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冰雪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9-12-10 05:49蒋抒博
税务与经济 2019年1期
关键词:滑雪冰雪吉林省

蒋抒博

(哈尔滨商业大学 经济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一、引 言

冰雪产业是围绕开发利用冰雪资源而产生的相互关联产业的综合,可看作以冰雪旅游、冰雪体育和冰雪文化为核心产业,冰雪商贸服务业、冰雪休闲健康产业、冰雪装备制造业、科教产业为关联产业形成的“3+X”产业链。[1]习总书记指出,“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吉林省有着丰富的冰雪资源,冰雪运动基础设施完善,特有的民俗与冰雪有机融合形成独特的冰雪文化,冰雪产业已成为吉林省特色产业和新兴支柱产业。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也为冰雪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冰雪产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国内外日益激烈的竞争。如何充分发挥吉林省的冰雪资源优势,弥补冰雪产业存在的劣势和问题,实现冰雪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对于吉林省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吉林省冰雪产业发展现状

(一)冰雪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吉林省是中国滑雪运动的发祥地。通化金厂滑雪场始建于1959年,是新中国第一座具有国际水平的竞技滑雪场。到2016年吉林省已拥有滑雪场38家,其中万达长白山、北大壶、万科松花湖和长白山天池雪等滑雪场都是中国顶级滑雪场。[2]长白山高原冰原训练基地是中国冰雪运动员进行冰雪训练的主要基地,其完善的设施为冰雪竞技赛事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础。吉林省成功承办了2007年亚洲冬季运动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世界杯等国际赛事,全国冬季运动会有5次在吉林省举办。多年来吉林省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冰雪运动人才。历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中,吉林省金牌数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我国所获12枚冬奥会金牌中,有4枚是吉林省运动员获得的。始于2003年的长春净月潭瓦萨国际越野滑雪节是国内最著名的滑雪节,每年都开展大学生越野滑雪培训活动,十几年来已经累计培养学生超过50万人,有力促进了冰雪运动的普及。

(二)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冰雪旅游产业是冰雪产业发展的主体。吉林省拥有良好的冰雪资源和区位条件,主打“滑雪+温泉+森林”的长白山、“雾凇+滑雪+温泉”的吉林市以及“滑雪+冰雪雕塑”的长春市,都已成为国内知名冰雪旅游品牌。在2016年中国十大冰雪旅游城市及目的地评选中,长春市位列第二名,吉林市位列第九;长白山景区被评选为十大热门冰雪旅游景区第二位,冬季最受欢迎温泉度假村第一位;吉林市雾凇岛、长白山景区和长春净月潭森林公园都进入了十大美誉冰雪旅游景区前五名。[3]2017年春节黄金周,吉林省共接待游客1067.9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7亿元;2018年吉林省冰雪旅游收入估算超过900亿元。

(三)冰雪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冰雪文化产业对冰雪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近年来,依托吉林歌舞剧院、东北风二人转艺术团等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省内高等院校,吉林省不断推动文化创意与冰雪元素的融合发展。在冰雪雕塑上,以大型欧陆风情为主题的体验式雪雕园“净月雪世界”,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被誉为“国际冰雪体验和观赏中心”和“世界级主题雪雕园”。在冰雪演艺方面,深入挖掘具有冰雪文化元素和吉林特色的演艺产品。《阿里郎花》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金奖,吉林省歌舞团的《雪韵春光》广受赞誉,松原市的《查干湖》、吉林市的《梦回乌拉》和《满韵清风》、音舞诗画剧《长白风情》等都将冰雪与文化进行了很好的结合。

三、吉林省冰雪产业SWOT分析

(一)吉林省冰雪产业优势分析

1.资源优势。吉林省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从气候来看,吉林省冬季平均气温可达零下15度,冰雪资源可利用时间长达四个月,适合开展冰雪活动。[4]长白山地区雪期长达八个月,雪质优良,山体落差大,有丰富的温泉资源和森林资源,是天然的滑雪场和生态休闲度假区。吉林市周边多山并且山坡平缓,无疑是天然的滑雪场,独有的自然条件所形成的雾凇被称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

