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无公害经济作物种植技术

2019-12-10 09:34林丽凤
农家科技 2019年11期

林丽凤

摘 要:经济作物(cash crop),又可以称之为“技术作物”和“工业原料作物”,通俗的将就是指带有特定经济用途的农作物,常见的有药用作物、观赏作物、染料作物等等,具有经济价值高、技术要求高等诸多特点。基于此,本文就对无公害经济作物种植技术展开深入探究,以期能够为种植无公害经济作物的栽培者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无公害;经济作物;种植技术

在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的今天,各行各业发展脚步也逐渐加快,对无公害经济作物的种植要求也在增加。所以,培养高产量无公害经济作物非常关键,但是现阶段,我国无公害经济作物种植技术偏低,难以提升种植产量,基于此,本文就对无公害经济作物的种植技术展开深入研究,以期能够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促进我国农业迅速发展。

一、经济作物简单介绍

简单理解,经济作物一般指为工业,特别是指为轻工业提供原料的作物,涵盖了蔬菜作物(西红柿、茄子、辣椒、黄瓜、丝瓜、豆角)、纤维作物 (如棉、麻等)、油料作物 (如芝麻、花生等)、药用作物(人参、灵芝)、糖料作物 (如甘蔗、甜菜等)、热带作物(橡胶、椰子、油棕、剑麻等)、三料 (饮料、香料、调料) 作物、水果等等,种类繁多,且具有地域性强、经济价值高、技术要求高、商品率高等特点,在人们生活中和社会各行业发展中都起到关键性作用。

二、无公害经济作物种植技术探究

1.栽培者对经济作物进行规范化管理

无公害栽培是指严格按照生产安全标准和栽培技术生产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型的经济作物,栽培者要想顺利展开无公害经济作物种植,就需要对经济作物进行规范化管理,具体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栽培者需要提前合理选择经济作物的品种,并制定质量检验标准,在每一阶段都对经济作物进行检验。另一方面,栽培者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计划和管理方案,并在经济作物种植前期去学习无公害种植技术,确保经济作物能够顺利种植,顺利成长。

2.栽培者需要控制无公害经济作物的栽培环境

栽培者要想顺利实现无公害经济作物的栽培,就需要严格控制无公害经济作物的栽培环境,具体做到以下两点:一方面,栽培者需要将栽培基地设置离工厂、医院等三公里以外的无公害污染源区,且种植地块应排灌方便,灌溉水质符合国家规定要求。另一方面,栽培者所选择的栽培基地的土壤要土层深厚肥沃,结构性好,有机质含量达2%~5%之间,且基地面积规模符合要求,便于轮作和运输。

3.栽培者需要合理制定农田轮作制度

众所周知,经济作物种类繁多,不同的经济作物所需要的无公害种植技术不同,因此,栽培者要想顺利实现无公害经济作物的栽培,就需要合理制定农田轮作制度,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的经济作物采取不同的轮作制度,并做好田间生态条件的改善,确保有利于经济作物的生长。另一方面,栽培者需要健全经济作物的栽培管理措施,提倡“健身”栽培,提高植株抗逆性和抗病虫能力,确保所种植的无公害经济作物能够顺利成长,保证经济作物的产量。

4.栽培者需要做好经济作物的水肥管理

经济作物在成长阶段需要灌溉水,只有保证水充足,才能吸收足够的营养,保证经济作物的产量。针对此种情况,栽培者在展开无公害经济作物种植阶段,就需要做好经济作物的水肥管理,具体做到以下两点:一方面,栽培者需要保證所灌溉的水资源总质量符合要求,确保不会影响到经济作物的生长。另一方面,栽培者需要对无公害经济作物的肥料进行合理控制,避免由于施肥过多或者过少而导致的病害,提升无公害经济作物的种植产量。

5.栽培者需要做好无公害经济作物的虫害防治工作

无公害经济作物在生长阶段或多或少会出现虫害,如果这些虫害不能及时得到治理,就会影响经济作物的生长。因此,栽培者需要改善基地生态系统,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作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发生发育的环境条件,必要时可以喷洒化学农药,确保虫害能够及时得到解决。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经济作物种植阶段,栽培者采用无公害种植技术非常有必要,不仅可以提升经济作物的种植产量和质量;还可以促进我国农业水平的提升,意义重大。针对此种情况,栽培者就需要积极学习经济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掌握无公害栽培技术要领,科学施肥、科学选种、规范管理,因地制宜作物布局,从而有效保证经济作物的生产质量,促进各类经济作物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姜 丽.山东诸城无公害苹果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J].农业工程技术,2019,39(11):30-31.

[2] 孙颖娟.黑龙江省优质大豆无公害植保新技术的应用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5):175,177.

[3] 谢 宁.绿色防控技术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的应用探索[J].新农村(黑龙江),2018(11):110.

[4] 缐维民.康乐县无公害中药材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推广[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