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樟芝的药理毒理学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2019-12-10 06:45叶财发杨育儒倪晓霞陈锦珊
药学服务与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抗炎疗程小鼠

叶财发,杨育儒,倪晓霞,陈锦珊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制剂科,福建漳州 363000)

牛樟芝是台湾特有的多孔真菌,主要药效成分为三萜和多糖。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具有保护肝脏、抗氧化、抗炎、抗肿瘤、调节免疫、保护神经、抗光损伤、抗菌、调节血糖及血脂等作用。近年来牛樟芝制剂在保护肝脏、抗肿瘤、治疗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降血糖、降胆固醇、降血压、抗痛风和保护皮肤等方面的临床应用有许多报道,现综述如下。

1 牛樟芝的药理作用

1.1 保护肝脏 Chen等[1]利用刀豆蛋白A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给予小鼠口服樟芝酸A (zhankuic acid A)治疗,发现樟芝酸A能明显改善小鼠急性肝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酪氨酸激酶janus kinase 2 (JAK2)通路发挥抗炎作用。Gokila Vani等[2]利用对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诱导小鼠形成人肝癌HepG2细胞,体外给予樟芝酸H(zhankuic acid H)治疗,并以水飞蓟素为阳性对照,结果表明樟芝酸H通过激活Nrf2或抗氧化反应元件(ARE)来发挥保护肝细胞的作用。Huang等[3]利用四氯化碳诱导小鼠肝损伤,再腹腔注射牛樟芝提取物去氢齿孔菌酸(dehydroeburicoic acid,DEA)和齿孔菌酸(eburicoic acid,EA),结果显示能显著抑制一氧化氮合酶和环氧合酶-2,以及细胞色素P4502E1的表达,推测DEA和EA可能通过抗氧化和抗炎途径保护肝脏。

1.2 抗氧化 Chang等[4]建立小鼠Lieber-DeCarli肝损伤模型,给予牛樟芝提取物antroterol治疗,结果显示血清/肝脏脂质等指标明显降低,可能主要由于antroterol可提高小鼠体内脂质代谢、抗氧化能力、酒精代谢及抗炎作用。Huang等[5]通过实验发现,牛樟芝能提高雄鼠大脑皮层的抗氧化能力,并且能增加抗氧化酶活性。

1.3 抗炎 牛樟芝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特别是麦角甾烷类三萜成分,原因可能是麦角甾烷类三萜的结构与类固醇激素和胆固醇的结构类似,与其受体接触,可发挥抗炎作用[6]。Qiao等[7]通过给大鼠喂食牛樟芝乙醇提取物来研究牛樟芝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HPLC/QTOF-MS)监测大鼠血浆中的18种三萜类化合物,并经核磁共振(NMR)鉴定以及antcins B、C、H、K对照品比对确认,发现高极性的麦角甾烷类三萜被迅速吸收和消除,低极性的羊毛甾烷类三萜则长时间停留在血浆中,而antcin K、H被证明是主要的抗炎和抗肿瘤活性成分,其药理活性与三萜类构型紧密相关,羟基越多,碳基越少,其生物利用度越高。Lin等[8]通过实验发现,牛樟芝水提取物中的高分子多糖作用于树突细胞可促进促炎性细胞因子分泌及成熟,可能机制是激活了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及核因子κB(NF-κB)通路。Kuo等[9]通过体外实验发现,从牛樟芝中分离得到的ergostatrien-3β-ol具有明显的抗炎及抗光损伤作用,ergostatrien-3β-ol有望成为一种抗光损伤抗原。