吉林省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吉林省有48个少数民族,其中朝鲜族、满族、蒙古族和回族是主要的少数民族。许多少数民族的风俗传统已经成为冰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吉长白山国际冰雪旅游节将冰雪产业与朝鲜族特色饮食、歌舞表演、民俗传统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松原的查干湖冰雪渔猎文化节将冰雪与蒙古族渔猎文化和饮食文化结合在一起。此外,吉林省还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如长春伪满皇宫、集安高句丽古迹、农安辽金古塔等,也为冰雪产业发展起到重要补充。

2.交通优势。吉林省地理位置优越,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几何中心,毗邻俄罗斯、朝鲜、日本、韩国等国家,具有国际合作的地缘优势。目前,长白山、查干湖等重要冰雪产业聚集区都已经有飞机通航;多条高速列车路线经过长春或吉林,城际铁路将长春市、龙嘉国际机场和吉林市紧密联系在一起。以省会城市长春为中心,吉林省的航空、铁路和高速公路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立体交通网络,为冰雪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3.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吉林省政府十分重视冰雪产业的发展。2016年吉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做大做强冰雪产业的实施意见》,从长远和整体角度,对冰雪产业进行了统一规划和管理,给出了冰雪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计划到2020年建成以“冰雪旅游、冰雪体育、冰雪文化”为核心的“3+X”冰雪全产业链,使冰雪产业成为吉林省经济发展新的战略增长极。政府还将冰雪产业发展列入“十三五”规划,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为冰雪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自2013年起,吉林省每年都举办“全民冰雪活动季”活动,各地政府组织形式多样的冰雪健身项目和大众冰雪赛事活动,加大冰雪产业的普及力度。

(二)吉林省冰雪产业劣势分析

1.冰雪产业体系不完善,部分相关产业发展比较落后。吉林省冰雪产业发展主要以雪上项目为核心,冰雪运动、冰雪休闲养生、冰雪民俗文化等产业发展较好,但部分相关产业的发展仍相对落后。冰雪雕塑是体现冰雪文化的重要载体,而吉林省的冰灯和冰雕水平则与黑龙江省差距较大,冰雪艺术作品和文学作品相对较少。

冰雪装备制造业是冰雪产业的重要组成。中国冰雪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主要生产低端滑雪产品。目前国内冰雪装备制造业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北京、东南沿海等地区,吉林省只有少数几家企业,产品集中在低端滑雪板、滑雪服、滑雪手套、滑雪圈等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企业规模较小,且多为贴牌生产。[5]

吉林省交通网络发展速度较慢。2016年吉林省高速公路总里程3113公里,全国排名24位;民用机场数量为4个,2016年吞吐量1158.7万人,全国排名25位。省内公路等级较低,不利于消费者省内运转,机场有限的承载能力也难以满足大量冬季客源的需求,交通不畅成为制约吉林省冰雪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之一。

2.缺乏强大的冰雪产业品牌形象。尽管吉林省已经打造了独具地域特色的冰雪品牌形象,但是与国内冰雪产业龙头——黑龙江省相比,仍缺乏强大的冰雪产业品牌。长春市目前在冰雪产业竞争力上仅次于哈尔滨市,围绕着“净月潭瓦萨国际越野滑雪节”这一知名国际滑雪品牌,长春市积极打造以雪上项目为核心,融合冰雪观光、历史文化、冰雪民俗的冰雪产品体系。但长春周边缺乏山地,雪道相对单一;在冰雪观光、冰雪娱乐、冰雪文化方面也略逊哈尔滨。长白山有着丰富的生态资源、民俗资源,正逐步被打造成国际性的冰雪生态度假品牌,但是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开发程度相对较差,适合于运动和度假型群体,不是观光型群体的主要目的地,客户群体相对较小。吉林市主打的“冰雪+雾凇+温泉”是吉林省冰雪运动产业聚集区,由于管理体制混乱、雾凇受气候影响具有不确定性等原因,品牌知名度相对较低。查干湖冬捕将冰雪与民俗文化紧密结合,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项目相对单一,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3.管理体制相对滞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冰雪产业涉及旅游发展委员会、体育局、文化厅等多个管理部门,部门之间的协调缺少统筹规划,同时存在管理重叠和管理缺位的问题,并且难以起到有效的监督管理作用。各部门各产业之间也存在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各自为政的现象,造成部门之间合作困难。在开发管理方面,一些项目盲目上马,企业管理理念和模式落后,存在追求眼前利益、忽略生态环境的问题。在营销方面,主要依靠政府的宣传以及与旅行社合作,没能充分利用网络和手机进行营销和宣传。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在线服务市场初具规模,全覆盖式宣传营销格局已经基本形成,但仍难以有效监测各种突发事件和处理安全事故。

