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为抓手助力研究生个性化成长

2019-12-10 09:26李小玉李根毛静
教师·中 2019年10期
关键词:培养质量研究生教育

李小玉 李根 毛静

摘要:随着研究生招生数量日益增加,以及社会需求的多样化,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个性化培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希望通过制订有针对性的个人培养计划,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助力研究生个性化成长。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人性化培养;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5-23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9-0030-02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平均每年基本维持6%左右的增幅,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平均每年基本维持3%左右的增幅,其中2016年硕士研究生在校生为16万人,博士研究生在校生3.4万人,如此大规模研究生培养规模,为我国迈向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创新强国、制造强国提供了充足的高端人才储备,同时也給研究生培养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永恒的主题。培养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的高层次创新性人才,是研究生教育的重任。

怎么在如此大的规模下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怎么才能够有效地对研究生进行差异化培养,做到“因材施教”,激发研究生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才能呢?怎么让研究生教育成为个性化教育?这些是当前研究生培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实践经验,对制订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的重要性进行说明,对实施个人培养计划工作中面临的挑战进行思考,以期为今后研究生人性化培养做出有益的探索。

二、制订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的重要性

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是指研究生个人在导师的指导下,在遵循学校研究生培养管理规定相关要求前提下,严格按照该专业的研究生培养方案,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培养条件以及学位论文课题研究的需要,制订的学习与研究计划。

制订的计划包括课程学习计划、学术研究计划、文献阅读计划,实践计划等。

研究生个人培养日划重要性体现在:

(1)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是对研究生培养的总体规划和指导。没有科学的、详尽的规划的培养过程犹如合眼摸象,是培养不出合格的研究生的。只有制订好个人培养计划,让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各环节紧密衔接,才能够保障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2)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是研究生管理部门制订、实施和监督教学计划的重要依据。管理部门通过收集、分析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了解各专业研究生所选修的课程,才能够充分、合理地运用现有教学资源实施课程教学,并对教学效果进行有效的监管。只有课程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才能为后续的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3)研究生人培养计划是培养个性化人才的需要。现代经济社会已显示了高度分化的发展趋势,受此影响,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也呈多样化趋势。在研究生人学之初,综合研究生个人情况和导师课题研究需求,有针对性地制订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从课程学习等方面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做到“以生为本,因材施教”,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研究生的培养潜质,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且个性化高端人才培养目标才能得以实现。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个性因素对高等教育层次的学习者来说更为重要,与学生未来发展呈现正相关性。

三、制订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面临的挑战

制订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面临诸多挑战,一是研究生规模庞大。因此必须制定一些通用的规章制度来保障培养的有序进行,如四川大学在2017级启用全新的研究生培养方案,新的培养方案在一级学科范围内统一制订,强调了培养的“共性”,在此种情况下如何满足个性化培养的需求?

二是对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的内涵理解不够。目前许多高校的研究生院虽然都有制订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的规定,但制订的都是课程学习计划,是狭义上的个人培养计划。

三是生源结构变化明显。当前,研究生多为“90后”,与之前的学生相比,他们的时代特点更突出(如“二次元”文化),自我意识更鲜明,也更能融入当前的“融媒体”时代,在制订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的应考虑如何满足学生多元化的诉求。

四是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易流于形式。目前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中,只有课程选修计划需要录人研究生管理系统中,容易出现“凑学分”的情况,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五是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缺少导师审核环节,导师的参与度不够。另外,缺乏个人培养计划的监督、预警机制,导致执行力不够。

四、实践探索

我院针对上述挑战,并结合实际情况,以及导师队伍和学科发展规划,在制订研究生个人培养日划中做出如下探索。

(一)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确保流程的完善和规范

学院制订的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分线上、线下提交,共学院审核、修改和中期检查三个步骤。

线下提交,研究生、导师共同确定需要选修的课程、拟开展的课题研究计划、拟进行的实践计划,以及是否有校企联合培养、校际联合培养或其他联合培养形式,是否有访学计划及目标地区或院校。纸质版经导师和系主任签字后,交学院备案。

线上提交,先根据纸质版的选修课程计划录人四川大学研究生管理系统中的个人培养计划表模块并提交,然后在学院利用网络平台搭建的个人培养计划系统中录人课程信息之外的其他计划。

