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设计中表现性任务的设计要点

2019-12-10 09:35刘琴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9年11期
关键词:逆向设计言语实践

刘琴

【摘   要】开发和设计表现性任务是逆向教学设计的关键。有质量的表现性任务要有明确的核心目标、真实的情境和预期的学习结果表现形式,同时富有创意和挑战性,能够引发丰富多彩的言语实践活动,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逆向设计;表现性任务;言语实践

逆向设计强调评价设计先行于教学活动设计,其目的是实现教学与评价同步,而表现性任务使得两者有机对接。教学目标通过设计表现性任务来呈现,而评价则通过观察不同的学习结果得以实施。从这点来看,表现性任务连接了目标、评价和教学活动这三个要素,它是学生学的活动的开始,又同时制约、影响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所以,开发和设计表现性任务是逆向教学设计的关键。

何谓表现性任务?简单说,就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和能力,并有相应的建构反应、行为表现或作品形成的任务。那么,如何设计有趣、有用且有意义的表现性任务呢?

一、表现性任务要匹配核心目标

核心目标是居于课程核心地位、具有持久价值的目标。核心目标的确定要指向語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而统编教材创造性地把核心素养细化在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中,并遵循由浅入深的规律层递式地落实。教师在设计表现性任务时,要聚焦每一个语文要素,并结合文体样式、教材特点、学生的学情和思维起点等因素,努力让表现性任务匹配核心目标。

《观潮》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精读课文,作者以层次分明的结构和丰富的想象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该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边读边想象画面”是阅读写景类文章常用的策略之一。教师经常用“课文写得真美,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想想作者是如何把句子写美的”这样的表现性任务来达成目标。虽然任务的设计也注重语言的品析、积累和方法的渗透,但由于任务过于宽泛,目标达成度不高。

那么,怎样让学生真正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呢?教师可以设计如下表现性任务。

让我们随着作家的文字去看看钱塘江大潮吧。

1.壮观大潮我来画:边读边想象,借助文中的关键词语,把钱塘江大潮的形状变化画出来。

2.我与作者比一比:哪些描写大潮的语句是我想说却说不出的?把这些给自己带来新鲜感的语句圈出来,并入情入境地朗读这些句段。

3.家乡海水我来写:通过镜头回放,像作家那样把家乡大海涨潮或落潮时的情景用几句话描绘出来。

上述的表现性任务,巧妙地把抽象的思维用外显的活动表现出来,学生边读边想象,抓住关键词语,建构起钱塘江大潮由远及近的动态画面,感受文章清晰的结构美;再把自己的语言与作家的语言进行对比,品读作者个性化的表达,体味优美灵动的语言美;最后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把想象的画面描述出来,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二、表现性任务要创设真实的情境

表现性任务要尽可能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亲历真实的学习过程。这与情境认知理论主张的“知识镶嵌于具体的情境与活动中”的观点是一致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素养不可能直接传递,学生只有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才能获得;也只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是“有用”的,才能激发学习动力,促成主动学习。所以,表现性任务应当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直面真实的问题,并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主探究去解决,努力体现其现实价值和实际功用。

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围绕“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一人文主题,安排了“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这一语文要素,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去理解、感悟、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为此,教师设计了基于生活情境的表现性任务。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们要向祖国妈妈献礼,把她独特的传统文化介绍给全校同学,让每个人都为之自豪。

1.我是文化创意设计师:通过整组课文的学习,确定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我们的传统文化,并用思维导图呈现出来。

2.我是文化创意编写者:小组合作,完成“大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编写。

3.我是文化创意宣讲员:准备手绘展板,向全校同学公开宣讲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

这样的表现性任务,将课文学习与现实生活巧妙连接,使学生真切感受到语文学习的现实意义。它使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学习进程都置身于情境之中,促成了主动的、真实的、协作的多样学习活动。上述案例中,学生为向全校同学宣讲祖国独特的传统文化,首先得确定宣讲的重点,那就要仔细研读课文,借助文本提取关键信息,并通过思维导图梳理概括;接着要学习每一篇课文的重点段落,并“围绕一个意思”,把自己最感兴趣的传统文化清楚具体地表达出来;另外还要背诵一些描写传统文化的经典古诗词或文章的重点句段,以便进行比较生动的介绍。当然,学生为了吸引观者,可以手绘展板,图文结合,分板块进行宣讲。在任务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融入真实的生活,在实践中体验深厚的文化内涵,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三、表现性任务要有创意

