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针对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的状态,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培养等问题,论述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多在教学环节给予积极的评价,学生则要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肯定,家长也要对孩子充分认可,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小学生 语文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0A-0094-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1]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学习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让学生自立、自为、自律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翁,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切实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改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语文学科特点,有的放矢进行教学,让学生去阅读、欣赏和品味,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一、教师在教学方面的不足
语文教师没有掌握教学效果的全面反馈。一些家长反映,孩子在家做作业时基本是自己完成,但是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大部分孩子选择打开课本,直接从课本中寻找答案,只有少部分孩子会自己先思考,再翻开课本进行验证。这样的结果,导致教师无法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利于设置课堂教学的重难点。
在课堂评价环节,一些教师的做法略有欠缺。从课始到课尾无论学生读了几个词,还是写了几个字,无论答对一道题,还是回答几句话,教师都无一例外地称赞他们“说的真好”“真不错”“你真棒”等,甚至要求全班孩子一次次给予掌声鼓励。这种全部予以肯定的课堂评价,其最终结果就是掌声越来越小,变得稀稀拉拉,有的孩子甚至根本没有注意听别人的发言。教师的课堂评价应适量、适度,对于小学生正在谈论的问题,教师不能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应该选择恰当的时机,让小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或主张。教师在听取意见时,可以将评价权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分析和论证;而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意见,教师应该及时进行讲解,防止学生钻牛角尖。
二、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不足
一方面,学生过分依赖教材参考书。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课文不理解或作业不会做,学生的第一反应不是思考,而是赶紧翻教科书或者教材参考书找到相应的答案,俨然把脑袋当成“装饰品”。另一方面,学生过分依赖教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教师的话当做标准答案。如在课堂上,有的学生拼命地记笔记,没有时间、没有心思去听教师到底讲了什么,最后这些笔记也只是为了应付课后练习和家庭作业。如果在作业中碰到教师没有讲解过的题目,或是换了一种方式提出问题,学生就一个字也写不出来,还理直气壮地说:“老师上课没有讲啊!”这就是学生过于依赖教师,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三、教师应善于培养、引导和评价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就会主动去学习相关知识,并且广泛地阅读和了解知识。从兴趣入手的学习就像有一个适合的起点,接下来的一切便顺其自然,学生乐学好学,教师也教得开心。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在教学中创设民主、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提出问题,巧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先由教师领着学生一步一步深入解析,再逐步放手让学生自主寻找答案,提高教学实效。例如教学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花的勇气》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简单地用一句话概况全文,接着从文中找出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如设置填空题: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从只见绿地不见花的(失望)、见到花儿藏身于草下的(吃惊),到离开前仍不见花儿冒出来的(遗憾),再到看见花的原野的(惊奇),最后被花儿的气魄所(震撼)。[2]学生试着理解作者的情感,教师对于学生的见解给予评价,并引导正确的理解方向,最后得出这篇课文的主旨: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
(二)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学习
当学生拥有了自主学习意识后,教师就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正确引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更有效地进行学习,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向实际自学能力的转化。
教师先通过演示课件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并提出一些辅助性问题启迪学生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由教师引领学生去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交流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自学,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的古诗学习中,教师先让学生默读古诗,找出诗中的哪个字包含作者对所见景物,即苍苔的特别感情。当学生找出诗中的“怜”字时,教师再请一位同学解释“怜”字的意思,体会“怜”字所蕴含的感情,这时教师在一旁略加引导:注意诗人感受到的爱惜之情,联系诗句“可怜九月初三夜”,两个“怜”字有异曲同工之妙。教師一环扣一环提出问题请学生作答,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蕴含的情感。
(三)给予学生肯定、向上的评价
教师要及时利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成果反馈作用,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注意对取得成果的评价都是积极向上的,这样才能起到激励作用。特别是基础差、有着自卑感的“潜力生”,教师要尽可能发掘他们与众不同的闪光点,肯定学生在学习上的点滴进步,给予他们体验成功的机会和更多的赞许,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增加他们参与自主学习的心理动机。
在平时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将一些简单的问题交给“潜力生”,请他们回答,答对之后给予鼓励,可以是口头表扬,也可以是学生集体鼓掌,让学生收获学习的信心,让他们意识到“我是可以回答出老师的问题的,我也是班级里的一份子”。当这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得到肯定和鼓励时,他们就会更认真地听课、努力地思考,让自己的思维跟上教师的讲解,从而更好地体会课文的内涵。
四、注意培养学生自信心
(一)学生自我肯定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试着放下参考书,说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才能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想知道什么和不明白什么。教师也要注重指导学生逐步分析自己学会知识的过程是否合理有效,学法是否得当,及时进行反馈和调整,对学习方法不断改进,引导学生肯定自己,树立和增强自信心。学生修正了学习方法可以更好地学习,尝到自我学习的乐趣,不断给予自我肯定和进步。
(二)家长的肯定
如今学生家长既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创造性、创新性思维,却又在无意间将孩子的奇思妙想抹灭。家长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时,不应该加以干扰,而应该鼓励孩子完成学习任务。在面对孩子自主学习的成果时,不应该只注重成绩,可以询问孩子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会了什么、懂得了什么,并且给予适当的评价,激励孩子自主学习,享受学习的过程。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己探索和思考,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方红梅.从《花的勇气》教学谈现代教材素质教育的新理念[J].教师,2010(30)
作者简介:王宇航(1991— ),湖南邵东人,中小学二级教师,大专学历,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