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坚
摘要:当前经济发展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各地纷纷谋求经济结构转型、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上海周边毗邻地区作为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面对国家战略的指引、自身发展的需求以及上海向外疏解功能的实际,接轨上海发展热情高涨。如何实现共享发展、共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是一个亟需探讨的新课题。本文拟在总结盐城市盐南高新区新都街道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实践和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毗邻城市与上海融合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城市;接轨;上海;路径
当前,长三角的发展令世人瞩目,长三角各城市发展中的合作联动更是势不可挡。上海,作为长三角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将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组合优势、集聚资源、释放能量。盐城市与上海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历史渊源深厚,社会交往频繁,应当抢抓时机,进一步发挥区位、交通、产业、人文优势,抢抓盐通高铁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和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溢出效应,主动承接上海的产业转移、资金流动和人才外溢。
一、盐南高新区新都街道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现实基础
(一)新都街道区位优势明显
从全市来看,盐城地处江苏沿海中部,紧邻上海,位于“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交汇点,是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投资环境百佳城市。盐城正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深入推进“开放沿海、接轨上海,绿色转型、绿色跨越”,加快打造现代化、国际化、绿色化的江苏沿海中心城市。2018年,盐城经济总量处于全国338个城市中第35位,是苏北地区唯一入围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的“Ⅱ型大城市”。伴随 “5+1”高速铁路网加快建设,盐城将全面进入“高铁”时代,融入上海“一小时经济圈”和北京“一日商务圈”,进一步拉近与一线城市的时空距离,成为行业领军企业和重大客商实施战略布局的优先选择。
从全区来看,盐南高新区位于盐城大市区南部,规划面积102平方公里,下辖4个街道,经过十多年高强度、快节奏的建设,已经成为盐城市新的行政文化、商务商贸、科教金融中心。近年来,盐南高新区抢抓“一带一路”、江苏沿海开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战略机遇,加快产城融合发展,区域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11.7%、13.5%,服务业增加值、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多项指标增速持续保持全市前列,是盐城市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增长极、城市对外展示的新窗口。
从街道来看,新都街道位于盐城大市区核心板块,是盐城市和盐南高新区两级行政中心所在地。街道总面积38平方公里,约占盐南高新区面积的1/3,常住人口26万人,辖区内有各类工商贸企业3900多家,囊括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和市、区两级主要政府部门等单位191个,盐南高新区十大载体资源中有七个位于新都境内,是助推城南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最热区。2018年,新都街道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25億元。
(二)新都街道产业特色鲜明
数据产业加快集聚。经过3年多时间的建设发展,已先后落户华为、阿里、梦网、东方国信、银江股份、360等产业龙头项目,初步构建较为完整的大数据产业链,正加快向数字智能终端方向延伸。
现代金融初具规模。位于街道的金融城是全市最具特色的金融机构和区域总部集聚区,目前一期62万平方米已建成投运,累计落户上海银行、邮储银行等金融企业200多家,二期33万平方米正开发建设中,被全市评为4A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城市休闲蓬勃发展。发展现代商贸,建成各类城市综合体10多个,国内外品牌商贸店竞相入驻,年营业额占大市区比重超40%;集聚商务服务,培育出金融城基金保险、创投中心总部经济、华邦国际、新龙广场建安设计等一批亿元特色楼宇集群;打造旅游亮点,“盐城十景”——欧风花街,“一街一世界、一店一风情”,已成为盐城“文旅商”新地标、最美“城市会客厅”和“微旅游”新名片。
(三)新都街道配套要素齐全
街道辖区内拥有高职院校7所,每年可培养1.5万名高技能人才。拥有全市最优质的教育资源,盐城中学、串场河小学两所最优质的中学、小学坐落新都。拥有市医院(南院)、市三院(南院)2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辖区内人才公寓、星级酒店、体育娱乐等设施一应俱全。新都街道也是营商环境最优的区域之一,是全市公章盖得最少、审批材料最少、审批费用最少、审批流程最短的地区。
二、盐南高新区新都街道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实践与探索
为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等国家战略机遇,努力开创对沪招商新局面,新都街道明确“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发展定位,充分发挥区域、交通、配套优势,加快发展现代都市产业,有效推动经济转型升级。2018年,新都街道与上海市徐汇区虹梅街道达成战略合作协议,瞄准虹梅是全国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漕河泾开发区所在街道的独特优势做文章,强化产业协作和内引外连,积极承接以上海为源头的产业梯度转移。
(一)全面深化产业合作
一是数字经济。加强与上海浦东软件园、张江集团、市北高新园区、杨浦科创中心的合作,尽快达成战略合作共识,引进园区品牌、管理团队、招商资源。加强与上海大数据联盟的对接,与上海上市公司协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定期开展信息交流和项目对接活动,积极引入上海上市公司资源。密切跟踪上电科、联影、复华等上海知名大数据企业,云端网络正式开工。
二是现代商贸。学习引进上海商业模式,加快引进国际连锁高星酒店、高端城市综合体、特色商业街区、大型商超和专业市场等项目,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围绕聚龙湖CBD核心、海洋路商圈等重点区域,瞄准海港城、万象城、印象城、凯德、富力天汇等大型城市综合体运营商,招引知名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落户新都,引进一批品牌服务业项目。
三是商务服务。创新“飞地飞楼飞园区”发展模式,整合载体资源,大力发展信息服务、管理咨询、科创服务等商务业态。重点打造新龙综合商务集聚区,加快建设建安设计、总部经济、文化创意、健康医养、科技孵化等主题特色楼宇。
