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艳 曹智勇
(四川省乐山市人民医院药学部 四川 乐山 614000)
在痔疮手术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有效预防手术部位的感染,减少耐药菌株繁殖。目前,临床医生在进行用药治疗时往往受到以往经验、缺乏相关知识等因素的影响,易导致抗菌药物滥用,引起细菌耐药性和真菌感染,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1],也对患者的诊疗造成一定的影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同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及影响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延缓患者出现细菌耐药情况、降低患者住院所产生的医疗费用、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节约社会卫生资源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严格执行卫生部相关文件,加强医院对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情况,我院药师按照国内外指南[2-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4](2015版)对肛肠科痔疮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做一干预,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从医院临床药学系统中随机抽取2017年1—6月(干预前)痔疮手术病历200份作为对照组;另选2017年7—12月(干预后)痔疮手术病历200份作为实验组。对照组中男性125例,女性75例,年龄范围20~60岁,平均年龄为(31.24±6.63)岁;实验组中男性129例,女性71例,年龄范围20~60岁,平均年龄为(32.14±6.6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根据国内外指南[2-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4](2015版),对痔疮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疗程和品种选择进行评价分析。临床药师认真查阅国内外最新指南与临床研究,对肛肠科进行围手术期用药培训与座谈,与医生面对面的沟通交流,达成共识。如有争论的地方上报处方点评专家组进行讨论,最后制定标准。每月将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纳入医疗质量管理考核,对不合理用药的医生进行通报并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
观察两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包括对头孢唑肟、头孢西丁、头孢呋辛以及依替米星4种抗菌药物的使用合格率进行比较。
观察两组抗菌药物的预防用药疗程,包括对两组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观察。
两组抗菌药物的预防用药疗程及使用情况的比较如表所示,实验组抗菌药物的预防用药疗程及使用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 两组抗菌药物的预防用药疗程及使用情况的比较
痔疮是由肛门黏膜和肛门直肠底部的静脉丛曲张从而引发的慢性疾病,主要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临床上常采取中医或手术治疗痔疮,手术治疗起效快,但容易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往传统的观点认为常规使用抗菌药物能够有效预防痔疮手术后感染的发生[5]。痔疮并不是感染性疾病,故不存在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使用主要在围手术期,其目的在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在Bratzler[3]等人的回顾性研究中,500例(58.7%)患者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作为试验组,而352例(41.3%)患者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作为对照组。结果仅发现共12例患者发生术后感染,发生率仅为1.4%,其中试验组有9例,对照组有3例,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近期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2]亦证实上述发现,100例接受Milligan Morgan术式的Ⅲ或Ⅳ度痔疮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不予抗菌药物预防,对照组则给予0.5g甲硝唑联合1g头孢曲松术前预防。结果发现两组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都为0,且两组间患者术后疼痛药使用量及伤口愈合率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在无需卧床的肛直肠手术的术前管理中,因为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极低,推荐可以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痔疮切除术通常被认为是清洁污染手术,但因为肛门、直肠大量的细菌定植,也常被认为是污染手术,因此理论上认为抗生素预防感染风险是有意义的。实际上痔疮切除术术后感染发生率极低。近年来,我国抗菌药物滥用情况备受关注,在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大多存在不合理的现象,抗菌药物滥用将会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导致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医疗费用增加等负面影响。所以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临床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本结果显示,干预后实验组抗菌药物的预防用药疗程及使用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提示,临床药师干预肛肠科痔疮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良好。滥用抗菌药物会增加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性,增加医院发生交叉感染的风险,而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临床干预,一定程度上可减少患者耐药性的发生率,从而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综上所述,我院制订的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临床药师会诊制度有效可行,使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也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合理用药、推动合理用药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虽然目前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但通过临床药师的不断努力,将会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从而提高患者的诊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