学院逐一审核选课计划是否满足培养方案的要求,以及纸质版和系统内是否一致,并由教学指导委员会随机抽查。

修改及中期检查,每学期初研究生可根据实际情况修改一次个人培养计划,经导师签字同意后,由研究生管理办公室在系统内和纸质版上作出相应修改。研究生二年级时,学院对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进行中期检查,包括对研究生的课程学分、论文开题及进展情况等进行审查,对不到标的学生进行学业预警。

(二)强化课程教学功能,鼓励跨学科、专业选修课程

课程教学是研究生获得本专业、本学科知识的主要途径,是课题研究顺利展开的基础,是撰写合格学位论文的保障。我院为了研究生个性化培养,首先是优化了课程体系,适度地减少了必修课程设置,建立了大型公共平台课,取消了跨学科、跨专业选课限制,希望通过交叉学科选课,促进研究生取得创新成果。

其次,引入翻转课堂、手机课堂等教学模式,鼓励教师进行启发式、讨论式的课堂教学,让研究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再次,我院加强双语或英语教学的核心课程建设,目前已有多门课程采用双语教学,有两门博士研究生公共平台课采用英语教学。

(三)完善科研实践活动平台,为研究生创新提供支撑

我院依托工程实验中心的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定期开展仪器使用培训讲座,并邀请企业的工程师到校对化工行业常用软件(如FLUENT、ASPEN等)进行详细的讲解,同时开放仪器预约平台,让研究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锻炼动手能力。另外,我院高度重视同企业、科研院所和其他兄弟院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目前已与清华大学、西湖大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中国石油化工集团、贵州瓮福集团、云天化集团等进行了实质性的联合培养,并与中航工业燃气涡轮机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签署了联合培养协议,为研究生展开科研实践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四)举办丰富多彩的学术交流,拓展研究生视野

学院举办丰富多彩的学术交流活动,既有“化工学术大讲堂”之类的高端活动,也有“研究生壁报展示”等接地气的活动。“化工学术大讲堂”系列讲座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到校进行学术讲座,到2019年3月已举办了62期,类似的还有我院承办的“Siehuan University summit symposium onCEMs”高端学术会议等,我院规定研究生必须参与高端学术论坛或会议3次以上。我院通过举办这些高端会议,可以让研究生与世界一流的化工领域专家近距离接触。通过聆听他们分享的科研经历,研究生的国际视野可以极大地丰富,其也可了解学术前沿动态;我院每年开展“研究生壁报展示”活动,并且从报名者中优选出20副优秀壁报,在学院大厅进行展示,制作者在展示时会向其他同学讲解课题的相关信息和壁报的制作思路,类似的活动还有“PharmaceuticalEngineering English poster”競赛等,这些活动促进研究生间的学术交流,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同时我院也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每年平均有6位研究生赴海外参与高端学术论坛。

五、结语

研究生教育作为教育最高端的组成,承担着我国人才培养尤其是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但我们也要认识到与之相对应的研究生教育理论的研究尚不成熟,个性化培养的理论和经验更为缺乏。近两年的时间,我院的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取得高水平科研成果的研究生比例大幅提升,表明制订个人培养计划是实现研究生个性化培养的重要手段,在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在线2018年全国研究生考试招生数据调查报告[EB/OL].2018-04-30.http:https://www.eol.cn/html/ky/2018rePort/index.shtml.

[2]王战军.转型期的中国研究生教育[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1):1-5.

[3]柯勤飞,丁明利.研究生教育实施“122”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0):44-46.

[4]黄艳.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制定和管理——基于主体能动性的视角[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105-106.

[5]赵东方,刘洋,赵韩强.“强军计划”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管理观察,2016(33):106-107,110.

[6]姜毓君,满朝新,郭鸽,等.“2011计划”下食品学科研究生协同创新培养模式探索[J].农产品加工(上半月),2016(6):85-86,88.

[7]凌丽娟,凌莉岩,宁更新.基于“卓越计划”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36):170-171.

[8]金哲洙,朴永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及满意度分析[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2(5):95-101.

作者简介:李小玉(1973-),女,重庆人,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教师、财务秘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学制订教学计划。

猜你喜欢
培养质量研究生教育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慕课理念下研究生培养过程控制体系构建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