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利军
关键词医学类 高校 教学现状 问题
医学类院校学生往往课业负担重,动手实验多,需要记大量的知识,不仅要具备精湛的医术,更要锤炼高尚的医德,大学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正是培养德才兼备优秀的医务工作者的主阵地。医学生们通过学习了解掌握国内外医学学科的前沿知识,国内最新的关于医学发展的政策和我国当前的医保政策,只有把自己个人的职业发展同国家、社会和老百姓的需求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完成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的使命。教育部在2018年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到,“形势与政策课是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的核心课程,是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重要渠道。”但就当前所调研的情况来看,医学类院校形势与政策课也面临着一些挑战,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梳理医学类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的基本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的可行性对策从而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形势与政策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堂,旨在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和社会焦点热点问题,开拓视野,解决现实生活和学习中的思想认识问题。然而,以上海健康医学院为例,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过程中仍然拘泥于以理论学习为主、不重视实践,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强兴趣不浓,课堂上参与率不高,教材内容过于宏观等弊端。
(一)形势与政策课教材内容呈现过于宏观
以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18-2019学年度教材为例,两学期均是四个篇章共八讲的内容,分别为全面从严治党篇、经济社会发展篇、涉港涉台事物篇和国际形势政策篇。每一讲的内容都可以作为一个专题来研究,教材中的内容比较宏观,大都是以一些会议、文件或具体的政策的形式呈现,缺少细节性的描述。不像学生专业课教材内容那么细致,这样就会使教师们在备课中额外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查阅文献,确定所要讲授的内容,然后再进行认真的备课。学生们在课堂听讲也主要以教师的灌输为主,被动地接受信息,不能很好地掌握授课重点和难点内容。
(二)形势与政策课讲授偏重理论轻实践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时效性、政策性和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具有内容多、覆盖面广、变化快和课时较少的特点。在面对如何让学生们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上更多地学习教材内容,教师们往往采用满堂灌的灌输教育,缺少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对学生知识思维的启发。由于每个班级只安排四次课八学时的课程,教师们为了完成授课工作量和学期考核计划,也很少有时间指导学生参与实践内容。即便是教学日历上也有实践课安排,大都是以学生在课余查阅材料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做ppt专题汇报的形式呈现,这样不能全面考核学生参与实践的过程,就造成了形势与政策课偏理论轻实践的局面。
(三)形势与政策课学生的参与率不高
首先,医学类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专业识记性的内容比较多,而形势与政策课教材理论性和政策性比较强,再加上内容过于宏观缺乏趣味性,因此学生们的兴趣不高课堂的参与率比较低;其次,教师在授课时主要以灌输教育为主,不太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了教师在课堂上口若悬河侃侃而谈,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很好地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最后,当今社会网络的普及率非常高,有些时候学生的信息面甚至比教师还要宽泛,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问题学生们可能在课余时间都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和学习。
形势与政策课是大学的一门必修课,对于提高医学生的医德修养和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现实中形势与政策课师资力量不强、授课内容过于随意、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强和授课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等制约着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发展。
(一)形势与政策课的师资力量不强,没有专职的任课教师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好时效性很强的课程,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历史、哲学、外交、法律、管理等多学科的知识,内容非常广泛,覆盖面较大,对任课教师的政治视野、人文水平、知識广度有非常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具备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来教授该门课程。现实中,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师大多由专职辅导员来担任,而专职辅导员本职工作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大量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他们很难抽出时间跟专任课教师一样投入大量精力到备课、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学工作中。再之,专职辅导员们来自不同的专业背景,对需要具备多学科知识的形势与政策课教授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二)形势与政策课讲授内容较随便,没有统一的标准
在医学类院校,学校一般都很重视医学专业课的教学和建设,而对形势与政策课则较为忽视。在时下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是在不断提高的。每一学期的教学安排都必须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参考教材和学科教学要点。但是由于形势与政策课教师不同的学科背景,他们会根据自己的专业偏好随意选择教授内容,不考虑医学类学生的实际需求,这就造成学生的课堂参与率不高,学习兴致不强,最终影响了形势与政策课的授课效果。再之,绝大多数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没有医学专业背景,他们不能很好地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课堂效果。
(三)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强,课堂积极性不突出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政策性、时效性和动态性很强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地启发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指导医学生更多地关注时事动态尤其是与医学发展相关的政策,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成长成才。医学生从事的是救死扶伤的崇高职业,行业对医学生的专业理论学习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要求非常高,这就造成医学生的学业负担非常繁重。面对教师管控不严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时,医学生的思想容易放松,加之课堂上的内容缺乏趣味性,从而造成积极性不突出,问题意识不强,课堂的参与度较低。
(四)教学方法缺乏新意和吸引力
由于师资有限,形势与政策课往往是大班授课,教师大多采取灌输的方式讲授内容,课堂气氛不活跃。任课教师为了完成工作量,很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没有很好地调动起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上即使有提问也是蜻蜒点水式的。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化和大众化,现代传媒的手段更加多样化,多元的思想严重挑战着高校的意识形态,而任课教师则不注重利用新科技手段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医学生更多关注的是专业课的学习,很少对时事政治类话题感兴趣,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落后,很明显课堂效果不明显缺乏吸引力。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准入门槛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同时对思政课教师提出六个方面的要求,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就在某种程度上指出了国家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师提高了准入门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刻不容缓。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授课关系到医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职业生涯发展,一定要提高门槛准入,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六点要求选拔专业人才,同时要做好考核培训工作,让新进教师得到更快的成长,做让学生喜爱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
(二)结合医学生特点,科学设置教学内容
医学生是参与形势与政策课的主体,形势与政策课内容的设置在按照教育部和中宣部的统一要求下,同时还要遵循医学生思想发展的特点,结合医学专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以改革開放40周年为例,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可以重点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医学发展的历程、取得的成就和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很好地结合起来,引领医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既要掌握过硬的医术,更要有崇高的医德,为人类医学的发展和解除人们的病痛做出医学生的一份贡献。
(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课堂参与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推动思想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的形势与政策课,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参与率较低。因此,在教授医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程时,任课教师要注重将授课内容与医学生专业特点相结合,启发学生培养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四)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方法
以往的课堂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缺乏有效的互动,学生们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观点,没有自己的思考,这样的课堂效果是不好的。教师要契合学生的需求,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方法,改变过去的灌输教育,要主动借助互联网的新技术,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要。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使教师和课堂的角色发生变化,教师更多的是去启发学生和引导学生运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