4.冰雪产业专业人才相对缺乏。冰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冰雪产业发展受季节和地域的影响,每年持续时间在3~4个月,由于职业连续性较差,致使从业人员缺乏提高专业水平的积极性。目前,冰雪产业从业人员出身千差万别,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一些企业的管理者急于抢占市场,对冰雪产业认识肤浅,不了解行业规律和国际惯例;一些冰雪运动教练员仅仅经过短期培训就上岗,存在讲解能力差、技术动作不标准等问题;技术人才方面,在冰雪场地的管理、维护与运营、雪场救护等方面均呈现供不应求状态。随着冬奥会对冰雪运动的带动,冰雪产业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北京、河北等地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进一步加剧了人才供不应求的状态。

5.省内居民参与冰雪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冰雪产业具有极强的参与性和体验性。冰雪运动需要在运动装备上付出成本,冰雪旅游也需要食宿交通门票费用,属于消费成本较高的项目。2016年吉林省GDP总量为1.49万亿元,全国排名22位,GDP增速6.9%,全国排名25位,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6 530元,全国排名29位;2015年人均用于教育文化和娱乐的消费仅为1683元。从冰雪产品消费价格来看,北大壶、万达长白山等几大滑雪场单日滑雪价格都在500元以上,节假日接近千元。高昂的价格和有限的收入使得本地居民对于冰雪产业的推动作用相对较小。目前冰雪产业营销目标主要是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本地市场的培育。

(三)吉林省冰雪产业发展的机会

1.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为冰雪产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北京冬奥会助推了冰雪运动在中国的推广与普及,同时也带动了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制造业等产业的发展。预计到2025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将达到万亿元,直接参加冰雪运动的人数可达5000万人,并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冰雪产业无疑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2.国家的政策支持为冰雪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近年来,国家连续出台多个文件支持冰雪产业的发展,为冰雪产业指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国家《“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大力发展冰雪旅游,支持吉林等地做好冰雪旅游专项规划。《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指出,东北地区应利用冰雪产业良好的发展基础,稳步推进冰雪运动发展,并促进冰雪旅游、健身休闲、竞赛表演、用品制造等各产业门类协调发展。《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计划(2016~2020年)》提出,通过政府统筹、人才培养、场地供给、政策支持等方面进一步推进冰雪运动的全民普及。《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提出,力争到2022年使我国全国滑冰馆数量不少于650座,滑雪场数量达到800座,建成布局合理、类型多样、基本满足需求的冰雪场地设施网络。这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冰雪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制度保障。

3.人民消费层次的提升是冰雪产业发展的直接动力。国内外经验表明,人民收入水平与休闲旅游消费支出呈显著正相关。2016年中国人均 GDP已达到53 974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3 821元,居民用于旅游休闲的消费支出也逐步上升。吉林省主打的“滑雪+温泉+观光”适合于冬季运动休闲和养生度假,已经成为冬季运动旅游重要目的地。目前欧洲、美国、日本等国滑雪人口超过10%,美国、奥地利、法国2015年滑雪人次超过五千万次,日本超过3300万人次。我国目前滑雪人口超过1100万,但仍不足全国人口的1%,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层次不断升级为吉林省冰雪产业的深度开发提供了需求保障。