1.4 抗肿瘤及免疫调节 张远腾等[10]总结了牛樟芝的抗肿瘤作用是通过细胞毒作用、抑制癌细胞转移和抑制血管新生作用等机制实现的。Du等[11]从牛樟芝中分离得到antcin K、antcin C、zhankuic acid C、zhankuic acid A和DEA,通过小鼠HL60细胞异种移植模型实验,给予DEA治疗能显著缩小肿瘤瘤体,但小鼠体重不降低。Lee等[12]发现从牛樟芝中柱分离得到的1(10→6)abeo-ergosta-5,7,9,22-tetraen-3α-ol、citreoanthrasteroid B、dankasterones A和B具有抗白血病的作用。Chang等[13]比较了牛樟芝多糖的壳聚糖二氧化硅复合物胶囊和二氧化硅胶囊的抗肝癌活性,结果显示壳聚糖二氧化硅复合物胶囊的抗肝癌活性更高。食用菌牛樟芝硫酸化多糖(SPS)是一种新的免疫调节剂,Lu等[14]通过体外实验发现,SPS能抑制A549及LLC1肺癌细胞活性,其机制可能是SPS在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 receptors,TGFR)降解和caspase 3和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激活中起关键作用,有效地降低了TGFR蛋白水平。Peng等[15]发现,从牛樟芝子实体提取的methyl antcinate A (MAA)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毒性低,且能阻止MCF7细胞群的转移能力。在免疫印迹分析中,MAA显示出抑制热休克蛋白27表达的作用。Shang等[16]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建立牛樟芝子实体的指纹图谱来确定牛樟芝的质量,利用体外实验干预乳腺癌细胞,以他莫昔芬为阳性对照,结果表明牛樟芝提取物对人乳腺癌细胞抗原具有抑制作用,其效果优于或等于他莫昔芬。Yang等[17]发现牛樟芝深层发酵液以剂量依赖形式抑制卵巢癌细胞增长,其机制可能是抑制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neu)信号通路。Lin等[18]阐明麦角甾烷类三萜能显著抑制基础过敏反应及树突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如樟芝酸C呈剂量依赖性抑制树突细胞成熟,说明牛樟芝中麦角甾烷类三萜可能用于治疗慢性炎症和自身免疫疾病。Lee等[19]发现牛樟芝的11个提取物(MAA、methyl antcinate B、DEA和15α-acetyl-dehydrosulfurenic acid等)对14种人癌细胞和2种非转化型细胞有选择性毒性,呈剂量依赖形式发挥细胞凋亡作用,对这些三萜类成分进行结构修饰可能有助于开发出更有效的抗肿瘤药物。

1.5 保护神经 Chang等[20]通过建立小鼠神经细胞PC12细胞模型,利用β-淀粉蛋白(Aβ25-35)诱导神经毒性,发现牛樟芝乙醇提取物(ethanol extract ofAntrodiacinnamomea,EEAC)通过挽救线粒体凋亡途径抑制神经毒性,同时通过下调腺苷A1和腺苷A2A受体延缓神经变性和记忆功能障碍。Shi等[21]发现牛樟芝二次代谢产物可通过强抗氧化作用来保护Aβ诱导的神经损伤,而海洋深层水(DOW)可促进牛樟芝二次代谢产物的产生。

1.6 其他 Kuo等[22]建立以高脂肪饮食诱导的小鼠模型并分组,分别给予一定量的antcin K、非诺贝特以及二甲双胍治疗,结果antcin K组小鼠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以及瘦素水平显著降低,表明antcin K具有治疗2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潜力。赵能等[23]采用抑菌圈法,评价牛樟芝菌丝体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13种致病细菌的抗菌活性,发现随着细菌培养时间的延长,提取物的抗菌活性也增强,说明牛樟芝菌丝体在液体培养条件下,能够产生广谱高效抑菌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LIU等[24]通过给小鼠喂食不同剂量的牛樟芝,研究氧化应激信号与牛樟芝作用机制的关系,结果显示牛樟芝能明显增加小鼠的运动耐力,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蛋白激酶B和小鼠肝脏和骨骼肌中雷帕霉素哺乳动物靶点有关。Wang等[25]研究发现,牛樟芝还具有治疗慢性肾病的作用。

