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和修复情况

2019-12-12 10:48吴良臣宿迁科以康爱尔五官医院江苏宿迁2238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22期
关键词:乳化内皮细胞白内障

吴良臣 宿迁科以康爱尔五官医院 (江苏 宿迁 223800)

内容提要: 目的:对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和修复情况进行分析。方法:抽取本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50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作为分析样本,对比不同时期细胞密度与细胞直径指标的变化差异。结果:相比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的细胞密度降低,细胞直径增加,出现的差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的细胞密度、细胞直径与术前的细胞密度、细胞直径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白内障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后会导致患者短期内角膜内皮细胞受损且密度下降,术后3个损伤细胞修复效果良好。

白内障是老年患者常见眼科疾病,其是局部营养障碍、中毒、代谢异常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晶状体代谢发生紊乱并逐渐使晶状体蛋白质混浊的病症。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作为临床治疗白内障的常用术式,虽然其治疗效果比较理想,但术后会导致角皮内膜损伤,对角膜功能产生一定程度的抑制,造成各细胞功能变化,增加眼盲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所谓角膜内皮细胞的修复治疗,就是通过延伸、扩大周围健康细胞的方式进行的,实施囊外白内障摘除术的患者,其角膜上下中部细胞会不可避免的发生损伤,其中中部肌上不是主要损伤部位,术后3个月左右基本上受损细胞会完成修复,但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并不能彻底修复。基于此,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角膜内皮细胞修复状况,以临床症状为依据采取对症处理措施,对手术时间、操作等进行不断优化。本文抽取本院收治的50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作为分析样本,现评价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取本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50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作为分析样本,将葡萄膜炎、青光眼以及糖尿病等各种合并症排除。其中的男患者为23例,女患者为27例,患者年龄60~87岁,平均(73.8±5.2)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选择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方式治疗,由同一医生负责进行手术操作。采用表面麻醉或表面麻醉+结膜下浸润麻醉,以开睑器撑开睑裂,于11点钟方向做一长3.2mm角膜缘切口,于角膜2点钟方向做辅助切口1个。在前房中注入粘弹剂,予以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后晶状体核超声乳化,对残留下的晶状体皮质进行吸除。待完全吸除残留晶状体物质后,囊袋内充盈粘弹剂,植入折叠式的人工晶状体,对粘弹剂进行清理,术毕。

1.3 观察指标

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前通过TOMEY EM-3000型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对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直径进行观察,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再次以相同的方式观察细胞密度和直径,术前、术后予以分析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全部数据的分析以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使用(±s)对计量资料行表示,比较上给予t检验,P<0.05可看作出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的细胞密度比术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的细胞直径比术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细胞密度、细胞直径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对比治疗前后不同时期细胞密度、细胞直径变化情况

3.讨论

现阶段临床方面优先选择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白内障,以患者白内障具体病情严重程度合理选择相应的手术方法并予以对症处理,可对白内障现象进行有效控制。尽管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在临床治疗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性成效,但术中需摘除囊外白内障的方式,会导致角膜内皮细胞受到极大程度的损伤,若导致其他眼部急症则会引起非常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导致患者失明[2]。目前临床尚未形成统一的角膜内皮细胞损伤部位以及损伤部位应该如何修复的定论,需进一步进行分析和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在操作过程中主要以延伸和扩大细胞的方式实现对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控制和修复,根据角膜内皮细胞的计数状况和角膜水肿分级状况探讨针对性的损伤和修复对策[3]。

根据本次研究得到的结果,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的细胞密度明显低于术前,细胞直径则明显大于术前,差异显示出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细胞密度、细胞直径与术前展开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提示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患者会在术后3个月后显示出对角膜内皮细胞产生的影响。通过对引起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因素加以评析可充分了解细胞密度变化情况。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期角膜内皮细胞处于无法再生的状态,角膜上部、下部中的健康细胞就会出现扩展、延伸的表现,自行补偿到缺损细胞的手术部位,正是因为这种补偿,大大降低了角膜内皮细胞密度[4]。

相关文献报道[5],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患者,丧失角膜内皮细胞的概率高达10.7%左右,其会对患者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故此医护人员在术中需要以各项研究结果为依据,全面控制手术要点。与此同时,医护人员还需要尽可能的对超声能力导致的眼部损伤现象进行控制,重视以下注意要点:①适当调整超声能量功率:医护人员在手术操作过程中需通过高负压法分开晶体核,以爆破或脉冲的方式进行超声吸除,使超声能量使用率明显降低;②规范进行乳化操作:医护人员在手术过程中要正确控制乳化针头的具体位置,特别是眼轴比较短的患者进行乳化时需合理控制乳化时间;③做好保护对策:医护人员需尽可能的以高质量粘弹剂为主,确保术中形成的是“软壳”状态,以提供理想的手术操作空间,营造适宜的超声乳化环境;④重视细胞代偿能力的作用:医护人员在手术过程中需要以超声乳化代偿指标为依据合理控制对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安排具有扎实技能和丰富经验的人员负责手术。

综合上述分析,白内障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后会导致患者短期内角膜内皮细胞受损且密度下降,术后3个月后损伤细胞修复效果良好。

猜你喜欢
乳化内皮细胞白内障
有氧运动和精氨酸补充对高血压的干预作用及其与内皮细胞功能的关系
土槿皮乙酸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细胞骨架的影响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HMGB1基因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临床探析
浅议角膜内皮细胞检查
有些白内障还需多病同治
绞股蓝总皂苷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制备
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在干线公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