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妮
【摘要】素质教育一直是教育的关键一环,新时代下国家不断进行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已经成为教师主要的教学目标。中华文化中的优秀艺术对幼儿的价值观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艺术有无穷的魅力,它能够影响到人的心灵,改变人的品味。通过艺术作为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幼儿会受到艺术的感染,对学习产生很大的兴趣,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从艺术中引经据典,使艺术与素质教育融合,吸收艺术中优秀的品质,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兴趣,扎实开展素质教育,正确认识艺术对幼儿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幼儿的整体素养。主要从艺术的特点出发,研究了艺术对素质教育的作用,并给出具体教学措施,希望能够将艺术作为切入点,全面的、扎实地开展素质教育,让幼儿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为终身教育奠定基础。
【关键词】艺术教育 课程建设 素质教育
一、創设良好的艺术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
目前,幼儿园对于艺术课程的开展不够广泛,忽视了艺术课程对幼儿个人素质的影响。幼儿园对于艺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认识不够,教学方法不够新颖,教学设备、教学资金缺乏,幼儿对艺术的认知不够。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艺术教学现状,创设良好的艺术环境,进而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首先,幼儿园应该开展多样的艺术课程,如绘画、手工、音乐、戏剧、童话剧等,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营造良好的艺术环境,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艺术素质。其次,利用各种各样传统的装饰品去装饰整个幼儿园,如脸谱、音符卡、具有民族特色的布料,等等。通过这种装饰提升整个幼儿园的艺术氛围;最后,通过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例如,利用班级走廊布置具有艺术气息的廊道,利用班级环创让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利用区域活动的美术区、表演区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感受艺术的熏陶,利用功能室(音乐教室、美工坊、淘泥坊等)进一步提升幼儿的审美素养。从艺术中发现艺术的魅力,从中学习文化知识,形成一种热爱学习的氛围。润物细无声,通过环境的浸润、优秀艺术文化的渗透,达到幼儿素质教育的培养,从对个人发展的影响,到对于社会和国家的影响。于一日生活各环节处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团结互助,热爱国家的意识。教师应该努力为幼儿营造符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有吸引力的区域艺术环境,在儿童与艺术之间架构一个富有吸引力的、适宜艺术表现与探索的“艺术之家”。从小培养幼儿有善于感受与发现美的耳朵、眼睛与心灵;乐于模仿自然界和生活环境中有特点的艺术美,并产生共鸣与想象。
二、以艺术为教育契机,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在教学内容上,要加强优秀艺术文化与教材的结合,艺术文化博大精深,关爱生命,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等优秀精神对于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从艺术这一角度上思考,艺术文化内容丰富,具有很好的素质教学意义,只有通过教学才能使艺术教育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因此,要将艺术文化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幼儿在学习中能够认识到艺术文化对于个人素质的重要性,自觉学习优秀的艺术文化,养成有文化,讲文明的品质。艺术教育的教学方式是幼儿在前,教师在后。只有做足了感受、欣赏,才有可能让幼儿表现、创造。以艺术教育为契机,带动其他学科领域共同发展。第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多种多样的主题艺术活动,引导幼儿在主题艺术活动中获得针对性成长。第二,在班级中设置不同的区域,如音乐区域、舞蹈区域、戏剧区域等,通过不同的区域开展不同的艺术教学,提高幼儿的艺术性。第三,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自主游戏的活动中,传承艺术文化,让幼儿能够认识到艺术对个人素质培养的力量,并且从中学习到经典的人物故事,在游戏后形成属于他们自身待人接物的方式。
以小班一节美术活动《给妈妈的鞋子》(绘画)为例。很多时候,教师刻意地追求目标的达成而忽视了幼儿个体的需求。我们教师更应该关注的是幼儿的感受和体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巡视指导幼儿创作中发现,有孩子离开了座位,跑去美工区,拿纸张。教师问:你没有材料吗?幼儿回答:我要给妈妈做一件漂亮的连衣裙。教师心想:这节课的主题是画鞋子啊,而且小朋友擅自离开座位跑去美工区,拿纸张,这是常规问题了,必须制止。于是,教师马上把孩子拉回了座位指着桌面上的纸张说:今天我们画的是鞋子不是连衣裙,来我们一起画鞋子。教师紧紧的抓着自己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形式,认为这节课画鞋子,就是一定要画鞋子,忽视了幼儿个人的情感体验。后来,在课后与这名幼儿的交谈中得知,幼儿每天更多的关注到的是妈妈不一样的裙子,她想画一条新裙子送给妈妈做礼物,而不仅仅是一双鞋子。教师如果愿意询问一下孩子的思想,了解行为背后的心理,可能这个孩子在这节活动上体验到的不仅仅是画鞋子的技巧,更多的是感知了如何去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抓住这个教育契机,我们可以带领幼儿开展有关爱妈妈的主题活动。