(四)吉林省冰雪产业发展的困境

1.来自国际的竞争。随着中国冰雪产业的快速发展,冰雪强国日益关注中国市场。欧洲阿尔卑斯地区拥有世界1/3以上的滑雪场,吸引了世界上43%的滑雪者;美国是世界上滑雪场最多的国家,占据市场份额的21%。中国每年大约几万人去欧洲和北美滑雪,主要集中于高收入群体。近距离的日本、韩国是吉林省在冰雪产业上的主要竞争对手。2016年日本有547家滑雪场,年滑雪人次为3280万人次;韩国有18家滑雪场,滑雪人次超过600万人次。[6]日、韩的地形、气候、雪质等方面都要优于我国,且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服务与管理水平,对吉林省冰雪产业产生了直接冲击。吉林省地处中国东北,南方游客距离较远,交通成本较高,因此,日本和韩国吸引了许多东南沿海省份以及东南亚国家的游客。

2.来自国内的竞争。黑龙江省是我国冰雪产业的龙头,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是世界四大冰雪节之一,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亚布力滑雪场和雪乡都是中国知名冰雪旅游品牌。哈尔滨市已经成为国际冰雪旅游服务的核心,也是我国冬季冰雪旅行目的地首选城市。[7]此外,主打冰雪休闲的大庆和齐齐哈尔、主打民俗文化的佳木斯、主打森林旅游的伊春也都在快速发展。黑龙江省近六年的春节黄金周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8000万人,是吉林省游客数量的2倍。

北京和河北省是我国冰雪产业发展最快的地区,国家给予了大量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华北地区冰雪资源有限,滑雪和室内冰雪运动发展较好。河北周边地区是我国冰雪产业的主要客源市场,2016年北京滑雪人次达到171万,居全国首位;河北滑雪人次达到142万,居全国第三位;山东、山西、河南等省份也是冰雪产业重要的客源地。[2]北京和河北的滑雪场多为民营企业,管理灵活,服务设施更加完善。北京和河北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稳定的客源、先进的基础设施和完善的服务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国内管理水平最高、营业效益最好的冰雪产业聚集区域。此外,北京推出的“鸟巢欢乐冰雪季”定位于大众化、娱乐化、惠民化,经过多年的培育和打造,已成为我国冬季具有代表性的休闲体育文化品牌项目之一。

我国新疆[8]、内蒙古[9]等地区冰雪产业发展也十分迅速,这些地区自然风貌特色明显,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夏季旅游和冬季滑雪形成互补优势,但受到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的限制,主要吸引本地游客和部分国内中远程游客。近年来,国内部分地区开始兴建不受季节影响的室内滑雪馆,目前已有的13家室内滑雪馆主要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在一定程度上也分流了当地客源。

四、吉林省冰雪产业发展对策

(一)做强冰雪核心产业,打造知名冰雪产业品牌

1.发挥资源优势,做强冰雪旅游产业。冰雪旅游业是冰雪产业的主体,发展冰雪产业,首先要做强冰雪旅游业。吉林省应以冰雪资源优势为基础,以长吉都市、长白山、查干湖地区为中心,结合地域特色,实现错位有序发展,建成“一山、两城、三区”的冰雪旅游产业空间发展布局,构建知名冰雪产业品牌。

“一山”是长白山。依托丰富的滑雪和温泉资源,开发建设“滑雪+温泉”特色旅游度假综合体,打造世界级高山极限滑雪挑战体验胜地。“两城”是长春市和吉林市。吉林市是我国冰雪赛事基地和滑雪人才培训基地,依托雾凇景观和温泉资源,将冰雪体育产业、冰雪观光与冰雪休闲养生产业完美融合。长春市拥有冰雪娱乐、冰雪竞赛、冰雪商贸、冰雪节庆的集中优势,“瓦萨国际滑雪节”已成为大型国际性节庆活动,“净月雪世界”在雪雕规模上已经超过了太阳岛雪博会,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冰雪旅游产业博览会,是我国重要的冰雪商贸基地。“三区”是指以长白山为核心,延吉、白山、通化等地区形成的生态冰雪聚集区;以长春市和吉林市为核心,充分利用两城市之间便捷的交通条件,将冰雪资源与城市特色有机结合,形成的都市冰雪聚集区;以松原查干湖为核心的人文冰雪聚集区。不同区域的冰雪旅游产业应突出自身特色,注重市场细分,强调差异化开发,满足不同年龄段的消费需求,从而确保特色鲜明,形成相对独立的旅游形象。

