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应当注意对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培养,也就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致力于使学生形成相对稳定的、适应性更强的语文学识修养、文风情趣状态。在核心素养的召唤下,语文教学应该要关注人的生命成长,要从传统的关注知识点的落实转向关注核心素养的养成上来,要从只关注教师“教了什么”转向关注学生“学了什么以及“学会了什么”,尊重学生,激励学生,发展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语文实践中涵育语文情感,习得语文知识,把握语文方法,砥砺语文能力,生成语文品格,成为具有丰厚素养的语文人。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发现文字的美,锻炼小学生的文字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确的处理问题。在小学阶段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其长期发展有重要的意义,能使学生从教学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享受。下面本人将从具体的实践过程,详细分析如何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
语文教学面对的是有血有肉、充满活力、富有情感的儿童,核心素养召唤下的语文教学给予他们的应该是一种鲜活的语言,一种灵动的实践,一种快乐的体验,一种幸福的生活,一种温暖的生长。语文教学活动中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的接受知识,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才能得以提升。
1.精心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课前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经典诗文
学生对未知的知识总是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因此,相对于简单机械的抄写,他们对这样的作业更感兴趣。这样的作业既能培养学生收集、甄选资料的能力,又能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加学生的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积累,提高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文修养。
2.注意新课导入新颖,根据课文内容和文体特点,创造、再现课文情境
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学语文。这样的学习,生动活泼,很自然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和情怀。
二、注重朗读为主的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经典诗文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1.依靠文本,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材中选用的文章,都是文学大家长久积累下来的,经过专家精挑细选的,在遣词造句等方面堪称范本中的佳作。
2.读名家名著,写读书笔记
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当语文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會在人身上形成一种特有的文化底蕴。《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帮助学生做好两件事,一件是让学生大量阅读,养成每天读书的好习惯;另一件是让学生养成每天写日记的好习惯。
3.诵经典诗词,背名篇名句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因此,我要求我的学生每个星期自由选择背诵一首诗歌(可以是古代诗词,也可以是现当代诗歌),或是课内中的一些经典片段、名句。课前请一名同学上台背诵并和全班同学一起诵读,这样,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丰富了学生的阅读量。
语文课堂的教学相比其他学科本身就更有趣味性,在课堂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不要在教学过程中一味的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教育,而应挑选一些优美的诗句或是一些有哲理的句子,让小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或是自主思考,去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文学魅力,提高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培养其认识美、发现美,并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在《赠汪伦》一课的学习时,可能学生对诗句独立进行解读,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去想象当时的场景,让学生体会李白与汪伦两个人之间的友谊以及桃花潭美景。在这个时候也可以让学生画出自己想象中当时的情景,将画赠给自己最要好的朋友。除此之外,在教学时还可以使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诗句中的美景。
三、掌握语文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指向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应该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的获得,能使学生在语文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以此延伸语文核心素养的长度。
语文是实践性课程,方法的获得当然离不开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这就意味着在教学方式上,要强化学生的“学”,淡化教师的“教”,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的教学,努力为学生营造丰富多彩的课堂学习生活,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富有创造地学,乐此不疲地学,在学的实践中不断操习,不断积累,进而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总之,当前教育现代化的物质条件、理念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转变自己的角色,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通过架桥、铺路、引路、向导等方式,让学生在探究、合作、讨论中,学会学好语文。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对语言的意义、语言的情感、语言的技巧的感悟,很大程度上与自身生活体验、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教师教学需要构建对语义的理解,通过穿针引线、巧妙点拨,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语言得到升华,得到灵性的开发。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而且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素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