2 牛樟芝的毒理学研究

Lin等[26]为验证牛樟芝的遗传毒性、口服毒性和致畸作用,通过喂食妊娠大鼠一定量(700~2800 mg·kg-1·d-1)的牛樟芝14 d后,未发现明显毒性。Huang等[27]通过喂食大鼠不同剂量的牛樟芝菌丝体,来验证其亚慢性毒性和致畸作用,结果表明在喂食大鼠最高剂量(6 mg/kg)牛樟芝菌丝体后,未发现与治疗相关的异常(肉眼和显微镜观察)。Lin等[28]通过埃姆斯实验(Ames test)、中国仓鼠卵巢细胞实验以及急性和慢性毒性实验,验证了牛樟芝胶囊的安全性。

3 牛樟芝的临床应用

3.1 肝脏保护 Chiu等[29]在临床研究中发现,慢性丙型肝炎(丙肝)患者服用牛樟芝菌丝体(4.68 g/d,bid)24~48周后,人体内重金属水平明显降低,且锌含量明显增加,进而减轻了丙肝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

3.2 抗肿瘤 单丽珠等[30]采用一定量牛樟芝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结果显示联合使用牛樟芝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稳定血常规,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减少化疗毒副反应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因此牛樟芝可能用作恶性肿瘤化疗的辅助用药。黄界乙[31]治疗原发性肝癌晚期患者,对照组术后采用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商品名 思美泰)或苦黄注射液利胆退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以益气活血清化利水的方剂,并口服牛樟芝,疗程3个月。观察1~2个疗程。结果显示患者体内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谷氨酸氨基转氨酶(ALT)等指标明显降低,治疗6个月后对肿瘤生长有显著的抑制;可明显改善纳差、乏力症状(P<0.05),可显著改善胁痛、腹胀、腹水情况(P<0.01);两个疗程内治疗前后两组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但是Tsai等[32]在2010年8月至2012年7月期间,采用牛樟芝配合化学药物治疗胃癌、肺癌、肝癌等患者17例,结果显示效果不明显,原因可能是样本量太少。

3.3 改善MCI 樟芝升百胶囊系福建中医药大学阮时宝教授治疗MCI常用经验方,由淫羊藿、西洋参、川三七、牛樟芝、炙甘草等多味中药组成,由台湾天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原方剂配伍比例生产。吴春幸等[33]采用针灸结合樟芝升百胶囊内服,治疗MCI患者29例,给予樟芝升白胶囊(2粒,bid,po),于早、晚饭后30 min后服用,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显示患者的认知水平明显提高。

3.4 降血糖 江硕儒[34]以台湾4所医院诊断的体质为少阴病阳虚寒水之体质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分为3组,分别服用经方真武汤、牛樟芝及真武汤加牛樟芝三组药物,结合“六经辨证”中少阴病理论,结果显示牛樟芝组患者血糖显著降低,真武汤组和真武汤加牛樟芝组降血糖速度较牛樟芝组快,其差异与牛樟芝使用的剂量和糖尿病的证型有关。Yu[35]用牛樟芝片(400 mg/片)治疗糖尿病患者,取得明显降糖效果。如53岁男性,治疗前血糖水平31.28 mmol/L,给予牛樟芝片(3片,tid,po)后,血糖浓度降至6.67 mmol/L。61岁男性,治疗前血糖水平25 mmol/L,给予牛樟芝片(5片,qid,po),疗程2个月,血糖水平降至9.44 mmol/L。68岁女性,治疗前血糖水平16.67 mmol/L,给予牛樟芝片(2片,qid,po),血糖水平降至7.78~8.33 mmol/L。54岁女性,治疗前血糖水平11.11 mmol/L,给予牛樟芝片(3片,tid,po),疗程2个月,血糖水平降至6.67 mmol/L。31岁男性,治疗前血糖水平26.83 mmol/L,给予牛樟芝片(4片,tid,po),疗程1个月,血糖水平降至6.5 mmol/L。73岁男性,治疗前血糖水平16.67 mmol/L,给予牛樟芝片(6片/d),血糖水平降至7.78 mmol/L。

