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习题教学思考

2019-12-11 10:07杨雪花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34期
关键词:一元二次方程习题题目

杨雪花

摘 要:初中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解题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解题是检测与反馈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数学课堂教育的延伸,更是提高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初中数学 习题教学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上说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六大类核心素养。而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就是习题的教学。在我看来,数学习题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数学练习,另一类为数学问题。例如:x=3,x2-4=0,x2-3x+2=0,2x2+3x-4=0等等,像这样可以快速获得思路并且依赖经验,依赖熟练度,通过重复练习可以提升水平的题目我称之为数学练习。像 这样已知20+21+22+23+24+…+2100,求a短时间内不能获得思路,且不能通过机械练习提升水平的题目我称之为数学问题。

一、数学练习的特点

1.数学练习的特点是题目题型辨识度高,关联性强;解题方法大多可程式化,步骤化,学生模仿性强。对于此类题目,学生的解题动机强烈,具备较高的主观能动性。考察内容多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即为双基教学的检测与反馈,后来章建跃教授又建议将双基拓展为四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数学练习多来自知识点定义的理解与辨析,定理的直接应用或探索过程的延伸与变换,例题的简单变式等。

2.数学练习的解题建议

(1)充分经历新课知识的探索过程,减少将其转为自身经验的重复次数。没有经历的经验是不可靠的,会有一个反复的试错纠错的过程。如若上课讲解新知识时,认为知识点简单,教师直接传授,跳过新知的探索过程,那么学生一般都无法将其转化自身经验,会出现记得快,学得快,忘得也快的现象。

(2)严格的执行解题步骤与常规思路。在一些常见的练习中,教师一般都会有一个清晰的解题步骤。例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①去分母②去括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⑤系数化为一⑥检验。严格的执行常规思路,例如已知X轴上一点A、Y轴上一点B,在坐标轴找一点C,使得三角形ABC为等腰三角形:①当AB为底时,AB的垂直平分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即为点C②当AB为腰,A为顶点时,以A为圆心,AB为半径的圆与坐标轴的交点即为点C③当AD为腰,B为顶点时,以B为圆心,AB为半径的圆与坐标轴的交点即为点C。

(3)进行适当强度的练习。因为数学练习的特点,这类题目关联度强,联想性高,因而熟练度直接影响正确率。强度因人而异,有人两遍就能熟练掌握,有人需要五遍,有人需要六遍、七遍甚至更多。

(4)每次解完题之后要总结,用数学语言来表述此题的条件与问题,然后再表述出解体过程。总结的时间与解题的时间呈正相关,解题耗时长,总结的时间也要长,解题耗时短,总结的时间也要短。

二、数学问题的特点

1.数学问题一般识别度不高,关联性弱,学生解题动机不强,在长期遇到数学问题而得不到解决与肯定时,学生容易产生心理暗示,怀疑自己的解题能力,从而对数学问题产生畏惧,敬而远之,对数学这门学科也越来越排斥。数学问题的考察内容一般是知识点的横向联系与纵向挖深;或者是题意文字信息多,学生较难提取有效信息,建立有效数学模型;又或者是条件给的隐晦,问题给的非常规,学生的思路常不知从何而起。

例如:我们在初三教学生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一定会介绍公式法来解一元二次方程。

将上述过程倒过来就可以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新的解法。

而如果做縱向联系,我们可以利用此公式在实数范围内对二次三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要分解,可以先令,求

然后我们就可以分解为,从而我们把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法求解,变成了因式分解的万能分解法,从这个角度我们也能够分析出,不是所有的多项式在实数范围内都可以因式分解。

2.数学问题的解题建议

(1)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解题信心。看完题之后不要气馁,不要自己觉得题目难度大就觉得做不出来,波利亚的解题表为“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回顾”。我觉得在做此类数学习题之前,首先要在心理上战胜它,克服畏难情绪,然后才能更好地执行这一解题顺序表。

(2)学会思考。总说做数学题目,解决数学问题需要动脑子,需要思考。学生首先要知道如何去思考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我认为思考数学问题分为三步:①联想回忆 ,联想此题中的条件与问题,是否与做过的题目,学过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所类似,然后回忆类似题目的解题过程。②观察迁移,观察此题与类似条件、类似问题、类似方法的异同处,找到不同处,就找到了这道题目的突破口。③理清思路,执行解题计划。

(3)多经历,多体验。对于数学问题,一定要多经历,多体验。听老师评讲数学问题,学生是处于一种判断正误,验证逻辑的过程。而缺少知识回忆与迁移的过程,因此在思维能力上没有得到训练,也就没有得到提高,下次遇到问题时,仍然处于一种宕机的状态。

(4)总结与反思。在数学问题得到解决之后,一定要进行总结与反思,因为总结与反思可以有效地将经历转化为经验,提升解题能力,增加知识与技能储备。

三、数学练习与数学问题的相对性

因为个体的差异,相同的题目在不同的同学看来,是不同的感受。有人觉得是数学练习,信手拈来;有人觉得是数学问题,无从下手。我常将做数学题目比做是看电影,每一个数学问题就好比是《名侦探柯南》中的一个案子,如果老师扮演柯南的角色,通过分析,学生常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有人看了几集,就会推测剧情,事件交代完毕,真相就能了然于心,有人看了几百集,还是分不清好坏,分不清主次,缺少严密的推理能力。我们老师应从荧前退向幕后,让学生扮演解决问题的柯南,我们适当的提供帮助,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增加信心与解题能力。

猜你喜欢
一元二次方程习题题目
攻克“一元二次方程”易错点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一元二次方程”易错题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2.2 一元二次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