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所感受的历史基层教研内容的变化

2019-12-11 10:07胡江涛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34期
关键词:教研学科历史

胡江涛

重庆市的历史课程改革启动较早,以龚奇柱专家主编的内地版初中历史教材为标志的历史课改影响遍及全国十多个省市。我1989年大学毕业,先在一所中学任教6年,后来的时间一直都在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科所)从事历史教研工作, 30年教师生涯正是重庆市中学历史课程改革轰轰烈烈进行的 30 年,作为一名教师和教研员,我在课改岁月中得到锻炼、收获教益、快速成长。30年来,参与和组织教研活动成为我的主要工作,我深切地感受到,在课改的浪潮中,基层历史教研工作内容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一、以知识为中心,围绕高考指挥棒转

我所在的是一所普通高中学校,每年仍有高考升学目标。1994年我开始在区进修学校的高考复习班教历史,一上就是10年,那些年升学率低,很多学生选择复读,文理科复习班都是100多人的大班,上课主要是给学生讲清历史概念、归纳知识要点,形成知识结构,力求历史知识准确、完整。当时最重要的教研活动就是参加高三复习迎考的教研会,在会上要交流备考复习经验,要交流自己命制的高考模拟试题,倘若有一题与当年的高考试题相似, 那可是最得意的教研成果,那时的教研实际上就是考研。

1995年我被调到区教师进修学校,担任历史教研员。那时区级教研工作就是两件事,抓教学常规和考试,主要精力抓中高考, 一年中区教委召集开两个会, 上学期开分配中高考上线指标会, 下学期开中高考升学率达标奖励会。其余时间一是派人奔赴外地先进单位收集信息和模拟试卷, 二是把中高考学科教研员组成“中高考指导小组”,指导好备考复习教学。我的教研工作也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每学期要深入课堂听完所有高初三历史老师的课,一是组织每月一次全区高三历史教师集中备课会,研究大纲、考纲,研究考点内容。我把备课内容分解后落实到每一个老师,自己也承担一部分,备课会上,群策群力加以修改优化。到学校听课后交流意见也是围绕教师如何讲清讲透历史知识、如何让学生知识过手来展开。高一、高二年级每一学期由我做一次教材分析,对重点内容加以讲解。教研活动研究的载体主要是教材,依据教学大纲,探讨教材、教法,力求提高学生学习教材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教研活动的形式多以听讲座、听评课为主。初中广泛推行目标教学,一课一练,一单元一考试。命制试题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工作,高初中都要命制单元检测题、半期、期末题,我参加了《初中历史总复习》《初中历史学习辅导》《高考历史专项训练》《直击高考历史》等丛书的编写工作。

二、以能力为中心,实施区域素质教育

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施行素质教育。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动员令。湖南汨罗素质教育经验开始在全国推广,学校工作开始由主抓教学质量转变为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科素质教育的探索开始了知识和能力并重,后来开始改变课程和教材,区县教研工作的内容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我的教研工作内容有了两个变化:一是高中教研开始研究学科能力培养,一是初中教研开始研究学科教学如何渗透德育。历史高考试题发生了很大变化,1995年的历史高考试题不但出现“大跨度、高概括”“小切口、深分析”的论述题,也在发掘选择题的能力考查方面有了新突破。如何运用教材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分析、比较等能力开始写在教师每课的教案上,课堂评价也开始观察课堂中学生哪些能力得到发展,哪些地方还显得不足。我常常在教研活动中这样给老师们说,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只要教师每节课坚持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初中历史重庆市开始了国家级研究课题“国情教育中的历史”的研究,学生开始使用龚奇柱专家主编的内地版教材。区县教研不再单纯地研究教材,也开始研究课程。我组织历史教师学习新课标,开始用课标来指导教学,来引导师生如何使用新教材。全体教师参加市级教材培训,区内教研活动以组织教师剖析课例的方式开展。我区历史教师李强的《戊戌变法》、李江月的《姓氏探源》教案收录在王铎全主编的《全国优秀历史教学案例选》,我在其中做了点评。我撰写的《中学历史教学应以人为本》一文发表在《教学与管理》上,文中分析了这一时期历史课堂存在的违背学生实际的教学现象,提出了改进策略。