以大班一节美术活动《折衣服》(手工)为例。由于活动设计不够完善,大多数幼儿不能完成折纸最难的步骤。幼儿你一句我一句的呼唤着老师,班级越来越吵,老师没有办法,只能帮小朋友们一个个亲自折过去。虽然最后每个幼儿都完成了作品,但是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没有得到提高,下次再遇到同样的问题,幼儿仍然解决不了。因此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可以引导幼儿学习如何看折纸步骤,也可以引导幼儿设计自己看得懂的折纸步骤,还可以引导幼儿发挥同伴间的合作意识,让能力强的幼儿与能力弱的幼儿组队完成,这样可以提升幼儿的良好操作体验。而不仅仅是一节手工活动而已,通过这个活动,教育幼儿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如何解决,并引导幼儿学会自己看各种示意图或者自己设计示意图,从而达到幼儿素质的提升。
三、开展实践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艺术文化作为切入点开展素质教育,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素质习惯,而且还要通过实践活动加强幼儿学习优秀的艺术文化。个人的艺术思维会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得到不同的影响,通过一些教学实践活动可以营造和谐的校园艺术文化氛围。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幼儿参加绘画活动、话剧表演、经典歌曲表演等。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去美术馆参观、学习,到大自然中欣赏自然美景,教师还可以利用亲子沙龙,由家委牵头,组织幼儿外出郊游。
在美术活动中融入戏剧,能够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并且能引导幼儿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从中体验作品的表达手法和其中的魅力,同时拓宽了幼儿的艺术视野,培养幼儿在观看优秀作品时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让他们在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中发现美术活动的趣味性。如我们在对幼儿讲解“色彩”相关知识时,就可以将脸谱融入教学之中,“生旦净丑”四大角色对对应的脸谱色彩有较大的差异,“生旦”面部妆容较为简单,而“净丑”面部妆容较为复杂,“净”多以油彩为主,时常被称为“花脸”,“丑”常常在鼻梁上画上一道白痕,因为被称为“小花脸”。将脸谱展示在幼儿面前,引导幼儿共同探讨作品,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并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根据自己的理解去画上一个简单的脸谱,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用自己的画笔去把精彩缤纷的世界记录下来,感受色彩带来的欢乐,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注入到自己的作品之中。
同时,幼儿园还应加强重视“清明”“端午”“中秋”“国庆”“元宵”等中国传统节日,鼓励家长带幼儿外出踏青感受节日氛围,通过一些亲子任务加强幼儿对节假日的认知和感受。比如,在在端午前布置幼儿参与一次端午风俗并拍照或视频记录,等假期结束后回园与大家交流分享收集的有关端午的资料,整理梳理后进行二次创作,创作形式有韵律、绘画、手工等多种表现手法。教师应该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真正迈入艺术的殿堂,结合身边最熟悉的传统文化进而发扬光大,弘扬我们国家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幼儿有机会去接触他们,做心灵的沟通与碰撞。
四、通过艺术欣赏,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
幼儿要想学好艺术,必须要有较强的艺术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幼儿欣赏艺术,慢慢培养幼儿的艺术细胞。教师在上课时要创设好的问题,以提问的方式导入教学内容。在幼儿思考和学习时,教师注重幼儿的思维探索过程,针对幼儿从起点到终点的整个思考过程,教师指导幼儿艺术文化的魅力在哪里,需要学习哪方面的知识,等等。利用区域活动创设音乐区让幼儿再次感受音乐、欣赏音乐,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
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幼儿进行归纳和总结学过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针对每一个知识要点进行不同方向和程度的延伸,并变换艺术的风格,充分发散幼儿思维来提高素质。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归纳总结,不仅加深幼儿对艺术魅力的欣赏和理解,还能使幼儿在学习时有较清晰的思路。如在音乐活动的具体教学中,我们选择的音乐应该是好听的,能引发幼儿愉悦的情绪与参与的愿望。音乐应是简单、形象、有趣的,幼儿可以看得到、触摸得到、玩得到。幼儿对音乐的表现与创造应是自由自在的,能让幼儿体验到身心的愉悦与创造的乐趣。教师对于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关注不够的时候,幼儿的音乐感受与表现显得有些浮躁,如难以专注地倾听音乐,在教师与同伴的表演时不能认真观察与思考,不愿意动脑子去想象与创造,总是想摘“落地的桃子”。这个时候,就创设富有吸引力的音乐区域环境并有效指导。
区域活动对幼儿来说,是一种自主的游戏活动,幼儿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怎么玩,教师可以通过确定的区域活动目标、制定计划,创设适宜的活动条件,并在活动过程中影响幼儿的活动行为,激发儿童对环境的兴趣,积极实践、操作探索,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幼儿在音乐区的活动主要是通过自主探索、操作乐器以及个性化的音乐实践进行的自主音乐学习与游戏活动,从而获得有意义的直接音乐经验,从而有效实现《指南》中所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等要求。幼儿在活动区中的学习包括已有经验的练习和新经验的获得。幼儿在活动区中的学习行为主要是通过操作材料,在实现审美、娱乐功能的同时实现教育功能。在感受和欣赏中提高审美和表现,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达到素质的真正提升。
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些较难和较抽象的艺术知识,在上课前要先将之形象化,通过视频或者图片展示给幼儿,让幼儿自己去消化这些知识,还要考虑到幼儿的思维方式,以保证幼儿能最大化的吸收和消化它。