四是文化旅游。依托聚龙湖文化产业集聚区、欧风花街等优质载体资源,主动与上海各大旅行社洽谈对接,创新业态形式,打造上海“假日”旅游目的地。围绕公共文化建设、文艺精品创作、文化人才培养等重点领域,与上海知名文化策划单位构建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引进一批演艺、传媒、动漫等上海文化产业项目。
(二)学习借鉴监管理念
一是开发建设。学习上海城市建设的先进理念和成功案例,借鉴上海城市形态、地下空间、海绵城市、立体绿化、交通组织、河道整治、公建配套等经验做法,创新开发路径,加强新材料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进一步提升新都城市品质。
二是管理服务。系统引进上海在社会管理、城市精准治理、空间秩序规范、智慧城管、违建治理、物业管理、文明城市创建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和创新举措,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借鉴上海建设“信息型、服务型、友好型、平安型”社区先进经验,推动建立“全方位对接、全过程负责、全社会参与”的“三全工作法”。
(三)协同发展社会事业
主动对接上海名院、名学科、名专家资源,紧盯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瑞慈医疗等知名医疗机构,重点引进上海佰仁健康等企业,合作建设高水平的康复医院、护理院、疗养院等高端医疗服务机构,积极引进“上海名医工作室”。
(四)强化科技创新引领
一是加强科创合作。成功招引上海投资型孵化器公司可可空间,打造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于一体的国家级创业服务平台。加快建设直通上海的创新载体,积极调研在上海搭建研发载体,实现新都与上海孵化研发和成果转化双向流动。
二是加大人才引进。设立上海引才工作站,加强与上海寰球人才网、海外人才网等引才机构紧密合作。开展“百名上海高层次人才城南行”等活动,2018年招引上海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4个。
三是深化交流合作。定期选派优秀青年干部赴上海相關部门、园区和经济开发区挂职锻炼,同时邀请上海优秀干部来城南任职指导。大力实施“5555”工程,每年选派50名专业骨干、50名企业家、50名教师、50名医生赴上海进修培训,常态化开展学习交流。
(五)加快推进合作共建
积极与上海市徐汇区虹梅街道开展深度合作,在党建惠民、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等方面,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水平,构建党委政府、部门街道、商会协会等多层面的友好结对关系。支持街道重点企业主动对接上海国企、央企、民企,开展多种形式的资本合作与项目合作。
(六)确保组织领导到位
一是落实工作责任。街道党工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安排部署、亲自督促落实,围绕目标任务对标对点,逐条逐项落实。各社区、部门立足本职、融入大局,主动为接轨上海、招商引资、项目推进提供最大化便利,以事事关系全局的责任意识,主动靠前服务,形成强大合力。
二是完善队伍建设。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选派懂经济、会招商、擅攻关的专业型人员充实到对接上海的工作队伍中,为全面接轨上海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三是建立例会机制。充分结合街道班子会,每月组织召开工作推进会、工作例会和协调会,汇报交流项目招引情况,统筹协调工作进展,抓好信息数据上报和督查,确保情况及时掌握,项目及时跟进,问题及时解决。
三、盐南高新区新都街道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启示与思考
(一)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要强调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合作
新常态下毗邻地区接轨上海是在现有行政区划不变的背景下,各地区立足自身禀赋条件、明确跨区域合作关系,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在产业、交通、人员、发展空间、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等各个方面实现与上海全面融合发展的发展过程。与以往对接更多侧重经贸往来不同,本轮接轨在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更加强调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合作。围绕上海“经济、贸易、金融、航运以及科创中心建设”和“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设,利用上海的优良产业资源、人力资源、公共服务资源以及巨大的消费市场来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改善自身产业结构、吸引高端人才、提升创新能力,促进人文交流、分享来自上海的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总的来看,当前城市接轨上海与以往相比,一是突破了以往的经贸范畴,本轮接轨从产业到人文,覆盖面较为全面,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二是逐步尝试突破行政界限的束缚,突出在体制机制上的相互协调,通过多方面共建合作平台等方式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二)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要以合作平台促分工协作
平台建设是当前区域合作的一大特色,当前是上海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大中心”和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的关键时期,毗邻城市与上海合作办园成为一大创新实践,要积极利用建设契机,与上海园区在创新研发与生产之间形成良好分工,覆盖产业、贸易、金融、改革和管理等诸多方面,解决转移企业的载体选择以及成本问题,有利于通过集聚形成示范效应。积极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医院之间对接合作,采取设立分院、科室合作、专家义诊、引入知名医院管理等方法,利用上海优良的医疗资源服务本地居民。通过两地教师交流、教师赴海高校、中小学进修等来提高本地办学水平,通过引入先进教育资源,服务本地居民,促进社会融合。
(三)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要重视人文交流
毗邻区积极应当利用自身与上海地缘相近、文化相亲的优势,开展一系列共同参与的活动和项目,一方面“请进来”,吸引上海文化、文艺等各界领域的团体、高层次文化活动到本地交流,让城市居民真正感受到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福利。另一方面积极“走出去”,组织活动将自身特色的文化向上海进行推介,如在上海媒体开辟专栏宣传推介,组织本地特色文化艺术演出团队深入上海进行表演。
参考文献:
[1]车俊.全省域全方位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J].政策瞭望,2019(07).
[2]宗传宏.高质量接轨上海 打造长三角首位区域[N].苏州日报,2019(07).
[3]李菲.聚焦高质量 聚力一体化发展[J].政策瞭望,2019(05).
[4]徐根兴.盐城与上海深度融合的思考[J].党政论坛,2019(02).