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松
一、宁波市中学生志愿服务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中学生志愿服务教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对中学生进行志愿服务教育可以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中学生志愿服务教育健康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笔者于 2018 年 3 月 8 日下午在宁波市镇海蛟川书院开展了实地调研,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 125 份,回收 125 份,回收率 100%。有效问卷 124,有效率99.2%,其中初一41 份,初二 40 份,初三 44份。
1.宁波市中学生志愿服务教育取得的成绩
调查显示,宁波市中学生志愿服务教育的现状总体上是好的,中学生已经意识到了进行志愿服务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参加志愿服务的愿望、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希望在志愿服务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宁波市志愿服务教育取得的成效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中学生有接受志愿服务教育的强烈愿望
调查显示,近百分之九十的中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志愿服务教育,说明他们已经有了接受志愿服务教育的意识,只是学校可能因条件有限或其他原因,未能满足他们的愿望,未能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所以,学校应尽可能创设条件开展志愿服务教育,深入挖掘中学生的潜能。
(2)中学生认识到了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调查表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学生觉得应该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表明中学生认识到了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们希望通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来展示自己的才华,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学校应对中学生加强志愿服务教育,更多地向他们传授志愿服务教育的理论,在志愿服务教育理论指导下,适当地给他们提供一些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机会。
(3)中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兴趣浓厚
调查显示,多数中学生是因为没有获得相关消息或受到一些因素阻碍而未能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少数中学生对志愿服务活动不感兴趣,说明中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兴趣浓厚,因此学校应对中学生进行志愿服务教育,使对志愿服务感兴趣的同学能够得到更多的关于志愿服务的理论,为他们以后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提供理论准备,同时还要弄清楚为什么一些中学生对志愿服务不感兴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对象区别对待。
2.宁波市中学生志愿服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宁波市中学生志愿服务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中学生志愿服务教育缺少有效的保障机制、相应的评价机制和良好的激励机制。
(1)中学生志愿服务教育缺少有效的保障机制
调查显示,大多数中学生不了解或不太了解志愿服务教育,只有少数中学生了解;绝大多数中学生认为学校根本没有开设志愿服务教育课程;大多数中学生不清楚或说学校没有进行志愿服务教育的专门机构、相关政策、规章制度;将近一半的中学生说学校领导、老师从未对其进行志愿服务教育
(2)中学生志愿服务教育没有相应的评价机制
调查表明,21.8%的中学生认为学校有志愿服务教育的考评措施,17.7%的中学生认为学校没有志愿服务教育的考评措施,60.5%的中学生不清楚学校有没有志愿服务教育的考评措施。也就是说,大多数中学生不清楚或说学校没有进行志愿服务教育的考评措施,因此,学校有必要建立健全中学生志愿服务教育的评价机制,通过对中学生志愿服务教育进行有效的评价,来提高中学生志愿服务教育的质量。
(3)中学生志愿服务教育缺少良好的激励机制
调查显示,25.8%的中学生认为学校有志愿服务教育的激励措施,18.5%的中学生认为学校没有志愿服务教育的激励措施,55.6%的中学生不清楚学校有没有志愿服务教育的激励措施,也就是说,大多数中学生不清楚或说学校没有进行志愿服务教育的激励措施。
二、进宁波市中学生志愿服务教育的具体对策
1.构建中学生志愿服务教育的保障机制
新时期中学生志愿服务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对保障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构建中学生志愿服务教育的领导保障机制、经費保障机制、师资保障机制、教材保障机制、实践基地保障机制和舆论保障机制等。
(1)构建中学生志愿服务教育的组织保障机制
从总体上讲,在中学生志愿服务教育保障机制方面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主要表现为:中学生志愿服务教育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专业素质低;党政团干部和班主任队伍建设重视不够;在社会方面,缺乏对中学生志愿服务教育予以应有的关心、帮助和支持。所以从社会的各个层面来说,我们都要引起重视,提供保障。
(2)构建中学生志愿服务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
经费的投入是保证中学生志愿服务教育教学的前提条件,也是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地位的关键。教学经费的投入不足,使志愿服务教育教师的科学研究、进修培训、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的购置等等都受到极大的影响;由于经费所限,志愿服务教育课教师参加社会实践也较少,对社会生活实际的第一手资料掌握少,缺乏对现代化建设的直接了解,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3)构建中学生志愿服务教育的师资保障机制
教师队伍是志愿服务教育课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也是提高志愿服务教育课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中学志愿服务教育课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从根本上说,在于未能建立健全中学志愿服务教育课教师师资保障机制。建立健全中学志愿服务教育课师资队伍保障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相应的地位保障机制、人才引进机制、培训培养机制、竞争激励机制。
(4)构建中学生志愿服务教育的教材保障机制
中学教学大纲应加大志愿服务教育的比重。学校仪式、活动应加强服务和勤劳精神的培养,以期加强中学生志愿服务教育。新的教科书中也应充实大量的志愿服务教育的内容。初中的课程也与志愿服务教育有关,其中的社会公民课应增加有关服务的内容;道德课应强调服务于社会的精神,培养中学生自愿主动地为公共福利作贡献的品质。
2.构建中学生志愿服务教育的评价机制
对中学生志愿服务教育开展评价是推动中学生志愿服务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中学生志愿服务教育目标为依据,对中学生志愿服务教育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测量、分析、比较,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
3.构建中学生志愿服务教育的激励机制
只有具备一定的激励机制,教师进行志愿服务教育的积极性才会提高,但是目前中学生志愿服务教育没有法律提供保障,学校也很少有这方面的规章制度,激励机制的缺失,必然会影响中学生志愿服务教育的效果。如果志愿服务教育的激励机制不完善也很难调动中学生的积极性。中学生志愿服务教育激励机制要“以人为本”,重点在于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