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艺课程中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实践

2019-12-09 02:04马达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实践核心素养

【摘要】本文论述在科艺课程中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实践,主要做法有:营造浓郁的科艺课程氛围、培育肥沃的科艺课程土壤、搭建多彩的科艺课程舞台、肯定丰硕的科艺课程成果等。

【关键词】核心素养 科艺课程 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0A-0144-02

学校教育的长远发展,须始终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正如清华附小的哲学信念:让儿童站在学校的正中央。现代教育理念中,学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只有确定了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心点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核心点,才能更有效地落实“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目标。

从事德育工作以来,笔者在德育课程改革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探索:如何让学生在学科教学之外,更好地在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方面,发展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课程与活动是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当前,我校从德育方向出发,努力探索一套适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科技创新和艺术创造课程体系。

一、营造浓郁的科艺课程氛围

自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目标提出以来,我校积极探索如何在孩子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渗透核心素养发展理念。经过各学科组教师的集体研究,大家一致认为科技创新和艺术创造的融合是一种能引爆创造力的课程学习模式,孩子可以围绕自身感兴趣的项目,跳出课堂教学思维的禁锢,充分锻炼综合能力,尽情释放创作潜能,以孕育出能够直面未来世界的核心素养。于是,按照预设的培养目标,我校从营造科艺课程氛围入手,并制订了详细的计划。

首先,利用学校教学楼的LED大屏幕,定期播放一些精心挑选的视频素材,例如一些与科学相关的动漫小视频或富有人文气息的艺术作品。每天放学后,大屏幕前总会有序围坐着一大堆孩子,他们被大屏幕播放的《中国科学探秘》等精彩内容给吸引住了。这样做为科艺课程的高效开展做好了氛围的铺垫。

其次,学校可以以各种科技节或者文化节等活动为载体,学生通过参加活动提高自身对科艺课程的认知和了解。例如我校科学艺术组教师结合城区每年都举办的中小学校科技节、书画节、艺术节等活动,将其“校本”化后变为具有学校特色的科艺课程。通常举办科艺活动,都会制作一些宣传海报,提出一些口号,例如“科技筑梦,创造未来”“只要你敢秀,达人就是你”等,或者打造红领巾广播站、微信公众号、寒暑假德育科学实践班等宣传平台,将活动进行大范围推广,使得校园内外始终弥漫着浓郁的活动氛围,给学生营造出一种人人都能参加、人人都是科学家、人人都是艺术家的期待。

二、培育肥沃的科艺课程土壤

在浓郁的氛围中,孩子科技创新和艺术创造的梦想种子逐渐形成,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要提供给孩子使这些梦想种子发芽、成长的肥沃土壤。根据教育心理学家对儿童的研究,我们发现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对科技创新和艺术创造有着浓厚的探索兴趣。但是,以孩子目前所储备的知识、技能,很多科艺任务他们难以独自完成;而艺术创造需要团队聚集智慧,科技创新需要思想之间的交流和碰撞,综合二者的特性,教师应引导孩子学会交流和合作,创造出适合孩子发展的机会。

围绕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我校德育和教学部门成立了专门的校本课程研发小组。经过周密调研、整合资源,校本课程小组共研究开设了37门科技与艺术领域的校本课程,如“妙手趣趣屋”“出谷黄莺”“动漫小天地”“科学实验”“这就是街舞”“中国水墨画”“啦啦操”“玩转机器人”等。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设置的这些科艺课程内容,兼具了综合性、实践性、科学性、自主性、选择性、开放性等特征,能充分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孩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孩子可以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每学期自主选择一门课程学习。教学这些课程时,教师需树立现代化教育理念,丰富教学方法,一切以学生兴趣和发展为出发点,努力培育一块适合科艺课程的肥沃土壤,让学生的科学、艺术梦想种子能茁壮成长。例如在“科学实验”校本课程课堂上,教师不再以常规的语数英学科教学模式为标准,而是结合课程特点和上课孩子的兴趣个性等,创新课程学习方式,设计科学合理的探究活动,点燃孩子的探究热情。在科学任务的导向下,孩子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体验具体的探究方法,理解证据的重要性,逐渐形成批判的思维以及科学创新的品质。

除了在校本课程上下功夫,不同类型校本课程实践活动的开展也是培育肥沃科艺课程土壤的重要方式。在这一方面,我校积极引进一些校外公益课堂,邀请广西科技馆、金花茶公园、南宁气象局、陶艺研究所等专业、行业的人员进校园开展科普、艺术大讲堂。

例如,邀请污水处理厂科技人员到我校讲解环保知识,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孩子经历了一次“探秘污水处理原理”的科学研究实践,揭开了“污水变净水”的谜底,引发孩子关于节约用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深思。

