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脾九宫穴针刺配合耳压治疗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临床观察

2019-12-10 10:22王花蕾易荣马晓睿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临床疗效

王花蕾 易荣 马晓睿

摘要:目的观察心脾九宫穴针刺配合耳压治疗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心脾九宫穴结合耳压治疗,一周两次;留针30 min,補法为主;耳压两耳交替,一周两次,补法为主;对照组:普通针刺。观察2组治疗前后疲劳量表(FS-14)评分,同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疲劳量表(FS-14)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脾九宫穴针刺配合耳压治疗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显著。

关键词:心脾九宫穴;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69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9)11-0070-02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CFS),是健康人群中发生原因不明的强烈的全身乏力、低热、咽痛、淋巴结痛、头痛、肌肉痛、关节痛和精神神经症状,并长期持续、反复发作,是一种疲劳性疾病[1]。慢性疲劳综合征在 20-50 岁的脑力劳动者中更为常见,由于这类患者人群工作压力过大、精神高度紧张致免疫力下降以及内分泌功能紊乱,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该病极大困扰着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目前治疗以改善相关症状为主,尚无特效药。笔者采用心脾九宫穴针刺配合耳压治疗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JP2]全部病例均为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昆明市中医医院针灸科的门诊和住院部以及心理科门诊符合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患者40例按照单盲、随机、对照设计原则,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其中治疗组20例患者中,男8例,女12例;年龄20~59岁,平均(4226 ± 812)岁;病程6~24月,平均(1608 ± 812)月。对照组20例患者中,男7例,女13例;年龄19~60岁,平均(4182 ± 906)岁;病程5~24月,平均(1622 ± 717)月。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2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JP]

12纳入标准符合以下诊断标准:(1)西医的诊断标准。按照1994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修订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持续不少于6 个月的不明原因持续、反复发作的疲劳症状,在充分休息后无法缓解,并且目前的工作、生活、接受教育能力明显下降。同时具备以下兼症的4项:①记忆力、注意力下降;②咽痛;③颈部僵硬、腋窝淋肿大;④肌肉疼痛;⑤多关节疼痛,无关节红肿;⑥反复非器质性头痛;⑦不解乏的睡眠;⑧运动后持续疲劳感>24 h。

(2)心脾两虚型:主要表现为神疲乏力、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饮食无味,面色少华,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JP2]

13排除标准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可用原发病解释的慢性疲劳易合并感染及出血者,自身患有红斑狼疮等免疫类疾病,肝硬化等肝脏类疾病,恶性肿瘤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等。[JP]

14方法治疗组:心脾九宫穴见图1~2,取穴和针刺顺序为:(1)关元(2)左内关(3)右足三里(4)右内关(5)气海(6)左三阴交(7)左足三里(8)右三阴交(9)中脘;一周两次;留针30 min,补法为主;应用苏州市华佗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无菌针灸针(025×40mm);耳压取穴:心、肾、脾、神门、肾上腺,双耳交替,一周两次,补法为主;应用上海泰成王不留行子耳贴。

对照组:针刺选取相同的穴位,由下而上常规针刺治疗,不进行九宫布图,补法为主。

2组5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15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相关标准评判2组患者临床疗效。 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 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症状减少≥2/3。 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症状减少≥1/3,但不足2/3。 无效: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症状减少<1/3。

16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 SPSS200 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 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CFS患者治疗前后疲劳量表(FS-14)评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前的(FS-14)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疲劳量表(FS-14)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3讨论

八卦九宫在《易经》中便有记载,九宫数理无论以何种顺序相加均为15,达到一个平衡。《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人体的健康无论从力学的角度还是阴阳的角度均讲究一个平衡,阴阳平衡,气血自和。《素问·调经论》曰:“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素问·上古天真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古人认为八卦、九宫、五行、三才、两仪等都在数中,且数中有术,术中有数。“术数”者,既讲数又讲它的法。心脾九宫穴是将所选用的穴位根据《灵枢·九宫八风》的后天八卦九宫图式集成,以巽、离、坤、震、坤、兑、艮、坎、乾九个方位布局,它恰似用兵布阵的八卦阵式,来加强针刺的临床疗效。

《素问》曰:“脾虚则四肢不用,四肢懈惰,此脾精之不行也”,指出来身体倦怠乏力与脾虚密切相关;足三里穴,华佗曰:“主五劳羸瘦,七伤虚乏”,现代研究表面,针刺足三里能够影响血液成分及机体免疫反应,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和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的机能,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对疲劳状态的改善有很大的作用;该穴对 CFS的病理起到良性调节[3-4];三阴交,《针灸大成》:“主脾胃虚弱,心腹胀满,不思饮食……经脉虚耗不行者补之,经脉益盛则通”,《金针王乐亭》云:“三阴交滋阴、健脾、助阳,为治血之要穴。”三阴交是肝脾肾三脏的交会穴,能够调补肝脾肾之气血;针刺三阴交穴能够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环路,调节患者自身的动态平衡,调动各个系统相互协同作用,稳定机体内环境,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缓解患者的疲劳状态[5]。内关,属于手厥阴心包经,通过手厥阴之脉起于胸中,与阴维脉经气相通。阴维脉在胸中与手厥阴经交会。因此内关穴与阴维脉经气相通,可治疗胃心胸相关疾病。中脘为胃之募穴,属于八会穴之一,是任脉、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及足阳明胃经的交会穴,乃六腑精气汇聚之处,具有补益脾胃、化生气血和扶正祛邪的作用;气海为任脉之穴,肓之原穴,可引气归元、培补元气。关元为人身阴阳元气交关之处,为养生家聚气凝神之所。

研究表明针灸可通过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系统的紊乱,并有抗氧化应激等作用,以达到治療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功效[6]。亦有研究表明针灸干预能提高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对细胞免疫有明显的调节作用[7]。神经生理学研究表明,在肌肉收缩过程中可改变中枢神经系统的激活模式。最近对神经内分泌研究的全面综述[8]报道了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5-羟色胺途径的异常,提示应激改变生理反应[9],约1/3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表现出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灵枢·素问》记载:“耳者,宗脉之所聚也”,通过对相应耳穴的刺激,来疏通相关脏腑的经络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实验研究已经验证了相应耳穴与患病内脏存在相关性,并有相对特异性。[10]故耳穴主穴为心、脾、肾,耳穴神门镇静安神,肾上腺可以提高人体的肾上腺素,同时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能。[KH*1D]

参考文献:

[1]Fukuda K,Straus S E,Hickie I,etalThe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to its definition and study[J].Ann Intern Med,1994,121(12):953-959

[2]国家中医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13-215

[3]李鼎针灸释难[M].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6:68-70

[4]诸毅晖,梁繁荣,成词松,等电针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病理节律的调整作用[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2(1):24-26

[5]潘华山针灸三阴交穴对小白鼠运动能力与某些免疫指标的影响[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5(4):34-36

[6]唐乐微,陈亮,韩亮,等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机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11):2750-2752

[7]朱 兵系统针灸学——复兴“体表医学”[M].北 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63-168

[8]Parker A J R,Wessly S,Cleare A JThe neuroendocrinology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and fibromyalgia[J].Psychological medicine,2001,31(08):1331-1345

[9]Scott L VSvec F,Dinan TA preliminary study of dehydroepiandrosterone response to low-dose ACTH in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and in healthy subjects[J].Psychiatry research,2000,97(1):21-28

[10]管遵信,管钟洁,姜云武,等耳穴疗法[M],第一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5

(收稿日期:2019-07-27)

猜你喜欢
临床疗效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研究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