吉林省应紧紧围绕“冬季到吉林来玩雪”这一主题,以“一山、两城、三区”为冰雪产业集群,加快产业集聚,打造“长白山国际冰雪”、“净月瓦萨国际越野滑雪”、“吉林国际雾凇冰雪节”、“查干湖冬捕旅游节”等知名品牌,从冰雪资源大省向冰雪产业强省转变。

2.加强冰雪运动设施供给,全面提升冰雪竞技运动水平。在冰雪体育设施上,要逐步实施滑雪场升级和滑冰馆建设,将北大壶、万达长白山、万科松花湖三大滑雪场打造为世界一流的滑雪场;将长白山“天池雪”野雪、长春莲花山、净月潭等滑雪场进行改建扩建,使其成为设施完善、品质优良的高水平滑雪场。各地方政府应有计划地建设公共滑冰馆,在冬奥会之前,确保实现各市冰雪场馆全覆盖。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冰雪项目,鼓励各地区利用公园、广场、河湖冰面等公共用地,因地制宜建设大众冰雪休闲运动场地。在冰雪竞技赛事上,着力打造长春瓦萨国际越野滑雪赛、俄罗斯冰球超级联赛、国际雪联高山滑雪赛、国际雪联越野滑雪赛等精品赛事,积极争取承办国际国内冬季项目体育赛事,提升国内外对吉林省冰雪产业的关注度。

3.强化冰雪文化引领作用,提升冰雪产业的文化内涵。文化是冰雪产业重要的推动力和促进力,发展冰雪产业一定要加大文化投入,发挥文化的积极作用。首先,要不断开发具有吉林特色的冰雪文化产品,依托吉林省的东北民俗、少数民族习俗、遗址遗迹等,突出吉林省的人文特点。要不断发掘具有民族特色和参与性强的项目,如满族的“嬉冰”,蒙古族的冬捕、冬猎、雪地赛马等活动;创新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演艺品牌,推动演艺品牌节目驻场演出。其次,创新推广形式,全方位宣传吉林省冰雪产业。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打造体现吉林冰雪产业特色的宣传片和纪录片;集中力量统一营销,加大在主要客源地上媒体的投放力度;积极通过互联网、电视直播、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宣传方式推广冰雪文化。创作开发以吉林冰雪为题材的影视剧、出版物、动漫、游戏等,促进冰雪文化传播和品牌塑造。

(二)壮大冰雪关联产业,完善冰雪产业体系

1.大力发展冰雪装备制造业,谋求产业领域突破。吉林省冰雪装备制造业加工生产能力较弱,应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研发制造冰雪设施装备,打造核心品牌。2016年,投资达百亿的高端冰雪运动装备制造项目落户长春新区空港经济开发区,应以其为中心,将长春打造为高端冰雪体育装备制造基地。依靠吉林省碳纤维产业基地的资源和技术优势,推动企业研发冬季运动系列产品,努力实现冰雪装备制造国产化突破。政府要鼓励优秀冰雪运动员等自主创办冰雪器材品牌,发展冰雪休闲运动用品产业。

2.扩大冰雪商贸服务,促进冰雪经济繁荣。商贸服务业主要包括批发业、零售业、餐饮业、住宿业等服务行业。在餐饮业上,打造吉菜餐饮品牌,突出天然、绿色、营养、健康的特色,提升餐饮附加值。在住宿业上,合理引进高星级品牌酒店,在重点旅游城市和环长白山区域建设高档酒店、经济型酒店、客栈民宿、短租公寓、长租公寓等多种旅游住宿业态,以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同时,要加快旅游商品开发,开发具有吉林地域和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优选东北三宝、长白山珍、吉林鲜米、民族工艺等产品,将其打造成为吉林特色商品。

3.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强化产业发展基础。在公路交通上,吉林省在未来应该加密高等级公路网,力争在2020年实现高速公路全覆盖;升级冰雪旅游关联度高的公路干线,实现冰雪旅游景区与干线路网顺畅连接。在航空交通上,继续建设“一主多辅”机场群,把长春、延吉建设成国际航空港,把长白山机场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旅游空港;逐步增加北京、长三角和珠三角等重点客源地城市的航线航班。在铁路交通上,加快建设链接东部城市的快速铁路环线,加快构建西北部电气化环线,早日实现长春两小时通达省内各市的目标;加快开通沈阳、哈尔滨、长春、吉林、延吉等主要客源地至长白山和北大壶等主要冰雪旅游目的地的直通车。