学生在完成表现性任务时,必须主动进行知识经验的迁移和应用。复杂的学习活动可能会导致学生思维的倦怠,需要创意十足的表现性任务为载体,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维系学习的热情。所以,设计有一定挑战性、有创意的表现性任务是契合学生的心理需求的。所谓的有创意,可能表现为新鲜有趣的学习内容,也可能表现为活泼新颖的活动形式,还可能表现为个性化、情趣化的学习成果。

《西门豹治邺》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精读课文,蕴含的语文要素为“简要复述课文”。此文具体写了西门豹“调查原因—严惩罪犯—兴修水利”的治邺过程,体现了西门豹德才兼备、一心为民。学生喜欢这样情节发展紧凑、人物言行中处处透着思辨的文章。如果表现性任务简单,学生就会只凭一时的兴趣进行阅读,无法进入深度学习状态,对西门豹的评价会很单一,对他惩治巫婆乡绅的过程缺乏理性的思辨,意识不到人物的言行与个性品质之间那微妙而必然的联系,导致复述课文像在读背内容,无法体现文本应有的价值。基于这样的考虑,教师有创意地设计了《西门豹治邺》一课的表现性任务。

同学们,让我们穿越到战国,给当时的人们演演“西门豹治邺”的故事。

1.故事情节理一理:细读文本,用情节梯厘清故事内容,并标注出重要事件。

2.话外之意猜一猜:联系上下文,圈画西门豹的话语,猜猜言外之意。

3.西门大人评一评:借助具体事例或人物的言行,形成对西门豹的初步评价。

4.治邺故事演一演: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情节,试着把它改成课本剧,合作演一演这个故事。

上述的表现性任务以有趣的活动呈现,保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让学生穿越到战国去合作改编剧本,将课文内容巧妙地融入剧本中,这是多么新鲜的学习内容;品读西门豹的每一句话,去猜猜他的言外之意,并借助言行对他作出初步评价,这是多么新奇有趣的学习经历;学生变身故事中的人物,相互配合,发挥想象,将故事表演出来,这是多么有趣的学习成果展示。这样的任务设计,不仅多方面地触发了学生的语言实践,而且为方法的习得和语言能力的提升积累了有效的经验。

四、表现性任务要明确学习结果的表现形式

学习的结果需要用合适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表现性任务的语言表述力求简明、清晰,切不可词汇过难,句式过于复杂。设计指导语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自己要做什么,接着指明完成任务的具体要求,提供解决问题的支架,明确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自己需要表现什么,是个体学习还是团体合作,团体学习如何分工,任务的表现样式是书面表达、行为表现还是建构反应,等等。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女娲补天》是中国流传千年的神话故事,古人创造的神话故事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刻画的人物个性鲜明,表达了他们对世界最淳朴的认识。如何通过表现性任务引导学生去发现神话的叙事特点呢?教师设计了下面的表现性任务。

讓我们走进《女娲补天》,一起去解开它的“神奇密码”。

1.自读故事,你认为《女娲补天》故事中最为神奇的是什么?把关键词填入“密码卡”的内圈。

2.按“神奇的五彩石”“神奇的人物”“神奇的环境”等密码要素,自动组成探究小组。

3.小组合作,从书中找神奇的表现,提取关键词填在“密码卡”的外圈。

4.整合小组观点,组际间分享学习成果。

这样的表现性任务,指导语清晰,学生一读就明白怎么做:按观点寻找学习同伴,再依据文本提取能解释自己观点的理由,然后伙伴协同整合理由,最后与其他小组分享思考结果。目标结果表现方式也非常明确,将关键词填入“密码卡”内圈与外圈,不仅有助于学生统整想法,而且有助于学生更有条理、更全面地表达观点。表现性任务不仅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学习活动,而且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合作意识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表现性任务的设计是需要智慧的。教师要努力让任务匹配课程核心目标,在真实的语言学习和应用情境中,引发学生多元化的语文学习行为,以全面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周文叶.中小学表现性评价的理论与技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吕映.有意义的学习任务——语文学习活动设计之根本[J].语文教学通讯,2019(6).

(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实验学校   316200)

猜你喜欢
逆向设计言语实践
气缸盖的三维扫描及逆向设计
基于OBE的逆向设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巧用假设,推促言语实践
探寻思维训练的最佳路径
核心置换
立足言语实践,培养语感能力
始于精心行于精致成于精彩
基于逆向工程的农用电动汽车壳体造型设计
言语实践:语用视野下阅读教学的应然选择
言语实践观照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