总的来说,为孩子培育科技、艺术发展的土壤,给孩子更多更全面的科艺实践指导,引导和激励孩子多观察、勤思考、勤动笔、善比较、善总结,学习用科学的方法实施试验,学会记录、统计和应用数据,最后形成研究成果。在这类实践活动中,孩子能够产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的意识,思想得到了交流,观点产生了碰撞,科技创新和艺术创造的火花得到了迸发。

三、搭建多彩的科艺课程舞台

为落实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学校应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展示自我的机会,其中搭建丰富多彩的科艺课程舞台很重要,这是发展学生除基础学科以外素养的机会。近年来,我校非常注重结合科艺课程搭建一些展示舞台,鼓励孩子人人参与其中。例如今年5月举办音乐节暨校园吉尼斯活动,活动中有丰富多彩的节目形式供学生选择,小小歌唱家、器乐小高手、服装设计师、魔方高手们经过刻苦训练、班級初选等环节后轮番登台,在全体师生面前展示最好的自己。站在舞台中央,学生的心理抗压、表演技能、口才表达等能力可以得到不断锤炼,这有利于他们自身素养全面形成。9、10月是为期两个月的科艺课程大展演,展演中开设了众多孩子喜闻乐见的科艺项目,如“童眼看科技·奇思妙想创意”“科技小发明小制作”“乐高拼装”“手绘、电脑科幻画”“科学DV”“科普剧拍摄”等,好玩有趣的活动内容极大地激发孩子科技创新、艺术创造、动手实践的热情。

教育家奥托曾说过:“我们所有人都具有惊人的创造力,只不过它埋藏在人的较为深层的自我里,只有付出辛劳且常常去发掘,才能得到它。”学校科艺课程以孩子的兴趣爱好为驱动,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为任务,促进孩子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和实践创新精神做成实物小发明、小制作,这一方面能让孩子感受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一方面能有效提高孩子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训练孩子的创新思维,使其尝试构思创造更美好便捷的生活方式。科艺课程舞台的多样化,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都能一展才华,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健康生活、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实践创新四项素质也能以独特的方式彰显。

四、肯定丰硕的科艺课程成果

学校开展科艺课程的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以学生自身收获和自我成长为核心的素养的落实。但一开始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对科艺课程感兴趣,也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认可孩子将时间花费在非文化考核的科目上。

小静(化名),一名四年级的女孩,曾经是一名文静内向的小女生。在家长和教师的鼓励下,二年级的时候她参加了学校的科艺课程,慢慢喜欢上动感十足的啦啦操。在教师专业的指导和自身的努力下,现在她已成为校啦啦操队的主力队员,是新队员的小师父了。小静曾经参加啦啦操团队比赛获得市级一等奖,如今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活力十足的小女生。她的改变让家人很惊喜,因此家长非常感谢教师和同学对小静的鼓励和帮助。参与科艺课程后,小静学会了自我学习,学会了责任担当,懂得了科学艺术对学习生活的意义,也让自己的成长经历正面影响了他人。小启(化名),一名六年级的小男生,他对科艺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电脑课,也喜欢美术课,年年都参加学校科艺课程的科幻画和小发明制作活动。他的科技小发明作品中,有垃圾分类的机器人,有航天模型,还有微型水中探测器,等等,这些小发明屡获市级、城区级奖项。基于对科技发明的兴趣,小启在平常的生活中经常关注一些科学现象或者一些小难题,通过细微的观察与认真的探秘,他多次在实践中运用科技的力量成功解决一些问题,科学素养因此获得了大大的提高。

小静和小启是众多参与科艺课程、享受过程,并且能体验成功的孩子之一。通过对比,我们发现积极参与科艺课程的孩子其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比普通孩子都要强一些,并且这些能力会衍射到他们其他课程的学习当中,进而促使他们各学科、各方面的素养均能提升,这也是科艺课程带给孩子的重要价值之一。

学校开展科艺课程,还设置了相应的奖励以及鼓励机制,比如最佳创意奖、最佳发明奖、最佳幻想奖、最佳动手能力奖、最佳未来之星奖等,孩子在参与课程过程中收获属于自己奖项,这是孩子积极参与课程与实践的一种成果,是对孩子的一种肯定与激励,而这样的成果与肯定能更进一步激发孩子科学探索、实践创新的愿望。

新时代的教育,也是教育的新时代。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学校需要从小培养孩子成为具备“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的未来公民。科学和艺术是一条新型的人才培养之路,要把科艺课程体系的构建更加接近儿童本真,更加适应教育时代潮流,更好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需要每一位教师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断完善。

作者简介:马达(1985— ),广西玉林人,理学学士,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德育课程教育。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实践核心素养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