3.5 降胆固醇 Yu[35]报道,男性患者,52岁,治疗前胆固醇水平8.02 mmol/L,给予牛樟芝片(3片,qid,po),疗程3周,胆固醇水平降至6.44 mmol/L。男性患者,治疗前胆固醇水平7.89 mmol/L,给予牛樟芝片(4片,bid,po),疗程2个月,胆固醇水平降至4.09 mmol/L。

3.6 降血压 Chen等[36]利用牛樟芝治疗高血压患者(收缩压130~179 mm Hg或舒张压85~109 mm Hg,1 mm Hg=0.133 kPa)共41例,疗程8周,继续治疗2周,收缩压显著降低[(144.86±11.34)~(133.10±10.90) mm Hg],舒张压显著降低[(96.19±7.42)~(91.38±7.56) mm Hg]。

3.7 治疗痛风 Yu[35]报道牛樟芝临床应用于痛风治疗实例。男性患者,46岁,治疗前尿酸水平为666.4 μmol/L,给予牛樟芝片(6片,bid,po)疗程3个月,尿酸水平降低至529.55 μmol/L,期间没有采取任何其他降低尿酸的治疗方案。

3.8 治疗皮肤疾病 Yu[35]报道牛樟芝临床应用于皮肤有关疾病治疗实例。寻常性痤疮:26岁女性,患病2~3年,多种方法治疗无效,给予牛樟芝片(2片,tid,po),疗程2个月,治疗后脸部痤疮明显消失,且无复发。荨麻疹:47岁男性,患慢性荨麻疹超6个月,多种方案治疗无效,给予牛樟芝片(2片,bid,po),疗程2个月,荨麻疹消失。湿疹:29岁男性,患病多年,全身60%~70%皮肤受影响,多种方案治疗无效,给予牛樟芝片(2片,bid,po),症状迅速消失,未复发。过敏性鼻炎:37岁男性,患过敏性鼻炎,给予牛樟芝片(2片,tid,po)疗程1个月, 症状减轻。60岁男性,患过敏性鼻炎,治疗方案1:给予牛樟芝片(1/2片,bid,吸入),疗程3个月, 症状减轻;治疗方案2:给予牛樟芝片(4片,bid,po),疗程3个月, 症状减轻。

4 结论和展望

由于牛樟芝的药理作用广泛,探究其作为药物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今后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系统性研究。(1)牛樟芝具有解毒作用,但是资料零散、缺少深度研究,作用机制也不明确,应进行系统研究;(2)在神经保护、肝脏保护、抗肿瘤、免疫调节等方面的临床应用虽有报道,但研究较少,应用实例不多,应进一步加强研究;(3)尽管目前的研究尚未发现其存在明显的毒副作用,但仍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4)糖尿病在我国发病率很高,但各种口服药的降糖效果不甚理想,而本文收集的临床资料显示,牛樟芝的降糖效果明显,故应进一步研究证实。总之,目前牛樟芝相关制剂主要应用于保护肝脏、抗肿瘤及免疫调节、MCI、降血糖、降胆固醇及治疗皮肤相关疾病,但还缺少相关机制研究和深入、系统的研究,在临床应用方面还处于零星观察阶段,缺乏公认的治疗方案。建议今后按照药物研究的程序和要求,加强牛樟芝的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研制合理的剂型,加强临床应用观察,尽早造福于患者。

猜你喜欢
抗炎疗程小鼠
萌小鼠,捍卫人类健康的“大英雄”
秦艽不同配伍的抗炎镇痛作用分析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小鼠大脑中的“冬眠开关”
今天不去幼儿园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牛耳枫提取物的抗炎作用
短柱八角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的研究
米小鼠和它的伙伴们
熏硫与未熏硫白芷抗炎镇痛作用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