4.打造智慧冰雪体系,助力冰雪产业升级。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统一的冰雪旅游信息平台,打造“互联网+冰雪+服务”模式,构建吉林省统一的旅游数据库,加强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实现业务管理、信息咨询等数字化、网络化、标准化;推进长白山、净月潭、松花湖、北大壶等重点景区实现数字化管理,提高冰雪产业的信息化水平。

(三)加强政府对冰雪产业的规划管理和政策支持

吉林省冰雪产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科学规划和政策支持引导。在冰雪产业的开发上,要根据各地自然资源、地理区位和民俗文化的差别,因地制宜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冰雪产业,避免过度开发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空间格局。冰雪产业直接涉及体育、旅游、文化等部门,还受工商、物价、卫生、国土资源等多个部门的监督管理,为了避免出现多龙治水的情况,应当成立推进冰雪产业发展的领导小组,制定全省冰雪产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和政策,统筹协调各部门开展相关工作。

在政策上,首先,政府要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增加省级专项资金,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设立冰雪产业专项资金,对数额较大的投资项目给予补助和奖励,通过专项资金引导和扶持民间资本进入冰雪产业。其次,加大金融机构对冰雪产业的支持力度,在信贷政策范围内对冰雪项目优先贷款,对于诚信度高、财务状况较好的企业给予多种方式融资支持。再次,在税费政策上,一方面要坚决取消和禁止不合理的收费行为,另一方面,对于符合高新技术标准的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于冰雪产业志愿团体和社会组织等非营利组织,按照规定免除税收。此外,各级政府要将冰雪运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支持冰雪运动场馆的建设,可以考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积极支持群众参加冰雪运动。

(四)培养冰雪产业专业人才,强化吉林省冰雪产业发展智力支撑

人才队伍建设是冰雪产业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冰雪产业管理和技术人才短缺情况严重,应加强冰雪教育培训,培养冰雪产业专业人才。首先,加强对冰雪产业相关专业的支持。应依托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吉林体育学院等高校,在体育院系开设管理学、冰雪旅游、冰雪文化等相关课程;在艺术类院校开设冰雪雕塑、冰雪建筑等相关课程;在旅游学院开设冰雪旅游专业方向。同时还要鼓励冰雪企业与省内高校开展战略合作,增加学生实践教学,为吉林省冰雪产业提供高端人才储备。其次,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省体育局应大力开展冰雪运动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培养一批具有一定专业能力和理论水平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吉林省普及冰雪运动中发挥积极作用。支持冰雪运动场所设立培训中心并配备专业教练,鼓励专业运动员和教练员进入学校和社区指导冰雪活动,加强冰雪运动的推广普及。与冰雪强国积极开展合作,学习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

(五)普及冰雪活动,大力弘扬冰雪文化

吉林省有着浓厚的冰雪文化,冰雪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政府应进一步引导公众参与冰雪活动。首先,将冰雪文化引入学校,大力培养青少年冰雪运动技能。吉林省共有大学60所、中学1709所、小学4493所,学生总数305万人。[10]提高学生冰雪运动技能与普及冰雪常识,既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又能够为未来冰雪产业发展提供群众基础。政府可以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冰雪运动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尽快编制冰雪运动校园教学指南,将冰雪运动引入冬季体育教学。此外,还要鼓励各地积极组织大中小学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冰雪竞赛活动。其次,普及群众冰雪健身休闲活动。为了实现我国“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吉林省应支持各地市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冰雪赛事和健身休闲活动;合理利用学校、公园、广场等公共用地,建设以休闲娱乐为主的冰雪乐园;支持各级学校充分利用寒假向公众开放,延长冰场的使用期,厚植群众基础,培育冰雪文化氛围。

猜你喜欢
滑雪冰雪吉林省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冬来啦,滑雪去
嘿,一起去滑雪吧!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滑雪,冬天的正确打开方式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滑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