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萍
(太原市太航医院 山西 太原 030006)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基本上都已经历了该类药物的四代发展历程,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因此在临床中应用十分广泛。但随着用量和用药次数的不断增加,也难免出现一些消极影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概率逐年提高。通过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进行深入研究,可实现对患者不良用药反应的及时规避,同时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医学参考价值较高。本文主要选取200例头孢类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作为研究对象,对出现的不良反应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具体内容阐述如下。
回顾分析了我院2016年8月—2018年8月的头孢类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共计200例。其中包括男性患者106例,女性患者94例,年龄26~76岁。
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整理,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与患者饮酒、年龄、饮食和环境因素等息息相关,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瘙痒、皮疹、消化道反应、泌尿系统反应、心血管反应、神经系统反应等等。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对200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同时也包括其不良反应的原因。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消化道反应、泌尿系统反应、心血管反应、神经系统反应、过敏反应等,见表1。过敏反应和消化道反应最为常见,其中,消化道反应主要以腹泻、腹痛为主;过敏反应包括发热、皮疹、瘙痒等,出现这种情况不仅与个体差异相关,同时也可能是药物的因素,即药物在生产的过程中,掺入了其他杂质,如抗原性蛋白质,从而产生一系列过敏反应,但这些症状通常较轻,停药后可基本消失,但也有甚者会出现过敏性休克,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泌尿系统反应,一般表现为肾毒性,这主要是因为患者在使用了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后,经常会对肾小管细胞酶活性产生干扰和抑制作用,如果长时间应用,还会导致肾小管坏死,最终出现尿血的现象,因此,对于肾功能障碍患者通常建议其谨慎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表1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临床表现 [n=200]
导致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在服药24小时内饮酒、环境、年龄、情绪、饮食因素等等,饮酒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因素,其次是环境因素、年龄、情绪和饮食。见表2。
表2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相关因素 [n=200]
在本次调查研究中,关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主要以过敏性症状为主,个别患者在服药的过程中,会出现皮肤黏膜水肿、皮疹和皮肤瘙痒的症状,同时还会伴有呼吸系统过敏症状、静脉炎等等。另外研究会发现,患者出现的消化道反应仅次于过敏反应,常见临床表现为间隙性腹泻、呕吐、恶心、食欲低下等等,对于上述症状,程度较轻者可在停药后消失,如果症状严重,一般建议其应用雷尼替丁等药物进行联合治疗。泌尿系统反应,一般表现为肾毒性,患者在停药之后,症状可逐渐消失,肾功能也会恢复正常。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脑损伤、大脑缺氧等,常见临床表现为失眠、头晕、癫痫、头痛等等,在研究中,还发现个别患者在服药后会出现胸闷气短、间歇性心悸等症状,停药后症状逐渐消失[1]。
对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临床不良反应,需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首先,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医生要对患者过往的药物过敏史和病史进行询问,以实现对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的合理选择,包括用药途径、药剂量等等,里面出现抗生素滥用的情况。如果患属于易过敏体质,通常慎用此药,以免长时间应用而出现中毒现象。在用药之前,需进行皮试,用药过程,中也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停药,并采取相应抢救措施[2]。
其次,相关医护人员要熟练掌握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给药,同时还要其强化医护人员药理学知识,对患者用药期间有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熟练掌握,包括应对各种不良反应的措施,例如,如果患者存在消化道疾病或营养不良的问题,医生可建议患者采用其他药物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进行替代,如果已经开始使用,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及用药时间等,对保护消化道的药物进行联合应用。另外对于相互冲突的药物,要禁止联合应用,以免使患者出现凝血功能异常的问题[3]。
最后,要真正做到预防为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长时间大量应用,很容易使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同时还会出现肾功能障碍和的肠道菌群失调的问题。因此,对于婴幼儿和老年人,一般要尽量避免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此同时,在临床用药过程中,还要将药物的相关注意事项告知患者,例如,在服用药物期间,禁止饮酒,且含有酒精的食物也要禁止,以免出现不良后果[4]。
综上所述,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消化道反应、泌尿系统反应、心血管反应、神经系统反应、过敏反应等,一般与饮酒、环境因素、年龄、情绪、饮食因素等相关,需要引起患者和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同时还要对各种不良反应的应急处理措施加以明确,为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保障[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