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涵
(100621 北京首都机场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北京)
企业经济合同具有法律效力,依据法律协议可以保护企业在各类经营活动中受到的损失。为了防范企业经营活动中各类不履约行为的出现,在任何的企业经营活动中双方都要以合同的形式确立合作关系,依据合同中约定的内容完成合作,在企业的这种合作关系中,就是一种经济行为的安全保障,一旦合作的一方不遵守约定,另一方可以依据协议约定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赔偿损失。企业经济合同原本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经济保护,然而随着各类经济合同案件发生,各类企业经济合同中的问题也显示出来,部分企业会利用经济合同条款钻空子,设计一些不公平的条约或签订不规范的合同,影响经济合同的法律效力和保护力度。再次要提醒签订合同的双方在合同签订前一定要仔细了解合约内容,以免造成损失。
合同主体在合同签约前主要存在的法律风险有以下几点:①对于合同主体资质的审查情况不详。如对方企业是否具有合法资质及履行合同的实力,行业内的履约行为表现和诚信如何等,如果审查不明可能造成法律风险;②合同双方实际情况。如企业的产业结构、供货方式、产品质量、产品价格、原材料品质、市场占有情况、售后服务其概况等,如果对以上情况未经公章确认,可能导致经济合同的法律风险;③国家对于企业经济合同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是否与合同中约定的一致,不一致则存在法律风险;④企业是否具有健全的合同管理监督机制以及合同审查能力,否则可能留下法律风险隐患;⑤合同文本的不规范。合同文本本身是否规范也会影响法律风险,因此合同签订前需要确定合同文本的规范性。
合同签订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有:①合同内容中的标准不明确,部分模糊的内容可能存在较大的法律风险隐患,如计量单位、物品名称等;②合同中未明确涉及的履约地点、交货地点等可能会引起法律争议;③合同中设计价格、结算方式、结算日期、兑现方式不明确,会造成收款及结算的法律风险,如对方有意根据合同不明确的时间为借口延误借款时间或故意欠款等;④对于违约处理的方式不明确,如赔偿金的计算方式、违约金的赔偿方式等,可能成为责任处理的争议;⑤部分未明确约定解决方式的内容,可能对于经济合同为履约的解决存在法律风险。
企业经济合同签订后,凡是符合法律规范的合同都会依据合同约定的内容产生法律效力,因此合同中设计的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组织的在合同中约定的行为都具有法律效力。关于企业经济合同,我国担保法明确规定担保人具有资格审查的责任,因此同样承担造成对方经济损失的法律责任,具体责任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部分缺乏法律意识的债权人或组织作为担保方,需要承担合同法律风险,风险一旦在合同签订后发生,补救亦如亡羊补牢。此外,合同签订后不能随便行使抗辩权和解除合同,这些行为都可能存在法律风险。
对于企业而言,签订经济合同必须提高法律防风险意识,根据常见的经济合同法律风险有针对性的预防。为此,建议企业定期对管理人组织法律风险培训,提高企业管理者的法律意识,使管理人在签订经济合同的过程中自觉地根据法律知识及时发现合同中的风险,规避合同中的风险。
合同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应用广泛,为了规避依据合同法规避法律风险,企业应该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及审查制度,为合同管理及资格审查提供制度依据。此外,企业还可设立专门的合同管理部门,由合同管理部门及其成员专门负责合同相关的事宜,统一起草各类合同文本,负责拟定、送审、签订等工作,同时也负责处理合同相关的法律纠纷,规范合同的管理与审查,做好合同法律风险的预防工作。
企业经济合同法律风险伴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只要企业有经济活动发生,就会产生合同,同时也会面临着不断的合同法律风险。针对这种情况,企业法务部门应该做好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的整理、总结,负责了解与企业经营活动相关的新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并根据实际的情况对企业的合同组织定期的评查,了解准备签订、已经签订的合同中是否存在问题,并对存在法律风险的合同进行内容调整和责任整改,准备解决相关法律风险的方式,以应对已经存在的法律风险,解决相关赔偿与被赔偿的问题。同时,也对后期经营活动中的相关的新风险进行防范。
综上所述,企业经济合同的法律风险大部分是由于企业的维权意识模糊导致的企业经济合同签订不规范,导致实际签订的法律合同布局法律效力或丧失部分法律效力。为此,企业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务必要重视企业经济合同中设计的法律法规,要增强经济合同的法律意识与法律防风险意识,自觉的学习了解合同内容设计的法律法法规,提前确定好合同双方的责任,保证经济合同签订的合法性,为企业经营活动的保护打好基础,以便于发生不履约行为是按照合约规定执行法律程序,请求合理的赔偿,保护企业的生产与交易,以降低风险发生时企业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