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雯雯
摘 要:长久以来,社会、学校、家庭一直将学生成绩摆在一个至高无上的位置,把成绩作为评价优劣的唯一标准。高中三年,是中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时期,如果学生本身只关注学习而不会做人,其发展就一定是畸形和失衡的;如果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那么就一定会误导孩子,在孩子心目中就只有分数,至于其它方面的发展就无关要紧了。理性看待成绩,全面评价学生至关重要。
关键词:成绩;评价;成长
首先,我想讲几个故事与大家分享。
片段一:学困生的“美”
周四带着学生去上阅读,阅览室的门是装有弹簧的门,每进入一个学生门就“哗”的被推开,然后又自动的关上。那扇门就在我面前这样来回的开关着,直到一个身影站在了门旁,用手拉着门,让所有的同学都进入后,然后又轻轻地关上。这个孩子是个一直被忽略的学生,其貌不扬,不积极不踊跃,关键是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因此老师们的眼睛很少落在他的身上,老师们的笑脸也很少向他展开。然而这一刻,我却被这个孩子无言的行为深深打动。我突然意识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闪光的一面,只是平日的我们似乎更多局限于学习这一单方面的考察。
片段二:放假的烦恼
一日课间与学生闲聊,说着马上你们就要放假了,可以回家幸福了。这时一个男生一本正经地告诉我:“老师,要是放假可以不回去,我一定不回家。我一回到家我爸妈就开始唠叨我的学习,给我上政治课,除了学习什么都不问,我已经很努力了,可是他们就一直说我不行,感觉特别压抑……”我一时不知该怎样安慰这个平日里活蹦乱跳的男孩。这个孩子学习成绩不算太好,可是他善良、热心、做事积极又有责任感,我坚信这个学生以后一定会有所作为,但是对以成绩为唯一标准的那些望子成龙的父母而言,这些似乎都是无稽之谈。
片段三:家长寄语
上个学期我们新校区为2014级每一个学生制定了一个人生规划,每班都做成展板张贴于教室外墙上,我特别关注了一下家长寄语一栏,看出了一些不同的东西。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寄语是“不好好学习,你对得起父母老师吗?”“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另一类是“努力学习好功课,端正学习态度,积极参加学校各项公益活动。”“希望在毕业的时候你能对自己说一句话:我已竭尽全力。”“好好生活,乐观、上进、安稳,保持善良正直的本性。”看完之后,不禁令人唏嘘,两类寄语,不能说孰优孰劣,孰对孰错,只是想想作为前一类家长的子女,不知要背负多大的压力。
以上几个片段故事,是在我从教并不长的时间里所亲身经历的,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些故事都在向我们传递一个信息:家长和老师似乎过分关注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很多同样重要的东西,导致学生背负着沉重的压力。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自卑,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成绩好的同学又骄傲自满,觉得自己凌驾于同学之上。家庭、学校甚至社会都产生一种“唯成绩至尊”的错误的价值取向。进入高中阶段以后,从高一到高三,学生所经历的不仅仅是文化之旅,同时也是成长之旅。不但要提高智商,还要培养情商。从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光是有知识而没有品德,光会学习,不会做人,将来还是很难立足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我一直在思考,自己能做点什么。
上个学期,我们学了一篇《我不是个好儿子》的文章,写了身为人子,反思自己对母亲的关怀不够,字里行间透露出对自己的责之切对父母的爱之深。我突然想到,何不将此作为学生向父母袒露心扉,父母子女交流的机会呢?于是,我布置学生也写一篇同题目作文“我不是个好儿子”或“我不是个好女儿”,写作之初,学生纷纷抱怨,从来没有好好想过自己哪里做的不好,从来没有跟父母有过类似的交流。于是我不断引导学生,让学生从最近学过的几篇亲情主题的文章里总结感悟,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我们的父母都是普通平凡的父母,就像文章里写的一样,他们的爱平凡、质朴,甚至遭到我们的不满、嫌弃,但是他们的爱却都一样的真挚、无私、坚定、深沉、毫不张扬。几位学生也不禁谈起了自己的经历,动情之处甚至落泪。课堂从嘈杂到宁静,学生们也纷纷拿起笔写下自己的心里话。
文章完成后,浏览学生的作文,我自己也很受感动,平日里或叽喳喧闹或沉默文静的男孩女孩们,当面对父母之爱这个千古主题时,都变得一样的懂事乖巧。他们或是检讨自己惹父母伤心生气的幼稚无知,或反思自己只懂得索取却对父母少有关心,或是对父母敞开心扉,说说自己心里的困惑和苦恼。理解是双方互动的过程,我的目的也是让家长换个角度看孩子。于是我又将后续作业布置给学生,放假时将作文带给家长看,并请他们写好反馈、感想带回。放假回来后,大多数学生都能将作文带回,一个学生还特别跟我说:“老師,我妈妈一看到我的文章就哭了。”不能说一次小小的作文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很多学生和家长的确是通过这个机会做了一次心灵的沟通,在爱的基础上理解对方。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只是也许有的会长成参天大树,有的会绽放绚烂的花朵,有的只是一株无名的小花小草。但无论如何,他都是唯一的,都是这个春天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家长、老师,请让我们用一颗包容的心去看待我们的孩子,你一定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有无与伦比的精彩。
参考文献:
[1]褚宏启.核心素养的核心与教育工作的重心[J].中小学管理.2016(10).
[2]赵光磊,于伟.教育文化研究:走向教育生活与教师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