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业对高中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相对于这门课其他方面的研究,学术界对作业设计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文章就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业设计中的问题,试图结合新的课程标准提供优化策略。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业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6-04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9-0058-02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举行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会中提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结合教育部2017年出台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四个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应该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各个环节与要素,以达到教育效果最优化的目标。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业对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对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业设计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作业按时间划分可分为课前作业、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高中思想政治作业设日是指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相关的教育理论的支撑下,根据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目标、新课程标准、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一定的教学技能,对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业的形式、内容、难度、数量进行安排与整合,进而使学生通过完成作业来提高相关的能力和素养的实践性活动。高中思想政治作业设计可分为以下阶段:明确作业目的—选择作业形式—制订计划—设计作业—作业质量评价—修改及完成作业设计。
一、基于新课程标准,设计活动性作业
教育部2017年出台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此课程标准提出了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个核心要素,这四个学科核心要素看似凝练、专业性强,实则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设计高中思想政治作业时,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适当减少,旨在让学生记住教材知识的作业,增加活动性作业。活动性作业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活動为中心,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收集信息、分析问题、探索问题、得出结论。
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适当侧重活动性作业的设计,并把它作为学生的课前作业或课后作业。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来看,学生完成活动性作业,有助于在活动中培养多方面的核心素养。从学生发展来看,有助于增强运用知识、多方面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智商、情商。如体验性课前作业:根据高中思想政治《政治生活》“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这一框题知识,可以组织学生旁听非正式听证会,了解我国听证制度相关的分类、原则、程序等知识;并了解我国政府听取社情民意的途径、我国公民的相关权益。调查性课后作业:根据高中思想政治《经济生活》“新时代的劳动者”这一框题知识,可以让学生走访招聘会。通过访谈法,学生可以对求职者和招聘者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由此了解求职者有哪些心态,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招聘单位会提供劳动者哪些权益等。
二、作业设计要增强多样性和可供选择性
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业设计的多样性和可供选择性,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要求,也是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的内在要求。首先,高中思想政治课强调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其中最重要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其次,新课程标准中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综合性更加凸显。必修课程、选择J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共10个模块,涉及众多学科,其知识广度很大。再次,高中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的形成,偏重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都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业设日要注重多样性。作业设计分为三类:知识强化作业、能力训练作业、价值观培养作业。知识强化作业应以巩固高中思想政治课知识点为主,如教材配套练习册、习题集、导学案等形式。能力训练作业应使学生通过“模仿一独立操作一创造”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根据《经济生活》第一单元所学知识,在餐饮业、服务业、手工业或其他行业中,选择一种想从事的行业,拟订一份个体经营方案,由此训练学生收集经济信息、根据众多经济要素系统优化、实现效益最大化的能力。价值观培养作业应使学生通过“感受一反应一内化”形成正确的三观,蔡元培曾提出“世界观教育”为一种“无以明之”的教育,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由此可见,高中思想政治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难度和高度。在价值观培养作业中,学生通过感知觉,在现察、感受中形成正确合理的情感;在高中思想政治的学科知识和科学情感激励下,内化形成正确的三观。例如,学习完《政治生活》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后,教师布置“讲好哲学故事”的课后作业。学生自愿分组,选取一个哲学派别,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讲述哲学故事。如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公孙龙的“白马非马”等。
这一单元中讲述了多种派别,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在理解哲学各个派别的基础上,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坚定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哲学知识对高中生来说理解稍难,参演者通过角色扮演的整个过程,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表演者根据情景讲解哲学知识后,使其他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体会哲学家所思所想,体味哲学的魅力与奥秘,这也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哲学立场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高中思想政治作业设计的可供选择性是在多样性的基础上实现的,多样化的高中思想政治作业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选择空间。教师为学生提供三种类型的作业,三种类型作业的难度、耗时度不可差别太大,以免学生为图简单、省事,盲目选择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薄弱点有选择性地选择并完成。教师在学生选择时只提供必要性建议即可,而将选择权和决定权最大程度上转交给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可增强学生的自主决策能力和元认知能力,让学生知悉自己学习高中思想政治的兴趣,反思不足,自觉展开有针对性的作业练习。
三、根据新课程标准,适当调整高考题型
高考对高中思想政治作业设计具有巨大的指向作用。根据2014~2018年高考全国卷思想政治科目试题分析得出:试题分为选择题和主观题;选择题部分占比48%,主观题占52%。其中开放性试题的比重在4%~6%之间波动,题量始终为一题。2014~2016年开放性试题的比重一直维持在4%,2016~2018年的试题中,开放性试题占比分别为4%、4.6%、53%,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高考作为全国性选拔考试,考查学生知识点识记与运用的题量不应占比过大。高中思想政治开放性试题可以考查学生政治知识的广度,同时也可以考查学生的三观与生活的关注度、参与度。这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经历、体验、感悟、积累息息相关,也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目标中最重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相连。
教育专家和教育部可将高考全国卷思想政治科目的试题中开放性试题比重适当调整至10%,设置两题。高考试题比重的变动,也在一定程度上使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有指向性地调整作业的类型和比重,促使其适当增加活动性作业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业。
四、建立作业设计评价机制
高中思想政治教师个体在完成作业设计之后、布置作业之前必须要对作业进行评价,确保这些作业是科学的、合理的、规范的,由此保证学生完成作业的信度和效度。
(一)学校成立作业设计评审组
教师个体在完成高中思想政治作业设巾舌,应交由高中思想政治作业设计评审组评定其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難度等级等。学校高中思想政治作业设计评审组应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研员或学科教学专家,二是优秀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师。作业设市平审组成员兼具科学性、先进性与专业性,具有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特点。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业设计评审组的运作有不少优势,一方面,相对专业、权威的评审组会给予教师客观、科学的建议。另一方面,也避免教师自我评价的主观性因素和局限性。
(二)作业设计评价应将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业设计的评价方式应具有多样化特征,确保作业拥有高度的信度和效度。作业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高中思想政治作业设计评价不能忽视学生评价。学校可以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选择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成绩排名不同阶段的学生,由这些学生对被评价作业进行评价或试做。活动性作业可以让学生填写相应的评价表,如角色扮演作业、小型社会调查作业等;书写类的作业可以让学生试做,如课堂练习、课后导学案等。教师综合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业设计评审组的意见,最终对高中思想政治作业设计进行评价。
五、建立相应的作业设计激励机制
学生、家长、学校领导、学科教研员在高中思想政治作业设日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始终是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业设计的主力和主体。为增强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如教育部门可以开展高中思想政治作业设计比赛;学校可将作业设计贡献作为评优评先的标准之一,并根据教师对高中思想政治作业设计的贡献给予其一定物质补助;教育部门将优秀的高中思想政治作业设计编辑成册、出版成书等。由此在精神和物质方面给予致力于高中思想政治作业设计的教师以激励,肯定了教师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也调动起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进行作业设计的内在动机。
参考文献:
[1]陈宵.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材比较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8):122-123.
[2]袁紫薇.浅析高中思想政治作业设计的有效性[J].新课程(下旬刊),2012(11):91-92.
[3]刘宇轩.高中思想政治课实践性教学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4]章小谦.试析蔡元培的“世界观教育”思想[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2):54-58.
[5]杜文艳.从《科学人生观》下册的修订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世界观教育[J].思想政治课教学,1989(4):7-8.
作者简介:彭伊雯(1994-),女,陕西安康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