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军
[摘要] 目的 探讨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在糖尿病足治疗上的临床应用效果,总结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实施方法。方法选择该医院于2016年10月—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76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拾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均分至对照组和研究组当中,每组38例患者。对照组选择药物保守治疗方法干预,研究组在药物治疗下采取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进行治疗。治疗后对76例患者随访6个月,观察指标为患者的治疗前和完成后的患足皮温、疼痛情况以及供血和神经情况。结果 经治疗干预后,两组在患足皮温、疼痛情况以及供血和神经情况的比较上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在上述各项观察指标的对比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治愈困难,致残率高,采取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能够提高患足皮温,降低疼痛感,并改善患足的供血和神经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足;胫骨横向骨搬移;神经及供血情况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10(a)-0176-02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最严重以及经济费用耗费最多的并发症,指患者因糖尿病出现的足部感染、溃疡以及组织损害等,与患者下肢神经病变以及周围血管病变密切相关[1-2]。随着糖尿病足的发展,患者足部溃疡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也因此很可能引发患者截肢[3]。为提升糖尿病足治疗效果,该次研究2016年10月—2018年11月期间选取38例糖尿病足患者采取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进行干预,对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选择该医院收治的76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均分至对照组和研究组当中,每组38例患者。对照组选择药物保守治疗方法干预,研究组在药物治疗下采取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包括男性19例,女性19例;年龄为48~76岁,平均年龄为(57.74±9.24)岁;糖尿病足情况为左足20例,右足18例;糖尿病病程时间6~26年,平均病程时间为(10.52±6.63)年;经Wagner分期见III期24例,IV期14例。研究组包括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为48~78岁,平均年龄为(57.90±9.71)岁;糖尿病足情况为左足21例,右足17例;糖尿病病程时间6~25年,平均病程时间为(10.75±6.46)年;经Wagner分期见III期25例,IV期1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以及分期情况等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选择药物保守治疗方法干预,主要选择庆大霉素(国药准字H35021517),400 mg/d,4次/d。另选择胰岛素(国药准字J20120031),按照患者病情选择剂量,保持患者血糖处于正常区间,其中空腹血糖应低于7.9 mmol/L,餐后2 h血糖应低于10.0 mmol/L。
研究组在药物治疗下采取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进行治疗,药物治疗方法与对照组一致。胫骨横向骨搬移方法为:术前对患者进行评估,并对患者其他疾病进行治疗。常规对患者消毒铺巾、麻醉后,在患侧胫骨中段1/3的位置做骨搬移,于胫骨内侧做弧形手术切口,切口长度以暴露良好术野为宜,一般在12 cm左右。锐性分离骨搬移区域的皮下组织后,纵切骨膜并进行推离,这一过程必须保证患者骨膜完好无损。之后做12 cm×2 cm的开窗,并使用2枚搬移固定钉拧入开好的骨窗,取出骨瓣后在骨窗的远近两端使用外固定针固定,之后介入搬移外固定架。手术完成后常规缝合、消毒、加压包扎。并在术后继续控制患者血糖,保证血糖水平正常。手术后第3天通过搬移外固定架牵拉骨窗,牵拉距离为1 mm/d,连续牵拉20 d,完成骨搬移。牵拉后应当保持约1周,之后采取同样的方法反方向复位。两组均随访6个月。
1.3 观察指标
该次研究的观察指标为患者的患足皮温、疼痛情况以及供血和神经情况。疼痛情况采取VAS评分进行评价,0~10分为取值范围,0分为患足无痛,10分为患足自觉剧烈疼痛。供血和神经情况分别选择ABI评分和MNSI评分进行评价。ABI评分正常取值为1.0~1.4分,轻度糖尿病足供血不足为ABI评分不足0.9分,极重度糖尿病足供血不足为ABI评分不足0.3分。MNSI评分区间为0~8分,0分为糖尿病足周围神经正常,8分为糖尿病足周围神经病极严重,评分超过2分则判断糖尿病足周围神经异常。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數(%)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足皮温
对照组治疗前患足皮温为(26.97±0.36)℃,研究组治疗前患足皮温为(26.89±0.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患足皮温为(28.87±0.51)℃,研究组治疗6个月后患足皮温为(31.32±0.52)℃,两组与治疗前患足皮温相比均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在治疗6个月后的患足皮温提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疼痛情况
对照组治疗前患足疼痛评分为(5.20±0.72)分,研究组治疗前患足疼痛评分为(5.23±0.7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患足疼痛评分为(1.97±0.23)分,研究组治疗6个月后患足疼痛评分为(0.80±0.07)分,两组与治疗前患足疼痛评分相比均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在治疗6个月后的患足疼痛评分的改善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足的病因为下肢神经和血管病变,其中神经病变会造成足部出汗量减少,容易产生感染,感觉神经的异常导致病变难以及时发现和治疗,最终使病情延误;血管病变常见动脉粥样硬化,并出现血栓,足部不同程度产生缺血,当患者足部出现外伤、感染后,缺血就会导致足趾甚至足大部坏疽的产生[4-6]。药物保守治疗在糖尿病足的临床诊疗中较为常见,但临床效果有限。该次研究采取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进行治疗,手术中通过骨窗牵拉不断增强患处肌肉、神经以及血管等的生长活性,激发人体的修复能力,重建患足微循环,从而使患足神经再生,减轻或消除血管病变,达到治疗糖尿病足的目的。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在患者患足皮温、疼痛情况以及供血和神经情况的对比上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采取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本病能够提高患足皮温,降低疼痛感,并改善患足的供血和神经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高伟,林震迅,镇普祥,等.胫骨横向骨搬移后巨噬细胞促进重度糖尿病足创面的愈合[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8,22(36):5811-5815.
[2] 马恒,张鑫.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7,36(27):81-82,88.
[3] 尉志刚,贾中伟,于瀚,等.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2018,27(12):892-897.
[4] 吕慧芬,花奇凯,罗佐杰,等.胫骨横向骨搬移术等方法治疗糖尿病足的大截肢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内科,2018,13(2):150-153.
[5] 杨坤,丁小方,王元利,等.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经验[J].足踝外科电子杂志,2017,4(1):53-55.
[6] 孙震,王涛,张启福,等.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26):39-41.
(收稿日期:2019-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