三、以过程为中心,转变课堂教学方式

素质教育的口号提出了多年,但學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教育部于2001年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中小学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法学法、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行开来,各级教研部门开始研究新课改,推行新课改。

我多次被派出去学习,学习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东庐中学等地课改经验, 也开始被派出参加历史学科全国性教学研讨和交流活动,以期推动区域的课改工作。为了理性科学地指导新课程教学,我区以承担重庆市教规办高中课改重点专项课题《高中新课程背景下区级教研指导与管理研究》的方式运作区县新课程改革, 每个教研员承担其中的学科子课题,全区新课程教改就在“ 新理念、新课堂、新评价”的配套研究中拉开序幕,我的教研内容也开始了从关注“怎么教”到注重“怎么学”的转型。

经过市级全员培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改理念逐渐为广大教师理解和接受,但是教师们普遍习惯的仍然是从历史教材内容出发,按照教师自己的教学逻辑来实施教学。如何才能让先进的教学理念真正转化为教师们课堂的教学实践?我把研究如何落实三维目标作为教研工作的主要内容,聚焦历史课堂上怎样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与方法作为课堂教学目标在教学大纲中第一次提出,它要求在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转变教学方式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着力点。我区接龙中学历史特级教师牟春国的“让学生走上讲台”教学模式,经过多年的探索效果十分突出。我的历史教研工作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研究地方课程的开发,这期间我组织了历史教师进行了区科委课题“巴南区区域性人文教育研究”,把地方资源嵌入新教材的使用中,旨在开发三级课程中的地方课程。

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在转变,我们的教研方式也在转变,我的文章《探索适应新课程要求的学科教研工作模式》总结了区域式教研、参与式教研、观摩式教研、案例式教研等区级教研模式,文章获得市级一等奖并收录在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一书中,我主编的由重庆市出版社出版的《教研与反思》一书总结了这个阶段我区高中推进新课改的情况,该书在重庆市第六届优秀基础教育著述评奖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四、以素养为中心,突出学科育人功能

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随后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2017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历史教研工作也开始研究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及其如何在课堂中落实,市教科院历史室以主题研究活动的形式,联合广西、海南、哈尔滨等地开展高中历史远程教研活动,对五大核心素养进行解读和教学实践,我组织全区高中历史教师全程参与学习、讨论,帮助教师消化落实。

新时代对历史教育教学有了更高要求,历史教研从课程、课堂延伸到教育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了历史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发展到了学科素养目标,如何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文化素养,如何引导教师把国家目标、社会目标、个人目标统一起来,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成为教研工作的新内容。由于脱离教学一线多年,在教研活动中的示范作用在减弱,我开始组建学科骨干教师团队来研究教学、引领教学,我采取以课题研究来带动教学研究,2017年我成功申报了市级规划课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组织高初中历史教师探讨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教学路径。我以研究课案例的教研形式剖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以撰写经验总结文章的形式将任务落实到每一个教师,以此来推动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深入开展。区内教师贺晓明的文章《课外阅读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何娟的文章《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初探》獲得市一等奖,我对这两篇文章进行了仔细修改,分别发表在《中学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上,课题成果《家国情怀让历史资源闪光》一书正在编辑出版中。

回顾30 年来我的历史教研工作,深感时代的变化促使我们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推动基础历史教研工作内容不断更新。课程改革在不断深入发展,基层历史教研内容也在不断变化。把一种先进的理念转变为教师的自觉的行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此,培养历史教师的主动教研状态也是我们教研工作的重要内容。让历史教师主动学习、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学科QQ群中同伴互助式地解决问题,引导教师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培养出一支具有新的教育理念, 具有教研智慧和教学实践能力的历史教师队伍,应该是我们新时代基层历史教研工作又一重要的内容。

猜你喜欢
教研学科历史
【学科新书导览】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历史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