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慧姣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所面临的问题
目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面临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在中考分数的残酷遥控下,学生、家长以及学校都着重于语、数、外的课程教学,对于其他学科不重视。再加上开卷考试的影响,更加重了不重视的程度。可是中考时学生、家长以及学校却都要成绩。所以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对付,师生双方在教学中都很被动,都得不到快乐,课堂效果也不明显。如何提高一向被学生认为枯燥乏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有效性呢?怎样才能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提高它的实效性呢?这是道德与法治教师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情境教学能否为道德与法治课堂添砖加瓦
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体验过程。两者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情境教学应该为道德与法治课堂添砖加瓦
1.情境教学是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成长的需要,创设与教学内容、学生生活经验、社会实践相联系的具体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自主学习,勇于探究,提高课堂实效。
2.在情境教学中,默化学生的行为。“趣”是创设良好课堂的调味剂,创设情境的目的是激“趣”,加强教学效果,使学生愉快地接受知识,并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应使学生带着所学的知识跃出课本,走出课堂,通过自己的多方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用所学知识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因此,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更要努力创设有利的、贴近学生实际的、具有实用性的教学情境,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由乐学到善学。使教师也能体会到教学的乐趣,从而由乐教到善教。
三、情境教学为道德与法治课堂添砖加瓦的实践
1.创设时政热点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新课改理念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不再是纯粹的灌输理论知识,而是让学生主动追求,从而潜移默化地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习惯。时事的事例丰富生动又和教材有一定的联系。青少年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对国家大事非常关心。结合时政讲道德与法治课,才能激发学生兴趣。我在授课前五分钟设置了和本课内容有关的时事点评,让学生自主捕捉身边的时事信息,利用五分钟的时间向同学展示。课后要把时事资料分类整理,例如法制类、环境类、经济类、军事类等,作为以后回答问题,分析问题的依据。让学生去收集、整理时事资料,促使学生去关注世事的变化,感受时代的脉搏,既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的良好品质,又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既培养了学生敏锐的思维又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把具体问题情境化,巧妙设疑,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以问题情境为纽带的初中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問题意识,进行问题教学,发展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目的在于创设平等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使学习更有兴趣、更有热情。
在教学中,把中学生感兴趣的事情作为引题,让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辨,进而借助引题潜移默化地引入所学东西。这种做法不仅使学生愿意学,而且有利于增加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例如:在讲八上《难报三春晖》时,用了视频《跪羊图》。我先循环播放画面,让学生带着两个问题看,一是哪些画面给你印象深刻?二是它告诉你什么道理?把教材顺序打乱,看到哪、讲到哪。完全由学生主宰课堂,既唤醒了学生感恩父母的情绪又解决了教学重难点。再例如:巧用标点符号设疑,调动学生的感性认识。在讲《我能行》导课时,让学生读我能行?我能行。我能行!(学生念得铿锵有力)问学生你更喜欢哪种读法,由此说明自信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力量。这样水到渠成的导入自信。在讲《感悟青春》,解决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时,也用了标点符号。学生一目了然,理论深入浅出,大大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活跃了课堂氛围。这样讲理才有人服,达到了由知到行的统一。
3.把学生生活情境化,让学生有感而发,有情可动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可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体验,互相交流。在场景感知的基础上,通过体验和感悟,获得新知识,培养情感,发展个性和能力。在创设情境时,既要考虑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同时又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让学生觉得有话说。
我在讲七上《感悟青春》一课时,我选择学生在学校参加过的活动,例如运动会、军训、开学典礼、文艺汇演等画面,创设了多个情境,学生亲身体验有话说,交流时有话题也特别热烈。同学们在教师创建的教学气氛中,尽情地表现着,能动地活动着,此时的课堂已不只是双向的互动形式,而是多向的交往,集体的互动。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服务者和引导者,要学会牵线搭桥,要在师与生、生与生、生与教材之间搭桥,让学生互动起来。在讲《感悟青春》时,学生分组探讨,给学生这些图片,和要解决的三个问题;1、我的青春我最酷2、男生和女生3、青春永驻,图片自由组合解决三个问题,教师加以点拨补充,教学重难点就解决了。学生还愿意参与,课堂气氛也活跃。再如,《我能行》,分组设计自负,自卑的宣言“就我行”“我最行”“必须行”,“我不行”三个字完全可以体现三者的实质。简单明了。课堂最后设计一个活动“心理诊疗室”又设置了一个疑点,自负自卑需要心理诊疗,为什么自信还要心理诊疗呢?教师强调努力才能行、不但个人行还要集体行,点出对“我能行”的要求。知识点顺理成章得到升华。
总之,在课程标准的引领下,以教学任务作为驱动力,引领学生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运用信息能力,提高交流与合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各种情境,增加道德与法治课的真实感、亲切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情境教学只是多种教学手段之一,在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效性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