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由一道电磁感应计算题引起的疑问

2019-12-11 02:54
物理之友 2019年11期
关键词:导通斜率电阻

(广东省中山市桂山中学,广东 中山 528463)

1 讲解简录

1.1 试题讲解

原题呈现:如图1所示,在垂直于匀强磁场B的平面内,半径为r的金属圆盘绕过圆心O的轴承转动,圆心O和边缘K通过电刷与一个电路连接。电路中的P是加上一定正向电压才能导通的电子元件。流过电流表的电流I与圆盘角速度ω的关系如图2所示,其中ab段和bc段均为直线,且ab段过坐标原点。ω>0代表圆盘逆时针转动。已知:R=3.0Ω,B=1.0T,r=0.2m。忽略圆盘、电流表和导线的电阻。

图1

图2

(1) 根据图2写出ab、bc段对应的I与ω的关系式;

(2) 求出图2中b、c两点对应的P两端的电压Ub、Uc;

(3) 分别求出ab、bc段流过P的电流IP与其两端电压UP的关系式。

本题是2013年广东高考理综卷的物理压轴题,相关的考点有:电磁感应、欧姆定律、并联电路规律、直线函数式,重点考查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等,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忽略电源内阻,UP=E,可得:Ub=0.3V,Uc=0.9V。

1.2 学生对答案提出质疑

生1:按照分析,bc段元件是否已经导通?

师:是。

生1:那么导通后的P应该能当作是电阻处理吧?

师:对。

生1:那我的解法应该是对的。我也是用了串联电路的特点进行运算。

生1:您的解法我也十分认同,但是两个结果不一样,之前您说过电磁感应题目容易造成数据不自洽,我认为这个题目也是如此。

思考几分钟后,我明白了问题所在。正打算把结果讲解给生1时,转念一想:如把问题交给学生,他们是否能找出问题所在?

本着试试的想法,我叫她把解法写在黑板上,和笔者的讲解板书在黑板上形成对比。

师:请大家找一找,哪种解法存在问题?甚至是否两种解法都存在问题?如果两个解法都没有问题而得出不同的结果,那么大家就能证明此题是一个错题,下面进行讨论。

生2:老师,我昨晚搜索网络,发现此题解法混乱,有多种不一样的答案,我也很纠结,到底哪个正确?

学生利用了网络,真是善用信息!教室一下炸开了锅,学生们议论纷纷,挑战教师甚至高考题权威的时候到了!讨论的气氛渐趋浓厚,笔者决定静观其变,让学生继续讨论。

1.3 质疑——论证——再质疑——再论证

生3:我有个发现,把老师的结果和同学1的结果直接等同起来,发现电压只能是一个定值,和图2中电压随着角速度的变化而变化不符。所以必有一种解法错误,我这样想对吗?

师:直接把两结果等同起来解方程?合理吗?

生4:我认为不能,如果成立,假设取任意两个y关于x的一次函数方程,把y的函数式直接等起来,则解出来的x都将会是一个定值。

师:非常好,同学3大胆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虽然不对,但敢于猜想、敢于表达,这个行为本身就值得鼓励。同学4能快速论证,很精彩。

受到教师的鼓励,学生们讨论更加积极。

生5:导通后P元件的电阻是恒定的吗?

师:这个猜想很好,怎么证明电阻是变化的还是恒定的?

生6:我不赞成同学5的说法,I-ω图可以转化为I-U图,由于bc段直线斜率不变,电阻应该不变。

师:也有道理,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7:我利用同学1解法得出的结论,针对b点计算了一下,发现电阻不是9欧姆。可以确定电阻是变化的。

导通后P的电阻是变还是不变?同学们的观点针锋相对,课堂讨论气氛热烈。

1.4 激发认知冲突,引导学生自行解疑

笔者在黑板画出了某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图(如图3)。

图3

师:图3中B点对应的电阻为多少?

生:4欧姆。

师:大家都是用电压除以电流得出答案,如果用B点的斜率倒数去算电阻的结果呢?

生:12欧姆。

师:咦?怎么对应不上?是计算方法的问题吗?

