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早期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2019-12-11 07:15王亚楠袁慧彬刘湘张洪亮刘之群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21期
关键词:腰椎机体下肢

王亚楠,袁慧彬,刘湘,张洪亮,刘之群

(白城中心医院骨科,吉林白城 137000)

临床上对于腰椎退行性疾患的治疗多采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术毕患者机体病灶区域的神经根压迫、椎间异常活动所致的疼痛感会大大减轻,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机体不适感。但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很多患者术后早期有着较高的风险生成深静脉血栓(DVT),严重情况下还会诱发肺栓塞(PE)[1]。现如今,就PLIF术后并发DVT的原因已经成为脊柱外科医生关注的重点。基于此该文选择2018年3月—2019年6月接受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的患者80例来研究,结合患者术毕下肢DVT的发生发展情况,总结了导致该并发症出现的危险因素。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骨科接收的80例属于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中男51例、女29例,年龄在36~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2±6.56)岁。 疾病类型: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源性腰痛。

DVT诊断标准:不能压闭静脉管腔;管腔内存在较低的回声或不存在;血栓段静脉内仅能探及少量的血流信号或不存在;经脉冲多普勒显示血血流或频谱不能随呼吸变化[2]。

1.2 观察指标

1.2.1 基本指标 年龄、体重指数、合并症。

1.2.2 术前实验室指标 对患者机体凝血四项与D-二聚体指标水平进行测定,其中凝血四项主要包括纤维蛋白原、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

1.2.3 术中相关指标 麻醉方式、手术时间、固定融合节段数。

1.2.4 术后指标 是否对患者肢体进行主动按摩和锻炼双下肢、术后是否指导患者接受预防性抗血栓药物的干预。

上述全部调查指标均开展量化分级赋值。

1.3 统计方法

针对全部临床因素,利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开展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DVT的产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年龄、合并症、体重指数、输血、麻醉方法等,详情见表1。

表1 DVT多因素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DVT作为一种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主要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所出现的不正常凝结,多出现在下肢深静脉,一般多在骨科大手术之后,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即患者机体下肢近端DVT、下肢远端DVT,前一种类型多于机体腘静脉处或上部部位发生,后一种类型多在机体腘静脉以下的部位发生。对于手术患者下肢近端DVT作以深入的研究分析,发现患者有着非常高的风险发生肺栓塞血栓栓子,凝血过程长达一个月,危险性可持续3个月[3]。在PLIF术后,早期常见并发症为DVT,除了会对整体的手术疗效造成影响之外,严重情况下造成死亡的可能性较大。同时,在PLIF术后,患者多需要进行卧床休息,但是由于患者长时间躺在床上,肢体活动受限且活动量不足,所以使得患者机体下肢血流流速缓慢,血液循环出现异常,如果患者身体长时间处于高凝状态之下,那么下肢血管内极有可能形成血栓;患者接受手术疗法干预疾病期间,身体会出现创伤,以此会刺激血小板,使之在血管处大量聚集,血液粘稠度提升,在释放组织因子的同时激活凝血因子,从而更容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4]。

3.1 基本指标因素

年龄:年龄的增长,患者血管会逐渐出现退变、内膜粗糙、促凝物质增加、合并那个肿瘤等。体重:体重是出现DVT的危险隐私,随着体重的增加相应的会增加血脂发生率,更容易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血糖、血小板功能异常等[5]。

3.2 术前凝血功能指标

在凝血四项中,PT可以将血浆中的凝血因子水平充分反映出来,PT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APTT可将血浆凝血因子水平反映出来;TT测定可反映血液中是否存在肝素类抗凝物质。D-二聚体可反映继发纤溶亢进指标,其增高表示患者体内的血栓已经形成,但是并不能确定存在血栓,只能说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且极有可能存在溶解血栓的因素。

3.3 PLIF术中相关指标

在开展PLIF手术过程中通过全身麻醉,可提高DVT发生率,究其原因是患者身体处于全身麻醉的情况下,下肢血液循环受影响会出现血流量过少的情况,但是若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给予患者手术麻醉,则会对患者机体下肢血管处的交感锁血管神经产生有效的抑制作用,进而会充分舒张而对于下肢血流十分有利,从而能够有效减轻静脉血瘀滞,极大的降低血液凝血活性[6]。

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相应的会增加失血量,由此会提高术后DVT发生率,究其原因是手术期间会对患者机体分离组织过度牵拉,由此使得血管内皮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加之患者机体凝血功能异常,身体呈持续高凝状态,便会造成术后下肢DVT。

在PLIF手术过程中通常会因失血过多而需要进行输血,以此可稳定血压和确保有效血容量,致力于患者自身抵抗力的显著提高,且库存全血经常规滤器后,依然存在一定数量的碎粒与血块,这些碎粒的输入极易形成血栓。为此,在治疗性输血过程中建议尽量输入新鲜成分的血液[7]。

3.4 术后预防DVT的有效措施

一方面,术后对下肢进行按摩及锻炼。主动锻炼:踝关节背伸、主动收缩、跖屈及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下肢静脉所具有的静脉窦比较多,相应的会减慢静脉血流;患者在术后切口疼痛、长时间卧床和活动受限等因素影响下会减少肢体活动,造成肌肉收缩能力降低、血流速度减慢等情况发生。分析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以了解到患者肢体处于制动状态下的时间非常长时,血流速度慢,下肢DVT发生率会随之升高。基于此,术后患者需要积极地开展主动功能锻炼,如肌肉收缩和关节活动等,为促进血液流通和改善微循环,需要按摩患肢足部到大腿。

另一方面,术后预防性的应用低分子肝素钠,或钙等预防,对于血栓形成可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进而能够有效地改善机体血液循环系统,若患者机体接受低分子右旋糖酐的干预,那么会使得血液粘稠度得到良好的改善,有效控制血小板聚集、释放作用,使得血管中血栓生成风险大大降低[8]。

另外,经研究发现在骨科手术后中大约有56%的DVT患者缺乏临床典型症状,这说明临床症状作为诊断指标缺乏可靠性,为此针对无症状DVT患者需要进行积极的预防,避免潜在肺栓塞风险,在增强手术技能的过程中需要积极有效的预防无症状性DVT。

猜你喜欢
腰椎机体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某柴油机机体的设计开发及验证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基于ANSYS的液压矫直机机体的疲劳及模态分析
针推治疗腰椎骨质增生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