五、推进艺术教育的层次化发展,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幼儿园对艺术教育的观念需要适当的改变,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围绕幼儿的综合素质开展艺术教育,着重培养幼儿的素质,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艺术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素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这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不仅仅是面向个别幼儿,更应该向所有的幼儿进行艺术素质教育,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得到艺术的熏陶与滋养,使艺术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通过艺术教育,带动其他领域共同发展,真正达到扎实的开展素质教育。从生活中的小事中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团结互助,热爱祖国的情感,从而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幼儿园艺术教育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幼儿拥有美好、善良的心灵,懂得珍惜美好事物,能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创造美,使幼儿快乐生活、健康成长。《指南》中指出,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核心价值:有效激发幼儿的艺术兴趣,积极支持与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比如,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用美好的音乐去滋养、温润幼儿的心灵,有效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积极支持与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用音乐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与生活品质,成为他们健康生活、幸福成长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了解幼儿、尊重幼儿,通过艺术教育,促进幼儿和谐快乐成长。首先要了解儿童:儿童最喜欢什么样的艺术教育方式?不同年龄的幼儿最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艺术教育应该渗透在儿童的一日生活之中进行,以“浸润”式教育为主,艺术教育可以选择儿童喜闻乐见的儿歌、音乐劇、游戏、艺术作品中自然而然地进行的,是幼儿人人都可以参与的。具体做法:
1.让幼儿尽可能多地接触大自然与社会生活,感受和欣赏美丽的景色和好听的声音。
2.引导幼儿观察常见动植物以及其它物体:声音、姿态、造型、表情等。
3.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声音、动作进行模拟、描述身边的美。
4.让幼儿倾听和分辨各种声响,并在游戏中进行练习,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
5.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音色、强弱、快慢的感受。
6.引导家长经常带幼儿观看各种表演和画展、艺术作品展,或者参与简单艺术作品的制作过程,感受和参与创造美。
六、家校协同开展艺术教育,推动幼儿全面素质发展
习近平同志说过,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们的第一个老师。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我国的教育行业,素质教育成为幼儿教育一个重要的环节,成为每个人必须经历的一个学习环节。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为幼儿日后的工作、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幼儿个人品质的教育,加强幼儿对于个人素质的重视性,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进而提高幼儿全方位的提升。而艺术教育,是推动幼儿高素质发展的重要举措。其一,艺术教育是增强道德素质与提升人文素养的主要手段;其二,艺术教育能够推动幼儿创造性思维、审美素养的提升。如我们对幼儿进行的舞蹈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还能够在舞蹈动作中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幼儿的想象力。舞蹈“小树生长”中,幼儿能够更好地体会到生命的神奇之处,进而做到尊重生命、尊重世界上的一树一木。但我们必须明,仅仅依靠学校的艺术教育还远远不够。因此,家校协同开展艺术教育,引导家长也参与幼儿的艺术教育便显得尤为重要。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布置一些需要家长与幼儿共同完成的艺术作品作为幼儿的家庭作业,通过家长与幼儿的合作,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增加亲子之间的信任,感受艺术熏陶带来的无限魅力,进而推动幼儿全面素质发展。
七、结语
艺术教育在幼儿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符合时代发展趋势,迎合课程改革需求。因此,幼儿园需要围绕艺术教育的价值体现,针对当前艺术教育的现状,开拓新的发展思路,创设良好的艺术环境,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素质教育的高效、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孟洁,吴梦晓.开展大幼儿音乐艺术素质教育促进校园文化建设[J].学周刊,2015,(31) :5.
[2]殷睿婵.新时代环境下幼儿园艺术素质教育的创新模式探析[J].音乐时空,2015,(13) :90+98.
[3]徐晓军.幼儿园教育中的美术鉴赏教学[J].现代装饰,2015,(07) :271.
[4]刘锐.幼儿园拓展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6.
[5]王强华.幼儿园教育中对幼儿艺术培养的具体舉措[J].教育周刊,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