生8:我知道刚才同学1解法的问题所在了。图3里的伏安特性曲线不是一条直线,如伏安特性曲线不是直线,则不能利用该点的切线斜率来计算电阻,而应利用该状态对应的点和原点之间直线斜率来计算电阻。同样,在本题中,I-ω图可以转化为I-U图,虽然bc段是直线,但是如果在直线上每一点和原点之间进行连线,会发现每一条画出的直线的斜率都不一样。所以导通后P的电阻是变的,同学1的解法有误!

教室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是对该同学的肯定,也说明本节课讨论很有成效。

同学们会心地笑了起来,纷纷表示会回去后上网“找茬”。

2 教学启示

本来预期这节课是常规的习题课,出乎意料的是遇到质疑后课堂效果很好,学生讨论很热烈,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基于推理相互质疑与论证,课堂参与度很高,同学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给了笔者很大的触动。回顾、反思课堂中的各个环节,贯穿始终的是课堂上学生的质疑与论证行为,《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8年版)》提出:“要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意识,能基于证据大胆质疑”“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可见让学生具备质疑精神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物理教师的重要使命,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反思,笔者在质疑精神的培养方面得到的启示如下。

教学片断1:生1基于事实和证据提出自己的质疑,生2通过网络信息的搜集也表达了自己的疑问。

教学启示1:要培养质疑精神,教师应做一名鼓励者。本节课正是及时把生1的质疑向全班同学提出,经过共同讨论后,才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所以当学生勇于提出疑惑或者质疑时,应当弄清他们的希望与困难,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特别是对学生的回应中有价值的信息,要有珍惜的态度,及时发现,善于利用。

教学片断2:生3提出把两种解法的结果等同起来求出电压值,得出电压是定值。

教学启示2:要培养质疑精神,教师应对学生的看法持包容态度。笔者对来自生3的“另类”讨论持积极、理解的态度,促发了更多同学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在教学中,学生可能会提出各种疑问,甚至是不切实际、从教师角度看起来是“无厘头”的想法,此时应尊重学生的想法,为学生的质疑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和充满理解的和谐环境,渗透民主意识,关爱珍惜每个学生的发言权,呵护学生的质疑精神。

教学片断3:生5猜想P元件导通后是一个变化的电阻,生6用斜率恒定的证据质疑生5的想法,生7则通过特殊点的计算得出P元件电阻是变化的,质疑生6的论断。

教学启示3:要培养质疑精神,教师应做一名引导者。本节课在几个学生提出猜想和相互论证时,作为教师从旁鼓励其推理论证,从而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和掌握解决质疑的有效武器——推理论证,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推理来论证问题,学生会在“质疑——论证——再质疑——再论证”的不断循环中提升核心素养,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片断4:通过图3来启发学生,最终由学生自行解疑。

教学启示4:要培养质疑精神,教师应做一个有心人,精心创设教学环节和学生自主解疑的条件,让学生获得“提出质疑——推理分析——成功解疑”的积极体验,从而更加乐于质疑、解疑。在本节课中,学生争论不休时,教师并没有选择直接公布结论,而是采用问题驱动式教学,设置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对比分析,进行知识迁移,解决疑问。在物理教学中,针对学生易犯错误之处,教师也可以通过创设情景激发认知冲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享受先质疑后解疑的乐趣。

教学片断5:全班热烈参与讨论,众多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并推理论证。

教学启示5:要培养质疑精神,教师应相信学生,突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本节课面对质疑时,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应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觉得自己有能力也有责任参与课堂的讨论,课堂才能成为充分展示质疑精神的学习阵地。

猜你喜欢
导通斜率电阻
织物电阻测试仪校准中电阻示值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浅谈汽车控制模块中电阻的识读
基于Petri网的无刷直流电机混合导通DSP控制方法
巧甩直线斜率公式解数学题
串联晶闸管同步导通设计研究
浅谈电缆网电性能检查常见故障分析及预防
求斜率型分式的取值范围
实现自动控制电阻类型分析之气敏电阻
电阻测量集结号
汽车线束生产中导通测试设备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