验被赋予更高的溢价。

(三)我国居民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性支出逐年递增,但我国消费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消费升级动力不足。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性支出分别累计增长7630元和5102元,但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却未发生明显变化。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消费率仍处于较低水平。2015年,中国最终消费率(总消费/GDP)为53%,居民消费率为39%,较美国、德国、日本和韩国等发达国家相差甚远,甚至低于印度(总消费率为68%)等发展中国家。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无效和低端供给过多,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产能利用率偏低。2015年钢铁产量出现自2000年以来的首次下降,水泥产量出现自1990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二是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不足。供给侧调整明显滞后于需求结构升级,居民对高品质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出现到境外大量采购日常用品的现象,造成国内消费需求外流。

二、模型构建与结论

针对我国居民消费率低,无效和低端供给过多,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不足等问题,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图通过产业创新升级和结构性优化调整,释放市场活力,提高市场竞争力,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了更好地探究在开放经济中,产业创新升级对消费升级以及消费增长的影响,本文立足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这一客观事实,构建了包含创新产品与传统产品两部分的一般动态均衡模型。

(一)指标选取

对于企业而言,其核心在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技术水平,从而提升核心竞争力。本文选择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衡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展的指标。

消费升级包括两部分:消费结构变化和消费质量的提升。消费升级的过程,就是消费结构变迁、消费质量提高的过程。目前,对于消费升级并没有统一权威的衡量标准。本文从结构和质量两方面出发,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用创新产品消费额与传统产品消费额的比例来衡量消费升级程度。

(二)模型构建

1.创新产品相对价格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模型假设存在两个国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每个国家有两大生产部门:创新产品部门与传统产品部门。各国内部要素市场完全竞争,劳动和资本可以自由流动。两国之间资本可自由流动,但劳动無法跨国转移。加入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两部门生产函数设定如下:

推论2:消费升级指数与自主创新能力成正比,与发达国家创新能力、本国传统产业技术吸收能力成反比。

具体来看,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本国的创新部门产出增加,且由推论1可得创新产品的相对价格下降,在短期内具有价格优势,消费者会提高对于本国创新产品的消费,“挤占”进口产品的市场份额,同时部分传统消费会转向创新产品,从而根据(4)可得,提升创新产品的总消费量,促进消费升级。反之,若自主创新能力原地踏步,而发达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上升,则传统部门技术吸收,导致传统产品产出增加,同时,在短期内,本国创新产品相对于进口产品和传统产品价格上升。这就导致了一方面消费者降低本国创新产品消费,转而投向进口产品,另一方面消费者更多购买传统产品。两方面影响比较来看,根据(4)可得,因先进技术而形成的创新产品比较优势将会被发展中国家传统消费的增多而抵消,导致消费降级。

由此可见,影响发展中国家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因素并非发达国家的进口产品冲击,而在于本国的创新产品和传统产品消费量的变动。

推论3:发展中国家消费转变趋势主要取决于本国创新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传统产业技术吸收能力的强弱:(1)自主创新能力强于技术吸收能力时,创新产品消费比例上升,消费升级;(2)自主创新能力弱于技术吸收能力时,消费转向传统产业,消费降级。

3.总产出和总消费

推论4:发展中国家的消费增长率与自主创新能力成正相关,自主创新能力越强,稳态消费增长率越高。

(三)结论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能够促进总体经济增长率提高,同时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向更高级转化,助力消费升级。

三、政策建议

通过前文研究结合我国国情可知,要加快推动我国消费升级,必须从“加”、“减”两方面入手推行供给侧改革。淘汰过剩产能做“减法”,促进产业创新升级;加强创新力度,构筑新增产能做“加法”,提升中高端供给比例,增强本国产品竞争力,减少消费需求外流。

(一)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产业引导和发展政策

一是不断完善产业政策的顶层设计。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对于消费升级具有促进作用,应从供给侧改革入手,使优势资源向中高端产品转移,提高创新产品占比,实现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的良性互动。二是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和行业管制。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消除违背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行政干预和行业管制,使石油、电力等行业的生产、定价和分配更符合市场规律和居民消费需求,释放市场活力。三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通过产业发展基金、税收和土地优惠政策等,支持和引导科技研发、医疗保健、物流配送、教育和文化娱乐等行业的发展,以满足企业和居民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充分释放消费潜力。

(二)在财税体制改革中充分體现对创新和消费的引导与支持

一是加大对企业创新和转型升级的引导和支持。对于创新性企业适当降低税率,同时,对于积极淘汰过剩产能和转型升级的传统企业,也应予以一定的税收优惠和减免。通过合理的税收优惠政策,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动力。二是让财税体制改革充分体现“让利于民”。通过科学制定符合我国经济发展需求的收入分配制度,大幅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为扩大消费和促进消费升级创造基础条件。

(三)推动以产业和消费升级为导向的金融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是加强金融政策引导和支持。通过货币政策积极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适度扩大总需求。同时,通过实行差别化的信贷政策,对产品有竞争力、有市场及技术设备先进的创新型企业,或暂遇困难但经过转型升级和加强内部管理仍能恢复市场竞争力的优质骨干企业,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继续给予信贷支持,强化激励措施、鼓励自主创新,增强微观主体内生动力,充分发挥金融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资金支持和保障作用。二是加大金融支持的覆盖面。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和绿色金融,积极开发农村金融市场,使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能够真正惠及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消费群体,从总体上提高金融对消费领域的支持力度。三是提高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于不同消费领域的需求群体,推出更具特色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多元化金融需求,从而提高金融支持消费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Pissarides N C A . Structural Change in a Multisector Model of Growth[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7, 97(1):

429-443.

[2]Alvarez-Cuadrado F., Poschke M. Structural Change Out of Agriculture: Labor Push versus Labor Pull[J]. 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Macroeconomics, 2011,3,(3):127-158.

[3]陈小亮,陈彦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总需求管理的关系探析[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6,(3):67-78.

[4]张晓波.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8,34,(15).

[5]孙早,许薛璐.产业创新与消费升级: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的经验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8,No.364,(07):100-118.

[6]任保平,付雅梅.系统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探讨[J].贵州社会科学,2017,(11):107-114.

[7]邓若冰,吴福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提升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战略选择[J].天津社会科学,2016,(06):108-114.

[8]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需求结构升级转换背景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Social Scenes in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2016,(3):79-87.

Promoting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and Accelerating the

Step of Consumption Upgrading in China

——— Exploration Based on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ZHANG Xing1   TAI Mingyang2

(1Xianyang Municipal Sub-branch PBC, Xianyang Shaanxi 712000

2People's Bank of China, Beijing 100800)

Abstract: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and consumption upgrade by constructing a general dynamic equilibrium model.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improving technological and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will boost overall economic growth,and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nsumption structure, accelerating consumption upgrade.

Keywords: consumption upgrade;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general dynamic equilibrium model

责任编辑、校对:康卫东

猜你喜欢
消费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我国农村消费升级趋势与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研究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海尔的影响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十三五”规划
这次“消费升级”,就是越买越贵吗?
我国跨境电商高速发展下的国际物流问题
消费升级给营销带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