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冰菁
1.符合三年级文言阅读趋势
语文新课标从2011年颁布以来,已经施行了8年,是较为稳定的教学依据,是语文教学的基石。以此为基础,语文教材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下面笔者将从三年级课内文言阅读入手来谈谈三年级文言阅读的趋势。
在江苏省内使用的三年级教材为老版苏教教材、新版苏教教材和部编教材。这三套教材中所包含的文言体裁有古诗、名篇中的名句和小短文。
根据表一,可以得知古诗和名篇中的名句在数量上是明显增加的。
在变化的幅度上,古诗是非常稳健的,整体来看就是一首的增加幅度,名篇中的名句则可谓是激增,变化较大,而短文的数量在新版苏教教材中多些。
从数量上看,文言阅读在课内阅读的比重增加了,文言阅读更受重视了。细究教材内容,发现苏教版的两套教材中的短文都侧重于蒙学内容,而部编教材中的文言短文一是名人故事,一是寓言故事,文学色彩较强,可以看出文言阅读的难度增加了。综合课内文言阅读的数量和难度的分析,三年级文言阅读的趋势是量涨文深,三年级学生的文言阅读将如日中天。三年级学生阅读《山海经》是符合三年级文言阅读趋势的。
2.有利于提高学生文言阅读水平
《山海经》经过编辑,呈现的句子基本上都是短句,判断句较多,方便于初入门的三年级学生进行文言阅读。同时《山海经》也是一本百科全书,其中的描写都比较具象,例如“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就是在描述一种草本植物。这样的描写,让三年级学生能顺利找到关键词,搜集到文本中的有效信息,从而勾勒出《山海经》的动植物形象和特点,进而提高自己的文言阅读水平。
3.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想象力
《山海经》既是一本百科全书,又有着充足的神话材料,所描绘的内容本身就非常的神异,能够指路的树枝、吃了就不会饿的草、吃了它的肉就能跑得快的野兽……奇植异兽、神仙妖魔,无所不有,十分神奇,能够给予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另外,《山海经》中的描写虽然很具体,但也有留白,再加上《山海经》中的原图已经散失,更是降低了对三年级学生文本理解的约束。他们能够对文字给出的信息进行想象和二次创造,创造出独属于他们的“山海经”世界。
1.贴近儿童生活
山河走势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佶屈聱牙,晦涩难懂,这样的内容离学生的认知水平太远,方位名词更是让学生看得头昏脑涨,完全摸不着头脑。要让学生感兴趣,能阅读,还得贴近儿童生活,了解学生常接触的是什么。现在的三年级孩子对外界的了解不外乎来自动物园、游戏和电视。小猪佩奇、孙悟空、《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他们都爱看,山川河流不适合他们,适合他们的还是那些奇植异兽。
2.宜短宜精
三年级学生的注意力还需要锻炼,好动的孩子越来越多,因此培养学生的閱读兴趣要从精而短的文章开始。短小的文章学生易读,学生会读了,也就越读越来劲了,自然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阅读《山海经》也是如此,要进行整本阅读,那肯定是行不通的,因此还要对《山海经》阅读的内容进行筛选。奇植异兽描写的摘录不宜过多,选取一到两个即可。
3.有组织,有主题
《山海经》共有18卷,内容十分丰富,即使是奇植异兽就有多处描写。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需要对阅读内容进行主题分类,让学生有组织、有计划地去阅读。如以能治疾症的奇植异兽为类目进行阅读指导,阅读《山海经·南山经》中的描述“迷谷”“祝余”“类”“育沛”等的相关文句。
虽然学生能力有限,一次阅读的内容会比较少,但是教师可以对《山海经》的内容进行重组,在学生依次学完后,再进行群文阅读,使阅读有组织,有主题。
在优化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同时,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激发学生阅读《山海经》的兴趣,引导学生更高效地阅读《山海经》。
1.在“趣”中阅读
学生的阅读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因此,此阶段的《山海经》阅读是在“趣”中阅读,在“趣”中品味《山海经》的奇植异兽形象。
《山海经》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它具有一定的事实基础,又有瑰丽大胆的想象,能够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好奇心。
笔者把趣味阅读和《山海经》特点相结合,改变了阅读的评价方式,选择了学生能够充分发挥的兴趣爱好——画画。让他们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用鲜亮的色彩和怪诞的图形更直观地展示所阅读到的奇植异兽,从而让学生爱上《山海经》阅读,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设计学习单
为了让绘画形式的阅读成果能够更好地呈现在班级展示中,也为了解决个别家长不能够给学生书本支持这个难题,笔者设计了一张学习单让学生能够更完美地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同时也方便了教师和同学共同进行评价。学习单内容比较简单,呈现出一个奇植或异兽的相关文句和注释,把五分之四的空间留给学生进行绘画,展现出自己心目中的异兽或奇植。
3.阅读评价
笔者和学生一起确定关键词。例如,“其中多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这里能画出的关键词是“赤鱬”“其状如鱼”“人面”,然后比对学生所画的赤鱬是否能够体现这三个关键词,有些同学甚至能够在旁边配上合适的拟声词。在学生完成了阅读成果后,将会在课堂上集中展示。对于非常优秀的阅读成果,不仅课堂表扬,还将发到班级群中给予肯定。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坛丘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